|
|
|
2019台以學術交流》接待以色列師生 相互交流成彼此祝福 |
|
(2019年04月24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1
|
|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國度復興報 記者 劉以琳 台北報導
「從起初的交流到越來越知道如何愛以色列、阿拉伯人,並實際地開拓教會,為他們禱告!」士林靈糧堂與康寧大學、新生命小組教會合作的「台以學術交流活動」今年是第4次舉辦,於4月19-24日一系列文化交流、逾越節體驗、教育學術分享及模擬聯合國論壇等,來訪的30位拿撒勒浸信會高中(NazarethBaptistSchool,NBS)師生皆為基督徒,大都是阿拉伯裔猶太人。21日復活節主日,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游亞旭(AsherYarden)也來關心以色列師生,並肯定這樣的教育與學術交流,對於以色列的學生及國家都是祝福。
今年的行程包括北投觀光、參加教會青年崇拜、士林夜市觀光、中華文化體驗、才藝心賞,因來訪的以色列學生皆為高中生,還安排與中山女高學生交流分享。第4天傍晚由新生命小組教會接待,第5日則在康寧大學模擬聯合國論壇,學生彼此分享意見及對永續經營的想法,之後前往華山三創、西門町等地。
負責跨文化宣教的士林靈糧堂黃慕仁牧師,與老師、學生很興奮地交談,黃牧師說,起初,因著對以色列有負擔的林榮恩弟兄,開啟了台以學術交流的機會,自4年前開始,從不懂到深刻地了解,加上士林靈糧堂每年有青年、學生組隊到以色列短宣,之後甚至在當地有了教會,這些都是神的帶領、神的揀選,可以祝福以色列,並且知道如何為以色列禱告,特別是為以色列與鄰國的關係禱告。
另外,為能與以色列師生更深的交流,去年他們安排了Homestay家庭,讓師生有機會體驗台灣的基督徒家庭生活,去年的學生回到以色列後都非常喜歡,因著每個學生回去分享的口碑,讓他們的學弟妹聽到都非常嚮往來台灣。
黃牧師表示,每次接待以色列師生時,他都會表達因為聖經是這樣教導的,在主裡我們是一家人,並且我們在拿撒勒當地有教會,所以我們是他們在台灣的家人。近幾年,因著短宣、交流分享,他發現其實阿拉伯裔猶太人很喜歡華人,並且樂意與華人作朋友,而純猶太人相對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建立關係。
促成以色列學生來台灣學術教育交流的林榮恩弟兄感恩表示,每一年的學術已在當地成為口碑,因名額有限,聽拿撒勒浸信會高中(NazarethBaptistSchool,NBS)校長說,能夠來台灣參加台以交流活動,是要到校長室門口抽籤。此次來訪的學生有許多是聽到去年學長姊分享台灣的一切,最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是台灣人民的「和善」,因為對以色列的孩子們來說,從小到大最嚮往的就是和平、良善。因此當他們來到台灣,彷彿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去年60多位師生所寫的感言,內容幾乎一致提到「Life-changingexperience(改變一生的旅程)」。
林弟兄表示,長期與以色列連結,不為別的,只為「教育」,這也是他的呼召與負擔。對以色列來說,「教育」是立國的根本,因此他們看重教育遠超過所有的領域,在以色列復國以前,他們就先從「辦學」開始,在他們國家中,他們甚至認為老師比國王還偉大!對他而言,也是如此。因此,台灣的教會如今也到了一個轉捩點,與以色列的連結特別有意義,因為以色列的教育關鍵是「創新」,從他們在各領域上傑出、卓越的表現,即可看到解決問題、帶出新方向、新視野的能力。
台灣的教育也不差,華人的教育特點與優勢,就是教導學生把規模做大、自訂規則並遵守規則,然而以色列的教育是打破規則,教出的學生很會創新。從這兩大優勢來看,林弟兄比喻一個好的藝術家、發明家需要有優質的經紀人,因此把兩國的教育結合在一起,這帶出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因此,從教育開始,年輕人沒有包袱、沒有框架、彈性塑型很多變化。從年輕世代開始成為朋友,那份家人般的友誼是不可取代,遠觀未來,這群基督徒的孩子在專業上、知識上等領域都有可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力,和平、復興的時刻是可期待。
雖說台以交流並不引人注目,駐台北以色列代表游亞旭卻非常肯定這項學術文化交流理念。他指出,因為對以色列來說,教育是奉獻,商業、經濟都僅止於言商,但對於台灣給予教育的交流是巨大的貢獻,更增進雙方的感情與祝福。任何一位以色列學生要來到台灣,以色列政府都默默支持這樣的活動。
曾參與兩次的學生代表黃麗恩姊妹表示,起初參與服事,是因為自己是外文系,想要操練更多認識外國人,另外也曾參與短宣,她希望可以使用英文來服事神。不管是幕前或幕後的工作,她發現越服事越甘甜,在教會裝備課中認識以色列,但當他們來到你面前時,你更可以知道他們身處的以色列發生什麼事情,並且可以準確為他們禱告。她也常抓住機會參與服事,並且與他們建立關係,希望透過關心、代禱,有機會向阿拉伯裔猶太人表達「我們愛他們,也為他們平安禱告」。
再次開放Homestay家庭的黃茱莉姊妹表示,看到台以交流就希望有機會可以服事這群以色列孩子,去年便與家人討論成為接待家庭。另外一部分因為她是老師,在教育這方面相當有負擔,希望透過交流能了解以色列的教育,特別是在晚上可以有很多分享、聊天機會,並且知道他們的生命需要、分享福音等等。最感恩的是,開放家庭是操練「款待」與「僕人」的心志,神也給與家庭中許多美好的祝福,更多時候是超乎所求所想的恩典。
2019台以學術交流。劉以琳攝
|
新聞照片:
|
|
|
|
|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