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7月3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全民塗鴉牆 快人快語 生活分享 愛秀圖片 我心經句
我的部落格 分享快人快語 分享生活分享 分享愛秀圖片 分享我心經句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參與回應及分享 [我要登入]

在感恩的季節播下希望的種子!

分享人: BALL
分享日期: 2012/11/22
檢舉內容: 檢舉不當內容/回應
回應:
2個人說阿門   
推薦給好友:

在感恩的季節播下希望的種子!

感恩節的來臨,提醒忙碌的現代人,時序已經進入歲末了!回顧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始於1621年秋天,是英國的清教徒初抵新大陸的清教徒,在美國經歷貧窮、糧食不足,和極差的天氣狀況後,經由印地安人教導他們適合當地的農耕漁獵,因而得以享受大豐收之後的慶典。

前不久在颶風珊蒂侵襲下,美國總統大選雖然順利落幕,但是展望未來,面對巨大環境災難的威脅,任何政治領袖都感到無能為力,束手無策。在全球同樣面臨極端氣候威脅的此刻,我們的希望在哪裡?

默默耕耘的身影

還好,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在各個角落默默耕耘的身影,他們沒有高談闊論,也沒有鎂光燈照耀,只是單純地直接進入普羅大眾的生活底層,透過飲食、藉由農耕,從杯底、碗底、腳底出發,盡上個人的力量,帶出正面而真實改變。在台灣,更難能可貴的是,越來越多年輕知識份子,由「知青」轉變成「農青」,相繼投入耕耘這片嶄新的園地。

他們深信:種子和土地、農人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不但能維持生活所需,還可以因應環境變化,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禮物,印度環保領袖希娃(Vandana Shiva)博士稱之為「自由的種子」。

他們實踐:農夫的責任是與種子一起工作,生產出足以供養生命的養分,並將收穫後的種子交換、儲藏、分享,以得到更多元的營養,確保來年還可以播種,有足夠的收穫。

生命需要食物,而生產食物需要種子,人類的未來其實就被牽引在小小的種子裡。

此外,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討論:人類究竟該吃甚麼?生活在都會的人,或許無法回歸田園;但可以透過消費來支持在地生產的作物。

吃當令、吃在地

我們應「吃當令」,在蔬果作物生命週期到達最佳狀態時享用。此時作物具有下列特質: 1.最自然──因為符合生長週期,不需要倚賴大量的化學肥料、農藥、催熟劑、防腐劑。 2.最美味──因為作物必須以最誘人的果實吸引鳥類、昆蟲或其他動物,為它們繁衍種子。 3.最營養──因為有完整的生長過程,從土壤中吸取了豐足的養分。

此外,我們也要儘量「吃在地」──食物要在一定的地方生長、食用,才會有最美好的口感與風味。且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表示人類對自然法則的遵守,同時藉由縮短食物輸送里程,減少能源的消耗與污染。

過去因地理環境的區隔,每個地區都有特有的作物,並且和當地人的生命與文化有著密切關係。這些在地物種能適應特殊的環境條件,因此發展出多樣的生命。由非洲生物多樣性組織製作的記錄片《自由的種子》,敘述原本豐富的全球農業多樣化種源,如何被大財團以行銷或非法掠奪的方式,成為掌控世界糧食的手段。種子在人類眼中的意義,從提供生命變成帶來商業利益的全球貿易商品。

儘管農藥與種子公司宣稱傳統農耕是落後且沒有效率的;但事實上這樣的農耕方式卻餵飽了全球約70%的人口,因為它消耗較少的土地、水和其他資源,生產較健康的食物,並創造生物多樣性,對土壤、水源和生態系也都是友善的,更重要的是,傳統農耕比商業化種植更能承受氣候變遷的壓力。

農青期待:如果「自由的種子」能再次被種植在土地上,我們或許就還有希望邁向安全的未來!

放眼全球,無法永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社會不平等滋生的暴力衝突、全球體制動盪不安,讓我們共同的未來蒙上厚厚的蔭影。許多人警告我們:世界正奔向毀滅;但很少人指教我們:如何能力挽狂瀾。

播下希望的種子!

福音派代表人物斯托得(John Stott, 1921-2011),是極少數能夠在面對現代複雜生活挑戰時,指教我們如何力挽狂瀾的牧師。他在《C型觀點:基督徒改變社會的行動力》(Issues Facing Christians Today)中強調:基督徒蒙召是要參與在世界當中,面向世界,充滿同情,讓自己的手在服事中弄髒、疼痛、變粗,內心深處感受到神的愛在攪動、澎湃洶湧。

在感恩的季節,深切期待,有更多基督徒能夠學習斯托得牧師,在聖經的亮光中與現代人所面對的掙扎問題,作智慧的反思,然後,身體力行,回歸人群,在都市、農村或部落,在每個人周遭,播下希望的種子!

http://www.ct.org.tw/news/detail/2012-03501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以上廣告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廣告連播系統,歡迎教會機構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