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篤信力行首晚講座 盧龍光:以福音消弭族群分歧 |
|
(2018年04月16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31
|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陳?明 / 2018年4月16日
【時代論壇訊】
今日香港普遍被視為陷於對立與撕裂,教會及信徒亦不能倖免,甚至有時在信仰群體間的情況更甚,那信仰是否能在當中為我們帶來出路?聖經又是否能為我們帶來反思和啟示?香港浸會大學第十二屆篤信力行講座,就選擇從使徒保羅的角度出發,想像如果保羅在今日香港,是如何以福音來回應時代的狀況。
篤信力行講座由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舉辦,已於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一連三晚在大學會堂舉行,今年已是第十二屆,主題為「保羅在今日香港」,講員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前院長盧龍光牧師,分別以「福音的大能:因信稱義」、「為我骨肉之親」及「對甚麼人我就作甚麼人」作為三個晚上講座的題目。而首晚的講座約有七成入座率,吸引約二百人出席,除了浸大學生,亦有公眾人士入場參加。
浸大校牧葉敬德牧師在開場發言時表示,講座以浸大校訓命名,每年舉辦的目的是希望在靈性培育以及在品格栽培上,能為信徒帶來回應時代的信息;他跟盧龍光牧師認識數十年,形容對方縱橫政教界多年,是很多香港人認識的意見領袖(opinion leader),而講座主題是由盧龍光選擇,「題目非常切合今天香港的問題,大家不言而喻有所心照啦,盼望可以為迷失的信徒帶來一個慎密的思考。」
盧龍光上台分享時就跟葉敬德開玩笑,稱對方雖然說跟自己認識數十年,但多屆的篤信力行講座都沒有邀請他來分享,並透露葉敬德原來即將退休,「可能退休前心都有少少內疚,所以最後一年請我來。」為整晚一個較沉重的分享主題,以較輕鬆的氣氛開始。
盧龍光:我是「最早的港獨份子」
盧龍光由香港歷史說起,自香港島當年被英國佔領,到隨後逐步發展,雖然百多年來影響英國貿易及中國歷史,但不少人只視香港為踏腳石,「很多人來都只是為了搵食」,甚至連最早期到香港的宣教士,亦只是借去香港而到中國宣教,「沒有人真正愛香港,這一個地方沒有人喜愛,沒有人以她為家,只是工具性。」不過,隨著香港人口增長,更多人長期留港,亦令香港人慢慢以香港為家。
本土、港獨等字眼,近年成為香港的「敏感詞」,盧龍光卻不見忌諱,反以此來自嘲,稱自己其實是「最早的港獨份子」,自爆七九年時反兩巴加價運動,他曾在維園舉行的集會中,呼籲當時年輕人既是以香港為家,在學校填寫籍貫時,就應填寫香港,「籍貫很多人是寫,自己卻未去過,當時不少工聯會、工會有參與運動,即時以為我搞港獨。」他更提到,自己還曾提出「我愛香港」運動及「港人救港」運動,故有人說他是最早的本土主義者。
回歸主題,盧龍光就提出「香港的未來究竟是如何?」這命題,認為是繼續留在香港的人必須問的問題,而作為在香港的基督徒,更會思考信仰在這地方的獨特性。事實上,聖經中不乏例子提醒信徒要進入社會,「在那裡去宣告上帝的平安臨到那裡」,而耶穌亦是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間,所以「我們會問香港這地方是否我們所愛,這個香港是否只有移民一條路,或者有人說,如果不移民,就要準備做順民或暴民,但是否只得這兩個選擇?」
不過,今天香港社會對立,盧龍光就指,大家對香港的分析及政治取向可以南轅北轍,因為不牽涉到真理,以至談政治會引來爭拗,惟信仰之獨特性在於有聖經約束,所以從聖經的教導出發,便仍能保持一定的共識,而這個也正是今次講座的基礎點。
打破猶太人跟外邦人間的仇恨
盧龍光又同時提醒,因信稱義被視為是保羅最重要的福音信息,也是他神學的核心,但近代的研究顯示這共識已被改寫。其實保羅是位處境化人物,他的書信是針對不同收信者之處境說話,針對當時信徒的信仰、生活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故因信稱義其實主要見於羅馬書與加拉太書。
至於首個晚上的講道,就圍繞羅馬書一章16至17節作起點,這是普遍被視為羅馬書中的主題經文,而羅馬書又是保羅書信中最重要或影響力最大的書卷。
盧龍光教導指,這兩節經文中,17節內容看似特別豐富,亦是「因信稱義」的「出處」,但其實16節才是反映他為解決當時收信者信仰問題的神學態度,當中分映了的問題,包括為何是不以福音為恥而不是以福音為榮,「保羅好『牙擦』,多數是說積極的話,但他這樣說,正是因為當時收信者中有人以福音為恥。」盧龍光又指出,這個就是上帝福音的本質,「這福音代表上帝的大能,正是要救一切相信的人,包括先是猶太人,然後是外邦人。」
他在這裡又特別提到,其實猶太人跟中國人很相似,都是對族群有二分法,猶太人視非猶太人人為外邦,中國人也視非中國人是「西人、鬼」,「猶太人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而外邦人就算信了主,只要未行割禮都是外邦人,猶太人認為自己有優越性。」事實上,保羅的書信中,亦不難發現猶太人跟外邦人的衝突存在。
盧龍光繼續講解道,就經文中的「先猶太人後外邦人」的書寫,其實保羅是在描述當時的實際情況,「他去做外邦人的使徒,最大關心就是想他們成為信徒,但他處於夾層中,一去外邦人處會被攻擊,有猶太人一路拖後腿。」他指出,保羅正是要打破猶太人跟外邦人之間的仇恨、分裂關係,「16節中正是可見有一批信了主的猶太人恥於與已信主的外邦人來往,保羅的福音就是要打破這種關係。」
保羅以福音去消弭族群分歧,那福音其實是甚麼?那就是耶穌自己本身,因為當耶穌道成肉身,便成了福音本身,「所以福音書記載的,就是耶穌的言行;福音是神的大能,是描述上帝本身就是大能者,而上帝的大能是有所行動,耶穌不是單單的講,而是一個生命。保羅還強調,我們的洗禮便是與耶穌的生命連合,而這個生命的連繫,就是福音的本質」。
相信上帝的信實能令人和好
至於因信稱義,信並不是相信(believe)而是指信心(faith),而這跟上帝的義和福音是連繫在一起,盧龍光並提醒,這個義也非法律道德用語,「義人不是指他道德特別高,而是他跟上帝同行,是一個立約語言;義者宜也,是一個合宜的關係。」
盧龍光並舉例說明,如結義的意思,便是彼此從本來沒有關係至變為有關,「義兄、義父,甚至駁上去的義肢,以至義氣,是明知你不對也願為你死;上帝的義便是跟人成為一個約的關係。」而神跟人立約,正是基於信,無論人的行為如何,祂仍是守約施慈愛的神。因信稱義就是藉上帝大能的拯救,能把毀壞了約的人重新迎合,讓人能在基督裡重新合一,亦不只處理個人問題,更是在處理當時外邦人跟猶太人的分裂問題。
返回今天香港的情況,存在不同的對立關係,甚至在基督徒圈子間都有彼此的批評和攻擊,「政治不同立場跟福音有甚麼關係?福音是生命的價值,我們是否有因為自己的看法,而排斥了意見不同的人?」盧龍光說保羅的提醒,就是回到福音核心,即十架的大能是可以打破對立跟人的自以為義,廢掉怨仇,就如保羅的時代,猶太人跟外邦人間的仇恨,也在十架上被廢除一樣,把仇敵也變回神家裡的人,「令對立的人在基督裡成為一體和合一,也要以善勝惡並愛仇敵,有人說上帝不愛希特拉,但我說上帝肯定愛希特拉,也肯定愛猶大,當然上帝都審判他們。但祂也審判我們,那我們有甚麼可以誇口?」
他再三提醒信徒,今天我們面對政治分析跟立場和自己不同的人,「他們是否就成為我們的敵人?」如果保羅今天在香港,福音的大能正是要打破仇恨的關係及人的優越感和對抗的狀況。
盧龍光最後總結,當順民不是錯事,「但只是做順民就出問題,盲目才出事,暴民亦是。」他說,保羅就是以福音用生命作橋樑,「他用福音跟外邦人結合,去溝通去對話,令他們成為神家裡的人,他相信上帝的信實能令人互相和好,這個聖經的價值觀我們不能放棄,要堅持,因為上帝說要愛仇敵,當中是一個對話和產生關係的過程,消解仇恨和罪惡,保羅的信息跟耶穌的信息是有一致性,就是在消解仇恨和對立的過程,就是十字架和愛的記號。」
中國的現實不是單單的黑白
及至答問環節,大會先收取了出席者在現場書寫或經網站提交的提問,盧龍光沒有逐條回應,而是先把多條問題一次過讀出。這些問題包括問及香港除了對立,亦面對很多切身難題,和基督相連的信徒教會可以如何回應時代的挑戰;面對信仰偏差的牧者,信徒批評會帶來對立,那信徒可以何去何從?在聖經以外,似乎看不到新天新地的盼望,而在有生之年看到香港有民主亦是個奢望,也看到人在重覆歷史的教訓,是否能在聖經以外帶來盼望?此外,亦有人問到中國聖經被下架的問題,詢問是否代表基督教將在中國被壓制?也有人提到有政府高官及立法會議員高舉自己信徒身份,卻難被人看到他們有基督的樣式,令人反感,更令人對信仰產生疑問,又有甚麼出路?還有人問及福音是否能化解希特拉跟猶太人,以及共產黨跟天安門母親間的仇恨關係。
盧龍光統一回應時說,基督信仰並不只是在世,死亡也不是人生的終結,他提出希特拉最後選擇自殺是害怕被審判,「但其實都是上帝的審判來的,這些仇恨確是要到上帝面前才能化解,但德國總理今日繼續為當年認錯道歉,便是以人的角度來化解仇恨。」
至於聖經在內地被下架問題,他認為不是非黑即白的角度,事實上當內地有教堂被拆時,也有教堂被興建,「不是一片光明或一片黑暗,可以是同時存在;中國的現實是共產主義國家,共產黨是執政黨,聖經沒有書號,本來就不被批准公開發售,只准在教會內銷售,故當局要求網店把聖經下架,是沒有錯?但是否對呢?本身不容許聖經公開發售就不是對的,但在中國的現實就是這樣,不是單單的黑白,雖然有拆十字架,但只是很少數,不過都是不應該的。」
他在回應時,又特別提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提及對方的宣言《我沒有敵人》,正是用愛來化解仇敵,「他其實是在表達抗議,所以他被人尊重,今天好多人會認為這樣的價值是不可能,會蝕底,但聖經就是一個蝕底的價值觀;上帝做事亦不是立即見到效果,耶穌被釘十架後,基督教也要三百年才能公開。」他最後勉勵信眾,人類歷史中一直充滿著罪惡權勢,但基督信仰一直在其中不斷發展,是因為有神的工作;而今天香港充滿的對立不會帶來更多平安,卻需要大家在不同崗位以善勝惡化解仇恨,因為大家的生命就是福音,是要轉變人的價值觀。
|
新聞照片:
|
|
|
|
|
|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