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9月20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追求完美的虎媽今回轉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熱心服事特殊需要兒童
(2017年08月2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基督教今日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要營運一間NGO(非政府組織,英語全稱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不易,既要有清晰的服務方向,亦需資源持續運作。

在香港,有人純粹為著初心,沒經驗卻不辭勞苦開辦NGO,為的是弱勢社群的需要。因為家庭關係、信仰的異象、曾經服務過的對象的回饋,讓她義無反顧地開辦服務事工。她是心融坊創辦人鍾玉嬋。

從虎媽的角色走出來

鍾玉嬋(下稱Eliza)自言以往是虎媽一名,婚前已信主,婚後卻漸少去教會。因年幼時讀不上英文中學,影響人生規劃,故婚後將希望放於大兒子身上,不想他步上後塵。

她直言將大部份精力跟時間,都放於大兒子的管教跟學業上,她甚至常常休假,為的不是跟孩子出遊或玩樂,而是特意操練大兒子,所以大兒子的小學成績,原一直是全年級前十名。

但自身工作的壓抑加上其他原因,加上大兒子後來漸漸出現懶怠情況,成績也漸漸滑落,甚至在教會主日學有欺負人的行為,固在大兒子讀國二的時間,決定送他去英國讀書。

這個決定既給予她空間去重新檢視自己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也讓她重新回到教會,聽主的教導。

可是,在外留學的大兒子,行為上並沒得到改善,回港後更見情緒不穩,後來更見幻聽等症狀。花了兩年時間,大兒子才願意接受輔導。此情況令Eliza開始報讀關於青少年的基督輔導課程,這是成立心融坊的遠因。

成立心融坊的異象

從青少年的學士課程,到有關家庭工作的碩士課程畢業,當中遇上越來越多「各類特殊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下稱SEN)兒童。令她決心成立心融坊,是一次在大雨天下舉行,由她擔任講員的家長講座。

「誰料有很多家長,仍冒著大雨前來參與。因為他們都是SEN兒女的家長,就算有多困難,都仍然前來多了解、掌握如何帶著兒女成長。」Eliza回憶說。也因為這緣故,讓她看到服事SEN孩童的異象,成立心融坊。

心融坊的成立,基於個人理想,希望將她個人所學的輔導學、特殊學習需要輔導及人際關係發展介入法等的知識和技巧統合,幫助有需要的孩子克服困難。

「從事輔導行業的經驗中,看到許多家庭經歷不少難處,尤其是家庭間成員之間溝通不足,引致各種不良互動,造成的衝突和創傷。」這是她所見的輔導經驗,也像訴說著她對於自己家庭的若干心聲。

心融坊目前處境,同樣面對著生存問題。Eliza目前以自己多年來的積蓄來營辦心融坊,而行政上的運作,到向外宣傳,跟認知障礙孩童的輔導,都是自己一手包辦。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4

受訪前一星期,神更給她一場歷練:香港一幢工業大廈發生一場造成三人死亡的火警。「因我的事工場所也在工業大廈租一個小單位來運作,幾日前有家長知道那火警新聞後,突然Whatsapp通知我說,不再帶她的孩子來心融坊。」

在公在私,她想向家長了解退出的原因,交代孩子的情況後再做一個完結手續,可是換來的,是對方在Whatsapp裡已讀不回。這一方面使她猶豫自己到底我還應不應該繼續這事工?另一方面,她又認為自己有得著。

一天一感恩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13

「其實以前的我,一旦認定對方此舉是對我不好或不合我意的話,必定絕交並不相往來。但這一次的經歷,發現自己放下自我,主動踏出一步去了解對方想法與原因。雖然結果如此,但至少我起碼有做『去問』的動作,比較以往『不問』,自覺已有所進步。」

該如何走下去?她不諱言這場火警的確令SEN孩童的家長卻步,令她受到打擊。但事工正在起步初期,便決定放棄嗎?她說不排除走回頭路,帶一堆書跟玩具上門探訪;或是租約期滿後,在其他商場找相宜租金的店舖轉移陣地。更重要是,她希望繼續為SEN孩童尋找成長渠道,這方面她直言需要求神多加忍耐,多添智慧。

事工如此,家人的關係同樣遇著如此歷練。可幸地,一路上的課程修讀,漸漸了解到家人的特性,也開始摸索如何改善跟家人的關係。當意識到除了大兒子,丈夫也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除了學會對家人的包容,也漸漸學會讓夫妻之間能融洽相處的方式。

「修讀以來,我覺得我也是不完美的人,同樣我家人也是如此。現在對我來說,只求今天比昨天好便好。對於兒子,也不斷去想如何讓他有多點成長。」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34

目前雖仍不是完整(美)的結局,但她自言關係有見稍稍改善,但家庭成員互相修好的路仍漫長,但這同樣是不少基督家庭遇過很實在的處境見證。

心融坊創辦人鍾玉嬋。 (攝影/記者洪敬義)
正式訪問前,鍾玉嬋在讀這兩本書。她說,作事工的同時,為自己的思緒作多梳理,也為了家人的關係,作更深入的摸索。 (攝影/記者洪敬義)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恆春半島子弟返鄉服務 陪伴部落弟妹種下希望 (基督教論壇報)
巴塞隆納恐攻主嫌伏法 驚傳聖家堂也是目標 (基督教論壇報)
假新聞在社群媒體流竄 基督徒應尋求真相 (基督教論壇報)
我們也來印報紙:普世青年交流計畫EYEP ──日本耶穌基督教團青年 (教會公報)
排灣中會佳義教會 歡慶65載 決志卡獻自己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陳雪梅

神藉著環境來改變人的心思和意念,為的是要擴張我們的視野及心胸,讓我們服事的領域更為寛廣.

發言日期:201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