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大稻埕歷史補遺溯源 信仰傳統成福音動力
(2014年08月20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林宜瑩台北報導】大稻埕教會歷史小組與松年團契合辦8月份歷史講座,17日中午邀請張德麟與鄭仰恩牧師,先後以「大稻埕教會歷史補遺」及「成為一個有歷史感的教會」為題專講。張德麟特別以馬偕的二女婿柯思維是詩人、大稻埕教會第三任牧師張金波與偕阿云、大稻埕第二任牧師郭希信的就任與離任、「新人運動」與余約束長老補述歷史;鄭仰恩則期勉牧長兄姊傳講教會歷史,因為有歷史記憶的教會,才能有源於傳統活信仰的傳福音動力。
專事白話字研究的張德麟,引用多篇《台灣教會公報》文章,證明生於大龍峒的馬偕二女婿柯維思是詩人;他也詳述平埔族偕阿云對淡水女學堂的貢獻,以及帶領宜蘭張金波一家人信主過程,後來張金波成為大稻埕第三任牧師,並在任內蒙主恩召。
張德麟也提及,郭希信從新竹到大稻埕牧會時,新竹信徒極力慰留。後來因大稻埕小會希望邀請日本聖潔會中田重治前來演講,遭郭希信反對,事後並離職。最後張德麟提到大稻埕教會參與北部教會「新人運動」的歷史淵源。
鄭仰恩則說,馬偕博士在台傳教屢遭阻礙,後用清法戰爭教難賠款在新店、艋舺、枋隙(大稻埕前身)、松山建立四間高聳教堂,「焚而不燬」圖騰正述說基督教被排斥到被接納的過程。他期勉會友要有歷史記憶,讓大稻埕成為有歷史感的教會。同在「長老教會」大船上,一起行在「信仰」河流,具備歷史記憶,才有傳統見證為動力廣傳福音。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特別企畫】蒙恩罪人相愛扶持──更生人事工 (教會公報)
教牧午餐祈禱會 為中東三地人民祈禱守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南北韓教會高峰會 遺漏北韓地下教會 (台灣國度復興報)
香港4C 逾千青少年回應呼召 (台灣國度復興報)
紐約州長、加拿大總理支持以色列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