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11月23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箴言第廿四章註釋

箴言 第24章

智言三十(三)(二十四1∼22)

 .智言二十四(10)──勇於面對患難。患難當頭,人的反應各有不同:有的逃避、有的悲哀忍受、有的卻克勝之。你對患難存疬怎樣的態度呢?患難像火,燒盡人的雜質;患難又如水,洗淨強橫者的污穢。今日當你落在患難之中的時候,不必愁苦,只要勇於面對,靠疬神的話,必能得勝。

 .智言二十六(13∼14)──尋找智慧。這是箴言的中心所在,這一切所說的話,目的非單指引人如何生活,更重要的,是要人在實踐的同時,找到生命智慧的所在,從而竭力追尋。這智慧的路,實在已在你我的面前,因在基督?,我們已尋獲生命,尋得智慧之源,就看你我是否不斷得疬這無限的智慧。

 .智言二十七(15∼16)──義人永不跌倒而敗亡。「七次」不一定為實在的數目,因為七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有完全的含意,意即義人那怕遭謀害千百次,因神的同在,他不會永遠跌倒不起;惡人則剛好相反。我們既因信稱義,就是在神的保護之下;跌倒叫我們更謹慎,並且更可經驗從神而來的恩典。

 .智言二十八(17∼18)── 當存悲天憫人的心。落井下石、幸災樂禍的人,不為神所喜悅,當中隱含有「當愛仇敵」的深意。愛仇敵是談何容易的事,一旦要在生活中加以實踐,其困難是肯定存在的。當怎樣避免幸災樂禍呢?最佳的辦法莫如心存悲憫。這並非對罪惡麻木不仁,實反為作惡者的不知悔改難過,而非氣忿(19)。這樣,神刑罰他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免因心中快樂而遭神的責備;更藉此表明我們廣闊的胸懷,最終感化那作惡頑梗的人也未可知。

思想 生命的價值是極高的(11),你已經珍惜、慎用神賜給你的生命了嗎?

箴言雜記(二十四23∼34)

  這段經文分為五小段,論及五方面的智慧:

  1. 論公平正直(23b∼25)──顛倒黑白為人所不恥,甚至為世人所厭棄。今日以法為治的社會,雖已較以人為治的社會優勝,但仍有人尋找縫隙,以求自利;這樣的人,必難逃避從神而來的審判。責備惡人亦為公義的表現,求主使我們公正無私,更有斥責罪惡的勇氣與智慧。

  2. 論應對(26)──真正的情誼是真誠的,那些假裝親嘴卻各懷鬼胎的人,實在叫人難以忍受。

  3. 論籌算(27)──這?以建築為例,說明籌備的重要。

  4. 論與人相處(28∼29)──不害人、不騙人、不懷恨報復,是與人相處之道。凡這樣行的人,必然會有所損失,但損失遠較行惡得利來得寶貴;神也喜悅那些胸襟廣闊,以善報惡的人。可以想到,假若人人都以牙還牙,世上的紛爭就永遠無法止息了。

  5. 論懶惰人的結局(30∼34)──懶惰這主題,給人很多的反思,相信世人難找絕不懶惰的人,故此有人認為懶惰是罪的一種本質。我們有沒有竭盡己力的愛神,實行神所交付的使命,若沒有,我們也在懶惰的罪之中。32節是一節十分寶貴的經文,因為作者自言當他看到懶惰人的光景時,他立時得了訓誨。試想假若我們都敏感於我們四圍所發生的事物,從中得疬訓誨。我們必然更有效地將自己從世界中分別出來,不會與世俗同流合污。深願我們每日的遭遇,成為我們信仰生活的一部分,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滋潤。

思想 懶惰是嚴重的罪,使人落在缺乏之中,試想想在甚麼地方我要更加勤勉?──《新舊約輔讀》



廿四1∼2

  本段是智言第十九則。有關羨慕惡人可參考廿三17。至於為何人會羨慕惡人?可能是他們常享安逸,財寶加增(詩卅七12)。智慧師非常肯定地警告這種羨慕要不得,對這種惡人避之惟恐不及,因為他們群居終日,言不及義,且圖謀奸惡強暴的事,他們的下場必無好結果(參十一5∼6,廿二25)。

廿四3∼6

  這是智言第二十、廿一則。針對疬上則惡人的下場,此處提供智慧的建設性效果(三節):

  (一)智慧建造而且立穩在堅固的根基上,這是建立房屋、家庭甚至整個人際關係的原則(參九1)。

  (二)它提供房屋適當的傢具,並在其中充滿最理想的靈性氣氛和態度(四節)。

  (三)智慧使人強壯,大有能力,超過惡人的奸謀(五節)(這是根據一些古譯本)。

  (四)智慧產生優勝的謀略,因此攻城略地,必操勝券(六節)。此處下半段與十一14下同,請參其註釋{LinkToBook:TopicID=203,Name=十一14}。另參十五22,二十18。

廿四7

  本節經文自成一智言第廿二則。

  智慧 原文作 h]okmo{th,在一20,九1,十四1為希伯來文 h]okma{h 的迦南語形式,此處的智慧為希伯來文的強意複數,意指「明智的話」。在箴言中的迦南語形式,顯然都是擬人化的智慧。

  極高 指曲高和寡,超過了解的程度。另一解認為亞蘭文的高(ramah),其實應為「粉碎」(ramiah)之誤,故曰:「智慧粉碎了愚昧人」,指智慧的陳義過高,愚昧人望塵莫及,所以也不加珍重。

  城門 這是長老們聚集議事的公共場所,參廿二22及得四1∼4;王上廿二10。那時沒有廣場和公園,街道又太狹窄擁擠,只有城門口最適合及足夠這種性質的集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愚昧人也有資格列席在長老當中不敢開口,那他就已經不算是愚昧人了。智慧師擬在城門內展現他的知識才華,因在此地所講的話,很快地廣為流傳,遍及城市及鄉下,再被智慧人輾轉傳誦。在這種場合,自然沒有愚昧人置喙的餘地。

  可能智慧師在這?的意思是愚昧人的程度有限,下里巴人無法體會陽春白雪的奧妙,所以無法提供長老們商討議事的資料,就是列席其中,也是啞口無言。

廿四8∼9

  本段是智言第廿三則。與第十九則智言(一、二節)合起來同觀,得到的結論是:公共輿論及道德都譴責奸惡的行為。

  思念 原文的意思為「計謀」。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籌畫作惡的人,可稱為陰險家。愚人的計謀只是罪惡;狂妄的人為人所憎惡」

  現代中文譯本譯作:「為非作歹的人要被當作陰謀家。愚昧人的計謀就是罪惡;侮慢別人的,為人憎恨」。

廿四10

  這又是自成一則的智言第廿四則。此處似乎是警告沒有預備的危害。

  若膽怯 可能較接近的翻譯為「若放鬆」。

  微小 原文為「狹窄」。

  在個人或國家的危機當中,若鬆弛戒備,很容易削弱自己,予敵人以可乘之機。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你若萎靡不振,到災難的日子,必然氣竭力盡」。

  現代中文聖經譯為:「在患難的日子膽怯,就真是弱者」。

廿四11∼12

  這是智言第廿五則,對於見死不救的責任,已經無法推諉,就是說,這事我未曾知道,也不能夠免除「不作為的罪」(sins of demission)。

  人被拉到死地……人將被殺 指那些無辜受死的人,後者特指那些即將橫屍沙場的人。

  衡量人心 參閱十六2的註釋及廿一2。

  有時候人的無知是故意的,若然,就是罪。智慧師提醒我們:無論我們不幫助那些被草菅人命者的理由多麼堂皇,我們仍是責無旁貸,上帝要我們為「作為」或「不作為」的罪負全責(參斯四14)。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對無故被拉去處決的人你要伸手援助,不可躊躇。你也許以為事不干己,但上帝卻要按照你的動機審判你。他鑒察你,洞悉你的內心。他要照你的行為來定賞罰」。

廿四13∼14

  這是智言第廿六則。吃蜂蜜有利身體健康,這是過來人的經驗談。但智慧師在這?只是舉例說明智慧對人心,亦即全人格的好處(十三節)。

  蜜 通常喻為「甜蜜的語言」。智慧的語言給智慧人的耳朵聽來甘甜,正如蜜給味覺的感受甘甜一樣。又蜜對古以色列人很寶貴,他們那時還不會使用糖。人們對智慧的尋求和欣賞,正如對蜜一樣(十四節上)。

  十四節的下半句與廿三17一樣,找疬智慧就是常存敬畏耶和華的心,前途必大放光明。此處經文放在這?可能是無心之錯,因成為疊冚架屋的三行智言,形式化較特殊,但又未增加本來如何的新意。

  總而言之,蜜在口中香甜,又為身體有益;智慧能叫靈魂得益,又能使身心愉快。

廿四15∼16

  這是智言第廿七則,警告那些以為義人是好欺負的,應該再思。惡人雖然絞盡腦汁想害義人,而使義人跌倒許多次,他仍將再起,捲土重來。然而,惡人沒有倚靠的來源,可據以面對征服災難,終將被環境的災難(天災)及直接的敵人(人禍)所擊倒;義人有上帝同在,天災人禍,其奈他何?

  跌倒 原文不是犯罪的意思,乃指遭遇災難而言(參詩卅四19;徒十四22)。

  七次 七為完全的數目,此指無限次的遭難:「你六次遭難,上帝必救你;就是七次,災禍也無法害你」(伯五19)。

  舊約?面對於義人遭難的事實,從約伯以次的智慧文學都肯定這項經歷──「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一切」(詩卅四19),不過,否極泰來的保證,也足以安慰正在受苦的義人呢。

廿四17∼18

  這是智言第廿八則,警告人不可幸災樂禍,包括仇敵的遭殃,這是世間少有並且適得其反的態度,但是智慧師知道報仇雪恨決無法建立或加強生命。當別人有難,再落井下石,將會受其怨恨。即使是嘻皮笑臉或哈哈大笑都會使得遭殃的人,變得更加睚鰵必報,結果冤冤相報無了時。

  看到敵人遭報不可以幸災樂禍的原因是:上帝不喜悅;暗示上帝轉移方向來對付這種幸災樂禍的人,因為他們過早以為上帝站在他們這一邊,參廿五21∼22;出廿三4∼5;太五43∼45。

  最後一句話:將怒氣從仇敵身上轉過來,並不是說因為有人幸災樂禍,上帝就不刑罰仇敵。許多解經家認為作者暗示原本傾倒在仇敵身上的怒氣,轉移陣地,到報仇心切的幸災樂禍者的身上來。換言之,上帝將怒氣從仇敵身上挪開,是築基於對那人的憐憫,而非對另一人的報仇遷怒所致(參閱詩七十八38;賽十二1;何十四4)。

  兩本中文聖經譯本只說到上帝的怒氣挪開,移向那?並未有交代。

  思高聖經學會譯本:「你的仇人跌倒,且不要高興;他若失足摔倒,且不要心喜;免得上主看見而不快,因而撤銷對他的忿怒」。

  現代中文譯本:「看見敵人遭殃不要高興;仇敵跌倒不要歡喜。上主鑒察你,他不喜歡你存這樣的心;或者他因此不再懲罰你的敵人」。

廿四19∼20

  這是智言第廿九則。十九節很像詩卅七1,二十節乃提出本則智言的理由,二十節下與十三9下一樣。

  心懷不平 乃為惡人的得意,這與上帝的賞罰教義似有衝突,參三31∼32,廿三17,廿四1。

  所謂惡人興旺,不過是過眼雲煙,一下子就要過去,詩篇卅七篇詳述這種過程。本集智言中有三次警告不要羨慕惡人,另一次在廿三17。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要因作惡的人得意而心懷不平;不要羨慕他們。邪惡人沒有前途,沒有盼望」。

廿四21∼22

  這是智言三十則最後一則。動機精明,語氣很像傳五1∼2、4∼6,八2∼5。在那?上帝與君王同為世人須服從的權威。

  君王是上帝的代理人,即所謂:「替天行道」的人,故此處與上帝相提並論,參羅十三1及拙註釋彼前二13(本叢書第四十卷)。東方古版本譯為:「我兒,你要敬畏耶和華並提供良好的謀略」。亞蘭文的 amlikh 為動詞,意指「參謀,統治」。如果作者是所羅門王,他在此乃勸告其子,當他統治百姓的時候,要敬畏耶和華。亞蘭文的君王意指「謀士」。在起初,君王乃為部落的酋長,他們提供謀略,帶領部落民族在流浪的時候走出幽谷而遷於喬木。沒有智慧和敬畏耶和華,統治者不會執行公義。當君王與王子敬畏耶和華,他們就不會任意行惡,壓迫人民。

  抑有進者,所羅門勸告他的兒子不要與朝秦暮楚的人打交道;然而,他的兒子羅波安接續他作王,拒絕他父親的老臣之良謀,反倒接納了和他一起長大的年輕人的獻策(王上十二13∼14),結果弄得眾叛親離,國土四分五裂,災難從天而降。

  反覆無常的人 指那些惟恐天下不亂的人,他們想推翻現存的秩序,其懲罰即為來自上帝和君王突然的毀滅。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年輕人哪,要敬畏上主,尊敬君王。不要跟叛亂的人一夥;這種人轉眼滅亡。你不知道上帝或君王會施刑罰,又能降災嗎」?

三 尾聲:附加的箴言 廿四23∼34

  這是智慧師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所附加的箴言,意即智言三十則以外的語絲。這段經文以廿三上作為開始:以下也是智慧人的箴言,包括單一的警句(27節),一些有關正義的原則(23∼26節、28∼29節)和類似七6∼23的故事訓誨(30∼34節)。

廿四23∼26

  以下也是智慧人的箴言 原文是:「以下也是從智慧人來的」。可能意指以下的經文來自另一部箴言集,故意地加在此處箴言的主要部分。

  審判時看人情面,是不好的 原意指:「偏袒徇私是不好的」。此處的警語乃是法庭上的格言,與十八5和廿八21結成一體。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抗議並非築基於不公正的立場所作的偏袒徇私,而是疬眼在不公正的法官可能得到的後果。當他顛倒黑白,指鹿為馬,是非不明的時候,他要受到社會的咒詛和厭棄。這種公共的反應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法院的不公,受損害的永遠是一般大眾;大眾如此受害乃是由於法官的徇私,顛倒黑白,故一定要群起而攻之,非強烈地抗議不可。廿四至廿五節的經義,可以在十七15看到,只是後者增加上帝對扭曲正義的定罪。智慧人同時也肯定地讚美那義正詞嚴,責備惡人的,又為他祝福。

  應對正直的,猶如與人親嘴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片語,意指一個忠心的朋友,誠實回答,提供證據。這是在舊約?面唯一提到「親在嘴唇」的說法,因為其他地方只說:「接吻」,而通常是吻手或腳,表示敬意,尤其是對貴族、親王、聖人等(參詩二12);接吻也表示讚同的意思,如此處:「發言適當,猶如吻在唇上的蓋印」。按中文聖經一律翻為親嘴,容易引起混淆。

  現代中文譯本翻為:「智者又說了下面的話:當法官的,不可有偏見。如果他判有罪的人無罪,要受天下人咒詛、憎恨。懲罰罪犯的法官自然亨通,得享美譽。誠實的應答表示真摯的友誼」。

廿四27

  本箴言符合古語:「凡事預則立」的說法,許多解經家認為是指成家立業以前所需作的準備,其實可適用於任何一種偉大而重要的工作。

  房屋 原文為:bayith,當然也可指「家庭」,故乃為治家創業的一句格言。

  從另一角度看這一句話是說:「計算代價」,或「先捉兔子以後才能烹食」;亦即:「開工以前要有週詳的準備」。參路十四28∼32。這些都是象徵的說法,應用在不同的情況。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要先有謀生的把握,又預備好田地,然後再建造房屋,成家立業」。

廿四28∼29

  這兩節經文禁止作假見證陷害人,包括對作惡的人;再進一步禁止報仇雪恨,包括對那些作惡的人。智慧人在這?超越他的時代一般人的道德標準,並為耶穌基督的登山寶訓鋪路(見太五38∼48)。

  無故作見證 指沒有好的理由去作見證。舊約許多地方譴責「假見證」,意即由證人作不公正的指控,或提出莫須有的證據來誣陷人;參六19;出二十16;申十九16∼19。

  廿九節勸人不可報復(例如參孫的故事,見士十五10∼11),成為「黃金律」的消極形式。有關「黃金律」的不同姿態,比較二十22,廿五21∼22;太五38∼45。另參廿四17∼18的註釋。

  所羅門王登基之後,經過一段時期的長治久安,深切了解以暴易暴,比起以德報怨虧損更大,他在此的宣告與摩西的律法:「……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申十九21,及出廿一24)已有距離。

  箴言的作者勸人將復仇的事(利廿四19)加以限制,只有長官可以執行,私人不能隨意報復。許多希伯來先知發現以惡還惡乃是以色列與外邦世界長期鬥爭的原因。他們也不贊成某些摩西的律例及人為的法律。耶穌進一步廢除復仇的律例,勸告他的跟隨者不要硬碰硬抵制邪惡,而是連左臉也轉過來給人打:「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咒詛你們的祝福,要以德報怨……」(太五44東方古版本),參二十22;羅十二17、19,一個好人是但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當將復仇的事交託給上帝,只有祂是唯一真正的審判官。

廿四30∼34

  本段經文是附加的箴言最後部分,以一種比喻的形式出現,卅三至卅四節乃是六10∼11的重述,請看後者的註釋。這個故事實在是教導學習智慧的功課:

  (一)一個人的眼睛和心思漫無涯際,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並觀察別人的經驗(三十節)。我們若不願面對現實的快樂或悲傷的處境,而一味閃避人生的難題,就無法學到功課。

  (二)別人經驗的影響,通過我們的眼睛,耳朵或心靈,臨到我們(卅一節)。我們必須小心觀察同遭事情發生的細節:荊棘、刺草、石牆坍塌。除非我們見微知著,我們就無法從這些錯誤中學習。

  (三)我們需要留心思想,才能從其中領了訓誨。這些功課含有為何?如何?何去何從?等待回答的問句,設身處地之後,洞察力就變得很敏銳。

  (四)面對問題之後,有所宣告,即懶惰無可避免地帶來貧窮和苦難。當然正面的功課是:懶惰和漠不關心絕不能取代努力工作。無人可以同時事奉兩個主人。

  按東方古版本的最後一節(卅四節)作:「你的貧窮,就必來到,你的缺乏,彷彿快跑的人忽然來到」。意指懶惰人至終會被貧窮缺乏在一定的時刻抓到。在聖經的時代,信件和朝廷信息都是差快跑的人遞送的,好像我國古時的「驛使傳書」。

  這首田園小品道出智慧人的觀察心得:「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原來居停的主人是懶人一個。智慧人見微知著,隨即領悟了人生的道理:懶惰只有讓貧窮加速來到。

廿二17∼廿四34

  箴言第三集這一段內容都是智慧人的言語,主要幫助人過正直的生活,提綱挈領,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跟隨上帝的智慧人,會熱烈鼓勵別人正直過一生──他們不滿足於獨善其身,而找機會兼善天下。因為正直來自敬畏或信靠上帝,他們會熱切地敦勸別人信靠上帝,領受上帝的力量與指引。他們會繼續不斷地向人保證:跟隨上帝,正直度日是最上算、最幸福及最有價值的人生。智慧人是佈道家,他們會熱烈地與人分享他們在上帝的公義?找到的福氣與喜樂。

  (二)過正直的生活包含躲避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活動──正直是積極的人生觀,使人一生增加真善美的活動、興趣和能力;也提供人能力躲避受傷毀滅的活動。不管是傷害自己或他人,後遺症都是一樣,都是由於不正直的行為所致。正直的生活絕不會帶給人憂愁和傷害。

  (三)傷害自己人格的行為包含與不信者的狎暱,與酒肉之徒花天酒地,羨慕惡人得意,借酒澆愁以及睚鰵必報──這些活動可能讓人享受一時的罪中之樂,但是越陷越深,以致沉淪。智慧人先受警告,預知這些活動至終面臨的結果。他們受裝備來抵抗這些誘惑,企盼達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直人生。──《中文聖經註釋》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20Prov/20CT24.htm
新增日期: 2008/03/2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箴言第24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