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世界所“鄙棄的人”,卻被上帝所用
一個被世界所“鄙棄的人”,卻被上帝所用
當耶路撒冷教會只熱衷于傳福音給自己的猶太人,而忘記了主耶穌所賦予他們的大使命,上帝就興起一批無名的傳道人,把福音從耶路撒冷傳開,直到安提阿﹔并以安提阿教會作為差傳宣教的中心,把福音傳至地極。
歷世歷代,上帝都愿意使用任何矢志實行大使命的人,不管他是怎樣的卑微。以下記載了一則真人真事,一個被世界所“鄙棄的人”,卻被上帝所用,把福音傳至中國。(全文轉載自Ross Paterson著的 The Antioch Factor - The Hidden Message of the Books of Acts)
“。。上帝使用一個毫不吸引的獨腳蘇格蘭人,因為他立志要將福音傳給中國的失喪者。這人名叫史托特(George Stott),是中國內地會的一位宣教士。他在1868年去到中國東南沿岸的一個港口 -- 溫州。當時溫州的拜偶像之風極盛,并且很可能是一個沒有基督徒的地區。此外,當時的政治氣氛對史托特的宣教工作也造成了極大的難阻。盡管史托特面對種種不利的因素,但他仍然努力工作,如:他把一些簡單的房舍出租,并開辦了一間細小的學校等。后來,因著當地政治氣氛的逐漸緩和,所以他的福音工作也得到了開展。几年后,因著愈來愈多溫州的居民接受了基督,于是史托特便在那里便建立了一間細小的教會。這時,一位行動不便的半癱中國同工加入了他的團隊,這人就是日后溫州的第一位本地傳道人。我們很難用「吉利」這兩個字來形容這事的開始,因兩位主角都是有缺陷的 -- 一個是獨腳的蘇格蘭人,另一個則是半癱的中國人。但上帝不是看人的外貌,而是看人的內心。林拔(Tony Lambert)在他的著作中如此描述史托特往后的工作:
‘福音最終還是傳開了,十年后,中國內地會更在溫州的中心,建立了一間足以容納數百人的大教會。。。我在1997年(一百多年后)時,曾到訪溫州。。前內地會所建立的教會,仍在舊城區的中央,俯視著繁忙的大街小巷。在這些大街小巷中,都是售賣各式各樣鮮肉、鮮魚和菜蔬的農民。刻在牆上的經文(約三:16),與豎立在中國傳統屋頂上的大型紅色十字架,正一同向川流不息的途人述說耶穌的故事。我走進一個相當破舊的庭園中,准備參加主日清晨的崇拜,赫然發現大堂已擠滿了超過一千個中國人。。。年青的牧者在邀請我共進午膳之余,也告訴我,這間教會是在1979年,文化大革命后才重開。現在整個溫州市的六百萬居民中,就有超過六十萬基督徒 -- 十份一的人口都是信徒啊!三十年前,溫州仍是一個「無神論的地區」,如今卻在中國的基督徒中間,成為了「中國的耶路撒冷」。
今天的溫州,已有超過一千間被官方認可的教會和超過1100個已登記的聚會點,雖然這些聚會點通常都位于農村,而且地方較為簡陋,但每個主日,它都能吸引百多人前來參加崇拜。另外,溫州還有很多沒有登記的家庭教會,他們的聚會都是較為秘密的。想不到在不足二十年間,福音便橫掃了整個地區,并且不斷的擴展。。。
在農村地區的復興最為明顯。。。在附屬于溫州市的永嘉縣中。。就有一座宏偉的大教堂,這教堂遠高于這當地其它新興建的樓房、商業大廈和商店。在教堂的大門上,寫著「救恩之門」几個大字 --正是教會的名稱 -- 大堂和樓座足以容納一千人。教堂用華美的大理石建造。。在接著四小時的車程中,我在區內看到不少于十二間的教會,在我們經過的村落和小村庄中,當然還有許許多多教會是我們沒有看見的。我們所見的教會,看上去几乎全都是有十年或以上歷史的。另一樣吸引我的,就是很多居民都把金句貼在門外,公開的為主作見証。有些按現代的樓房則在門外刻上「以馬內利」四個大字。。。永嘉縣的人口共有七十三萬,已登記的福音派教會的成年會友人數有十三萬,這個數字還未包括十八歲下的兒童,以及許多沒有登記的家庭教會信徒。這情況實在令人震驚 --在這個位于南中國沿岸的現代繁榮港口城市,竟有18% 人口是相信聖經的基督徒!’
林拔描述完溫州的復興之后,便總結說:
‘誰能異想天開地想到,原初由一位獨腳蘇格蘭人和一個行動不便的中國人所播下的種子,在一百年后,竟結出如此丰碩的果實?’”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木媽
我想他們(獨腳蘇格蘭人和一個行動不便的中國人)一定非常的喜樂。
發言日期:2017/11/20
行動者
天國的宴席是普通。平凡。殘疾。受傷。願意實踐真理的人的歸宿。只看重今世的聰明人反而錯失良機走十字架的窄路。
發言日期: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