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彼得前書 全書

作者

  使徒彼得原名西門,又名巴約拿(因父親名叫約拿,他的名字則為約拿的兒子之意)。彼得一向給人的印象是敢作敢為,口直心直,性情剛烈。他從得救,蒙召到被選為使徒,都一直與主耶穌的關係十分密切,是與主特別親近的三個使徒之一。五旬節之後,彼得成了教會的領袖,老年時曾出外遊行佈道,最後相傳在羅馬倒釘十字架殉道。

年期

  大概書成於主後六十三至六十四年間,地點為巴比倫(根據五13)。不過有三點理由支持此信其實是寫於羅馬:

  ヾ 當時羅馬政府專制,巴比倫只為暗語;

  ゝ 保羅書信中常提及馬可通常是在羅馬的,而本書亦提及馬可與彼得一起(五13),根本沒有可能在巴比倫;

  ゞ 教父的作品一致證明彼得是在羅馬殉道的。

目的

  信徒當時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困境中,忍受?羅馬政府所給予的壓迫和誣告,在極度痛苦和恐懼中生活。彼得知道這事後寫了此書,安慰及鼓勵信徒忍耐這惡劣環境,靠主的恩典勝過苦難。

彼得前書大綱

一1∼7 蒙恩與基業

一8∼12 信心的果效

一13∼25 救恩與準則

二1∼10 長進與揀選

二11∼17 客旅與權柄

二18∼25 僕人的本分

三1∼7 妻子與丈夫

三8∼16 彼此相待

三17∼22 受苦與得勝

四1∼11 受苦及榮耀

四12∼19 受苦與「討苦」

五1∼6 長幼有序

五7∼14 化戾氣為祥和

──《新舊約輔讀》



概論



一.著者生平

彼得是主耶穌十二門徒中最敢言敢行的一個,所以常常成為他們當中的發言人和發起人,他的生平事蹟可分為三個時期:

受訓時期

自得救蒙召跟從主三年多的學習工作至受靈洗,其中值得一提的事如下:

1.得救

(約1:41-42)由兄弟安得烈引領歸主,原名西門,信主後改名彼得,即磯法,就是「磐石」的意思。

2.出身

漁夫。父親名叫約拿(太16:17;約1:42;21:15),居迦百農(太4:13,18)。

3.蒙召

更深一步看見自己的罪污,此後即撇下漁船和老父,決志從主作工(太4:18-20;路5:1-11)。

4.被選為使徒

(太10:2;可3:16-19;路6:14;徒1:13)

並且是十二使徒中三個特別與主親近的使徒之一。他與主特別接近,可由下列數事證明:

A.睚魯女兒復活(可5:37)。
B.登山變像(可9:2)。
C.客西馬尼園(太26:36-46)。
D.交稅銀(太17:26)。
E.其他特別事項:
1. 認主為基督(太16:16)。
2. 勸主不要死(太16:22)。
3. 要為主搭棚(太17:1-5)。
4. 問恕人幾次(太18:21-35)。
5. 在海面行走(太14:28)。
6. 要洗手洗頭(約13:6-11)。
7. 欲拔刀救主(太26:51;約18:10)。
8. 三次不認主(路22:61)。
9. 再次去打魚(約21:1-14)。
10. 「和彼得」(可16:7)。
11. 愛心受考問(約21:15-19)。
12. 五旬節(徒2:1-42)。

在耶路撒冷工作時期(徒1-15章)

五旬節後之彼得,是名副其實的教會領袖,從下列七事可知:

¢°.名列第一:聖經中四次排列十二使徒的名字,彼得的名字都是列在第一(太10:1-4;可3:16-19;路6:14-16;徒1:13),他的名字在聖經中共提及一六零次,僅次於保羅之一六二次(參楊氏經文彙編第七四八及七三五頁)。

¢±.首先提出補選馬提亞(徒1:21-26)。

¢².首先佈道(徒2:14-42)。

¢³.首先行神蹟(徒3:1-10)。

¢´.首先罰罪(徒5:1-11)。

¢µ.首先對公會人為主作證(徒4章)。

¢¶.首先對外邦佈道(徒10章)。

遊行佈道時期(加2:11;林前9:5;彼前5:13)

此時經中只提及他數次,似乎已年老退休,而週遊佈道。據教會傳說,他是在尼祿王迫害教會時,與保羅同在羅馬殉道,被倒釘於十字架而死。

二.著書時地

據5:13可知本書是寫於巴比倫,那時有西拉與馬可同在,大約是主後六十五年前後。有人推想巴比倫是羅馬「神秘名稱」,因為當時羅馬皇帝十分專制,信徒不敢直接提及羅馬,而以「巴比倫」代替。書中提及馬可,可為此說之佐證,因為那時保羅也在羅馬,而保羅的書信中也提到馬可在羅馬(提後4:11)。

三.著書的原因和目的

當時信徒散居各地,處境非常困難,生活貧窮而又常受反對者毀謗、誣控和迫害(2:12;3:16)。初時,迫害多半由於猶太人的仇視和嫉恨,至於羅馬政府方面對教會不大注意,只不過當作是一種宗教上的派別而已。但這時情形不同,由於反對者惡意造謠,羅馬政府漸漸懷疑教會是一種圖謀反叛政府的組織,因而橫加干涉和攻擊,所以當時信徒處在一個受敵視的環境中,經常受人的恐嚇、誣告、審訊、逼害,如本書的1:7;4:12-13,所謂cs14「火的試練」正是當時信徒處境的縮寫。

彼得既知道信徒的苦境,便寫信派西拉(5:12)帶去安慰他們,並勸勉他們忍耐、信服主,不灰心,要在不信者面前表現聖潔的生活,並效法主的榜樣(2:12-25;4:1)。

四.受書人

是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五地的信徒。該五地都是屬羅馬的五省,就是現在的土耳其。按1:18-19;2:5,8,10看來,受書人多半是外邦的信徒。

五.主題

苦難中的盼望──詳論信徒如何在苦難中度居生活,盼望天上的家鄉。彼得所以被稱為盼望的使徒,就是因他的書信中多講到盼望。實際上安慰受苦之人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有盼望。

六.特色

與保羅、雅各書信之關係

保羅的書信多講福音,顯然是站在外邦使徒的立場;雅各書信中未提到福音而注重道德與行為,顯然是站在猶太人的立場,因他是耶城教會的領袖;雖然二者並非矛盾,但顯然是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發表其言論,並代表真理的二方面。但本書則居於此二者之間的地位上;因信中注意信徒實際的生活、道德行為等真理不下於雅各書,而講論福音要道亦不下於保羅之熱心,故本書可謂具猶太人的背景講基督教的福音。

本書獨特的信息

1.1:9-12

提到我們所領受的救恩,是舊約先知們詳細考察,又是天使所願意詳細察看的。

2.1:18-19

提到「基督的寶血」全聖經只有這一次。

3.2:4-8

論基督是活石,信徒也像活石被建造成靈宮。

4.2:21;3:9

論信徒蒙召原本就是為行善而受苦。

5.3:18-20

提到基督曾藉那叫祂復活的靈傳道給挪亞時代的不信者。

6.3:21

論洗禮只求在神前有無虧的良心。

7.4:17-19

論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

8.5:8

提到魔鬼是吼叫的獅子。

本書不少要訓與福音書的要訓相合

由此可見彼得平時對主的教訓甚為留意。茲略比較如下:

1.房角石(2:7-8;太16:18)。

2.絆倒(2:8;太16:23;21:44)。

3.相愛與饒恕(1:22;4:8;太18:22-35;約13:34)。

4.顯現與榮耀(1:5;5:4;太19:28;路9:26)。

5.挪亞的洪水(3:20;太24:37)。

6.謙卑束腰(5:5;約13:1-6)。

7.信心拒敵(5:9;路22:31-32)。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新增日期: 2008/08/2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彼得前書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