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6月28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使我作祢和平之膠?」 鄧紹光:和平國度非「河蟹」
(2016年06月0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
「神學路思」主辦之講座「使我作祢和平之膠?」於五月三十日晚上假旺角浸信會舉行。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葉菁華及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教授鄧紹光主講,另有嘉賓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羅秉祥參與討論。葉菁華透過在罪中的兩難去解釋和平與暴力之間的關係,鄧紹光則釐清了大眾對和平及和諧的誤解,以及概念如何在教會實踐。

真正和平包含正義

葉菁華首先對「和平之膠」分類,並用「正義戰爭論」去展開戰爭是否合理的討論。葉菁華認為戰爭是含主動性的,而且是利用暴力及武力發動戰爭。不過,不是所有戰爭都是必然正義,葉菁華並不太同意「正義戰爭論」,因為他認為有些戰爭未必是合理的。他補充說暴力、戰爭是有底線的,因為若然選擇戰爭,就必然會傷及無辜。因此,有時候並不是善與惡的選擇,而是惡與更惡的選擇。犯罪是無法避免的,但卻不能憑己力去選擇善惡,而是要靠上帝的恩典才可以作選擇。葉菁華指,正因為我們無法避免犯罪,「上帝無條件的接納是永遠有效,亦是我們永遠需要的。」最後,他引述羅馬書:「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他認為沒有真正的正義,就沒有真正的和平,因為和平應該包括正義。

批判地上壓制而帶來和平

隨後,鄧紹光用「河蟹」為開場白,當說起「和平」會聯想起「和諧」,更坦言「河蟹」是地上政權所建立的狀態。他指,上帝的國度是帶來和平的國度,和平國度是上帝的工作。鄧紹光引用聖經:「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太十34)耶穌裡的和平國度並不是「河蟹」式的國度,反而是批判地上種種的壓制,從而帶來真正的和平。合一與和平不是建基於群體中任何一個成員,而是在於耶穌基督。因若沒有耶穌,我們仍是與彼此為仇。耶穌是我們的榜樣,祂以謙卑奴僕的身份形象出現。因而,所有跟隨衪的人,也當像小子一樣,不要把外面世界的權勢帶進教會及門徒群體。

羅秉祥根據Glen H. Stassen寫的Just Peacemaking: Transforming Initiatives for Justice and Peace分享締造和平的七個步驟,就是要確保自己與對方的安全、建立互信、溝通談判、追求人權與正義、避免進入惡性循環、不要論斷對方、一同追求真理。羅秉祥特別強調最後一點,社會需要把真相暴露。因為當有真相,才可以有正義及和平。

於對談環節,有數個會眾均同樣提問如何在堂會締造和平?怎樣使信徒成為和平之子?羅秉祥回應說:「Peacemaking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要衝突,或只是『勸交』」,而是要設法將衝突化解。鄧紹光認為和平的締造是始於信仰群體,葉菁華亦認同此說法。有會眾表達這些方法似乎有點「離地」,不夠具體。葉菁華指出一個具體事例,今天香港大部份教會仍然未處理好會內肢體在雨傘運動後形成的對立、誤解局面,這正正需要學像以弗所書內寫的「用愛心說誠實話」去化解矛盾與衝突。

是次講座參與人數逾百人,現場氣氛輕鬆熱烈,不時哄堂大笑。「神學路思」將於兩個月後再舉行講座,詳情請查看「神學路思」Facebook專頁。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喜樂保育院 身障運動 展現朝氣活力 (教會公報)
馬偕醫院舉辦路跑 關心塵爆患者 (教會公報)
餐桌文化贈旗典禮 籲重視家庭價值 (台灣國度復興報)
歡迎彌賽亞再來》十月住棚節盛宴 邀請華人兜陣上耶路撒冷走禱去! (基督教今日報)
義大利眾議院通過《公民伴侶法》 信徒憂心未來同性婚姻將合法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