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掃羅的死?逃生(廿四1-22)
撒母耳記上 第24章
掃羅的死?逃生(廿四1-22)
這是戲劇性的諷刺,開始描述大筢在瑪雲的曠野死?逃生後,隨即是掃羅在靠近隱基底死?逃生。這是更加清楚的記號,讓人看見上帝站在大筢的一方。其主要的分別是:掃羅從來沒有捉到大筢,但現在大筢事實上可以殺死掃羅。掃羅從不放棄這種機會;但大筢可以且這樣做了。掃羅於是被說服放棄追捕大筢(暫時的),但這只發生在他覺得對不起大筢沒取去他的生命,和向他說具挑戰性話之後。我們看見一幅對比品格的圖畫:掃羅的懷疑、報仇和衝動,大筢比較謹慎、寬宏大量,沒有個人的怨恨。
這?不十分清楚,為何大筢割下掃羅的一塊外袍,又為甚麼他的良心不安。一種可能是掃羅失去外袍的一角,會使王看來荒唐。另外的解釋是大筢突然明白,這是一個象徵性行動,像十五章廿七節之情節:割去一塊王袍,可被闡釋為一種想偷取掃羅王位的慾望。這個解釋使上下文清楚得多,因為大筢接續下去強調掃羅的君王地位(6節),雖然掃羅現在承認大筢真會有一天會作王(20節)。王室地位及君王的生命權利,正是這一章重要的主題。
大筢與他的跟隨者的簡短爭辯很有趣,他與他們都相信上帝安排這件事,故此掃羅在他們的手中(4節);不同意的只是關於上帝盼望他們怎樣對待掃羅。大筢的跟隨者強調掃羅是他們的仇敵,故此要殺死他;大筢一定很留心這種論調,但他卻強調掃羅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換言之,上帝賜給他王的特權地位。雙方面當然都正確──掃羅同時是王及大筢的個人仇敵。人類的本性時常將個人的考慮放在第一位,但大筢保留掃羅的生命,既顯示他不但憐憫,也有政治的遠見。這次辯論同時再次指出歷史的雙重答案:上帝已將掃羅放在他們的手中,而同時在行動上容許兩種完全不同的抉擇。
對大筢而言,雖然他把自己交在上帝的手?(15節),但是質詢掃羅需要很大的勇氣。他的論點很聰明和具說服力。現在事實是他沒有襲擊掃羅,掃羅的一塊外袍在手,證明他很容易殺死他,這證據顯示他從沒有作過掃羅的仇敵。十三節的箴言(proverb譯者註:中文和合本譯作『古人有句俗語』),一定是說壞人不能改變他們的本性;如果大筢真的背叛掃羅,他不會放過殺死王的機會。他在十四節的最後的論點很有技巧,強調自己沒有價值和不重要。
掃羅在二十節承認大筢有一天會作王,絕不是沒有價值,而是令人驚訝的事。這?向讀者顯示,掃羅不單神志清醒,而且特別敏銳,同時也贊同大筢承繼王位。但掃羅不能持久可信;這?沒有建議大筢應該重回王宮。而是兩個人各走各路(22節)。──《每日研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09%201Sam/09CT24.htm
新增日期: 2008/06/08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撒母耳記上第24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