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11月23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哥林多前書第一章注釋

哥林多前書 第1章

【林前一1】「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同兄弟所提尼,」

〔原文字義〕「使徒」被差遣的人,使者;「保羅」微小。

〔文意註解〕「奉神旨意,」表示他現在的身分完全是出於神的旨意,不是自取的。

「作耶穌基督使徒,」這話表明:(1)他是屬於主的;(2)他是受主差遣的;(3)他從主承受那解明真理的權威;(4)但他並不引以為驕傲,而是要忠心地執行主所託付他的使命。

「同兄弟所提尼,」『同』表示此書信乃與別人一同署名,但實際係保羅一人所寫(十六21);『兄弟』原文在前面有定冠詞,表示這位兄弟乃哥林多教會所熟悉的人物;『所提尼』很可能他就是那曾在哥林多管理會堂,因接受保羅所傳的福音,而遭人毆打(徒十八17)。

保羅在此與所提尼一同署名,或許因為他是哥林多教會原來的成員,目前正跟隨保羅到以弗所幫助傳福音工作,而他對哥林多教會的情況相當熟悉,素為當地眾聖徒所敬重。

〔話中之光〕(一)作者得救後即改名自稱『保羅』,自甘『微小』(原文字義);神的僕人不可自高自大,乃要自己卑微的來服事人(太廿26~28)。

(二)傳道人的地位,不是出自才幹或聖經知識,乃因神呼召並差遣。蒙召的經歷乃是每一位神的工人所該有的。

(三)我們若不認識神的旨意,就不配作神的工人。

(四)每一個事奉神的人,應當放下自己的心意,而以神的旨意為重;故其事工應專一討神的喜悅,而不受自己或別人好惡、喜厭的影響。

(五)奉差遣者行事說話,應當遵照差遣他者的命令;主的工人所傳的信息,不應當是他自己的,而應是神交付給他的。

(六)傳道人所需要自我介紹的,不是他屬世的地位或銜頭,而是顯出自己確實是奉神旨意說話的人。

(七)既是奉神旨意作基督的僕人,就當確信神必與他同在,幫助他擔負這重大的使命。

(八)作基督使者的人,必須先常與祂同在,住在祂?面,讓主的話也住在他的?面(約十五7),然後才能出去為主傳說祂的話。

(九)像所提尼這樣在聖經中不出名的人物,仍為保羅所尊重,而與他一同暑名;可見主的工人必須先尊重別人,然後才能使教會尊重他們;高傲、輕視別人的人,決不能夠勝任作主的僕人。

(十)保羅與小弟兄所提尼一同署名的事,不但說出他的謙卑,更是表明他如何作哥林多信徒們的表率,實際的活在二人同作見證的身體原則中。



【林前一2】「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

〔原文直譯〕「…基督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

〔原文字義〕「聖徒」被分別出來歸給神的人;

〔文意註解〕「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在哥林多』表示教會寄居在地上,乃是一地一地的彰顯出來;『神的』表明教會是屬神的,而不是屬於任何人的。

『神的教會』在新約聖經中僅出現三次(徒廿28;林後一1);對哥林多人來說,強調教會是『神的』,實在有特殊的需要,因為他們正在誤把教會當作是『人的』,按著人而分起派別來。

「就是在基督耶穌?成聖蒙召作聖徒的,」這句話解釋前面『在哥林多神的教會』的意義,指明教會乃是由各地蒙恩的信徒所組成的。

『在基督耶穌?』表明信徒得以成聖,乃完全根據進到基督?面(參羅八2);『成聖』意指從世界?被分別出來歸於神;『蒙召』意指蒙神呼召;『聖徒』重在指信徒的身分與地位。儘管哥林多教會的人生命幼稚(三1),實際生活情況並不聖潔(五1),但保羅仍稱他們為『聖徒』,乃因他們已蒙救恩,在身分和地位上是分別出來歸與神的人。

「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求告』在此不是形容一種動作,乃是形容一種人。在使徒的觀念中,必定認為所謂『信徒』就是『求告主名的人』。『求告主的名』在當時信徒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成為他們與眾不同的特徵,以致被人稱為『求告主名的人』。

雖然這封書信的教訓主要是針對哥林多聖徒的,但也適用於全世界承認基督是主的人們。各地教會的問題,未必和哥林多教會完全相同,但因著人的天性基本上是一樣敗壞的,只有程度上些許的差異,所以各處教會的難處也大同小異。可見神藉祂的僕人所傳給不同教會的信息,都是我們信徒所應當留心注意的。『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二7,11,17,29;三6,13,22)。

「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在保羅書信的問安語(開頭的話)中,只有本書加上這麼一句話,使徒的用意是要使那些哥林多分門結黨的人,把眼光放得更大更遠.基督不單是他們那一小群人的主,也是一切在各處求告主名之人的主。

〔話中之光〕(一)世上沒有一個地方太過敗壞,是神的教會不能在那?建立起來的。

(二)除非我們意識到自己是『聖徒』,在主?面有何等尊貴重要的地位和性質,否則就不能在地上過聖潔得勝的生活。

(三)住在基督?面,是信徒在地上過得勝生活的秘訣。

(四)『求告主名』應當是每一個信徒生活上的特徵與標誌;世人靠自己的聰明才幹,但我們靠主的恩典和祝福。

(五)保羅寫此信不但與在哥林多的聖徒交通,也與所有在各處求告主名的人交通。這說出他的交通不受一處地方的界限;只要是在主名下的,他都樂意交通。他真是一個沒有宗派之靈的人。

(七)屬靈的原則應當適用於各個不同的地方,因為無論就我們原有的舊造或得救以後所得的新造來說,各地信徒和教會的情形和問題大體上都是一樣的。

(八)我們若能像保羅那樣,認識教會的本質,就是那一位豐滿完全,包羅萬有的基督──『基督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原文)。我們眾人既共同享有這樣一位基督,就沒有彼此相分的必要。

(九)基督不單是我們的主,也是所有求告祂之人的主;既然都是屬主的,所以應當彼此相愛。



【林前一3】「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原文字義〕「恩惠」恩典,悅人,吸引力,感謝。

〔文意註解〕「恩惠,」即恩典,就是神賜給人,叫人白白享受的好處;人最大的恩典,是神自己給人得著並享受。

「平安,」不是指環境的平安順利,而是指?面心境的平靜安穩;換句話說,平安乃是人因著享受神的救恩,使神與人、並人與人得以相和,而產生的一種心境。

「從神我們的父,」神是世人的神,卻是我們的父;神是恩典和平安的泉源,我們信徒是享受恩典和平安的器皿。

「並主耶穌基督,」保羅以同等語調提到父神和主耶穌,這表示主耶穌和父神是同等的。

「歸與你們,」『你們』即指信徒;神是源頭,主耶穌基督是導管,神的恩典與平安透過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臨到了信徒身上。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乃是得享神恩典的人,故其人生必然有它可悅的地方;沒有吸引力的基督教,不是真的基督教。

(二)恩典乃是一件禮物,人憑著自己沒有方法可以獲得,因為人沒有甚麼功績配受恩典。

(三)恩典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典之果;人不先求神的恩典而想得到神的平安,這是不可能的。

(四)『恩惠』是各種福氣的根源,而接受神恩惠的人,在他生命中會生出『平安』的效果。

(五)我們不該在神之外求平安;真平安的捷徑乃是遵行神的旨意。

(六)信徒的「平安」,與客觀環境無關,也不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七)一切屬靈的好處,都必須藉著耶穌基督才能得著。



【林前一4】「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穌?所賜給你們的恩惠;」

〔文意註解〕「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按照哥林多教會的實際情況,並沒有甚麼值得讚許之處,但當保羅的眼目一越過人而注視於神,就自然能發出感謝。『我的神』表示他的感謝乃是基於他過去對神的經歷與體認。

「因神在基督耶穌?所賜給你們的恩惠,」保羅是因著神為哥林多的信徒們所成就的一切而獻上感謝。

〔話中之光〕(一)無論哪一個信徒是多麼幼稚、軟弱,在他們身上總有一些神恩典的作為,總有一些讓我們感謝神的地方。

(二)我們信徒看別人,應當看他們身上屬神的作為;而看自己,則看我們屬人的敗壞和軟弱,這樣,我們就不至於驕傲了。

(三)主的工人應當以樂觀進取的態度來看待一般信徒,才不會灰心喪志。



【林前一5】「又因你們在祂?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

〔原文字義〕「富足」使成富有;「全備」一切,所有,凡。

〔文意註解〕「又因你們在祂?面凡事富足,」『在祂?面』表示他所指的『凡事富足』不是屬世和物質的,而是屬靈的(參林後八7)。

『富足』在原文是極為富有的意思;神在基督?面所賞給哥林多信徒的恩典極其豐富,問題是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在正面上享用神的恩典。

「口才、知識都全備,」『口才』是指外在的表達能力,而『知識』則指內在的領受能力;兩者都是聖靈的恩賜(林前十二8)。可能這兩樣恩賜是哥林多信徒引以為自豪的,保羅在此特別把它們題出來,似乎有意要引領他們去過與恩賜相配的教會生活。

『口才』的原文與『道』(logos)同字,意指神思想的發表。這?含示哥林多的信徒們已經在主?面得著了神的話,並具有領悟神話的能力──『知識』,這對他們乃是無上的恩賜,他們擁有豐富的財源,只待他們不斷地領取並享用。

〔話中之光〕(一)神在基督?面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弗一3),照理,我們乃是『凡事富足』的人,只可惜許多信徒並沒有這個屬靈的眼光。

(二)惟有在基督?才能支取並享用神所賞給的富足;在基督之外,一無所得。

(三)神的賞賜帶來責任;信徒越多領受神的恩賜,就越有責任將它實化在生活中,並與別人分享。

(四)單擁有恩賜,並不是真正屬靈的記號。人得到恩賜,都不應驕傲,卻要謙卑地為主運用恩賜。

(五)光有口才而沒有知識,所說的話不但於人無益,恐怕反而於人有害;光有知識而沒有口才,給人的幫助就會有限。



【林前一6】「正如我為基督作的見證,在你們心?得以堅固,」

〔原文字義〕「見證」證據,證人;「堅固」擔保(法律用語),證實。

〔文意註解〕「正如我為基督作的見證,」指保羅為基督所傳講的福音。

「在你們心?得以堅固,」指福音在哥林多信徒們的心?所產生的功效,正足以證明其真實可靠。

〔話中之光〕(一)我們是為『基督』作見證,而不是為『自己』。

(二)我們傳揚基督的福音,一面用口傳講(羅十14)作見證,一面用行事為人(腓一27)表現出來,這兩面配合在一起,更具功效。



【林前一7】「以致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

〔文意註解〕「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恩賜』原文意指恩典的賜與,有三方面的意思:(1)指救恩(羅五15),特別是永生的賜與(羅六23);(2)指神一般美善的賜與(羅十一29),特指天恩(來六4);(3)指聖靈特別的賜與(林前十二4~11)。這?按上下文來看,因前面提到『口才、知識』(5節),故可能是指第三種屬靈的恩賜。

所謂『沒有一樣不及人』,不是指單個信徒之間的比較,乃是指就教會全體的情形而論,哥林多教會所得的屬靈恩賜,並不亞於其他各地的教會。

「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主耶穌基督顯現』指主的再來;當祂再來時,首先要向愛慕祂的信徒顯現(參提後四8;帖前四13~18)。

『等候』在原文含有完全的期待的意思;哥林多信徒因在心?證實了福音的可靠性(6節),故對主的再來產生了一種熱切的期待。

〔話中之光〕(一)哥林多教會的靈性雖然幼稚(參林前三1~3),但恩賜卻樣樣充足,可見靈命長進和恩賜充足乃是兩回事,有恩賜的人不一定靈命就成熟,靈命成熟的人不一定就有豐富的恩賜。

(二)有恩賜的人很容易受人的敬佩與擁戴,這會給他們帶來一種危機──若是他們沒有美好的靈性,便很容易偷竊神的榮耀,以自己工作的成就為誇口,甚至利用恩賜為自己求取虛名利益,結果反被神棄絕。

(三)恩賜是主升天後賜下來的,並不在乎得恩賜的人本身的優點。故得到恩賜的人,都不應驕傲,卻要謙卑地為主運用恩賜。

(四)恩賜的主要目的是建造教會,好在主再來的時候能讓祂得著滿足;恩賜決不是為著我們個人的表顯。

(五)信徒的盼望不是在今天,乃是在將來;不是在於自己有甚麼成就,乃是在於基督榮耀的顯現。



【林前一8】「祂也必堅固你們到底,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

〔文意註解〕「祂也必堅固你們到底,」『堅固』原文與6節的堅固同字;那?是指主在已過所給哥林多信徒的保證,而這?是指主在未來的擔保。『堅固…到底』不是指一時的堅固,乃是指持續不斷一直到底的堅固。

注意,保羅是為了神將要成就的事而感謝,不是因哥林多信徒成就了甚麼而感謝。

「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主耶穌基督的日子』(參腓一6),就是主再來的日子,也就是主耶穌基督顯現的日子(8節);『無可責備』應不是指信徒在行為道德上的完全,乃是指信徒守住其在主面前的地位,亦即在信仰上沒有變節。

〔話中之光〕(一)我們在得救時若真的嚐到了被主堅固的滋味(6節),也必會被主堅固到底,因為誰也不能把我們從主手中奪去(約十28);主所『擔保』(堅固原文另譯)的人,誰也不能定罪(羅八34)。

(二)信徒應當知道我們所信的是誰,也應當深信祂能保全我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提後一12)。

(三)我們若不能為別人在神面前有信心──相信神會施恩修理造就他們──我們就必只見別人的弱點,而無法為他謝恩。

(四)聖靈豐富的賜與(7節),本身就是一種保證,指向我們將來所要享受的福樂。



【林前一9】「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祂所召,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

〔原文字義〕「一同得分」交通,相交,同領,分享,合夥。

〔文意註解〕「神是信實的,」『信實』在此是針對神的呼召而言。

「你們原是被祂所召,」指哥林多信徒是蒙神呼召作聖徒的(參2節)。凡是神所起頭的,祂必成就到底,不然,祂就不是信實的。

「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祂兒子』是將信實的神與我們的主連結起來;『我們的主』重在指祂與我們信徒的關係,乃是主人與奴僕的關係;『耶穌』重在指祂人性的一面;『基督』重在指祂神性的一面。

『一同得分』表示神呼召信徒的目的,是要我們與祂的兒子進入一種新的關係,就是一種夥伴的親密關係,凡是主耶穌基督所要承受的『分』,我們也都有分於其中。

〔話中之光〕(一)神是信實的,故此祂我們不是自己主動成為基督徒的,若非出於神的呼召,誰也不能成為基督徒。

(二)神的選召不是沒有目的的,神召我們是要我們進入與祂兒子的交通中,與祂分享一切的豐盛。

(三)我們一面與基督一同得分,一面也與眾聖徒一同得分;神的意思是要我們眾人在基督?面相交,而不是要我們彼此分黨。

(四)神既願意付出巨大的代價,使信徒得以分享主的生命,祂就決不會讓我們從祂自己的手上流失。

(五)與主一同得分,不但說出基督的一切豐富都是我的,也說出我的一切所是和所有──我的才幹、時間、財產──都是祂的。我的一切資源都該歸祂所有,正如祂的一切豐富也都歸我所有。

(六)信徒們若能都以基督為生活惟一的中心,就不至於有分裂的難處。



【林前一10】「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原文字義〕「分黨」嫌隙,分裂,分離;「心」悟性,心思;「意」意見,看法;「相合」成全,使之完全,修理,補滿,補充,補網。

〔背景註解〕「都說一樣的話,」乃是古希臘人用來勸勉同一團體的成員團結一致的慣用語。

「相合,」原意是恢復原狀;古代作家用來描述雙方結束交戰,重新恢復融恰、友好氣氛,彼此互相協調。

〔文意註解〕「弟兄們,」原文在弟兄們的前面有『但是』,中文和合本沒有譯出來。『但是』表明哥林多教會的實際情況,有些地方與其身分不符。

『弟兄們』一詞在聖經?常用來作男女信徒的總稱;這詞乃在提醒哥林多的信徒們,彼此都同出一脈,同有一個生命。

「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按希伯來人的習慣,人的名字所代表的是他的位格。保羅藉『耶穌基督的名』來勸勉他們,意指他乃是根據主耶穌基督的所是和所有來說話;他們若不聽此勸言,即表示他們不尊重主自己。

「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勸』字的原文與保惠師同一字根,含意有如一人被召站在身旁作中保,安慰、勸勉有加,這表示他沒有運用使徒的權柄來命令他們,而是以弟兄身分作出溫柔的籲請。

『都說一樣的話』是合一的第一步;說不同的話只會加深分裂,擴大紛爭。

「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一心』在此指同一心態;『一意』指同一意念;『相合』意指連合在一起。

〔話中之光〕(一)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一23),所以必須是合一的。基督是教會的頭(弗五23),承認基督在教會中合一的主權,乃是消弭紛爭,在意見相異的事學習互相接納的不二門路。

(二)自古以來,撒但就在神和百姓中間,作布散分爭的工作。撒但對今天教會所用的詭計,也正如牠對哥林多教會所用的一樣。利用人的各種軟弱,引起分爭,使福音的見證被破壞,神的名受羞辱。

(三)高舉人的名字引致分爭,只有高舉主的名才可以為屬神的人帶來合一。為了持守在主?的合一,我們須要拋棄基督之外一切別的名。

(四)堅持不同的意見,乃是分裂的主要因素;當基督徒有基督耶穌的心(腓二5)時,自然會產生合一。



【林前一11】「因為革來氏家?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說你們中間有分爭。」

〔文意註解〕「因為革來氏家?的人,」『革來氏』是哥林多教會中的一位姊妹,她家可能相當富有,故擁有一些奴隸僕婢;她『家?的人』就是指成為信徒的僕婢。

「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他們可能受革來氏差遣,向保羅報告哥林多教會的情況。『提起』含有清楚說明的意思,這表示保羅對此情況絕無含糊的疑竇。

「說你們中間有分爭,」『分爭』表示不僅是意見不合,已經發展到彼此爭吵、爭鬧的地步。

〔話中之光〕(一)除非我們願意讓人知道我們是消息的來源,否則就不應將有關弟兄姊妹的消息傳出去。

(二)許多基督徒知道不該姦淫、拜偶像、仇恨、兇殺等,卻不知道結黨、紛爭乃是出於肉體情慾的行為(加五19~21),是神所定罪的。



【林前一12】「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

〔文意註解〕「我的意思就是,」保羅用此句來說明他所指分黨的由來──他們因跟從了不同的領袖而分派。

「我是屬保羅的,」保羅是哥林多教會的建立者。

「我是屬亞波羅的,」亞波羅曾在哥林多作牧養工作,他口才便給,並以此出名(徒十八24~十九1)。

「我是屬磯法的,」『磯法』是亞蘭文,也就是希臘文的『彼得』,意指『磐石』;彼得曾蒙主賞賜鑰匙,開啟猶太和外邦眾教會的門(太十六19;徒二14,40~41;十44~48)。雖然聖經未曾記載彼得到過哥林多,但毫無疑問的,他一直是各地許多初期信徒所敬仰的使徒。

「我是屬基督的,」表示自己是屬基督的,大概指只有他們是屬祂的,其他的人則不然。保羅不是責備『屬基督』的說法不對,乃是責備說這話的人那種暗示別人不屬基督,藉此誇耀自己、藐視別人的態度。

〔話中之光〕(一)高舉屬靈偉人是分裂基督教會的主要原因。

(二)存在教會中最大的難題,就是聖徒們不滿意他們的傳道人(參來十三7,17)。

(三)從古到今,總有許多基督徒喜歡宣稱自己是唯一真正跟隨基督的人。人偏狹的心胸,常易使人產生自己是唯一正統的『幻覺』。

(四)當信徒堅持看似正確的說法,以局部代替全部,使他們在心意上不能與其他信徒交通時,就會使神的教會受到虧損。

(五)今天有許多自認為站在正確立場上的基督徒,只會定罪別人,將別的基督徒排除在外,這種所謂的正確立場,其實就是宗派的立場,在他們可能無宗派之『名』,卻有宗派之『實』。



【林前一13】「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

〔文意註解〕「基督是分開的嗎?」『分開』一詞表示他們將主的身體分成了數個對立的小群。事實是,基督是教會的頭(弗四15),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一22);頭既然不能分開,身體當然也不能分開了。基督是一個,基督的身體也只有一個(林前十二12)。

「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釘十字架的主耶穌,是信徒唯一得救的根源。

「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早期的基督徒都是奉主耶穌的名受浸的(徒二38;八16)。奉誰的名受浸,乃表示他這個從今以後歸屬於誰。基督徒受浸,藉此行動表明我們是『歸入基督』的人(羅六3;加三27)。

〔話中之光〕(一)『基督是分開的嗎?』基督是不可能分開的。團體的基督是合一的,所以基督不會在我們身上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在神的兒女中意見不一,就是因為沒有持定元首。

(二)我們有了難處,於是就爭辯不已。但這不是解決難處的方法。我們如果肯同心合意跪下來,承認基督是頭,事情就容易解決了。

(三)在教會內分黨分派,就是否定基督身體的合一。

(四)任何的分爭都有錯誤的因素存在。任何事若破壞基督和祂信息的合一,這其中必有問題。

(五)人隨自己的喜好選擇傳道人,是表明他將自己的信心的錨錯誤地拋在人身上。追隨屬人的領袖,就是輕看為我們釘十字架的主。

(六)主忠心的僕人,從不帶領信徒和他自己建立起特別的關係,而總是把人們帶向主。

(七)十字架是基督徒信仰的根據,而受浸的屬靈實際乃是基督徒歸入主、與主聯合的經歷(羅六3~5);高舉十字架並奉主的名受浸,是基督徒合而為一的根基。

(八)受浸是表明人委身於基督的信心,所以與施浸者無關。標榜人(施浸者)的名字,就是忘記自己曾奉主耶穌的名受浸,曾向祂效忠。



【林前一14】「我感謝神,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

〔文意註解〕「我感謝神,」保羅感謝神,是因為他在哥林多傳道時,不曾給許多人施浸,沒有給人留下不必要的藉口。

「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基利司布』是管會堂的,他是保羅到哥林多傳道福音的時候,最早的信徒之一(徒十八8);『該猶』大概就是接待保羅到他家?的哥林多信徒(參羅十六23)。

「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可見傳道人不一定要給人施浸。



【林前一15】「免得有人說,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

〔文意註解〕「免得有人說,」意即沒有作出讓人誤會的過分舉動。

「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施浸的目的原是要引領人歸向主自己,施浸者只不過是主的器皿,不應與受浸者發生直接的從屬關係,然而不幸的是,許多受浸者竟常以被誰施浸為榮。



【林前一16】「我也給司提反家施過洗,此外給別人施洗沒有,我卻記不清。」

〔文意註解〕「我也給司提反家施過洗,」中文聖經有兩位司提反,其實並不同名,按希臘原文的拼法稍微不同。這位司提反,絕不是那位為主殉道的司提反(參徒六5);他是哥林多教會一位熱心的信徒,在保羅寫此書信的時候,似乎是受教會的委託到以弗所去服事保羅的(參林前十六17~18)。

『司提反家』,全家受浸的例子還有哥尼流(徒十24,48),呂底亞(徒十六15),以及腓立比禁卒(徒十六33~34)。

「此外給別人施洗沒有,我卻記不清,」『記不清』更直接了當地說,乃是『不知道了』;可見保羅對於給誰施浸並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信徒的靈命光景。

〔話中之光〕(一)為主作工,應把注意力多放在教會和信徒在神面前的光景如何,為他們多多掛心(參林後十一28~29),而不必太過於注意其他事物,以免分心。

(二)教會帶領人『信而受浸』固然重要(參可十六16),但若看重每年為多少人施浸,過於有多少人真正蒙恩得救,多少人真正有心追求主,便是只求在人面前有工作成績表現,不求在神面前有所交代。



【林前一17】「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背景註解〕「智慧的言語,」乃是當時希臘人所熱衷追求的哲學修辭技巧;希臘人愛好智慧(按原文與哲學同字),哥林多人也受此環境的影響,對世俗的哲理和華麗的辭藻相當風靡。

〔文意註解〕「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這話並不表示保羅認為信徒不需要受浸;但保羅的話卻足以證明,在得救的問題上,受浸決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條件。

「並不用智慧的言語,」『智慧的言語』指以動聽的雄辯和華麗的言辭來征服人心。

「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基督的十字架』和『智慧的言語』互相對立,信息迥然不同,效果也背道而馳;注重任何一方,就會令另一方受人忽略。

注意,『言語』的原文是複數,暗示著分裂和差異;『十字架』的原文是單數,表明合一和完整。

〔話中之光〕(一)保羅並未貶低浸禮的重要性;浸禮是表明人對神順服的行動,而非福音本身的一部分。

(二)『基督差遣我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今日教會所以分派,是因為人重視儀式過於重視福音。

(三)哥林多教會的危機,乃是受到世俗精神和風氣的侵入,講究智慧的言語,而忽略基督的十字架。今日教會的危機,也同樣是受到時代潮流和作風的侵襲,想利用世俗的方法(譬如使用搖滾音樂助興)來傳福音,結果反而貶抑了福音的真理。

(四)智慧傳講法,會把人帶向傳講的人,就使基督的十架失了效用。忠心傳揚十字架,使人信靠神透過基督所作的,而不是任何屬人的技巧。

(五)世界的學問只能把人帶到人的面前;只有十字架的福音,才能夠把人帶到神面前。如果人間的哲理能夠拯救人、滿足人,十字架的福音就變成多餘的了。

(六)這世界所需要的不是學問,需要的是救主。這世界已經有夠多的教師,所缺的乃是真正能傳講基督的傳道人。

(七)基督徒應不受世界的影響,反而應該影響世界。傳道人的工作不是去抓住時代的精神,受其奴役,而是去矯正今世的精神。

(八)十字架的本質是使人無可誇口的,它使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任何等級,都站在罪人的地位,接受神的救恩。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好。因此解決教會紛爭的最佳方法,就是叫信徒認識十字架的真義。



【林前一18】「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

〔原文字義〕「道理」字,話,訊息,發表。

〔文意註解〕「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十字架的道理』簡言之,即指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是為救贖罪人。這道理包括傳道的形式與內涵。

「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滅亡的人』並非指靈魂已經沉淪在地獄?的人,而是指那些雖然仍舊活著,但心?剛硬、不肯信主,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人。『愚拙』是說在不信的人看來,救恩的道理乃是非常不合哲理,荒謬至極,惟有蠢笨的人才會接受。

「在我們得救的人,」信主的人,在相信的一剎那,『靈』即已得著重生而蒙救恩(約三6~7;多三5);這是『得救』的意思。至於完滿的得救,包括魂和身體的得救。今天,信徒的『魂』正在逐步被更新變化而經歷救恩(彼前二2);信徒的『身體』則要在主再來時復活改變成榮耀的形狀而得著完滿的救恩(羅八23~24;林前十五51~53)。

「卻為神的大能,」指憑著我們自己的心智,實在萬難接受十字架的道理,但如今卻相信並得救了,這正是神大能的明證(參羅一16)。

〔話中之光〕(一)本節說明一件嚴肅的事實,就是人只有兩類,一為滅亡的人,另一是得救的人。並沒有二者之間的一類。儘管人們愛戴屬人的智慧,但只有福音能帶來救恩。

(二)因為人類理性的成就,財富和社會累積的財產,使人忽略了人需要神救贖能力的基本事實。



【林前一19】「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

〔文意註解〕「就如經上所記,」下面的經文引自賽廿九14。

「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智慧』偏重於對事物的創見。

「廢棄聰明人的聰明,」『聰明』偏重於對事物的領悟。

〔話中之光〕(一)人憑自己的智慧,會認為福音是難以接受的。誠然,神喜歡用一些在人眼中看為愚蠢的方法,以成就祂的旨意。

(二)我們蒙恩以後,絕不可帶著人天然的智慧、聰明來到神面前,因為這是神所廢棄的;倒要如同一無所知的嬰孩,單純謙卑來到神面前,才能蒙神啟示(參太十一25) 。



【林前一20】「智慧人在哪??文士在哪??這世上的辯士在哪??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

〔文意註解〕「智慧人在哪??」『智慧人』如希臘哲學家之類的人。

「文士在哪??」『文士』如猶太聖經學者之類的人。

「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辯士』如羅馬律師(參徒廿四1)之類的人。

「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這世上的智慧』是指屬人的智慧,以上述三種當時最有學問、最有智慧的人為典型代表。『愚拙』是以神的眼光來評價。



【林前一21】「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

〔文意註解〕「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愚拙的道理』就是指『十字架的道理』(參18節)。

「這就是神的智慧了,」『十字架的道理』在人看來似是愚拙,其實卻是毫無破綻的至理,既能滿足神公義的要求,又能解決罪人的無助,所以是神的智慧。

〔話中之光〕(一)神的美意是常將屬靈的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參太十一25~26)。

(二)我們認識神不能憑人的智慧,要憑信心。藉著信心才能夠得蒙赦罪,得著生命,並領受聖靈的教導,因而認識神和神的作為。



【林前一22】「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文意註解〕「猶太人是要神蹟,」『神蹟』指超自然的現象。

「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智慧』指人的理性、推論、邏輯。

猶太人的特點是追求看見神蹟以證實神的臨在(士六36~40;太十二38~39;廿七39~42);希臘人的特點是講究理性,因此著名的哲學家如蘇格拉底、伯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均為希臘人。

〔話中之光〕(一)今天基督教?面也有這兩派:靈恩派的人是求神蹟,現代派的人是求智慧,但兩者都偏離了正軌。

(二)真實基督的信徒雖也講神蹟和智慧,但不是表演式的神蹟(參太十二38~39),也不是這世上的智慧(林前二6)。

(三)有了基督,就有神蹟;有了基督,就有智慧。信徒一生所能經歷最大的神蹟乃是基督,信徒一生所能得著最大的智慧也是基督。



【林前一23】「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文意註解〕「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傳』是指傳講的行動,表示所傳講的內容出自神,而非出自傳講者;『釘十字架』在原文是現在完成式的分詞,表示基督釘十字架的功效是永遠常新的(參來十12;啟五6)。

「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因為猶太人素來所盼望的救主彌賽亞,是以超自然的能力,來帶領猶太人脫離羅馬帝國的政治迫害,而不是在十字架上任人嘲弄、羞辱至死的囚犯。

「在外邦人為愚拙,」講智慧的外邦人不能明白,一個看來在軟弱和失敗中死去的人,怎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

〔話中之光〕基督徒不是愛看神蹟,也不是愛談智慧,而是個愛救主──釘十字架的基督──的人。



【林前一24】「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文意註解〕「但在那蒙召的,」蒙神呼召乃是人得救的第一步(羅八30)。

「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保羅在此是以希利尼人來代表所有的外邦人(羅一13~14)。

「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神的能力』使我們能相信十字架的道理而得救(參18節);『神的智慧』使祂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來拯救人(參21節)。或者說,『神的智慧』使基督道成肉身,並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神的能力』將祂從死?復活(弗一20)。因此,基督對我們這些得救的人來說,祂乃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話中之光〕(一)信徒在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務必要讓基督出頭來替我們解決,因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二)使徒為消滅教會中宗派的靈,就必須高舉基督和十字架乃是神的智慧和能力,以廢棄人的智慧──亮光、見地、主張、看法等,滅絕人的能力──組織、作法、推動、追求等,好叫大家都專一的以豐滿的基督和奧秘的十字架為所有的智慧和能力,合一自然就顯出,宗派自然就消除。所以事物叫人分,基督叫人合。



【林前一25】「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文意註解〕「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意指在人眼中看來似是神的愚拙,事實上比人所能及的更具智慧。

「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意指在人眼中看來似是神的軟弱,到頭來還是比人所能作到的更為強壯。

不是說神真的『愚拙』和『軟弱』,這是一種比較的講法。全節的意思是:縱然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愚拙,這愚拙還是強於人的智慧。縱然基督釘十字架被看為是神的軟弱,這軟弱還勝過人的強壯。因為這被人看為愚拙的十字架,卻能把人從滅亡?面拯救出來,被人看為軟弱的基督,卻勝過了掌死權的魔鬼。



【林前一26】「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文意註解〕「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不多』意指為數不多,但不是『絕無僅有』。有一位英國貴族婦女曾作見證說,正因這微小的分別,她才有得救的機會。教會?有許多微不足道的人,並不是因為苦無出路的人才肯作基督徒;而是因為神定意要在人看為最無足輕重的人身上,顯出祂的神能。

「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能力』和『尊貴』是社會中領導階層的特質,然而那些叫人在世界?往上高昇的要素,諸如知識、智慧、勢力、財富、地位、特權等等,皆非將人引往神和救恩的條件。

〔話中之光〕(一)神揀選我們,拯救我們,並非由於我們有任何的長處,乃是完全在於祂的憐憫。

(二)神揀選我們既然不根據我們在世上的身分地位,我們在教會中就不可按著外貌待人(雅二1)。



【林前一27】「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文意註解〕「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揀選』乃在呼召(24~26節)之先;神在永世?根據祂的豫知揀選了我們,然後在時間?呼召我們。



【林前一28】「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

〔文意註解〕「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卑賤的』與『尊貴的』(26節)相對,指出身低微的人,往往含有『道德低下』的意思(參太九13;林前六11)。

「被人厭惡的,」意指被人看作一文不值的人(參林前四13)。

「以及那無有的,」『無有』就是『零』,意指在世人眼中根本不存在的人。

「為要廢掉那有的,」『廢掉』是讓他們閒著不用的意思;『那有的』其實不是真有,乃是自以為有(參加六3)。

神揀選那無有的,叫那有的完全失去效用。

〔話中之光〕(一)神喜歡揀選一些在世人眼中毫無地位價值的人,用他們來榮耀祂。如果基督徒奉迎大人物或知名人士,卻蔑視卑微的聖徒,就應當受此經節的責備。

(二)神那反乎常理的揀選──揀選了『愚拙的』、『軟弱的』、『卑賤的』、『無有的』,乃是要藉此打倒人一切在基督之外的誇耀,而單單以釘十字架的基督為誇口。哦,那真正蒙神揀選的,總是越過越認識自己的愚拙、軟弱、卑賤、無有,也越過越認識,惟有基督乃是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祂是我們的一切!



【林前一29】「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文意註解〕「使一切有血氣的,」指全人類。

「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神安排如此救法,是有祂的用意的,就是為叫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無可誇口。

〔話中之光〕(一)我們在人面前不管作甚麼,在神面前都不能自誇。

(二)神不是憑著各人的天然條件來揀選人,其目的是要使一切榮耀歸於祂自己而不是人。



【林前一30】「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

〔文意註解〕「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是本乎神,」『但』意指與前述完全相反;『你們』原文有強調的語氣,指與前述憑世上的智慧而自誇的人強烈地相對;『在基督耶穌?』意指與基督聯合,得以享受基督的一切豐盛和祂成就的大工;『本乎神』指神是救恩的源頭。

「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更正確的譯法應為:『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公義、聖潔、救贖等三項是用來解釋智慧。

基督是我們的『智慧』,惟有祂能解決我們人生一切的問題:以往是我們的『公義』,使我們得救;現在是我們的『聖潔』,使我們過聖潔的生活;將來是我們的『救贖』,使我們的身體得贖。

〔話中之光〕(一)得救是根據在基督?的地位,不是根據人在世界上的成就,也不是根據人本身的品德。

(二)既然我們的得救是本乎神,那麼我們得救以後的前程也是本乎神,祂是為著祂自己的名引導我們走義路(詩廿三3)。

(三)與一切假智慧相對的,是神的智慧;在耶穌基督?,神的智慧就成為我們的智慧。今天一切的智慧,都藏在祂和祂的話語?面。

(四)基督是神的智慧(24節),使我們得著救恩;基督是我們的智慧,使我們豐豐富富的經歷救恩。我們不只當看見在各各他山上,一位代替的救主;更當看見我們?面,一位替我們活著的主。

(五)基督是我們的智慧,使我們得以認識神;基督是我們的公義,使我們得以在神面前稱義;基督是我們的聖潔,使我們與神的性情有分;基督是我們的救贖,使我們完全像祂(約壹三2)。

(六)基督以外的智慧,其實是使人身陷地獄的愚拙;基督以外的公義,其實是過失和定罪;基督以外的聖潔,其實只是污穢和罪惡;基督以外的救贖,也只是捆綁和奴役。



【林前一31】「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疬主誇口。』」

〔文意註解〕「如經上所記,」下面的經文是按大意引自耶九24。

「誇口的,當指疬主誇口,」我們在神面前絕無可誇(29節),但可以誇基督為我們所作的(參加六14)。十字架救恩的目的,就是叫人不敢以自己的任何長處為誇口,專一以耶穌基督為誇口。

── 黃迦勒《哥林多前書註解》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46%201Cor/46CT01.htm
新增日期: 2008/03/0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哥林多前書第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