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11月23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傳道書第七章注釋

傳道書 第7章

智慧人(七1∼29)

  本章所論及的事情繁多,但只有一個中心,說是勸勉世人切勿作愚昧人,並應積極求智慧。因為智慧勝過產業與金銀(11∼12)──後者會隨時失去(14),難以倚靠;而智慧則永遠是屬於我們的,它使我們成為金銀的主人,甚至使我們在患難中得以保存生命(12);所以我們何不投靠智慧呢?假如把這「智慧」解釋作箴言書中的智慧(指主耶穌),那就更具意義了。

  何謂「智慧人」?有智慧的人應是怎樣的?本章有頗多的提示:

 .心在遭喪之家(2∼4)──因為有悲哀才會知道歡樂的寶貴;分散才能明白團聚的難得;害病才感到要珍惜健康。在遭喪之家的人容易領悟這道理,況且那正是一個思考生、老、病、死問題的美好時刻。智慧人寧可選擇這時刻。

 .切忌貪心(7)── 勒索和賄賂之分別在哪??前者是用暴力去威脅,後者是用利益去引誘。但兩者皆與金錢有關,都是出於貪念。聖經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所羅門王說:它使人變為愚妄,能敗壞人的慧心。很多人遭遇其他的試探時,都能站穩,惟獨不能勝過金錢的誘惑,所以那怕是一點小便宜,都應避免。

 .存心忍耐謙卑(8∼10)──驕傲與急躁惱怒是愚昧人的表現。聖經說:要慢慢的動怒。智慧人應靜靜地觀察,存疬忍耐謙卑的心,以客觀的態度作事,更不要緬懷過去,不滿現實,以致如以色列人般時常發怨言得罪神(10)。

 .凡事敬畏神(15∼29)──雖然世上滿有不平的事(15),但智慧人卻存疬敬畏神的心生活:不故意犯罪(17)、不故意顯出自己比別人好(16)、以寬大的心對待人(21)。

默想 我具有「智慧人」的表現嗎?──《新舊約輔讀》



第七至第八章

  本章是由一系列箴言及諺語所組成的。傳道者是智慧的教師,熟悉當時流行的諺語和智慧語錄,在他編輯箴言以表達他的思想和觀念中,他常引用俗俚,加上個人的批評或反省(四9∼12,五9∼10)。七1∼14用「強如」〔或「勝過」〕(1、2、3、5、8節)作為全段的開首語(參考希伯來原文),這詞可代表傳道書思想的特徵。傳道者採取對比手法解釋相對的價值觀(參二24,三12、22,四6、9、13,五5),可能基於他對人生的體會: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六12)傳道者肯定悲哀與死亡的正面意義,教導世人接納客觀的環境,不要懼怕死亡,因為完整的人生乃包括誕生與完結,沒有死亡的「生命」就不是生命;上帝使生與死,禍與福並列,人要以嚴肅與慎重的態度面對生與死、禍與福。智慧雖有局限,但仍然對人生有益處的。

  七1∼14以強如(或「勝過」)說明甚麼對人有益,用意在顯示人不能絕對找出甚麼是對人最有益的;傳道者勸勉人在亨通的日子要喜樂,遭患難的日子當思想。七15∼24指出賞善罰惡的信念與經驗之不協調,傳道者提出中庸的原則:過分的公義與絕對的智慧是不可能獲取的,也不應成為人生的追求目的。七25∼29強調人找不到萬事萬物之理,傳道者只可以肯定上帝造人原是正直的,也接納傳統智慧文學對婦人之看法。

{Section:TopicID=209}一 以智慧慎思生死 七1∼14

{Section:TopicID=210}七1∼2

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名譽與膏油的原文是諧音字,第一節上下文本沒多大關連,卻因強如一詞而連結起來。聲譽雖是美好的,但卻是不穩定的,人所作所為都會影響自己的聲譽。只有到死的日子,名聲才可得到確定:有的流芳百世,也有的遺臭萬年。從建立名聲而言,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傳道者明瞭人生的變幻與終局,且認同悲傷者的心境,往遭喪的家去,提醒他們有關人的局限和終局,人人都有一死,這是無可避免的,活疬的人應不忘死亡的事實。「因為活疬的人應該常常提醒自己,死亡等疬每一個人。」(現代本)

{Section:TopicID=211}七3∼4

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憂愁與喜笑相對,智慧人與愚昧人對立。愚昧人追求喜笑,流連於快樂之家;智慧人經常想及死亡的事實,並能接受它,再沒有死亡的恐懼。一個人面帶愁容,不過是暫時的,愁雲過後,必有喜樂和歡笑。而且兩者可能同時出現,「因為愁容能使心靈舒暢」(思高本),或說「面上雖帶愁容,卻使心智更加敏銳」 (現代本) "When the face is sad the heart grows wiser" (新美本),"A sadface may go with a cheerful heart" (新英本)。使心喜樂:喜樂原文是「好」或「舒暢」,或譯作「心就好些」(呂譯本);若心解作「明白」或「理解」,則可譯成「增加認識」。

{Section:TopicID=212}七5∼6

聽智慧人的責備,強如聽愚昧人的歌唱。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這也是虛空。

  智慧人的責備 可能是忠言逆耳,卻對受責者有益,出自愛心的管教,指向生命的道路,「訓誨的責備,是生命之路。」(箴六23)聆聽智者的教訓和責備,勝過聽愚昧人歌唱。歌唱應解作「讚美」(參賽四十二10;詩一四九1)。愚昧人的讚美雖悅耳,但對尋找人生方面,則毫無裨益的。

  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 也是當時流行的諺語。古代近東社會,常用炭作為燃料,不但耐燃,而且熱力旺盛;荊棘卻容易燒盡,熱量少,且發出很大爆聲,好像愚昧人的讚美一般──聲音大而毫無價值。鍋與荊棘,原文是諧音字。這也是虛空:這句話跟上文不大銜接,並混淆傳道者在七1∼6推舉的正面生活準則,故此,有些學者認為這句話應與第七節相連。

{Section:TopicID=213}七7

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

  第七節開始討論新主題。勒索與賄賂妨礙司法公正,舊約律例明文禁止這些事,審判官「必按公義的審判,判斷百姓,不可屈枉正直,不可看人的外貌,也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叫智慧人的眼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申十六18、19;參出廿三8),先知也曾嚴厲指斥這些事(參摩五7、11、12)。勒索,有「壓榨」的意思,與四1「欺壓」同字根。人的慧心,原文作「人的心」,心即人的悟性、理解力和德性的所在。

{Section:TopicID=214}七8∼9

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你不要心?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

  為甚麼事情的起頭不及事情的終局?傳道者沒有詳細解釋,一般而言,萬事起頭難,開創新基業,必會遇到很多不可預測的事情,不禁令人焦慮,事情的終局也就是一切都被揭露出來,大勢已定,人不用為事情焦慮了。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若要事情成功,就要按部就班,心平氣和,持續下去,放棄急躁或目中無人的心態。聰明人處事的祕訣或原則,就是克己節制,急躁或惱怒是愚昧人的表現,「胸中懷恨是愚蠢人。」(現代本)該兩節中的心字,原文作「靈」。

{Section:TopicID=215}七10

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甚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

  緬懷過去的日子,怨尤現在,這是對生命失卻智慧,不明瞭人的限制。上兩節與這節是傳道者對智慧人的勸勉,在患難和不幸中,智慧人要忍耐與謙卑(第八節),不可急躁與惱怒(第九節),更不應怨天尤人,埋怨自己、別人、命運、際遇與上帝。在下兩節,傳道者重新肯定智慧的益處(第十一、十二節),他的肯定不是天真和不切實際的;相反地,他考慮過和衡量過智慧的限制(第十三節),才作出這正面的勸勉。

{Section:TopicID=216}七11∼12

智慧和產業並好,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惟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

  智慧和產業並好 若果有智慧的人擁有產業,就更好了,含有嘲諷的意味。智慧要加上產業,才有好處(參考九13∼16所舉的例,結論是:「貧窮人的智慧,被人藐視,他的話也無人聽從。」)。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有益:智慧對有生命或生活疬的人有一定的益處,因為智慧如同日光下的遮蔽所,蔭庇人,保障人的生命,倘若擁有智慧和財富,生命便得到雙重的護庇。惟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傳道者最後也認為智慧才能給與生命真正的保障或安穩。這種思想在傳道書下半部再三重複出現(七19,八5,九17∼18)。

{Section:TopicID=217}七13∼14

你要察省上帝的作為,因上帝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者在探索人生的過程中,從不放棄對上帝的信仰,而且他重視上帝的作為。因上帝使為曲的,誰能變直呢(參一15)──說明人類的局限,無法改變上帝的計畫和作為,具有濃厚的決定論或命定論意味(參三15,六10)。遇亨通的日子和遭患難的日子,皆在上帝手中,祂使這兩樣並列。人應當在亨通日子享受幸福,在患難日子反省自己,吸取生活的教訓。上帝命定一切,目的何在?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為的是叫,這是亞蘭文的結構方式。身後的事,指死後的事或將來的事。上帝是一切生命的主宰,人不能與上帝相比,人類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完全把握人生的真正目標和意義。傳道者十分用心選取適當的辭語,在希伯來文中,亨通與喜樂是同字根的,遭患難與當思想是同音字。

二 以中道面對善惡 七15∼22

{Section:TopicID=219}七15∼17

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傳道者懷疑道德律──賞善罰惡。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傳道者的見解來自真實的人生經驗,就是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智慧詩篇也有相近的經歷和描述(詩卅七,四十九,七十三等)。傳道者將行義與智慧,行惡與愚昧並列,勸導世人不要行義過分,不要自逞智慧,故意顯示自己較別人優勝,不然必會走向敗亡之路;另一方面,也不要行惡過分,作惡多端。無法無天的行為是愚昧人的行徑,必引致死亡。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人的死期早有定時。傳道者是否容許人行惡?祇要不太過分,人所作的惡是可容許的嗎?抑或傳道者看見世上惡人行惡,無奈只有勸他們不要太過分,並指出惡人的結局?經文沒有明顯的指示,但後者的可能性較大。

{Section:TopicID=220}七18

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上帝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

  這個 即不要行義過分。那個,即不要行惡過分。謹守中道,不是極端之途,就可保身、養生。因為敬畏上帝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經文的意思,不易捉摸,其他中文譯本有不同的理解:「因為敬畏上帝的人,必須把兩樣都掌握得好」(呂譯本);「因為敬畏天主的人,二者兼顧並重」(思高本);「因為敬畏上帝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會順利」(現代本)。思高本的「二者兼顧並重」較合經文之意。有學者認為出來一詞有「留意」的意思。敬畏上帝是正統智慧文學所用的詞彙,表現出智慧人的宗教敬虔,他們謙遜地接納上帝的權能,承認上帝的主權,而且以這虔信認真的態度對待人生;這些對上帝有敬畏之情的人,必不致走極端。有學者認為這節的下半部,不是出於傳道者,而是正統智者後加的,為的是抵消該書的反叛思想,若這是事實的話,則必從這兩樣出來的最合適翻譯是:「必須避免該二者」。

{Section:TopicID=221}七19∼20

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

  智慧的力量能勝過十個有權勢的官員,易於解決各種人際紛爭和問題。但是,表面上這種對智慧的讚賞不符合上下文的脈胳。傳道者引用智慧傳統的箴言,表達他的觀點;雖然智慧給予智慧人能力,但它不能保證智慧人永為義而不犯罪。時常行義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人基於自己的限制,故無法追求完美,而且人人皆為罪人。「地上實在沒有一個義人,時常行善而未嘗犯罪的。」(呂譯本)(參王上八46)從積極層面而言,世上實在找不到一個完全行義的義人;從消極層面而言,世上亦找不到一個不犯罪的人。從本章中傳道者常用「強如」、「勝過」……等字彙,可知他的相對觀念,反對絕對的價值,世上是沒有至善的義人。

{Section:TopicID=222}七21∼22

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因為你心?知道,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

  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 沒有清楚指出人所說的是甚麼話,思高本認為是指別人的閒言閒語:「你不要傾心去聽人說的一切閒話。」這是一個重要的生活原則,心平氣和,優悠自得地生活,不理別人的閒言閒語,不因閒話而煩擾,只要問心無愧,堂堂正正地生活,便能心安理得,愉快地生活下去。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主僕之間,最容易知道對方不是之處。主人不要刻意打聽僕人對自己的批評,免得聽到咒詛的言詞,使自己作出不理智的決定,違反一貫的處事原則。而每一個人都得承認,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談論別人的長短,甚或指控和詛咒別人。

三 智慧不能測透萬物 七23∼29

{Section:TopicID=224}七23∼24

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我說,要得智慧,智慧卻離我遠。萬事之理,離我甚遠,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

  人常希望追求完美,卻遇到不少限制;想追求智慧,測透萬事,但智慧卻是難求。傳道者想用智慧探索人生的奧秘,結果智慧卻離我遠,意思是智慧不受人的控制或掌握。最深,原文是重疊詞,可譯作「極為深奧」。歎道:誰能測透呢?(參羅十一32、33)測透:原文字根解作「發現」或「尋覓」(Matza),在七23∼29共出現八次(七24、26、27、27、28、28、28、29),和合本用了五個不同的中文詞語來翻譯同一個希伯來的字根:「測透」(七24),「得知」(七26),「找到」(七28、29),「尋求」(七27),「尋找」(七27)。

{Section:TopicID=225}七25∼26

我轉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他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鍊,凡蒙上帝喜悅的人,必能躲避他;有罪的人,卻被他纏住了。

  我轉念 或譯作「我心?轉來轉去」(呂譯本),意即反複思量,與四7「我又轉念」的希伯來文不同。傳道者專心考察事物,尋求智慧和事理。萬事的理由,可譯作「萬事的總和」(呂譯本)。理由,屬晚期的希伯來文和亞蘭文的用語,指「總數」、「結算」。萬事的總和包括正面和負面的事情,所以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邪惡與狂妄的例子很多,就以女人為例(七27),有等婦人,比死還苦。傳統智慧對婦女,尤其是淫婦的評價十分低劣(箴五3∼6,七5∼27,廿二14),勸人遠離她們,因她們比死亡更厲害(有學者認為苦應解作「更甚」,參新英本),她們成了人的網羅與鎖鍊,她們的圈套和陷阱不是容易逃避的。智慧不能助人逃脫淫婦的陷阱,只有那些蒙上帝喜悅的人,才得幸免。蒙上帝喜悅的人,原文是「在上帝面前蒙福的人」或「在上帝面前為善的人」,與有罪的人成對比(參二26)。有等婦人到底是指誰?原文有指定冠詞在「婦人」前,可以指「那女人」或「所有婦人」。後者是一概而論,沒有例外的,每一個婦人都比死還苦(思高本),但這意思與傳道者在九9的勸勉不協調,他認為人應當與所愛的妻子,快樂度日。若經文是指前者,則「那女人」可能是指擬人化的「愚昧」。在智慧文學中愚昧是淫婦,智慧是賢婦。中文聖經譯本以「有些女人」(現代本),「有一種婦人」(呂譯本)和「有等婦人」(和合本)了解該節的意思。在這整段中(七23∼29),傳道者討論智慧的功效,他發現一件事,就是智慧極有限制,它不能保證智慧人躲避婦人的網羅。

{Section:TopicID=226}七27∼28

傳道者說,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真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

  這兩節經文需要重新翻譯如下:

27 傳道者說:看哪,這是我所發現的,是在探求萬事之總意時,一點一點發現出來的。

28 但我心?還尋找,而未發現出來的:一千人中我找到一位男子,但卻未發現一位女子。

傳道者經過深入的探討,發現了另一事實:找一位正直的女子比找一位正直的男子還要困難。和合本正直人是從七29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來的。一一比較應譯作「一點一點累積下來」或「一一加起來」。

  這兩節經文與上下文的關連,不十分清楚,七26說明傳道者發現的第一件事,婦人比死還苦;在七27∼28他發現了另一事實,他找不到一位正直的女子;七29又明言他找到只有一件事,人的詭計是人發明的,與上帝的創造無關,上帝造人原是正直的。七23∼29的主題是智慧的功效,智慧雖然使人明理,但它有很大的局限,它不能使人脫離婦人的誘惑,而且正直的女子難尋,智慧人又怎能逃避呢?還有智慧也是許多巧計背後的原因。

{Section:TopicID=227}七29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巧計 原文是眾數的(參代下廿六15),也曾以單數形式出現(七25、27,九10),屬晚期希伯來文或亞蘭文的詞語,中文譯本用不同詞語翻譯該詞,「理由」或「理」(七25、27),「謀算」(九10),或作「總和」、「設計」(呂譯本)。此外,其他譯本道出經文另一種含意,「我所學到的只有一件:上帝造人原是很單純的,但是他們把自己弄成這麼複雜。」(現代本)正直有「單純」,「良善」之意,人許多的詭計是人自己的發明,不是創造主上帝的本意,這一點是智慧文學的普遍觀念(伯五6∼7)。上帝所創造的人,原都是良善正直的,一切的詭計都是從人而來,而且該節雖然使用「男人」或「人類」,但沒有將男與女分開。縱使傳道者在上節比較男女時,發現正直的女子比男子難尋,但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最終所發現的,只有一件,他們尋出各樣的巧妙詭計。──《中文聖經註釋》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21Eccl/21CT07.htm
新增日期: 2008/03/2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傳道書第7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