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6月29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美國大規模校園槍擊案兇手多來自不健全家庭 教會有責任積極採取行動
(2018年03月30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今日基督教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2018/03/29  編譯 / 張至涵 美國報導

美國大規模校園槍擊案事件頻傳。2月14日發生在佛羅里達州帕克蘭瑪喬利史東曼道格拉斯的高中槍擊案,造成17人死亡、14人受傷,是2012年康乃狄克州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之後,死傷最為慘重的一次,也再度引起修正槍支管制法的政治辯論。

據《視博恩新聞》(CBN News)報導,多數犯下校園槍擊案的兇手,出身自不完整的家庭,其中可能是父母一方或雙方缺席、虐待或有毒癮。在被遺棄或家暴受害者的環境下成長,他們可能會有酗酒、吸毒、憂鬱、自殺、暴力、坐牢、及犯下大規模槍擊案的傾向。也往往因此患有精神疾病,而未發現加以治療。

例如,2012年12月14日,康乃狄克州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的蘭札(Adam Lanza);1999年4月20日,科羅拉多州科倫拜高中的校園槍擊手,都是這樣的個案。

今(2018)年2月14日,犯下瑪喬利史東曼道格拉斯高中槍擊案,年19歲的克魯玆(Nikolas Cruz),來自扶養家庭。

據心理學家倫曼(Peter Langman)搜集的樣本發現,這些槍擊手多數是成長在父母離婚、分居、虐待、忽視、酗酒、以及毒癮的家庭。

倫曼在其一篇名為《校園槍擊手:穩固家庭的迷思》的文章中指出,「82% 的樣本不是成長在不健全家庭,就是父母的缺席(至少在他們人生的某個階段)。」

著有《 打造一個男人:成長的五步驟》一書的作者霍爾頓(Chuck Holton),向《視博恩新聞》記者表示,美國許多大規模校園槍擊手,在成長過程中都有缺席父親;從青少年時期轉變為男人的過程,若沒有父親的角色從中引導,很容易從大眾文化中,尋找一個男人形象該有的模樣。

針對此,霍爾頓認為,教會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他說:「教會有責任積極採取行動。」

「我想,教會需要努力試著幫助少年人知道,成為一個男人的意義是什麼。成為男人是將自己委身給至高無上的神。你不能承擔男人的責任,並開始履行世界加諸於你的這個角色,直到你委身賦予這個權柄的那一位(神)。」

(今日報圖庫;編輯中心製圖)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以色列建國七十年報導系列(十)沙漠中的農業發展 (基督教今日報)
無國界的愛與公義 在台國際難民的故事 (教會公報)
家庭教會曹三強牧師被判入獄七年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大學之使命:迎向世俗化的挑戰」講座 劉紹麟:盡早思考人生期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原住民環台禱告到花蓮 張以諾呼召「太魯閣的軍隊」興起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