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同志不等於同運 他們也是耶穌所尋找的羊
(2016年02月0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基督教今日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針對這2年同運界提出的多元成家法案,教會界多打出「反對同運,但不反對同志」的口號,盼不會傷害同志族群。但在教會中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同運」跟「同志」的差別?

當教會說出「教會也要愛同性戀族群」時,可能已不知不覺將教會內所熟悉的語言轉變成另一種「標籤」,貼在這些族群身上?更重要的是,多數同志正因不希望被貼上這些標籤,而隱身在教會中,但教會卻不知情?所以若真要開始關懷同性戀者,也許可以從真正了解他們的處境開始。

「在這裡不鼓勵一言堂,不敢在這吵,你沒辦法談政治關懷。」在強調多元對話的宣告中,28日廖金河牧師在「高點城市轉化聯盟」所舉辦的「多元成家專輯意見交流座談會續集」中如此開場,這場在「台中貴格會中心教會」展開一整天的座談會,現場聚集了專家、律師、牧師及長期關心同志問題的機構一同與會,秉持開放與對話的原則,展開熱烈討論。

認識同志所面臨的困境

清大物理系教授王道維,5年多前在某機會下接觸到同志議題,發現教會內的論述似乎與教會外的樣貌有不小落差,於是乎開始主動認識學生中的同志族群,甚至走進同志的教會。去年中開始在台北舉辦「友善交流座談會」,邀請許多不同意見的基督徒一同討論、分享同志相關議題,當中除有一般教會關心此議題的基督徒外,也有將近一半左右是來自同志教會的基督徒。

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王道維以路加福音中撒該的故事,帶入同志議題。當初耶穌冒著被衛道人士汙衊的風險,主動向撒該打開友誼之門,與其做朋友,將感動人心的工作交由聖靈帶領。現今同樣狀況是否也可能發生在同志朋友身上?只是當時耶穌了解撒該,然而,教會卻不一定了解同志。

「其實,承認是非常困難的。」與同志族群接觸過程中,王道維看見他們在成長中,從發現自己的情形,以致可能迷失在錯誤資訊中,到最後產生自我認同,都不是容易的過程,因目前的社會與家庭環境,的確對這些與大多數人有「不同性傾向」者,難以找到定位。而教會可能需先了解這些情形,才能對他們進行真正有效的關懷與幫助。

另外,同志的圈子小,許多同志社團內交友的情形較為複雜,也不是每位同志都喜歡那樣的環境。因此,有些較潔身自好的同志,在成年後多會面對尋求伴侶的上的困難,有時加上來自父母、親友的「逼婚」(但不敢說自己喜歡的是同性,怕有更大的家庭紛爭),使其在家人與未來之間,不容易看到自己該如何自處。

甚至有的人自小成長於基督教家庭,也曾在青少年階段面臨教會團契、信仰生活與真實自我間的掙扎。即便少數人找到合適的伴侶,也會因為社會氛圍或家庭接納等因素,而不容易長期穩定維持。類似這些只有同志族群才容易感受到的困難,一般基督徒難以想像,也是造成教會界對該族群長期來多有誤解,而少能牧養的主要原因。

同運不等於同志 同志需細分

其實,同志族群中除了佔多數的男女同性戀者外,也有少數的雙性戀、跨性別(如生理男性卻希望自己是女性)與酷兒(可能因為生理或心理的因素而不願定位自己的性別)等。

而當中,他們對相關議題或自我定位也有許多不同,如較激進或溫和的性解放主義者、開放式性關係、有固定的性伴侶、單身無伴侶、隱藏於婚姻或未出櫃者,甚至有些需要輔導關懷,或追求信仰幫助,乃至於走出同志認同的後同志等。

但也許更令一般教會頭痛的是,同運團體的聲勢與訴求,卻似乎並不像所謂的「弱勢團體」。同志大遊行時,能明顯看見其中許多訴求,其實是雜亂無章、甚至彼此產生矛盾。若干訴求也因為逾越社會道德底線,而為人詬病。

會有此情形,也正反映出所謂的「同運」,其實是由許多複雜團體所組成,包括從保守強調一對一的同志教會,到完全強調性開放的社群,而後者可能被更多非同志的社團聲援。事實上,即便是伴侶盟提出的多元成家三法案,也並非所有同志都認同。

教會雖然反對其中大部分的訴求,但也應了解這種多元性,正是許多社運團體間互相拉抬的結果。需要有更多細膩的觀察,才能準確回應。但不可否認的,當中的領導者在公開表達意見時若較強烈,反而使一般人難以認同。

也因此,王道維建議教會若欲與同志建立對話,或進一步牧養他們時,需先認識其多樣性與活生生的處境,找到適合的族群、用對的方式關懷,如此才能將每位同志當成真實的個體來關愛,而非以舊有或粗略的印象來「標籤化」他們,以致能讓「愛同志但反對同運」的宣告真正實踐出來,同時見證基督耶穌裡的恩典與真理。

信仰認同超越性別認同

同性戀傾向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王道維表示,目前學術界仍沒有一致答案,但他認為,「就算是後天影響,也不代表就可以改變、或應該改變。而就算是先天影響,也不代表就是合乎道德、或必須認同。」

例如:後天的影響,就像是基督徒常說的「老我」,要改變並不容易,必須要有基督的寶血赦免,並加上不斷被聖靈更新與成聖的過程,但誰也不能保證老我能完全更新;但就算是天生的,也不代表應該是這個樣子,就像是有酗酒基因的人,一旦沾酒,就會變一個人,但不代表他就應該酗酒。

同理,從信仰來看,同性戀的性傾向並不一定需要被改變,更重要的是-如何活出討神喜悅的生命。

教會在牧養他們時,王道維強調,必須以「信仰認同超越性別認同」,並且用多元化的方式,來牧養不同的同志族群,意即不必所有教會都用同一套方法。以目前他在「友善交流座談會」中與不同觀點基督徒討論、了解的結果,可以有以下四種實際可行的牧養模式,這些有些教會已在具體實踐。

1. 勸勉型:
強調婚姻的定義是一男一女,所有婚姻以外的性行為都是罪,無分對象的性別。會教導同志受上帝的吸引,多過受性伴侶的吸引,追求靈性上的成長,除婚姻外的方式是保持獨身。

2. 陪伴型:
雖然也認為同性性行為是上帝不喜悅的罪,但人心的改變需要上帝親自在適當的時間作工。而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很多層面,不只是性別差異,教會應陪伴當事人,並有更多空間和時間來經歷上帝,使其屬靈生命自然成長與回應上帝。

3. 認同型:
認為婚姻的核心價值是一對一的忠貞關係,不分性別,強調彼此的委身而非性行為。除婚姻的定義不同外,此類牧養模式在其他方面與主流教會並無不同,但可能可使更多同志認識福音、並參與服事。

4. 複合型:
因對於社會相關的公共議題都關心,或是在牧養上對年輕人有多元化的吸引力,使得在同志議題上能分散保守或開放兩方觀點的張力,讓同性戀者也有空間委身於教會的牧養,或在其中成長。

教會要注重單身事工及年輕基督徒

不可避免的,教會要在同志議題上使力,必須先有美好見證。王道維認為,除鞏固婚姻家庭的重要價值外,教會也很需加強單身者的事工,讓單身者可獲得充分牧養,身心靈靠主健康成長,活出美好見證,而不是只有追求獨尊婚姻的選項。若對一般異性戀者如此,自然也可以有成功牧養同志族群的空間。

此外,教會也可先針對有固定性伴侶、單身無伴侶以及隱藏的一群同志開始牧養。不但可藉此更了解同志族群,加上有好的見證時,在面對相關的議題也較具說服力。據王道維的了解,中小型教會對同志可以有較好的關懷,但可惜的是,大多數同志喜歡到大型教會聚會,雖較容易「隱藏」自己,卻不容易得到適切的幫助或造就。

王道維同時提醒,教會中的年輕一代,因生活中大多都有同性戀朋友,對於同志族群接納度較高。因此,教會在此議題上,需提供讓更多不同意見放心交流的空間,使新的想法與做法可互相討論,一起在上帝的真理與恩典中檢視與實踐,如此將能拉近牧長與教會內年輕人間的距離,以致教會在該議題上可超越世代與性別族群的藩離,成為下一代處理社會爭議議題時的典範。

當天與會者反應熱烈並有許多觀點的討論,例如有其他牧者提到現在年輕一代所想的,與許多教會牧者很不一樣,教會的確應有更完整及細膩的做法來回應。

也有一位單身的女傳道表示,自身在教會中感受到性別差異的影響,因而對同志族群有更多負擔,及看見其需要。也有長期與同運團體對抗的機構參與者,表達和同運訴求的交手經驗及看法。

但不論立場或觀點如何,教會界在對此議題上,未來肯定要有更開放及多元的討論空間。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東海大學新校長 王茂駿:高教挑戰中盼帶領東海創新卓越 (基督教論壇報)
孫寶年成全下一代 培養判斷力、自己找答案 (基督教論壇報)
八角塔型男美聲 鄭睦群搶救聖詩流失開創新路 (基督教論壇報)
關注浙江顧約瑟牧師被撤被控 香港跨宗派信徒教牧發起聯署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小馬」倪子鈞結婚了! 眾人熱淚祝福 婚禮盟約立志成捨己的人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