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絕望中的希望」祈禱會 陳日君:香港人爭取是與身俱來的尊嚴 |
|
(2018年02月26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31
|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陳?明 / 2018年2月26日
【時代論壇訊】
香港社會近年長時間被政治氣壓籠罩,令不少香港人難免感到疲累、心灰、麻木,甚至絕望,但在討厭社會撕裂的同時,卻又覺無路可走,彷彿看不到前景與希望,而民主普選與高度自治更如同無望,甚至連參選權都被剝奪,究竟在如此的絕望中,我們還可以有希望嗎?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正委)就發起系列祈禱會,二月廿二日晚在終審法院門外舉行,希望跟身處黑暗中的信徒,一同藉禱告堅強心志,一起等待光明的來臨。
這是由正委發起的「絕望中的希望」系列祈禱會的第一場,正委的代表在開場發言時表示,基督徒的信仰正是在絕望中產生,亞巴郎(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德之父」(信心之父),是因為他在絕望中仍持守盼望;又稱天主曾向他預許其後裔「要像天上的星、地上的沙那麼多」,雖然他年近百歲,但信心沒有衰弱,而信徒們也是經歷耶穌基督的死而復生,才有真正的信仰。
祈禱會本請來陳日君樞機及被取消參選立法會資格的香港眾志常委周庭作分享嘉賓,但周庭因需要參與選舉論壇活動而缺席,改由資深大律師李柱銘到場分享,眾人先一同短誦《聖神,請祢降臨》詩歌,祈禱會共吸引約六十人參加。
最終民主一定會來
自言是擔任「替工」的李柱銘在分享時透露,自己當天因需要代表社民連黃浩銘處理法庭案件,但因案件押後故有空出席;他以當時身處的地方,即前立法會大樓作引子,憶述如何在該處渡過回歸時一天(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由於當時的立法局議員沒有「直通車」,議員未能過渡至回歸,中共並成立臨時立法會,委任在立法局選舉中敗選的建制派成為議員,令李柱銘當時甚為氣結。
事實上,對比其他實行民主的國家,香港當時條件是「勝之而無不及」,也因此令他為香港當時未能實行民主而感到深深氣憤,「誰知不經不覺我們已等了二十多年還沒有,如果我說不失望是騙人,不單是失望,也是愈來愈失望,但這個就是信德的開始,雖然我們看不到周庭何時才可以參選,但上面有天主看顧著,祂自有安排,我們可以交給天主。」
李柱銘又表示,自己是「老一輩」,當年立法局同事中,除了黨友涂謹申外,其他人已不在議會內,而年青一代現時有黃浩銘、黃之鋒及周永康等人,都令人很放心,因為他們需要被囚,卻令他們有機會反思,包括是否曾在過去領導運動時有犯錯,「錯不重要,有何問題?最重要是知錯。我就犯了最多錯,民主黨當年選我做了十二年主席,都是因為我勇於認錯,坐監只會令一班年青人更堅定。」
他形容,老一代為爭取民主出過力,但現時仍未成功,就由青年一代出來自己爭取,「不應該說他們是接棒,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方法,可能會更激,但他們也明白要打長戰,因為他們第一次帶領,已經是雨傘運動,勁大又靚,國際傳媒也關注,他們跟官員的辯論又大勝,但最終甚麼也得不到,所以便加料,但換來有人流血。」李柱銘認為,年青一輩已知道現時「不是跑一百公尺,而可能是馬拉松」,「我不想再等三十年才爭取到民主,但如果是這樣,我們就只要不放棄,最終民主一定會來,因為這是世界潮流;所以短線來說,我是很失望,但長線我是充滿希望。」
陳日君樞機就從亞伯拉罕老來得子說起,再引用舊約中艾斯德爾傳(以斯帖記)的故事,講述聖經記載當時波斯宮廷中的宰相位高權重,要求任何人見到他都要下拜,卻令末底改為難,因為這是對上帝不敬,但他拒絕向哈曼下拜,卻換來整個民族被殺的危機。
縱使在絕望中仍能充滿希望
陳日君繼而談到香港的情況:「香港人今天爭取的不是要有飯食,是人的尊嚴,每個人的平等,這些權利是與生俱來。」他直言,民主社會人人都曉得尊嚴,「教友更加知道」,而以斯帖當時最終決定犯禁,冒死求見波斯王,以拯救自己的民族,「上帝是聽禱告的,Esther(以斯帖)她守齋(禁食)又祈禱,跟上主說『除祢以外,我沒有別的喜樂』,我們要做的事我們出力去作,最終神會帶領和完成。」
他最後再引用福音書中的經文勉勵大家,「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七7;路十一9),鼓勵大家緊記這是上主的應許,「那我們縱使在絕望中,仍能充滿希望。」
眾人在祈禱會中,又一同誦讀信友禱文,分別為香港教會能在威權時代仍能秉持基督公義繼續為公義發聲祈禱;為香港社會祈禱,求主時刻提醒改革社會的力量來自人民的團結和勇氣,求主賜智慧和毅力叫大家堅持和平抗爭和發聲;為香港政治發展祈禱;為貧苦大眾祈禱;以及為年輕人祈禱,求主堅定感到灰心失望的年青人心意,讓他們能看見主復活而為世人帶來的希望。
「絕望中的希望」系列祈禱會未來將於每月第四個星期四晚舉行,而下一次祈禱會將在三月廿九日。
|
新聞照片:
|
|
|
|
|
|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