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加入會員
│
會員登入
│
點數說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
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11月28日 星期四
聖經
知識
辭典
詩歌
新聞
網站
好友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聖經閱讀
NIV
靈修
日記
每日閱讀
計算機
本日金句
聖經學苑
資訊
今晚禱告
智慧搜尋
主題聖經
聖經彙編
新聞
教會
活動
詩歌
好站50
工具
英文
讀書會
貼圖
影片
小遊戲
社群
儀錶板
部落格
朋友
交友
塗鴉牆
不能少!
知識
聖經檢定
知識庫
主題辭典
人名
地名
分享
找講道?
禱告廣場
為教會
為孩子
感恩牆
文章
見證
遊戲
聖經書櫃
經頭腦
經攻戰場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耶利米哀歌對當代香港的意義
高銘謙:與受苦者同笑同哭
(2018年06月2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
採訪:陳?暾 / 2018年6月20日
【時代論壇訊】
在舊約時期,先知耶利米面對猶太國亡國的景況,心中既感到悲哀,質問上帝,但亦存有盼望。這種複雜的情感,成就耶利米哀歌。日前(六月十日),沙田浸信會信徒神學裝備學院假沙田浸信會小瀝源堂舉辦了一場公開講座,探討耶利米哀歌對今日香港信徒有何啟示,邀得建道神學院聖經系助理教授高銘謙博士主講,有近一百三十人出席。
耶利米哀歌理解有法
高銘謙首先提到,很多人認為耶利米哀歌難以理解,看來並無邏輯可言。他指出讀者不必執著於邏輯的連貫,就會較易理解經文內容。他比喻稱,當一個人傷心訴苦時,說話時都會較無邏輯。耶利米哀歌扣緊耶路撒冷被毀場景,以及描述城內人們的情況。第一、二、四章運用擬人法,以錫安女子的角度比喻錫安。而第三章則是整篇哀歌的中心,改以男性角度描寫,亦有提及困境中的盼望,讀者較容易代入其中。
有些人認為,耶利米哀歌近似於輓歌。不過高銘謙引用已故德國舊約學者Claus Westermann的說法,指出經文中首三章不能完全以輓歌來形容。不但不是所有輓歌的格式都可於首三章找到,而且哀歌是聖潔的歌,向上帝歌唱、禱告,反映作者沒有放棄神。雖然行文間看似不尊重上帝,但因其情感真實,所以對上帝的缺席特別感到難受。責罵上帝,不等於放棄上帝,真正的放棄其實是對上帝表現冷漠。
耶利米哀歌的兩個整全性
高銘謙指出,耶利米哀歌具有兩個整全性。第一個整全性是盟約神學,當中涉及禍福條款的盟約關係。當以色列人遵守神的命令就蒙福,反之就受咒詛。神是信實的,會履行約的條款。由於以色列人違反神的盟約,所以受到來自神的懲罰。神帶來苦難,目的是要求人悔改。以色列人被擄,就是因為違反盟約的結果。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明白苦難的真正原因,即使知道也可能接受不了,但在耶利米哀歌當中是知道原因的。
第二個整全性是耶利米的質問,真誠地向神反映不滿。於耶利米哀歌第一及第三章中,出現了多個看來十分暴力的字眼,例如「祂降火到我的骨頭」(哀一13)、「祂壓碎我的少年人」(哀一15)及「他拉弓,命我站立,作為箭靶」(哀三10)。高銘謙指出,雖然懲罰是合理的,但始終令人難以接受,所以經文用上這些字眼是人性化的表現。
真實地描寫苦難
有些港人認為青年人買不了樓是「廢青」,是貪圖玩樂的結果。高銘謙批評這些人表現涼薄。在耶利米哀歌中,耶利米沒有以涼薄的眼光看耶路撒冷,反而透過錫安女子的比喻,描述當下的苦況。
在一章8節當中,耶路撒冷犯罪比喻為女性的經血,所以被稱為不潔,令人感到羞恥。9節則進一步提到是外露的羞恥,期望上帝看顧、重視。至於11節的「觀看」一詞,更暗示上帝的缺席,惟有淪落至求過路的人看顧,期望有人明白她。但是,17節提到結果是無人安慰。只要信徒代入受苦者的光景,就更能明白當時人們的感受,「停一停,望一望」已經成為受苦者的安慰。即使無法解決問題,但能準確描述受苦者的困境。「看」及同行,已是很大的安慰。高銘謙認為,耶利米哀歌對今日香港的意義在於學習描寫今天的苦難,以及說出苦難背後的原因。縱使不能解決問題,但能使受苦者感到安慰。有時,信徒需要摒棄既有的框架,嘗試描寫實況,與弟兄姊妹同行。
「花生友」冷眼旁觀乏承擔
在第二章,耶利米投訴上帝為何視若無睹。二章13節的回應,其實是一種輔導。耶利米以旁觀者的角度,以比較方式嘗試提出安慰,在14節亦嘗試描述苦難出現的原因。至於18節對錫安的城牆呼喚,鼓勵錫安傾倒淚水成河,重要的是向上帝哭訴。
高銘謙指出,哭泣、質問都是涉及靈性。經文中常常都會出現與「哭泣」有關的描述,是承接著舊約的「哭泣」傳統與禮祭的關係。若耶利米不「哭泣」,反而是否定當下未能經歷神同在的事實。不但同時在否定宗教性的「哭泣」,更是否定他的人性的整全性。
耶利米告訴我們,哭泣不能改變現實,但這是一種對罪惡、不公義的表態。哭泣不是軟弱,反是是有信心的表現,願意向上帝傾訴,不只是每天謝恩。喜樂本身是一種心境、對人處事的態度,但不能強迫他人表現喜樂、謝恩,打壓他們的憂傷。聖經教導我們,與喜樂的人同喜樂,與哀哭的人同哀哭,但實踐起來其實十分困難。前者涉及妒忌心,後者則涉及難以代入心情。高銘謙補充,有時即使表現沉默,已經可以成為對哀哭者的安慰。他引用楊牧谷牧師的主張,指出信仰是為盛載苦難。縱使信仰無法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但能改變面對生活的態度。哭泣代表神對待世間的罪與苦,信徒願意與群體站在一線。他指信徒被認為要做時代的先知,但並不是要做「花生友」,冷眼旁觀他人的苦難。這反而是無承擔的表現。時代需要的,是同笑同哭的先知。
高銘謙引用數據,指出現時香港是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城市。單是今年上半年,香港樓價已上升約百份之十。當中最大的問題是土地用途沒有長遠規劃,供應亦不足夠,加上本港樓市面對的主要是剛性需求,例如是年輕人結婚後購置新家,以及政府的雙倍印花稅措施,導致樓價居高不下。他相信,未來香港面對的撕裂不止是政治光譜,而是有樓與無樓者的角力,是更為切身的撕裂。他認為信徒不能粉飾太平,而是要與哀哭的人同哀哭,哀哭能成為本港信徒的共通點。
苦難中的盼望
於答問時段中,有會眾問到可如何進一步從經文中找到盼望。高銘謙稱,三章18節的結論明明是毫無指望,但到了21節卻稱有指望,令讀者會感到奇怪。他解釋,於19至21節都有提到「記念」的意思。當一個人瀕臨死亡,萬念俱灰,最深切的哀求會是求上帝記念,構成終極的盼望。22節則提到耶和華的慈愛,只要有一線生機,都仍然有盼望等到上帝的祝福。等待的人,代表對盟約仍有信心。至於第五章導向的結局是好是壞,學術界仍未有定論。他認為,五章22節是條件,21節才是結果。倒過來理解,能為讀者帶來盼望的感覺。
有會眾則提到港人可如何避免重蹈二戰時期德國人的覆轍,容許不公義的事不斷發生。高銘謙指當年德國的情況難以完全類比於今日的香港。至於消滅冷漠,重要的是操練「看見」,與哀哭的人同哀哭,在社區中散發出不一樣的氣質,讓受苦者感受到安慰、祝福。
有資源信徒宜幫助年輕人
有信徒則提到現時香港高樓價問題,導致青年人為賺取更多金錢而減少奉獻,「已上岸」的信徒可如何與年輕人同行、祝福,而非構成更多衝突。高銘謙回應稱莫說是年輕人,即使是神學生,畢業後都要面對生活吃緊的問題。他期望信徒如果有充分資源,不妨幫助年輕人一把,例如協助他們「上車」及廉價提供單位租住。
有會眾問到第三章的結論可如何對應今日香港的處境。高銘謙回應指經文難以完全類比香港。不但香港沒有與上帝立約,所以盟約的盼望不適用於香港,而且香港的土地亦非應許之地。現時香港面對的衝擊,難以用盟約的角度理解。高銘謙認為,箴言較多提及個人的靈性,用以理解香港處境會較適合。
有會眾問及香港信徒應如何裝備迎接二○四七年的處境。高銘謙認為信徒最少要讀好聖經,進深認識信仰。過往行之有效、正確的框架毋須完全推倒,而是要進一步發掘聖經當中的智慧,迎接未來。他認為聖經當中還有很多資源,使我們能迎接未來複雜的環境。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揭露三案例「辨識A貨教師」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日本連線採訪南大阪市與神戶教會會友 大阪6.1強震4死358傷
(基督教今日報)
柬埔寨蓋房舍、建教會 流氓牧師的贖罪計畫
(基督教今日報)
【牧者如何常保事奉初衷?】分辨靠自己or靠聖靈服事 回到十架得愛與能力
(基督教論壇報)
在反恐法限制中突圍!俄羅斯教會總動員 搭世足便車轉播球賽傳福音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網站服務由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 提供
Serve by Chinese Christian Network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切換成行動版
│
索取酷卡
│
網站說明
│
內容檢舉
│
連結本站
│
聖經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