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孟澤
兩位日本的社會學者,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試圖引導讀者透過他們的眼光,來了解基督教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對整個現代文明的影響。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角度,過去雖然隱約知道基督教對整個西方文明社會的現代化有很深遠的影響,但總是不得其門而入。這方面的論述,在華文社會中並不多見。透過兩位學者娓娓道來,讓讀者可以循序漸進地了解基督教如何從一個所謂的地方小教,發展成為世界性的信仰。
雖然我相信他們有許多論點可能會引起許多基督徒的反感,甚至是反彈。但是撇開信仰這個問題,以不認識耶穌的人能將流程推理的如此有脈絡,將一些發生的事都論述的如此有模有樣,其實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因為被捏塑出來的陶器,如何能知道陶匠捏塑的過程呢?同樣地,身為受造物的人類,如何能揣測創造主的心意呢?
兩位學者在論談中提到,「舊約聖經」上所寫的歷史,一半是事實,一半是杜撰。其實這是他們用主觀的思維在做出看似客觀的表述,書中有不少地方都是他們直接就下定論,並未旁徵博引地從多個面向來多加說明。甚至有許多處都是他們只採用對他們表達的觀點有益的角度,而刻意的跳過一些相關應該一併提及的疑點,這是讓人非常惋惜的寫法。
像是書中提到了「為什麼繼續信仰不保障我們安全的神」這樣的問題,可是他們忽略了人只有在挫折與絕望中,才會放手仰望掌權的神,才懂得人的不能與神的全能,才知道人要謙卑才能遇見神。如果按照他們提出的思維,發展出來的應該是「我的父母養不了我,我另外叫別人爸媽」、「這男人不保護我,我要跟他離婚」、「這公司(社會、國家)對我不公平,我要換一個」這樣的心態。這完全是人本主義,完全以個人利益著想,根本就是社會亂象的來源。
再者,就他們的論點,耶穌只是一個自小就熟讀猶太典籍的聰明人,他所行的「五餅二魚」神蹟是因為他很聰明的引導大家將自己藏著的食物拿出來分享,所以吃剩的還可以堆滿籃子,不足為奇。令人質疑的是,一個父親只是四處打零工的猶太小孩,如何有資源、有時間可以熟讀猶太典籍?如果只是引導大家將自己藏著的食物拿出來分享,為何剩下的只有餅乾?有沒有可能大家還帶了其他種類的食物?而且聰明的耶穌還會催眠術,因為他在最後的晚餐暗示了猶大,讓他背叛了耶穌。所以這個聰明人”聰明”地引導自己走上了被釘十字架的道路,完全是自導自演的個人秀。真的是這樣嗎?
兩位學者很有技巧的跳過保羅這位神重用的僕人,他們沒有辦法解釋為何本來是積極迫害基督徒的打手,竟然轉身一變成為影響福音廣傳的超級推手。這種戲劇化的張力,其實可以勝過任何一齣偶像劇的劇情吧!
雖然兩位學者似乎是站在對立面,來評論基督教的成立是人為的。但是我從第三部的文章裡,卻彷彿看見整個西方歷史的大舞台幕後有一雙手,在牽引著基督信仰發展。這個信仰使人更積極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未知的地域或領域發展。所以我們可以從農業社會、莊園制度、工業革命、大航海時代,走到現在的自由主義,這是顯而易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