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看見自己的祈禱?
清楚看見自己的祈禱?
(刊登於《傳書》2011年8月號)
https://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HK_proclaim/visualization.htm
張逸萍
有時我們的祈禱,似乎完全無效,真像對空氣講話,怎麼辦?
要看見才禱告?
趙鏞基在《第四度空間》教導說:你必須「能看見一個清楚的目標… …如果… …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那麼,你就休想觸摸到能回答你禱告的那一位。」有一個女人沒有結婚對象,趙鏞基教她具體寫下心目中的對象:膚色、身高、體型、職業、愛好,寫好之後大聲讀幾遍;然後教她怎樣把這位丈夫定下來:「請閉上眼睛,現在你看見你的丈夫了嗎?」她說:「看到了,好清楚呦。」趙解釋說:「你沒有在你的想像清楚地看到你的丈夫以前,你是不能定的,因為上帝決不會答應。你在開始禱告以前,必須先把他看清楚,上帝從不回答含糊的禱告。」趙建議這女人每天這樣做。後來,這女人果然和這樣的一個男人結了婚。[i]1
小心陷入「觀想」
我們必須問:甚麼是「在想像裡清楚地看到」?
通常一個人的想像不是一幅清楚的圖畫,若要清楚地看見,必須極度的專注,而這樣的專注,往往把人引至冥想狀態。事實上,這是冥想方法之一,叫做「觀想」(visualization,或「觀照」)。(請參見﹕「積極思想/觀想」。)某新紀元詞典解釋:「觀想就像觀看一樣,但不是用肉身的眼睛,用的是心靈中的眼睛,或者想像,使用腦中掌管思想、記憶、主意、和主觀的那些部分。」意思就是說,在心靈(或想像)中打著一個影像。
觀想或觀照,本是禪宗冥想,佛教徒觀想菩薩,或自己身體部分,目的為把雜亂的心思收回來,叫頭腦空白,達到靜坐的功夫。
觀想亦是今天新紀元圈子最流行的冥想法。大概因為所觀想的對象,通常是積極性的,如成功、發財、健康等等,所以它又叫「積極思想」或「可能思想」等。希望嫁得英俊夫婿,就觀想如意郎君;希望發財,就觀想一疊鈔票;想要身體健康,就觀想自己跳蹦蹦。
觀想還有其他名字,在心理治療上叫「引導影像」或「視像化」等;又因它的性質,有人乾脆稱之為「心像」;沒想到教堂裡也有人使用同樣辦法,還叫它做「祈禱」!
避而遠之
基督徒怎能使用佛教徒的觀照,或新紀元人物的積極思想,來向聖經中之神祈禱?向祂提出我們的要求?恐怕這是「獻上凡火」(參利十1),不蒙上帝喜悅,反招惹憤怒!
聖經從不教導我們使用心靈影像來向神呼求。主禱文說:「你們禱告要這樣說… …」(太六9)聖經又說:「凡事藉著禱告… …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祈禱就是把心裡的話告訴神。
再者,我們不應該詳細規定上帝怎樣為我們成就,我們只相信「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所以上邊的做法不合聖經,基督徒應該避而遠之。
[i]趙鏞基著,《第四度空間》,第一篇孵育﹕一條信心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