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代表著生命的「延續」與「傳承」 |
本文由網友投稿,轉載自【捍衛民法972 一同護家救妻兒】粉絲專頁 |
(2013年12月16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31
|
|
本新聞提供者: 網友/機構提供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每位「兒童」都代表著生命的「延續」與「傳承」,每一位兒童都代表著人類和國家的「未來」,我們「下一代」的利益需要被看重。
人類的每個「孩子」,都是由「男女結合」而形成,數千年來及歷史上從來幾乎沒有例外,孩子想要「爸媽」的愛與照顧,是需要被看重的。
不用精神科醫師、小兒科學會、政府官員或是明星藝人,來教我、告訴我、說服我,人類的「歷史」是怎麼延續的,每位發聲的人,都「證明」了要「男女結合」的制度---婚姻和家庭---需要被保障,也需要被教育,建構穩定的男女婚姻與家庭,才是減少並解決[收養孩童議題]治本的方法。
12/10是[國際人權日],「兒童的人權」需要格外的被看重!
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21條訂明,各國制定收養制度時須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首要考慮。
沒錯, 是「兒童的最大利益」,不是「成年人的性取向或成家自由」!
而且,《兒童權利公約》中「父母」兩字共出現了36次 [1], 然而,台灣多元成家法案卻把「父母」改為「雙親」, 這法案是貼近國際共識、抑或遠離呢?
不但如此,在收養孩童的條件,還加了但書[法院為前項認可時,不得以收養者之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特質等為理由,而為歧視之對待。]
就是為了這些想要「收養者」的利益,還是「孩童」的利益,為立法的出發點?任何影響「婚姻與家庭」穩固的政策與保護,與「兒童的人權」息息相關,也值得我們進一步來思索。
[1] http://www.un.org/chinese/hr/issue/docs/24.PDF
|
新聞照片:
|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