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回顧歷史 盼望未來 內埔教會設教120週年
(2018年05月2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林婉婷屏東報導】

5月13日下午3點半屏東中會內埔教會舉辦120週年感恩禮拜,廣邀客家教會牧長與會友共襄盛舉;另外不少歷屆牧長、牧者家屬代表與埔僑出席,在今年母親節回到「媽媽教會」的懷抱。

感恩禮拜講台前特別佈置,以模型和人偶呈現馬雅各醫生於1865年搭乘META號來台灣的歷史,這一幕正是長老教會在台灣傳福音的開始。嚴謹算來內埔教會實際約有147年歷史,1871年李庥牧師協助建立杜君英禮拜堂,李庥、甘為霖、巴克禮、王希賢皆陸續擔任當時牧者;由於身處平埔庄,遂以台語和白話字傳道,但當時參與禮拜者以客家人為大宗,故有客家教會成立的聲音。

1896年杜君英禮拜堂遭洪水沖毀,1898年初台南教士會將舊堂材料分成三份,二份給平埔族人(現中林教會),一份給客家人(現內埔教會);後客家人在魚藔下建堂。

魚藔下潮濕導致傳道人容易生病,且匪徒時常入侵,教會財務嚴重損失;隨著會友增加與上述原因,1928年教會搬遷至內埔街市,以舊內埔戲院重新裝潢後作為禮拜堂。但隨著市區發展,教會周圍環境吵雜,後又搬遷至現址(東寧村),稱為東寧時期,以建築落成分兩個階段。

1962∼1988為第一階段,使用原教堂,歷任牧師有賴喜華、謝學良、李明雄、林仁和、卓忠輝、徐育隣。第二階段為1988至今,為1982年因禮拜堂雨天漏水問題嚴重,徐育隣任內加蓋新2層樓禮拜堂及牧師館,1988年5月獻堂禮拜。此階段牧者為徐育隣、李加恩、李鴻麟、林羅坤、林麗冠、葉輔銘與李鳳嬌。

內埔教會現任牧師李鳳嬌信息分享時指出,120週年感恩禮拜是向上帝期中報告,並不是結束,反到要繼續努力。她以約書亞記3章4節記載以色列人跟隨約櫃的經文做主題,「上帝帶領的畫面,正是異象。」她表示自己與在座所有人一樣,沒人知道未來的路如何,但「120週年紀念,是新120週年的開始,我們要順服聖靈的帶領」。

「人所不能,上帝凡事都能。」禮拜中播放內埔教會歷史短片,可以看見教會在聚會人數、建築規模與事工內容的突破:青年團契增長與活力、野外禮拜豐富行程、校園生命教育、社區讚美操、客家教會聯合禮拜、安養院服事、軍中佈道等,而今明年內埔教會要興建宣教大樓,繼續為內埔地區住民得著福音努力。

獻禮歷屆牧者與家屬代表時,特別邀請遠從洛杉磯回台的李鴻麟牧師之子李榮禮代表致詞。李榮禮很感恩父親接受內埔教會栽培後就讀神學院,最後又回到內埔教會牧會並退休,內埔教會乘載他們一家許多回憶。李榮禮笑著表示母親仍記得許多弟兄姊妹的名字,更難忘與他們同工的美好。

感恩禮拜近乎全程使用客語,並邀請天恩客家合唱團與竹田教會聖歌隊獻詩;內埔教會青少年們在多個獻詩環節擔任伴奏,會內聯合詩班獻唱〈生命中的雲彩〉。內埔教會將不少珍貴歷史資料整理並製作成展板,禮拜當日在教育館內展示;感興趣民眾可上「內埔長老教會」臉書粉絲專頁觀看網路版。

(攝影╱林婉婷)
禮拜前牧長和教會同工聯合禱告。(攝影╱林婉婷)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澎宣主委吳斯凱探訪澎湖 盼與地方教會雙福合作 (教會公報)
29屆金曲獎入圍名單公布,盼基督徒藝人為神作見證 Faye 飛:謝謝上帝一點一點的帶我走下去 (基督教今日報)
興起職場團契是你的目標,卻擔心做不起來或做不好? 完整訪談,讓楊寧亞牧師為你解答 (基督教今日報)
【戶外領導中心】與大自然對話找到自己 謝宜蓉:生命最大功課是謙卑 (基督教論壇報)
神的靈與約拿同行 從史上最大規模佈道學功課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