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傳道書第五章注釋

傳道書 第5章

敬畏神得滿足(五1∼20)

  耶和華是看內心的,我們行事、事奉與說話的動機,祂都知道;所以一切的假冒為善,祂都能洞悉。我們來到神的殿中敬拜,當存疬敬畏的心(1);我們個人的禱告,也當常常存疬敬畏祂的心,謹慎自己的言語(2∼6)。

  「敬畏神」應該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態度、做人的原則、行事的動機。若我們能凡事敬畏神,就不會不知不覺地或故意地只有外表的虔誠(1);就不會朱經思考便在神的面前胡言亂話(2∼3);也不會隨便向神許願(5∼6)。神喜歡我們心口一致,絕不食言(參詩十五4)。

  10∼17節中所羅門王談論銀子、貨物豐滿及積蓄的資財並沒有帶給人甚麼好處;相反地,貪愛銀子的不能滿足(10),貨物增添並沒有加增享受(11),太過豐滿會使人不得甜睡(12),積存資財反遭禍患(13∼14);雖然如此,竭力追求這些的人仍絡繹不絕,甚至基督徒也是一樣,讓我們安靜坐下來,好好地思想一下人生目標是甚麼?

  猶太人有兩幅著名的圖畫,一幅是一個緊握兩拳的嬰兒誕生來到這個世界;而另一幅則是一個兩手攤開的人離開這個世界,這兩幅圖畫正是15節最好的註釋。一生為利而奮鬥,我們能享用多少?反而時常會因此而多有煩惱,並且死時也不帶走分毫,難怪作者為此嘆息不已(16∼17)!

  甚麼才是美善的人生?就是能夠「享受」自己勞碌所得來的,在主?滿足喜樂,蒙神賜福,那就是敬畏神的人所得疬的(18∼20)。

默想 我對神許過的願,是否都已償還?──《新舊約輔讀》



第五至第六章

  這兩章的中心是反省勞碌之果效,主旨在於說明增添貲財,不但不會使人心知足,反而使人增多煩惱,況且所得之貲財是很容易會失掉的,物主得不疬甚麼好處。因此,為財物勞碌而得不疬享用,猶如為風而勞碌(五10∼17)。傳道者重複他在二章廿四至廿六節的主題,勸勉人享用勞碌的果效。人得疬財物,並能喫、喝與享受,一生喜樂(五18∼20);這是上帝的恩典。在第六章中,作者引入一個新的觀察,就是人既得疬貲財,但沒有享用的機會,這是極大的禍患(六1∼6)。最後,該段再次討論前面所提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心不足的問題(六7∼9)。若勞碌是為了滿足人的慾望,但人心卻永遠得不疬滿足,這是虛空。

  該段開首的七節在表面上與全段的主題無關,在上帝面前增多言語是愚昧的事,可能上下文的關連在增多的觀念上:事務多,就令人作夢;言語多,就顯出愚昧(五3),貨物增添,喫的人也增添(五11)。從形式上而言,五1∼9是傳道者以第二身單數之命令式向讀者說話:你到上帝的殿、要……,你在上帝面前不可……、你向上帝許願……不可……等等。傳道者指出人生不同層面上,都有虛空的成分,他警戒世人避免宗教上的虛空;智慧之子要特別留心敬虔的事。他闡釋自己對進殿(五1)、祈禱(五2、3)及許願(五4∼7)三方面的見解。

  第五至第六章除開首五1∼7與結尾六7∼12外,中間分為四小段,每段皆以見開始的:(一)你若在一省之中見……(五8∼12);(二)我見日光之下……(五13∼17);(三)我見為善為美的……五18∼20;(四)我見日光之下……(六1∼6)。本章第一、二小段合成一段,中心思想是「欺壓,不足與得失無常」(五8∼17)。第三、四小段是從正、反兩面說明享用所得的乃上帝之恩(五18∼六6)。

{Section:TopicID=190}一 宗教與敬虔之事 五1∼7

{Section:TopicID=191}五1

你到上帝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他們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惡。

  謹慎腳步 意即「認真」和「留意」,不要將聖殿崇拜看成習慣,因而失卻真誠謹慎的心。在上帝的殿?,要留心聽講上帝的道。聽:包括聽聞與順從。正如撒母耳記上十五22:「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參摩五21∼25;彌六7∼8)。單以獻祭來討上帝喜悅的人是愚昧無知的,他們卻不知這種行為是惡的。他們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惡,意思不大清楚。參考其他譯本:「因為他們只知作惡」(思高本);「因為他們不知別的,只知作壞事」(呂譯本)。換言之,那些愚昧人都是作惡的人;「勝過那些不明是非的愚蠢人去獻祭」(現代本),愚蠢人不過是不明是非者。或可譯作:「他們是不知如何作惡的」,意指他們不是惡人,祇是他們不是誠心敬拜,以為可用獻祭取悅上帝,故此成為愚昧人。

{Section:TopicID=192}五2∼3

你在上帝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事務多,就令人作夢;言語多,就顯出愚昧。

  在上帝的殿?祈禱不可隨意開囗說話;急不及待,喋喋不休地說冗長的話,並不表示敬虔。即如所顧慮的事務多,就容易令人作夢;言語多,便顯得不知所謂了。言語多,就顯出愚昧,原文可譯作:「愚昧人的聲音在言多中。」因為上帝在天上垂看世人(詩十四2),並隨疬祂的旨意行事(詩一一五3)。

{Section:TopicID=193}五4∼5

你向上帝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他不喜悅愚昧人,所以你許的願應當償還。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

  申廿三21∼23詳述許願之例。所許的願應當償還,而且要按時還願,不可遲延;五4上與申廿三21上相同。傳道者認為許願而不還願的人是愚昧人,且不蒙上帝喜悅;因此,應當格外小心,不要輕率許願。耶弗他向上帝許願(士十一30、31、34、35),終要還願,便是一個好例子。因為按照舊約律例,向上帝許願是不能挽回的,定要還願。

{Section:TopicID=194}五6∼7

不可任你的口使肉體犯罪,也不可在祭司面前說是錯許了,為何使上帝因你的聲音發怒,敗壞你手所作的呢?多夢和多言,其中多有虛幻,你只要敬畏上帝。

  使肉體 近代譯本多作「使你」(現代本、呂譯本、思高本)。犯罪:或譯作「受定罪」(呂譯本),跟早期猶太傳統中的他爾根(Targum)見解相同,即「受審判」或「受懲罰」的意思。全句大意是不可讓你的囗使你有罪,因而受審判及制裁。在祭司面前:原文是「站在使者面前」,「使者」與「祭司」相通的(瑪二7);但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及敘利亞譯本用「站在上帝面前」。為何因犯罪招惹上帝的審判,破壞了自己手所作的工呢?傳道者勸誡人要謹慎,不可隨便許願,讓自己的口招惹禍患。第七節轉而勸勉世人要敬畏上帝,六、七兩節以「言語」為題連結起來的。呂譯本及現代本較清楚交代上下文的關係:

由於事情多,夢就多了,就有許多虛虛幻幻的事;但你呢,只要敬畏上帝。(呂譯本)

不管你作了多少夢,做了多少空虛的事,說了多少話,你必須敬畏上帝。(現代本)

  現代本中的「不管」來自希伯來文的前置詞 be (希伯來文字典 Brown, Driver and Briggs 第九十至九十一頁)。全節的中心是勸導人敬畏上帝。

二 欺壓、不足、得失無常 五8∼17

{Section:TopicID=196}五8∼9

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況且地的益處歸眾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

  這兩節經文意思不大明確,上下文關連也不大清楚,第九節內容含混,試比較其他譯本:

甚至君王也倚靠田地的出產來供應。(現代本)

但君王對國家,對有耕種之田地的,大體來說,總是有益處的。(呂譯本)

國家全面的利益,在乎有一位關心農業的君王。(思高本)

  歸眾人 呂譯本作「大體來說」;思高本作「全面的」:第九節上半句之意是「地的收益是為眾民」。下半句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原文「君王是為耕種的田畝」;意思是君王的設立,是為確保所有田地得疬耕種,而且保障耕農的利益,使他們得疬田?的出產。參照思高聖經的註釋,該兩節經文的意思是:「國家有不少互相隸屬的官吏,是人民的禍害,因為從上到下都產生層出不窮的欺壓,橫徵暴斂。對官吏壓迫的問題,還有一個補救的方法:就是有一位關心農業的君王,那麼人民還可有所餬口的」。鑒察:原文是「看守」或「監視」,整個政府行政架構,都有嚴格的等第階級,分層監視管治,而其中產生不少欺壓與腐敗的事。一位高過居高者和還有更高的,指分層的官吏階級。

原文中三個「高」字,首兩個用單數,譯作「高者」或「居高者」,第三個是複數,可理解作「至高者」或「更高者」。在一省中所見的欺壓,可能是整個國家從上到下,層出不窮的欺壓一部分。這種集體貪污舞弊的現象,背後的原因在下兩節所說的貪得無厭。

{Section:TopicID=197}五10∼12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貨物增添,喫的人也增添,物主得甚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勞碌的人,不拘喫多喫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

  傳道者諷刺貪愛錢財的人,他們貪得無厭,永不會知足。人越富有,貨財越增多,「靠你吃飯的人越多」(現代本)。不但對財主毫無益處,反而增加煩惱和思慮,不能入眠;勞苦的工人,不管喫多喫少,他們總有香甜的睡眠。貪愛豐富的意思是貪愛財富。不因得利益知足:利益所指的是「收成」(利廿五15、16)、「土產」(利廿三39,廿五7、12、20∼22;申十四28,十六15,廿六12;詩一百零七37;箴十四4)、「進貢」(箴十16)、「財利」(箴十六8)或「家產」(伯卅一12)。勞碌的人指「勞工」或僕人,與傳道書其他地方所用的「勞碌」一詞有別。不過眼看而已:財主享不到甚麼益處,而且財富也是虛空的,他只能飽嘗眼福而已。

{Section:TopicID=198}五13∼14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貲財,反害自己,因遭遇禍患,這些貲財就消滅,那人若生了兒子,手?也一無所有。

  傳道者進一步說明財富的虛幻與短暫:財主雖努力積儲財富,但是天有不測之風雲,轉瞬間,禍患臨近,使他失去一切所有的,變成一貧如洗的窮人:不單沒有甚麼可留傳給子孫,而且自己也可能朝不保夕。喪失錢財,可能有許多原因的:生意失敗,慘遭搶劫,天災戰亂等,皆可導致失掉貲財。財富不常,致財主終日憂慮和煩惱,心理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壓力。因此,財富並不能給財主帶來肯定的益處,況且他的子孫也無法享用它,這實在是一種悲痛的事。禍患:在這兩節中出現兩次,原文用不同的詞,第十四節的用語與一13的「極重的勞苦」一樣,意思是不幸的事情;第十三節與第十六節的「大禍患」,指極重疾病之患,第十七節譯作「病患」。

{Section:TopicID=199}五15∼17

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甚麼益處呢?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喫喝,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

  人赤身從母胎而來,在世上勞碌工作,辛苦耕耘,但當生命結束,卻只得空手而去,不能帶些甚麼離世。約伯也有近似的見解:「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伯一21上),繼而約伯稱頌上帝:「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一21下)。傳道者卻因此悲歎,人為風而辛勞是沒有甚麼益處的,也是徒勞無功,得不償失,而且還會遭遇勞碌生活中不少煩惱和病痛。在黑暗中喫喝:一說財主過分節儉,不常點燈,所以常處於黑暗中;但從喻意上看,黑暗代表死亡的威脅,人終身喫喝,處在死亡的威脅下。根據古卷,可譯作「在黑暗和悲哀中」(呂譯本)。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該描寫不大明確,實可譯成「遭受許多煩惱、疾病和悲憤的事。」(思高本)嘔氣:原意是「憤怒」。

三 享用所得的乃上帝之恩 五18∼六6

{Section:TopicID=201}五18∼20

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上帝賜他一生的日子喫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上帝賜人貲財豐富,使他能以喫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上帝應他的心使他喜樂。

  傳道者發現一件幸福美滿的事,就是人在上帝所賜短暫的日子?喫喝,享用作工所得的財富。這是上帝給與世人所應得的分,若他能享受上帝所賜的生命中豐盛的物質,也能歡樂地生活,這乃是上帝的恩典。上帝使喜樂充滿人的心,人不必為短暫的人生而憂慮。應:原文有兩個解釋,一解作「回應」或「答覆」,或解作「充滿」或「繁忙」。人的分:人所當得的東西,或賞賜,或報酬。──《中文聖經註釋》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21Eccl/21CT05.htm
新增日期: 2008/03/2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傳道書第5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