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特是一個 超心理學家,所以冥想是他的精專,常常研究、講論、推薦各種冥想技術,他最關心的是各層次冥想狀態的特征。他有很多著作都和冥想或冥想狀態有直接關係。例如﹕《States of Consciousness》《Living the Mindful Life》《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A Book of Readings》和《Mind Science: Meditation Training for Practical people》。
他表示有幾類的冥想辦法。他所介紹的第一類冥想,也是最流行的一種,叫做「專注式冥想」(Concentrative meditation)﹕你可以集中精神于身外的一件實物,定晴注視著它,或者專心于自己呼吸,腹部一起一落。如有任何分心的事情,輕輕讓自己不分散注意。這樣可以減低其他外界事物的對冥想者的刺激,免除正常意識的活動,產生不尋常的現象。專注式冥想可以叫人的意識突然更清晰,擴展人對身內外的察覺,不再是日常意識那麼限制,于是帶來愉悅的感覺。[86]
布雷蕭
在布雷蕭的書《Healing the Shame that Binds You》中,他一再重申,人的問題都是毒性羞恥所致。所以,他為人提供醫治的方法,就是﹕觀想和引導冥想(guided meditation)等等。[87] 在此書中,他也提出了幾個冥想技術。例如,他詳細教導人怎樣和自己的內心幼童(inner child)相遇﹕鬆弛、留意呼吸、想像自己返回往昔,遇見自己童年的『我』,許諾和他每天相遇,然後觀想自己遇見『更高能力』,讓它進入自己的內心,二者合一。[88]
在《家庭會傷人》書中,他說﹕「我們也透過各種冥想和心像來接觸我們內心幼童。」[89] 他甚至出版了一張光碟,叫《Meditations for Personal Growth》幫助人冥想用。[90] 可見,布雷蕭教導、贊成、推動冥想。
有很多基督徒,尤其是基督徒心理學家曾抱怨說﹕的確,從前的心理學家中有很多無神論者,但是今天就不一樣了,今天有很多心理學家是基督徒。
可是,這些基督徒心理學家們不過把世俗心理學理論帶到教會來。他們若不把心理學全盤搬來,就是在某程度上受影響。
1。上帝觀——很多心理學家都接受泛神論。雖然聖經不能容納這樣的觀點,但是,在教會中大力推「內在醫治」的桑得福(John Sanford)說﹕「誰是上帝?沒有人知道。 就是存在、生命、『一切所有』的基礎。」[100] 這是非常接近泛神論的思想。又例如,容格說上帝是原型中的一個。米爾(Paul Meier)等基督徒心理學家也說﹕「雖然基督徒相信一個超越的上帝。這個聖經神學觀點,還是有可能和容格的原型相謀合。」[101] 這樣的錯誤上帝觀,不是拜心理學所賜?
2。道德觀——我必須指出一點,基督徒心理學家的道德觀,尤其是性愛婚姻方面,的確是比世俗心理學家高超很多。可是,基督徒心理學家中,有人支持同性戀。《心理學和基督教期刊》(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有一篇文章解釋說,性傾向不能算是品行,同性戀和異性戀,都可能是正當或不正當的。[102] 名基督徒心理學家柯聯思(Gary Collins)報導,基督徒心理學家對同性戀的態度不一致。有些捧著聖經去譴責;另一些則推理,解釋為什麼它不能算為罪。[103] 難道這不是世俗心理學對教會的不良影響?
3。冥想觀——至于冥想的各種方式,在教會圈子中絕不罕見。美國教會有基督徒催眠治療師,甚至「全美基督徒催眠師協會」(National Society of Christian Hypnotherapists)。[104] 中國教會的葉萬壽先生,就是基督徒催眠師的好例子。此外,在基督徒輔導中亦充斥著各種冥想變化方式。它們有各種名字,例如積極思想、引導影像、心像、鬆弛等等,變化方式之多,必須另文詳述。
最後,請讓我累贅,拙作《邪魔登講台》的研究指出,邪靈藉著新紀元通靈人士(交鬼者)所發表的教導,大部分可以在世俗心理學中找到,過半數可以在基督教心理學中找到。可見,基督徒心理學家們絕對是受到世俗心理學的不良影響,而且把它們帶來教會。結果今天的教會講台一面教導聖經、一面教導邪靈的啟示。
除了認真回歸聖經,以聖經為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準則,此外,再無他路可行了。願華人基督徒懸崖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