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2月16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染血的應許 認識今日迦南地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加劇 迦薩走廊傷亡慘重 引發國際關注
(2014年08月25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宋承祐、陳逸凡專題報導】6月12日,3名家住約旦河西岸地區的以色列少年在上學途中失蹤,以色列政府指控3名少年遭到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哈馬斯綁架殺害,儘管哈馬斯否認進行此次綁架行動,以色列政府仍發動大規模的轟炸與攻擊,目標包含了當地唯一的發電廠、醫院及學校,哈馬斯則以火箭反擊,月餘來的攻擊已造成超過1900位巴勒斯坦人和67位以色列人喪生;其中巴勒斯坦喪生者高達四分之一為兒童,42萬人流離失所。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發言人甘尼斯(Chris Gunness)在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時,一度因談到巴勒斯坦學校遭轟炸、造成兒童死傷慘重而痛哭失聲。
事實上自19世紀末期開始,猶太人透過購買土地等方式,紛紛回到巴勒斯坦地區定居。直至1940年左右,猶太人已占當地人口30%;然而急遽增長的猶太人並沒有被當地或鄰近國家政府所支持。第二次大戰期間,以色列人歷經納粹屠殺,獲得國際社會普遍同情,終於在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中,有33國贊成將巴勒斯坦分為兩個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55%和45%的領土,耶路撒冷則屬聯合國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但對於這樣的結果,阿拉伯國家聯盟並不認同,阿盟委員高層下令對以色列展開為期三天的軍事行動,遭受攻擊的以色列部隊不甘示弱予以回擊,一來一往的戰火迅速蔓延為大規模衝突,繼而引發1948年以色列的獨立戰爭,直至1949年達成停戰協議並劃定邊界,以色列才正式被承認為聯合國的成員國。然而以色列國的建立,卻造成許多世居此地的巴勒斯坦人遭到驅逐,聯合國估計約有71萬多人流亡,成為巴勒斯坦難民,以色列不許難民重返家園,加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問題未見結果,使得巴勒斯坦問題延續至今。
在近日的衝突之中,由於以色列軍隊認為哈馬斯以民間建築作為掩護,因此攻擊的目標遍及學校、醫院及電廠,導致當地平民傷亡慘重、衛生狀況不佳、家園殘破並陷入無電可用的絕境,此舉引發國際社會譁然,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奧地利等地皆興起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抗議以色列政府不人道的作為。
在輿論的壓力下,聯合國也在8月11日決定採取行動,組成獨立的調查委員會,調查以色列在迦薩的軍事行動是否違反人權或觸犯戰爭罪。對於這項調查,哈馬斯表示支持,以色列則表示不以為然,認為哈馬斯故意拿人民當做人肉盾牌。國際法專家則認為,《關於戰時保護平民的日內瓦第四公約》規定「攻擊只能針對軍事設施,禁止攻擊平民、不區分平民、或為了預期軍事目標不成比例地傷及平民。」因此儘管哈瑪斯發射火箭攻擊以色列違反國際人道法,然而仍不足以成為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平民展開無差別攻擊的藉口。
出埃及記3章7∼8節記載:「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就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摩西率領以色列人前往的迦南地(即今巴勒斯坦地區),原是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如今的以色列卻讓迦南美地沾染血腥,甚至成為本地人的迫害。站在信仰的角度,究竟該如何理解這一場發生在「應許之地」的戰爭,本期將進行深入的探討。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41,000加州人聽佈道,4,000多人決志 (台灣國度復興報)
西班牙只1%基督徒,卻是福音溫床 (台灣國度復興報)
望道號今抵基隆 要把人帶到神面前! (今日基督教報)
改變世界青年論壇 助年輕人在現實中圓夢 (今日基督教報)
他們不過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無緣社會》讀後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