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沛森從歷史角度分享宗教改革時期的兩個人物:改革家馬丁路德與畫家老克拉納(Lucas Cranach the Elder)──他們的覺醒、身份改變與同行。他談及,馬丁路德完成神學學位、發表《九十五條論綱》、與別人多次進行辯論、被教廷逐出教會,種種事件促使馬丁路德反思自己的身份、信仰,從而使他有著身份覺醒。原本作為修道者的他,經歷身份斷裂,與教廷對抗,由守獨身、貞潔、服從,變成了一名改革家。他後來更與博拉結為夫婦、改變髮型(當時剃髮的髮型是修士很重要的標記)、引領大學師生焚燒詔書和教會法典,以行為宣告自己身份上的轉變。
其後,老克拉納成為了一位改革運動的畫家,以畫作表達對當時教廷、社會的不滿,他的畫作如〈從聖殿趕出兌換銀錢的人〉 (Expulsion of the Money-Changers from the Temple),版畫、刊物〈教皇為敵基督〉(Passional Christi und Antichristi)諷刺時弊,甚至醜化教皇為敵基督。葉沛森指,當時教皇已頒佈改革者須接受極刑,老克拉納卻漠視自身性命安危,「他身份上的改變,絕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