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多元文化視野 介入助人輔導與諮商工作 |
|
(2016年07月29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31
|
|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林宜瑩台北報導】
到底教牧關顧是要以諮商輔導專業取信於求助者,還是可以基督信仰切入讓當事人被耶穌拯救?由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主辦、台灣教牧關懷協會協辦的「2016年教牧關顧研討會」,7月27日在馬偕9樓大禮堂舉行,加拿大溫莎大學心理學教授郭崇信用「以多元文化的視野介入助人、輔導與諮商工作」為題,主張應以專業取信受助者,而台神專任助理教授魏連嶽則強調,多元就可強調基督教信仰靈性關顧的必要性,讓耶穌親自動工來拯救靈魂。
郭崇信指出,在心理學及心理治療上,有關文化種族等主題及層面的多元性是長期被忽略的,如今「多元文化諮商」已是心理學的「第四勢力」,他強調,所謂的「多元文化諮商」(心理治療)是一套思維或視野,不是一種介入的模式,並直言這是一個助人角色與歷程,其目標是要與當事人生活機驗與文化價值一致,他也強調在評估、診斷、治療時,應以專業諮商取得當事人信任,也唯有彼此建立信任關係,才能將基督信仰介紹給當事人。
郭崇信與曾在玉神、台神、衛理神學院擔任兼任老師的郭士賢老師都指出,基督徒對佛教、道教等傳統宗教的文化習俗應該有所瞭解,如此才能知己知彼,先跳脫基督教思維框架,透過其熟悉語言措辭,加上耐心的傾聽,用理解對方宗教信仰思維的態度,在台灣多元文化中以尊重角度給予他人關顧,讓其感受到耶穌的愛,才有可能藉由教牧關顧來領人歸主。
不過魏連嶽最後回應時卻認為,既然是基督教牧養關顧,就不該遵循外界主流諮商輔導既定的思維或某種堅持,而是要勇敢站在基督教立場,以基督教觀點來分享或介紹,這與當事人是佛教或道教徒並不衝突,甚至魏連嶽以親身曾搶救要跳海、跳樓、燒炭自殺的幾個案例來佐證,唯有我們願意透過迫切禱告讓耶穌親自動工,才能引導對方靠著基督信仰走出困境的人生。
|
新聞照片:
|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