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生態關懷者協會20週年感恩禮拜》向受造的大自然學習 教會成為最大環保團體
(2018年06月0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國度復興報 記者 魏麒原 台北報導

長期關注環保教育的生態關懷者協會,於6月3日在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舉辦協會20週年感恩禮拜,濟南教會黃春生牧師以「從受造界來學習」為題證道說,我們對上帝所創造的自然界認識與關懷太少,應積極向受造界學習,向下一代傳遞正確的環保觀念,享受上帝創造的美好。

對於生態關懷者協會運作已20週年,協會秘書長陳慈美說,她本身是長老會第五代基督徒,因著參加主婦聯盟關懷環保,覺得教會界不能置身事外,於是跟幾個基督徒媽媽就在她家客廳開始讀書會,進而成立協會,只想把環保觀念傳遞出去,盼望眾教會都能一起做環保,成為台灣最大的環保團體。

黃春生牧師傳講信息。魏麒原攝

黃春生牧師傳講信息時,引用約伯記十二章7-10節經文說,這一段是約伯跟朋友間對話,朋友說約伯遇上苦難是上帝的作為,要他不要在意,但約伯卻要他的朋友去問走獸、飛鳥、地、海中的魚,從動物身上學習,因為一切有氣息的生物及人類都來自上帝的創造。其實環境是有指標性生物,譬如淡水河邊以前螢火蟲到處飛,但受到污染後,如今只能去偏遠處看螢火蟲。

15世紀有一位西班牙學者曾指出,上帝給我們兩本書,一本是有關受造物的書,稱為自然之書,另一本書是聖經。不能只看聖經,還要看上帝創造的奧秘;改革宗教會在1561年發表的〈比利時信條〉第二條認識上帝的方法也提到,我們可以透過上帝創造的宇宙,了解上帝神聖聖潔的道,而自然界受造物,無論大小,如同書中的文字一樣,值得我們去親近,去學習,幫助我們認清楚我們是環境的一份子,懂得珍惜愛護環境。

對於環保,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黃牧師說,1998年成立的生態關懷者協會,前身是台灣生態神學中心,喚醒教會關懷環境問題。而長老教會總會也於1997年開始,訂定每年6月第一個主日是環境主日,喚醒信徒重視環保,愛宴全改為鐵製碗筷,並發起海邊淨灘、淨山。

其實環保議題是全球問題,刻不容緩必須立即去做。黃牧師說,專家講起,2050年若不解決溫室氣體效應,就會產生環境難民。其實最近台灣梅雨季節不下雨,北部缺水,中南部水庫都乾了,沒水喝就是環境難民;溫室效應讓海水水位上升,馬偕醫院同工就分享說,馬偕醫院在太平洋島國的吉里巴斯設醫院,當地因海水水位上升,低窪地區的房子已被海水淹沒,不能住人,部分道路已在水面下,得涉水通過。

台灣政府與民間經過20多年努力,已有不錯的環保意識及習慣,甚至台灣預計2030年廢除一次性塑膠袋政策,連加拿大政府也向加國國會提案,打算比照辦理。其實環境是屬於所有人的,任何宗教都可做環保,黃牧師說,譬如行天宮把金爐收起來,不再燒金紙,減少空污,就是不錯的環保新做法。

「環保教育必須一代傳一代,否則就會有世代斷層。」黃牧師說,因為新世代年輕人長大後,擁有社會治理權時,若有環保意識就會重視環保議題,關注環保政策。因此,我們不僅要向造物界學習,而且生態關懷者協會的環保教育工作不能中斷,要繼續向下一代傳遞保護環境的觀念及價值,讓下一代子孫能有好的生活環境,享受上帝創造的美好。

參與生態關懷者協會20週年感恩禮拜的弟兄姊妹合影。魏麒原攝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2018博愛家庭月》到教會拍照、看戲 凝聚全家人的心 (台灣國度復興報)
帶著防撞頭套收下溫暖 台東馬偕為孩子送上一天最重要的一餐  (基督教今日報)
在台北車站舞動生命 Project Dance為這片土地帶來祝福 (基督教今日報)
台灣教牧團隊參訪中國河北教會 示範五色珠分享福音領人決志 (基督教論壇報)
三立連續劇製作人做見證 信靠主活出愛重返榮耀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