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異象,警告與摔跤
創世記 第32章
異象,警告與摔跤(三十二1∼32)
「壯年的時候與神較力」(見二十五19∼34的註釋)。在雅各的朝聖途中,通往高原之路現在先經過謙卑的低谷,他並不打算繞道而行。就地理而言,他蒙召到伯特利,不會走近以掃──他安居於遠在南邊的西珥山;但就靈性而言,他到伯特利沒有其他途徑可走。神已經應許將這地賜給他(二十八13、14),其疆界有一日必定會擴及以掃之地;此外,在迎見神之前,他首先必須與兄弟「和好」。三十二、三十三章的進行順序,以至到三十五1∼15的高潮,將馬太福音五23∼25上的原則,有力地活現出來。
1、2. 天使的異象。行他的路──這句話頗重要:他上路的時候,便得著神的再度保證(參路十七14;約四51);而從那不知名之地出來迎見他的,乃是神的使者(參賽六十四5),這正是伯特利經驗的重溫與預嘗。瑪哈念是個有力的名字,「雙重兵營」,表示雅各發現,在他自己的一隊之外,遠有旗鼓相當的另一隊。面對艱難的考驗,這個起頭無疑使雅各為之一振;但不久他自己的那一隊就將因畏懼屠殺而分裂了(8節)。
3∼21. 以掃迅速迎來。我主……,你的僕人(4、5節):這是客套話(參三十27),但也適切的表達出他想取悅以掃的心態,簡單明瞭,不過分阿諛。
6節以下. 以掃的沈默以及快速帶人馬逼近,都是壞兆頭。雅各的反應表現出他素有的活力:他計畫(7、8節)──禱告(9∼12節)──計畫(13∼21節)──禱告(22∼32節)──計畫(三十三1∼3)。若指責他繁瑣的安排為缺乏信心,則未免太過輕率,因為聖經贊許運用策略,只要以它為工具,不是用來取代神(參書八1下、2下;尼四9以下)。雅各的禱告顯明他的把握源自何處。
9∼12. 這個感人的祈求堪為此類禱告的模範。它穩固地立在約、命令和應許的根基上(9節),並藉讚嘆神的鴻恩(10節),表現出心靈真正的敬拜,認明神恩是人不配承受的,也是無法測度的(此刻他甚至從這積極的觀點,來看自己的分隊)。一直到最後,他才提出那緊迫的要求;這祈求的最後一句,連妻子帶兒女(11節),顯出雅各的武裝現在有新的缺口可以為敵所乘: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了;他過去的事所牽連的,不再只是他自己而已。但是11節承認的害怕,立刻為記憶中的應許所覆蓋,這應許成為此次祈禱的側翼護航(12;參9下),並且把遙遠的未來也帶到眼前。如此,短暫的威脅便不再顯得那麼恐怖了。
20. 雅各的祭禮用詞無意中描述出,人與神的想法有何等大的鴻溝。異教徒朝拜神明,就像雅各現在走近以掃(參三十三10),以為「人的禮物為他開路」(箴十八16)。但是在舊約中,在人向神獻禮物之前,那祭禮原本是神賜他的禮物(利十七11)。雅各很快就將發現,要化解罪愆,惟一的方式是恩典,而不是談條件。
22∼32. 毘努伊勒的摔跤。當雅各知道,自己即將面對一個完全無法掌握的狀況,他與神最大的遭遇戰便開始了。在那種情況的威脅下,他已經不得不祈禱(9∼12節),而他又興起獨處的念頭(見以下23節的註釋),加上當晚摔跤的模式,處處可見他現在所渴求的,正是神自己;這個渴望是由危機喚醒的,但卻不是危機才令他下定決心。
與雅各摔跤的勇士,其身分漸漸才顯明出來,雅各迅速掌握了解開此謎的每一線索。在人力的極限背後(24、25上),蘊藏著驚人的能力資源(25下);在不願被日光追上的意念背後,可能意味這位人士乃是規避白晝的夜間幽靈,不然便是神的聖者,因祂的面無人能正視。雅各的答覆是懇求祝福,顯明他已經窺見這真理;下一步的交換更釐清了一切疑惑,那人所說的(28下)與所保留的(29節),足令真相大白。神不向雅各透露祂的名字,就像士師記十三18中,祂不向瑪挪亞透露一樣;可是這不是絕對的作法:只是警告人不得干擾神,但在神方面,門卻是敞開的,祂可以自由啟示祂自己:參出埃及記三十三18∼三十四7,對摩西的顯現,該經歷在啟示與保留之間,也有類似的平衡。
這次的衝突將雅各一生的爭戰、摸索,帶進攤牌的地步;他拚命抱住對方不放,生動地表達出他對神矛盾的心情,既愛又恨,既輕蔑又依賴。他現在才發現,過去賣力爭鬥的對象不是以掃或拉班,乃是神自己;可是採取主動的一向是神,今晚也不例外,祂要管教雅各的驕傲,向他的固執挑戰。「乖僻的人,你與他摔跤」(詩十八26;參 AV 小字)。神令他瘸腿,又為他命名,顯示祂的目標仍然未變:祂樂意讓雅各盡情去贏,去獲取,去成就,但卻要煉淨他的自我中心,引導他去愛那人類當愛的對象,即神自己。
這場衝突既是失敗,也是得勝。何西阿又闡明了這點262:「與天使較力並且得勝」──說明他的能耐;「哭泣懇求祂施恩」──說明他的軟弱。瘸腿之後,他的好強爭勝變為緊隨倚靠;此後的雅各成為破碎的,換了名字的,也是蒙福的。他的跛行將永遠為此次相爭的事實作證據:那絕非一場空夢,而且帶給他嚴厲的審判。新名字是為他的新地位作證:這是恩典的記號,將過去的責備(二十七36)一筆抹殺;也是一項殊榮,成為將來生活的標準。此次的祝福,在施與和接受兩方面,都是完美無瑕的:這福分完全為他所有,不需要事先籌畫,也無需透過中介人。
22. 雅博(現代的哲卡,Zerqa)向西流經基列地,穿過山的深峽,進入約但河。
23、24上. 雅各先打發家人前行,不是要保證自己,三十三3顯明這一點。無論是否他覺得在面對危機之前,需要一人獨處,神卻認為有此需要,而且成就這事。
26. 天正黎明:見以上簡介22∼32節的第二段。
27. 按照巫術宗教的說法,知道一個人的名字,便使不懷好意之人有能力勝過他;但是聖經認為,名字的作用在於標示性格。說出名字,有時候便等於自我啟示(見29節;以雅各為例,二十七36;又參可五9)。
28. 以色列是動詞名字,就像雅各一樣(參二十五26的註釋)。它本身可以表達「願神(為他)爭鬥」,可是,正如創世記中其他的名字一般,因著當時的情境,它有了新的色彩,成為雅各在這場爭鬥中的紀念,也顯露出他的性格。主要的動詞「爭鬥」(也可能是「堅忍不拔」)只在這?及何西阿書十二章4、5節中出現,其意義不甚明確;但是從前認為這字從「王子」之名詞演變而來,如 AV 的看法(該處你的能力有如王子整句話,是這一個字的翻譯);現在卻沒有人再予支持。
30、31. 毘努伊勒意為「神的面」。在這附近後來有一小城以此為名,見士師記八8及列王紀上十二25。
這故事暗示,雖然人能面對面看見神,但其影像卻只是陰暗不明的。為了保證雅各,神於黎明即抽身而退(26節),到日出之時,雅各已是孤身一人(31節)。
32. 不許吃這部分肉的禁令,在舊約中未再出現,但於拉比式的猶太教中卻有此習俗(如,Pesah]in 22a,83b)。這項禁令和以色列、毘努伊勒兩個名字,共同成為這決定性之夜的三個永恆紀念。
資料來源: 丁道爾聖經註釋
新增日期: 2008/01/16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創世記第32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