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希伯來書的神學

希伯來書 全書


 
希伯來書的神學(Hebrews, Theology of)

希伯來書的中心神學思想可以用一個詞歸納起來,那就是:基督論。在四福音以外再沒有任何聖經書卷能像本書一樣,那麼全面和有力地專注論及耶穌的位格和祂所成就的救贖工作。這點極有可能是本書得以確保成為初期教會聖經正典這重要地位的主因,儘管在第四世紀之前的西方教會(迦太基和羅馬),一直質疑本書作者是否擁有使徒身分。東方的基督教則似乎一開始便接受本書是由保羅寫的。

它的序言部分(一1-3)已經用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方式,介紹這位掌有宇宙主權的神的兒子出場。在這段含有眾多典故來證明耶穌具有神性的經文中,作者宣稱祂已成就了神在舊約所設立的三個職分,分別是先知、君王和祭司。先知的工作在第1至2節出現,那?指出神藉著祂的兒子將最終的救贖之道曉諭人。接著,在第3節便描述了祂在萬有中坐著為王的身分:「他……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祂之擁有這種高高在上的身分,全因為祂完成了祭司的工作:「他洗淨了人的罪。」希伯來書隨後的主要信息,便是以耶穌這種祭司身分和事奉作為中心主題。

為了方便分析,我們嘗試把書信分為兩大部分。一章1節至十章18節的基本主題,是基督作為永恆大祭司的超越地位。作者宣稱祂最終超過古代希伯來人信仰中,那個最重要的建制。祂遠超過神藉著眾先知所曉諭的話,因為祂本身正是神最終的救贖之道。祂超過天使,全然是神(一4-14),但又全然是人(二5-18)。這兩種因素使祂擁有獨一無二的資格,可以忠心和永遠地承擔祂百姓的罪。基於祂這個獨特身分,祂亦超越那向以色列頒佈律法的偉人摩西(三1-6);兩者就如創造者與被造者之別。耶穌藉著祂的受死,為人帶來屬靈的安息,也勝過摩西和約書亞帶領百姓進入應許地所得的短暫安息(四1-11;特別是9-10節)。由第五章開始便出現了本書信的中心神學要旨:耶穌藉著一次過獻上祂自己作為贖罪祭,便承擔了永恆的屬靈祭司職分。這遠遠超過亞倫和他子孫在地上所擔任的短暫事奉(四14至五11,七1至十18)。

隨著作為永恆大祭司的耶穌進入了宇宙的至聖所,代表全人類向神獻上一次而永遠的贖罪祭,甘心向神獻上祂的身體和寶血,希伯來書的基督論亦在此到達了最高潮。祂同時是祭司和犧牲者,是獻祭者和祭物本身!

在十章19節至十二章25節,基督論的重點由正式的論據轉變為實際應用。如今的主題變成對讀者的一個逼切勸籲,要求他們堅定不移地信靠這位一無所缺的永恆大祭司耶穌(十19-39),同時以祂在世為人時所表現的那種極大信心和忍耐作為榜樣(十二1-4)。在著名的第十一章所列出的信心英雄榜中,祂站在最後的位置,卻是當中作出最重要見證的一位。作者告誡讀者,他們若要在人生的跑道上成功地跑向目標,就必須全神貫注地定睛在祂──惟獨祂──的身上。書中的四個「警告」(二1-4,三7-19,四11-13,五11至六20),突顯了整封書信都洋溢著的一份牧者情切的關懷。

有關希伯來書神學的第二個重要特色,在於它的聖經觀──這點可從它整體信息所帶有的舊約基礎,以及作者應用這基礎的獨特方式中反映出來。首先,在出埃及記二十四至四十章,以及整卷利未記記載有關以色列人的祭司和獻祭條例,便為本書的信息提供了基本的背景。其次,作者引用聖經的方式,證明他高度重視聖經的權威。除了兩處例外(四7和七14有直接指出作者的名字),其他引用的經文都是以神和引述者的身分帶出:

◆ 「神說」(一5,四3,五5-6,七21,八8,十二26,十三5)

◆ 「有人在經上某處證明說」(二6)

◆ 「他〔耶穌〕說」(二12,十5)

◆ 「聖靈說」(三7,十15、17)

◆ 「有給他作見證的說」(七17)

◆ 直接引用──沒有註明出處(十37)

◆ 「勸勉的話」(十二5)

◆ 「我們可以放膽說」(十三6)



第三,希伯來書的信息,很可能是環繞某些引證經文(proof-texts)作為基本架構,因為隨著書信展開的立論,每一段經文似乎都是論據的關鍵。當然,相對於整卷書信完全浸透於舊約引文和典故而言,這些經文的比例很少,不過,其餘的經文或多或少都顯得較為次要,亦可以納入這些基本經文的標題之內。全部十處經文的內容可概括如下:

主題 舊約來源 希伯來書出處

1.兒子的神性和被立 詩二7 一5,五5

2.兒子的人性和身分 詩八4-6 二6-8

3.警告人不可靈性倒退 詩九十五7-11 三7-11

(「今日……進入他的安息」)

4.兒子的永恆屬性和職分 詩一一○4 五6,七17、21

5.新約為耶穌的祭司職分和 耶三十一31-34 八7-12,十

所獻的祭提供了認可 15-17

6.耶穌甘願獻上自己,成為 詩四十6-8 十5-7

祂所成就的救贖工作中最

超越的標記

7.勸勉信徒要保持信心,堅持到底 哈二3-4 十37-38

8.勸勉信徒要在屬靈的管教 箴三11-12 十二5-6

中堅持到底

9.萬物最終都要震動 該二6 十二26

10.勸勉信徒要知足 申三十一6; 十三5-6

詩一一八6-7



這些經文為希伯來書神學的其餘特色提供了研究的依據。



兒子的神性和被立

在證明耶穌超越天使的立論中,作者清楚肯定了祂的神性(一1-4)。由一章5節開始,直接引用舊約作為證據的經文就逐一出現,貫串全章。在整封書信中,明顯顯出作者的確引用經文來印證立論。



兒子的人性和身分

耶穌超過天使這點,亦為肯定祂擁有完全的人性提供了依據(二5-18)。「見那……耶穌」(二9)這子句是當中的關鍵所在。「人子」耶穌已成了代表全人類的彌賽亞。作為神無罪的兒子,祂竟然甘願全然投入人類的困境之中,更特別藉著祂的受苦和受死,擊敗魔鬼和破壞它對全人類所施的詭計。而且,成為人的祂還不嫌棄我們令祂蒙羞,認我們是祂的「弟兄」,因此使祂有資格成為我們「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二17)。



警告人不可靈性倒退

希伯來書的作者非常關心讀者的屬靈生命,對於基督徒生活的教導,可以用「忍耐到底」這句語重深長的話概括起來。

他勸人要進入安息,並非是指上天堂,而是指人要憑著信心與耶穌同行,與耶穌有著真實的相交,以致在靈性上得著安息。希伯來書的作者,基本上是從一次朝聖旅程的角度來看信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踏著漫長的路程,朝著遙遠的彼岸進發(十一13-16、39-40)。耶穌活出了忍耐的最高典範(五7-9,十二1-4),而我們亦可以藉著信心「堅持」到底(三6、14),來顯明我們的忍耐。

詩人的話清楚表明我們今日便可進入安息(四7-11)。跟隨約書亞的帶領進入應許地,並不表示完全得享安息。我們務必竭力,才能確保進入安息(四11)。



兒子的永恆屬性和職分

作者在五章5至6節巧妙地從詩篇二篇7節這節有關耶穌是神兒子的印證經文,轉移到詩篇一一○篇4節,為的是突顯全書的中心要旨:耶穌是永恆的祭司。祂就像亞倫一樣,是因著神的召命而成為祭司的(五4-5上),但與一般祭司不同的是,祂的職分是來自一份截然不同的立約憑據(七11-14),宣告祂成為永遠的祭司(七15-22)。因此,祂的職分是高過諸天的:祂可以長久活著,替祂的百姓代求(七25),透過使有罪的人與聖潔的神復和,落實履行此職。耶穌同時作了祭司和祭物(七27)。如今準備要登場的,便是希伯來書的另一個獨特主題:有關代贖的神學(八1至十18)。



建立新的約

作者喜歡採用經文印證的手法,在第八章可謂表露無遺,當中的13節經文中,便有五節是直接引用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1至34節有關另立新約的經文。第6節總括了七章11至14節的立論,然後為尾隨的經文提供了解釋的鑰匙。耶穌的永恆大祭司職任,包括要作一個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是憑著更美之應許所立的(參七22,這?首次帶出這個觀念)。

這新約涉及神與祂的百姓在心中直接相交的關係。在這個約的條款下,每個人的身分標記就在乎那關係本身: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為這約作保證的,不是祭牲的血;乃是作永恆大祭司的耶穌將自己作為祭物獻上的祭(九11-15,十1-4)。有別於一般只能暫時遮蓋信徒罪孽的祭,這祭能激發信徒全心相信基督救贖的愛,讓他們能有潔淨的良心,得以事奉永生神。



甘願獻上自己

耶穌亦有一顆定意遵行父神旨意的心。這是作者引用詩篇四十篇6至8節的精義所在。舊約已經清楚承認人的獻祭可能只是徒具形式,獻祭的人並沒有真誠悔意(撒上十五22-23;詩五十一16-17;何六6)。在神的眼中,除非人有憂傷痛悔的心,他所獻的祭才得蒙悅納。當耶穌這位神所立的大祭司順服於父神的旨意,甘願獻上自己的時候,祂便是獻上更美的祭。這種最完全、最徹底、一次過的奉獻自我,使耶穌成了那更美之約的保證。十章16至18節重複引述耶利米書有關立約的經文,在這?是十分意義重大的。它給信徒提供了在救恩方面的樂觀保證:得著一顆免去死行的潔淨良心,得以事奉永生神。



勸勉信徒保持信心、堅持到底

聖經所講的信心不單是抽象的認知,而是一個帶有實際行動的觀念──「信實」(faithfulness)一詞最能夠準確傳達這種意思。希伯來書可能比新約任何一卷書更強調這觀念。我們在第十章下半章看見有關「當……來到神面前」(十23),「要彼此相顧」(十24),以及尾隨的「勇敢的心」(十35)和「忍耐」(十36)等勸勉,都是能夠反映真實信心的具體行動。作者還引用哈巴谷書的經文(十37-38),來指出信心乃表示人要堅持到底,以致得救(十39)。最後,從宏觀而言,十二章在指出耶穌是第十一章所列的信心英雄中,兼備信心和忍耐的最高典範(十二1-4)之後,緊接而來的,便是在書信的餘下部分勸告讀者要接受神出於恩典的管教。這再次肯定希伯來書基本上是從朝聖旅程的角度來看信心。



勸勉信徒在屬靈的管教中堅持到底

我們若要了解何謂「堅忍」,最值得我們仔細端詳的典範人物不是第十一章所列的舊約信心英雄,而是耶穌本人(十二1-4)。祂為了順服父神的旨意,最終忍受十字架的苦難,這種存心忍耐到底的精神,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作者所訴諸的聖經權威,出自箴言三章11至12節。雙腿受傷的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因運動而產生的痛楚,正好比作那些靈性軟弱的讀者在接受管教時的痛苦(十二11-13)。作者還提到恐怕有人失去神的恩(十二16),正正突顯那些在屬靈的事上表現得愚頑自足的人,經常會出現的可悲結局。明顯地,當時的讀者剛被逼離開他們一直所安於的猶太教,因此,他們就像我們一樣,要憑著最大的信心去經歷耶穌這位永恆大祭司所給予的全然滿足。



萬物最終都要震動

第十二章以有關末世的嚴肅調子作結(18-29節),當中兩次提到神已經藉著耶穌為新約所灑的血,說出了祂最終極的話(十二24)。這?有力地肯定耶穌的話(太二十四35),就是天地雖然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這正是這封書信開宗明義的主題。神在從前首先藉著多次多方曉諭祂的百姓,就在這末世藉著祂兒子曉諭我們(一1-2)。這?將西乃山的火焰和黑暗,與天上耶路撒冷的光輝榮耀互作對比。正如神的聲音在昔日震動大地,祂最後的話將會震動萬物(該二6)。在物質的宇宙解體之時,榮耀的永恆秩序將告開始。

作者再一次勸勉讀者要「感恩」(十二28),因為神只會悅納人出於感恩的事奉(羅十二1)。只有感恩的人才得以進入永恆的國度。



勸勉信徒要知足

希伯來書十三章給人的印象是一篇實際教誨的後話。對於那些生活於書信所暗示的壓力下的讀者,作者勸他們知足,是不難理解的。他們顯然相當窮困(十32-34),日常生活經常要面對重重壓逼。因此,祈求得著更美好和更安穩的生活環境,是理所當然的。

正如書信在前部分所提的一樣,這?也是勸勉信徒要專心仰望我們永恆大祭司耶穌的充足供應(十三8-15)。只有抓緊神的應許,才會有真正的知足。倘若我們確信那位永遠常存的神絕不離開我們,我們就毋須再害怕人了。

人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表現,絕非是靠外在的禮儀,乃是靠恩典而堅固的心。綜觀全書,作者基本上是以神因著耶穌所成就的祭司職任,無條件地接納我們作為立足點,然後激勵讀者認識本身所擁有的崇高特權,以及要堅持到底的重大責任。

Leonard S. Walmark

資料來源:
新增日期: 2013/12/1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希伯來書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