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尼希米記的神學
尼希米記 全書
尼希米記的神學(Nehemiah, Theology of)
神論
本書一開始便介紹神是「天上的神」(一4-5)。祂是至大、全能和可畏的(一5,六16,九32)。只有那名為耶和華的,才配稱為神(九6)。天上的萬象都要在造它們的主面前下跪;天下眾生皆是祂造的(九6)。這位偉大的耶和華超乎一切讚美(九5)。
神更與人立約。祂領亞伯蘭離開家鄉吾珥,給他改名亞伯拉罕(九7)。祂洞察人心,知道他有信心。祂主動作出應許,並且成就所應許的(九8)。耶和華信實可靠,祂言出必行(九32)。凡愛祂,又遵行祂道的人,祂必守約施慈愛(一5)。因著祂的義,祂必成就祂的應許(九8)。
耶和華是以色列的救贖者,祂以大能的膀臂領祂的百姓出埃及(一10)。祂察看他們的苦情,施行神蹟奇事拯救他們(九9),在西乃山上頒賜律法,又在曠野保守和供應他們。
祂不單是救贖史的神,也是施恩給尼希米的神(二18)。尼希米認識到,是神將重建城牆的意念放在他心內的(二12)。他靠著神的幫助,把意念化為行動(四14)。
本書特別強調神的慈愛、恩典和憐憫。餘民的生存盼望是根據出埃及記三十四章6節的古老「憐憫宣認」(Mercy Confession)。耶和華是樂意饒恕、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九17)。因此,祂沒有因為以色列人拜金牛犢而離棄他們(出三十二章)。祂對曠野中的以色列人施予極大的恩典,供應他們一切所需(九27-31)。
對於目前這群弱小的歸回者來說,神的憐憫不單是一樁往事,更是他們現今的經歷。他們的民族存亡乃是依賴神的憐憫。不過,神雖然滿有憐憫,祂同時是公義的。背逆者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出於神的公義(九33)。
神的百姓
在敵人的眼中,他們是「軟弱的猶太人」(四2)。他們現在身陷困境,在自己的土地上作奴隸(九36)。波斯的君王轄管著他們(九37),甚至他們的弟兄也要把他們賣作農奴(五1-5)。但與此同時,他們卻是耶和華親自以大能膀臂救贖的百姓(一10)。
他們在軟弱和困苦當中,仍然「專心做工」(四6)。他們同心合意作這善工(二18)。某些貴冑雖然不屑動手參與修牆的工作,但經文卻提及連女兒也跟隨父親作工(三5、12)。他們一手拿兵器,一手做工,從天亮一直到星宿出來(四17、21)。
昔日,他們的先祖行事狂傲,不聽從神的誡命,也不記念神在他們中間所行的奇事(九16)。他們把律法丟在背後,還殺害先知(九26)。今天,他們的子孫為罪哀哭。在八至九章,他們如同一人般顫抖地站在雨中,聽祭司宣讀律法。
有超過一百人確實地立了約,並在約上留名(十27)。凡有知識能明白的,都起誓遵行神的律法。他們不再與異族通婚,也不再在安息日工作。縱然他們本身仍是貧困,他們卻起誓每逢第七年必不耕種,每逢禧年釋放奴僕和把債項一筆勾銷。他們又以書面承諾,要履行對神的殿和在殿中供職者的財務責任。即使本身也捉襟見肘,他們卻定志不忽略神的殿(十32-39)。
聖經
昔日,耶和華在西乃山頒給他們誡命、條例和律法(九14),並賜下良善的靈教訓他們。不過,他們在信仰和行為上的規矩卻不僅限於摩西律法。他們要照著大衛和所羅門所吩咐的去讚美和敬拜神。大衛像摩西一樣是神人,他的吩咐有約束力(十二24-26)。歷史書上的記載,在道德上也同樣具有約束力(十三26)。
本書一開始已經指出,律法書早已預告他們會被分散於各處,之後又歸回(一7)。它不僅是記錄歷史,更是百姓分別自己、行事為人的準則(十29-30)。律法書並非只適用於聖殿崇拜。
當時是在水門的廣場宣讀律法書。這門是基訓泉的出口,全城的水都靠它供應。他們是在七月的第一日開始宣讀,那時正值新年。無論是對於屬世或宗教生活,妥拉都是絕對重要的(八1-2)。
百姓特別為宣讀律法書而造了一個足以讓15人站在上面的木台(八4-5)。這提醒百姓,妥拉的重要性超乎他們生活的每一方面。
這次是百姓主動要求文士宣讀律法書的。當書卷展開的時候,他們都一同站起來。然後,一切能聽明的人,不論男女老少,都從清早到晌午側耳細聽(八3-5)。有13個利未人走到百姓中間,向他們解明當中的意思(八7)。
百姓對律法表示極大的崇敬;他們一邊聽,一邊跪下敬拜(八7)。然而,受敬拜的並非律法書本身。在這聚會中,惟獨耶和華享有這樣的事奉。首領們提醒百姓不應在這聖日憂傷。當眾百姓都哀哭悲傷之際,文士規勸他們不要憂傷,反而該充滿喜樂,並互送禮物(八9-10)。他們終於明白耶和華的喜樂是他們的力量。他們飽餐慶祝,因為「他們明白所教訓他們的話」(八12)。每年大約在這個時期,今天的會堂都會慶祝一個節日,名為“Simchat Torah”(意思是「靠妥拉而得的喜樂」),其淵源可能就是本章所記載的事件。
祈禱
尼希米記可能同時包含了聖經中最短的禱文和其中一篇最長的禱文。前者是在二章4節,當時王問尼希米要求甚麼,尼希米便向神默禱。而最長的禱文則幾乎佔去第九章全章。
百姓是在贖罪日和住棚節過後才作出此長篇的祈禱。他們不是在上述節期中的某一日祈禱,正好表明一點,就是人並非僅限於某些特別的日子才分別為聖。百姓已經分別為聖歸給耶和華。他們這天用了四分一時間念律法書,四分一時間認罪(九1-2)。
至於領禱者的身分,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說是以斯拉,但希伯來文的抄本卻沒有在九章6節明確表示是他。這是一次全國性的認罪禱告,也是一篇在困逼和羞辱當中懇求憐憫的禱文。它在本書?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尼希米記一共記載了13次祈禱。本書的開始和結束各有一個祈禱(一4-11,十三31)。第一章記載,尼希米為著耶路撒冷城的被毀,持續多天禁食祈禱。他不分晝夜地為聖城祈求。這位屬神的人代百姓認罪的時候,與他們認同,他承認自己和父家都行事邪惡(一7)。他呼求神記念在利未記二十六章33節的應許:他們若然悔改,神便重新招聚他們。最後,他祈求神讓他在王面前亨通、蒙恩。這誠然是聖經中最偉大的代求禱文之一。
本書多次記錄尼希米在危急關頭的簡短禱文。當他聽聞有人同謀要阻擋工程,他便與修造城牆的人一同禱告,並派人看守防備(四9)。在敵人五次想伏擊他後,他作了一個僅有三個希伯來字詞的祈禱:「求你堅固我的手」(六9)。他不斷祈求神記念他在省長任內的忠心表現。除了基督之外,尼希米可能是聖經中最勤於祈禱的人。他知道何時要持久不斷地祈禱,何時要勤快工作、急快默禱。
道德教訓
在城牆修畢之前,一個有關社會道德的危機出現了,急待處理。一群富有的猶太人地主高息借貸,令不能還款的同胞淪為農奴。省長尼希米勇敢地直斥他們的所作所為。最後,他們知錯能改,願意免除百姓的債項(五1-12)。
尼希米不是一個死守律法條文、對人無動於衷的律法主義者。他一直為了百姓的福祉而甘願犧牲自己的權益。他深深明白到,律法是以愛神和愛鄰舍為依歸。他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甘願放棄本身的省長俸祿。他不單沒有轄制百姓,反而自掏腰包,負責各公職人員的開支(五15-18)。他並不認為與百姓一起勞動會降低他作為省長的尊嚴,還身先士卒地努力修造城牆(五16)。
當尼希米發現利未人和歌唱的因為得不到百姓十分之一的供物,要離開本身崗位時,他便迅速重整國家的財政政策。他派可靠的人負責管理什一供物的庫房(十三10-14)。為了保證帳目清晰,當利未人取十分之一的時候,必須有一位祭司在場(十38)。
尼希米在發現多比雅於神殿的院內自設房子儲物之後,他便親自把家具一一拋出街外(十三4-9)。然後,他派人立即潔淨那房子,重新奉獻作聖殿之用。貪污自肥等情況,無論如何都不能容忍。
對於不守安息日的人,尼希米先是警戒(十三15),繼而是怒斥(十三17)。然後,他便吩咐人將城門鎖上,又警告要採取懲治行動(十三18-21)。當問題涉及聖經中摩西信仰的存亡時,尼希米便不再容忍。有時,他甚至訴諸武力(十三25)。眼見百姓不理禁例,與外邦女子通婚,他氣得打了那些犯事者,甚至拉掉他們的頭髮。對於此等激烈行動,本書純粹作出客觀報導,並沒有作出任何評論。
與外族人通婚,極可能損害以色列人的民族身分。這樣甚至導致下一代不曉得猶大語,繼而不能明白那能賜他們生命的律法(十三24)。尼希米透過他本身對聖經的認識,清楚知道國家如此多災多難,正是因為所羅門犯罪(十三26)。尼希米的領導方式與以斯拉不同,後者在同一情況會拔掉自己的頭髮(拉九3)。我們必須記著,尼希米正為著自己國家在屬靈和政治上的存亡而戰鬥。
耶路撒冷城
耶路撒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是尼希米祖先的墳墓所在,亦是神選擇立為祂名的居所(一9),要成為一個聖城。最先動手修築城牆的是祭司,他們一面建造,一面把牆和門分別為聖(三1)。他們又派人看守城門。誰住這城和誰可進城都是重要的問題,所以百姓掣籤確定誰人住在城內。住在聖城的人都獲百姓祝福(十一1-19),他們的名字和數目都仔細地記下來。
城牆的奉獻禮非常隆重,百姓都大大歡樂,熱烈地慶祝。兩隊稱謝的樂隊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帶領巡行,由城的最南面行到北面的聖殿(十二31-43)。巡行在盛大的獻祭和萬眾歡騰聲中圓滿結束。慶祝的歡樂喧聲,一直傳至遠方(十二43)。
這城的分別為聖使人想起以斯拉記三章8至13節所記載的立聖殿根基儀式。敬虔的事不是局限於聖殿範圍之內,也包括城牆以內的大小事情。建造城牆是神親自託付人去做的一件大事。
君王和政府
本書承認君王和領袖都是神所設立的(九34),但神卻保留從他們手中收回祝福的權利。以色列要成為一個聖潔的國家。外邦的領袖在這?是無份、無權和不受紀念的(二20)。他們縱然設法阻撓,卻無法阻止工程的進行,因為神親自破壞他們的計謀(四15)。當工程在神的幫助下順利完成,敵人的信心便完全崩潰(六16)。
Paul Ferguson
資料來源:
新增日期: 2013/12/1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尼希米記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