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7月3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教會可以沒有全職教牧嗎?」交流會 牧者抱持甚麼心態更重要
(2018年02月1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陳?明 / 2018年2月12日

【時代論壇訊】

社會發展追求專業化,不同行業甚至講求專職專項工作,就連教會也不例外,事實上,在教會內看似不可或缺的崗位——教牧人員,由全職的傳道同工擔任更似是理所當然,但教會其實是否可以沒有全職教牧?在過去當未有全職的牧師、傳道參與服侍時,教會又如何運作? 思道平台舉行「思Talk」交流會,從中探討全職教牧的存在意義。

思道平台的「思Talk」交流會以「教會可以沒有全職教牧嗎?為甚麼?」為討論命題,二月七日晚在牧民浸信會舉行,吸引十多位教內肢體出席,部份人本身是教會傳道人,亦有參加者具牧會經驗。而整個聚會形式較為特別,並沒有設指定講員,貫徹「人人皆講員」精神,由各參加者就題目預備分享內容,講述自己的見解及想法,同時協議以不記名方式作內容紀錄,以促進更坦誠的交流。

有本身是全職傳道人率先發言,感慨近年香港的境況,令她反思教會的存在價值,以至再反思傳道人的存在價值。當香港教會面對衝擊時,明顯因全職教牧表現未如理想,才引來質疑他們的存在,「我自己都思考自己的存在價值。」她批評教會內充斥自肥的教牧,「只顧自己等出糧,或者當同工人數多就玩弄權術,沒有先知心腸,也不會對不公義發聲」,但同時也指出,亦有教牧為肢體「仆心仆命」,不諱言個人對討論命題沒有明確立場,惟也直言:「如果是失職的全職教牧,當然沒有存在價值」。

事實上,初代教會模式亦成為大家討論內容,有出席者嘗試從教會歷史入手,指出教牧的職責是帶領選民認識上帝,但教牧工作演變成制度前,似乎沒有全職安排,甚至聖經中,亦「沒有叫人全職做教牧」。不過,他也承認,教牧是否應該全職,很視乎群眾需要,當中有好處和壞處,例如壞處便是令信徒把傳福音責任,輕易推到全職同工身上。

另有意見就補充指出,初代教會時期,使徒或猶太拉比作為傳道者,會獲教會群體照料,而他們本身也另有生計,如保羅會織帳棚,彼得就是漁夫,而他們作為傳道者,那是他們的身份而非職業,但現代教會卻走上專職化之路,以至令教會成為有限公司,「執事對牧師施壓,當自己是雇主多多要求」。他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信徒能互相牧養關顧,以至能體會信徒皆祭司的聖經真理,「彼此相愛是信徒責任,不應該外判給教牧。」

至於較支持教牧全職的意見,就認為牧職工作是要帶出信仰價值,當中需要有認受性,故此教牧需要進入神學院受訓裝備,故此全職化便是理所當然。此外,亦有支持全職的意見指出,更重要是抱持甚麼心態作全職牧者,「牧者不單有(聖經)知識,還有行為,且把聖經知識轉化成改變社會的力量,也像精神領袖,讓弟兄姊妹領受愛再帶去社會。」
有參與者嘗試跳出整個討論框架,提醒在命題以外,其實更需要反思今天教會是否能如聖經大使命所吩咐,使人作門徒,而這個既不是只由教牧擔當,教牧也不一定意識是自己的職份所在。而各人不約而同帶出一個普遍現象,是當代堂會在世俗化和商業化下,信徒未能從教會獲取所需,教牧便成為被埋怨的對象。

擔任交流會主持的思道平台召集人梅志榮博士亦分享其看法,他自言自己較極端,認為全職教牧過去與未來都不應存在,且認為這制度會破壞教會,「現代的牧師是很後期才出現;過去牧職人員由社會上有權力或尊貴身份者擔任,卻令教會內肢體身份被搶奪,把權利放在某些人身上,本來大家是在神面前均衡參與。」

及至討論環節,整個交流會其實亦沒有一致的看法,梅志榮也特別強調,交流目的不是要為教會尋找一個答案。有參與者嘗試總結,認為隨著時代改變,過去制度未必切合需要,當發現有改良需要時便要尋求進步。

或許,教牧是否全職並非重要,反而牧者更需要醒覺自己的角色,如果未能分辨真理及上帝的旨意,便會令教會變得混俗,這個也許正是今天香港教會面對的挑戰所在。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歡喜迎新年 圍爐愛宴饗弱勢 (台灣國度復興報)
高福盟辦分享會 落實福音行動轉化南台灣 (台灣國度復興報)
花蓮震災》 罹難者聯合追思公祭 獻唱詩歌追思 (台灣國度復興報)
花蓮震災搜救停止 1919救助不打烊 (基督教今日報)
以色列反擊空襲敘利亞,30年來最猛烈 聯合國籲雙方冷靜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