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6月28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同性戀牧養之道 去標籤多了解
黃以勒台中報導
(2014年06月0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台中中會性別公義部、教社部及「一領一•新倍加」宣教小組為了增進教會對同性戀者的牧養能力,共同舉辦「從精神醫學探討同性戀者的關懷」講座,邀請馬偕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醫師吳易澄介紹目前醫學對同性戀的看法。性別公義部部長陳延萱牧師指出,社會上有一定比例的人是同性戀,要怎麼從信仰的角度,而不是定罪的方法來關顧。因此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幫助兄姊認識同性戀者。
吳易澄坦言,精神醫學一直在觀看「社會中不一樣的人」,將之治療,或思考無法治療時該怎麼辦?然而這門學問不只有一種觀看的角度,而是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看法。他自己同時作為精神科醫師與人權工作者,也會在其中遇到矛盾。在人權工作中會發現,有時候不是個人如何,而是社會結構造成某種後果。「精神醫學要標誌出人的不同,但人權工作讓我看見他們其實沒有什麼不同,而是社會使他們如此。」
坦承自身角色與精神醫療的限制後,吳易澄分享各個時代對同性戀看法的轉變,19世紀後半開始,對同性戀的壓迫從宗教與道德進一步推展到醫學,精神醫學是一門很新,而且特別的學門,診斷標準一直是游移的,診斷手冊也持續在改版;雖然過去精神醫學常常成為迫害同性戀的霸權,但也一直在反省,後來發現有許多藉以反對同性戀的理論,其實是被誤讀。到了20世紀後半,包括美國精神醫學會、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美國心理學會等單位開始面對同性戀,均聲明同性性傾向並不應該被改變、不該被視為缺陷、病症。
說明目前的醫學界見解後,吳易澄藉由長老教會近日通過牧函內容,做更進一步的討論。牧函中提到「同性性傾向屬天生之說法,至今『未曾有科學之佐證與確定』。」關於這點,引起他注意的是為什麼一個信仰上的牧函,要如此在乎科學意見?科學常常是有限,會被修正的,拿來作為信仰態度的判斷似乎不太適宜。
那麼,同性戀是不是天生的?吳易澄反問:「改變不了的,算不算天生?」他直言,「有些是,有些不是。」那麼同性戀是不是一種選擇呢?就臨床來看,「有些是,有些不是。」吳易澄指出,有些人以基因決定是否天生,不過在「表觀遺傳學」研究中,相同基因在不同的環境中,也會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樣貌,因此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非常重要。同性戀是天生還是後天?「不知道,但是對待一個人的態度更為重要。」精神醫學並無法解釋所有的事,重要的是以生命陪伴生命,陪伴受苦者。
對於許多新聞報導引述了醫學論述試圖證明某些立場,吳易澄說,有很多報導都對研究「去脈絡化」,誤用了研究。舉例來說,「同性戀憂鬱比例高。」問題在於同性戀並非「本質上」比較憂鬱,而是社會的異樣眼光使他們容易憂鬱;也有許多人認為「同性戀族群容易散播HIV病毒」,吳易澄舉例,如果今天社會禁止異性戀,使異性戀必須偷偷摸摸探索自己的身體,必須很低調的藉由與不同異性結合才能認識自己的情感,可能反而是異性戀者容易因為缺乏安全的性行為而散播HIV,也會比同性戀來得更憂鬱。
「做為基督徒,並在這個議題上關注多年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教會在這一塊的認識還不夠。」吳易澄舉例,他曾參加婚禮聽到牧師證婚時順便諷刺同性戀,「若我們對同性戀有多一點了解,就不會再講台上隨口嘲弄同志,因為台下就坐著那些受苦的信徒。」精神醫學除了對同性戀說「沒有病」之外,還必須去關照那個受壓迫的痛苦靈魂。專業助人者需要去陪伴,站在不批評、強加改變的角度,讓他自己培力,開創生活。
竹山教會陳志忠牧師回應表示:「我自己校園團契出身的背景是反對同性戀的,但在神學院受造就後,對牧函中『聖經所反對』這點有疑問,近幾年有新的詮釋,應該有新的對話。」研究教會歷史的他認為,「納粹、日本軍國主義當初都獲得教會支持,而女性過去也受到(錯誤詮釋的)聖經壓迫。不是教會對同性戀的態度一定是錯,但應該還需要保持空間。在醫學、人類學對同性戀都開始有新的看法時,教會不要太快用牧函表達立場,反而會喪失對話空間。」
從事多年性別教育的東海大學老師曾惠花牧師表示,要用「家人」的心態去包容不一樣的人,因此她創立了東海目前已有7∼800人的同性戀社團「同伴社」,她認為教會不必公然拒絕,說「你們錯了」,只要視為家人,默默接納;而心靈、家庭教育才是關顧的重點。台中中會議長蔡識珍牧師也解釋牧函通過的狀況,並強調長老教會應該要多一點尊重,不要太快打人入罪。並在結束禱告中期待同志在教會中有生活的空間。
吳易澄強調,同性戀很難從粗糙的外顯行為去判定,重點是怎麼跟這些我們以為不同的人接觸,在深交後會發現我們其實沒有什麼不一樣。「一領一•新倍加」宣教小組執行幹事林世杰認為,其實就是把同性戀的標籤拿掉,按照他原本的樣子來愛他。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王怡六四遭拘留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談拆教堂與中國基督教走向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澎湖大倉媽祖園區契約終止 仍須代禱 (台灣國度復興報)
大安媽祖園區 台中策盟牧者訪市長 (台灣國度復興報)
慢飛天使余庭毅動聽歌聲 鼓勵慢飛家庭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