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沒有“看不順眼”的人
主耶穌的有效傳福音方法 當大約2000年前主耶穌升天、暫時離開這個世界一段時間的時候,主所留下的話、。馬太福音的最后一章,“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 28:19) 看馬可福音的最后一章,“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馬可 16:15) 看路加福音的最后一章,“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其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証。”(路加 24:46) 看約翰福音“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翰 20:21)
所以,我們要傳福音。不僅因為這是主耶穌的命令,我們作為祂的門徒,要遵行;也是因為這是主最牽挂的事情,我們作孩子的,無論如何要體貼父的意思。 所以,我們要傳福音,沒有借口不傳,沒有理由不傳,沒有余地不傳。於情、於理,我們都要傳! 我們傳福音,最好的榜樣是誰呢?當然是主耶穌自己。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常常知道要以主為榜樣,凡事上學習主的柔和、謙卑和愛心等等。其實在傳福音上,主耶穌也作了我們最好、最完美的榜樣。從四福音書裡我們知道,在地上傳道的三年時光中,主耶穌身體力行的告訴了我們,應當如何傳講天國的福音。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 1:14)我們很多人是來自佛教或其他異教的家庭,蒙神的恩典我們信了主,但是又不知要如何向他們傳福音。 我們來看看耶穌的传福音方法。
主耶穌傳福音的對象是非常多元化的,是沒有“歧視”的。 從種族的角度看,主耶穌傳道的對象不僅有本族的猶太人,更有外邦人。對於猶太人,包括法利賽人(尼哥底母)、撒都該人(詢問復活之事)等不同的階層和黨派。對於外邦人,包括撒瑪利亞人(井邊打水的婦人)、希臘人(女兒被鬼附的女人)等。 從社會身份看,主耶穌傳福音的對象可以說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有稅吏(撒該),平民(血漏婦人),知識分子(請客的法利賽人西門),富人(少年財主),窮人(捐小錢的寡婦),娼妓(被抓的行淫婦女),漁夫(主要門徒),官員(百夫長),強盜(十字架上的強盜),和無數的病人等等。 既然主耶穌傳福音是不分身份、地位、職業、貧富、男女、老幼的,是有教無類,無論遠近、親疏的,那麼我們也應當這樣行,對嗎?可是,我們是不是還有特別不願意傳講福音的對象呢?好像每一個弟兄姊妹都有的。我不願意傳福音的對象,往往是在社會上比我成功的人,是很驕傲的人,或是其他我“看不順眼”的人 ── 主耶穌有沒有這樣做、這樣“歧視”呢?沒有!若我們願作主的門徒,體貼祂的意思,我們也當這樣的行!
主耶穌傳福音是隨時隨地、無論得時不得時的。 對於主耶穌而言,行路也好,坐下也好,渡船也好,就餐也好,休息也好,處處都是傳福音的機會。主耶穌把每一個場合都變為福音的講台,在每一個地方都看到需要拯救的靈魂。 在河邊,彼得聽到了主耶穌的講道,並且順從的撒網,從而認識、跟隨了主耶穌 ──“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一個罪人!”(馬太 5:8) 在井邊,前來打水的撒瑪利亞婦人聽到了主耶穌的話語,知道了什麼是生命的活水,什麼是真正的敬拜,也認出了主耶穌就是那一位彌賽亞 ── “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約翰 4:41) 在宴席上,主耶穌和罪人們坐在一起,身邊是蒙呼召的利未和許多的稅吏,在這裡,主耶穌向世人說出祂為何要來到世上 ── “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的著。我來本不是招義人悔改,乃是招罪人悔改。”(馬太 5:31) 在大街上,主耶穌治好了血漏的婦人,使瞎子重獲光明,潔淨了麻風病人,也抬頭看到了桑樹上的罪人撒該,把他呼喚到自己的身邊,還將福音帶給撒該的全家 ── “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 19:9)
基督教東方宗教研究所所長龔天民牧師在他《中國民間宗教信仰與基佛問題》書中指出:
(一)要尊重異教徒,不要偏激批評他們的不是。要尊重對方。 若得到你的尊重,自然會和你親近。
(二)要忍耐,不要心急,應慢慢等待。上帝等人悔改,不也已有數千年?
(三)要不斷為他們代禱,求上帝動工。
(四)不管傳道人懂得其他異教與否,一旦和對方成為朋友后,要常用聖經的話勉勵安慰他,生命之道才有感化人的能力。
(五)若對方信主了,請他多以口頭或文字方式為主作見証。如以一來,更能增加他的信仰。
(六)若對方喜歡閱讀書籍,可多送他一些見証書籍或是其他屬靈書籍,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若想更有果效地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中國社會傳揚福音,基督徒最好多涉略佛教及其他中國宗教,以達知己知彼之效。
(八)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不要為了使異教徒歸主,便在不知不覺中遷就對方,將基督信仰與異教教義相妥協,或是混合起來。要站穩立場,不然,不僅傳道失敗,可能連自己都受到影響,或是被譏笑為投機份子與腳踏兩條船。
作者:毕必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