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愛與服事(四)-你去照樣行罷!
路加福音 第10章
愛與服事(四)-你去照樣行罷!
日期:2002年6月2日主日敬拜(I)(II)(III)
講員:李 健長老
經文:路加福音十章25~37節
弟兄姊妹平安:
今天,我們要接續前兩週所看的經文來看有一個律法師和耶穌的互動,請我們再來讀路加福音十章25~37節。上一次我們提到:律法師最犀利的問話──誰是我的鄰舍?律法師知道愛神,愛鄰舍是神對人的要求,是律法對人的要求,他就問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這是很犀利的問題,這是個定義性的問題,耶穌如果回答不出來,律法師就有不愛人的理由,如果鄰舍只有幾個人,我們也就沒那麼多虧欠感了。但鄰舍究竟應該用地理區域來定義?還是用人際關係來決定呢?從耶穌的比喻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二個條件。在定義上,誰是我的鄰舍?
1.鄰舍是指客觀上有需要被幫助的人
2.鄰舍是指主觀上有意願(慈心)幫助別人的人
對於祭司、利未人而言,他們看到受傷的猶太人卻不動慈心,他們看到有需要的人,卻不伸手去幫助。他們的眼中沒有鄰舍,他們也不願做任何人的鄰舍。他們不僅不願意幫助客觀上有需要的人,他們也沒有意願成為別人的鄰舍。他們不是耶穌比喻中的鄰舍。但是那位撒瑪利亞人,當他看到別人有客觀上的需要時,他就動了慈心,願意去幫助人,耶穌認為這撒瑪利亞人是那受傷之猶太人的鄰舍,所以,實踐上,誰是我的鄰舍?在耶穌的眼中,誰是我的鄰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反求諸己,就是你問自己:我要做誰的鄰舍?耶穌的意思是說,當你看到別人有需要,願意做別人的鄰舍時,對方就是你的鄰舍,沒有人可以逼你成為別人的鄰舍,除非你願意。耶穌這個標準是高還是低?今天我們不討論。我們要先看另一個問題,就是本段的最後一句話,這也是耶穌最驚人的回答──你去照樣行罷!(10:37)
在這邊提到照樣,到底照樣—like as,是照誰的樣子?是照耶穌的樣式?如果是,我們都能接受。但在這裡耶穌顯然是指照撒瑪利亞人的樣式,這對律法師是極具衝突的答案。就好比要我們這些信主者照那些不信者(像是慈濟)的樣式去行。我們能接受嗎?耶穌其實是說,我們可以從撒瑪利亞人身上,找到基督自己行為的典範。從耶穌的這句話──你去照樣行吧!我們得到四件事。請我們一起來讀10:31~33,這三節有同樣的一個詞“看見”,他們都有看見,但他們看見了什麼,卻不相同。服事的起步是看見別人的需要。
1.服事的起步──看見需要
A.第31節的「偶然」,所描述的是一種機會,對一個躺在路邊的傷患,他獲救的可能性極為渺小,除非有機會。因此,每一個人影的出現對他都是一線希望。當祭司與利未人出現時,都是他的機會。然而,這兩類原本最應該遵行律法向他施行慈愛的人,卻最讓他失望。是否我們基督徒經常是令人(或令社會)失望的?因為我們在應該出現的時候,卻沒有出現?即使偶然出現,卻沒能帶來實質的幫助?以致讓需要幫助的人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B. 這裡描述這個祭司「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從那邊過去」有閃過去的意思。也就是這位祭司並不是沒有看見那人的需要,或許他微弱的良心曾經動了一下,但他很快就用種種理由讓聖靈的感動消滅。什麼理由呢?可能是:
(a)對不起,我很忙,我在趕時間。也許他要趁著黑夜未到,趕到客店。幫助這位傷患,可能是費財費力費時間的,我花得起這樣的代價嗎?
(b)禮儀上的原因:萬一那人死在我手上,我就會在禮儀上沾染不潔。猶太人的禮儀律法是很囉唆的。祭司更是看重禮儀過於一切,是否我們也會為了維持某些體制、制度,而勝過幫助人的需要?我們會不會因為考慮太多週邊的問題,而貽誤了助人的時機?
(c)安全上的理由:可能那些強盜剛走,萬一被發現,我可能成為下一位受害者,還是趕快遠離現場。
(d)專業分工的理由:幫助傷患是醫生的事,不是祭司的工作,祭司的工作是教導律法,執行禮儀,而非救助傷患。
(e)這種事情我不做,還有別人做,不是嗎?我們總是把行善的責任推卸給別人。就像捷運車廂的博愛座上,竟然有個標語「不想讓座?」這是否在提醒那些坐在博愛座上的人們記得該讓座?就像耶穌這裡所說的,我們不該問「誰是我的鄰舍?」,應該的問題是「我要成為誰的鄰舍?」
(f)祭司每天接觸太多有需要的人,有時會讓我們麻木,就像醫生看診看多了,對他來說,病人只是一個編號,或是一個個案,而非一個神所創造有情感、獨特的個體?我們需要像耶穌看人的眼光,看見每一個人生命的獨特性。不僅他對我是獨特的,我對他也是獨特的,我可能是他生命中唯一的貴人。我所作的,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這會激發我們對他的責任感。
C.其實好撒瑪利亞人在面對這個傷患時,不僅有這些考慮,他還有更多可能的問題與限制,像是:
(a)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素來是種族仇恨的,是不往來的,我該去幫助一個素來藐視我,有種族隔闔的人,或素昧平生的人嗎?今日在社會中,已經築起了重重圍牆,(種族的、社會階級的、省籍的、政治立場的、文化優勢的、…)要作好撒瑪利亞人,需要跨越更多隔闔,甚至有時即使想幫助別人,別人未必願意接受幫助。
(b)助人未必會有善報:猶太人認為與撒瑪利亞人來往會使他們成為不潔淨,不能去聖殿崇拜,所以,這個受幫助的猶太人醒來可能不但不會感恩,可能還會怪這撒瑪利亞人害他成為不潔淨的人。不知感恩也使許多原本滿腔熱血助人的人愛心冷淡。
其實,如果我們不想幫助,往往可以找出種種理由,讓我們可以閃過去,閃過良心的聲音,閃過我們的道德責任。但是如果我們願意幫助,任何可能的問題都不構成問題,因為愛能跨越問題,激發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弟兄姊妹,當你在碰到誰或什麼事的時候,會很想閃過去,還是走上前去?當你想閃的時候,是否該停下腳步想一想,你是否在逃避「行」的責任?我的信仰只有停留在聖殿嗎?或者只是認知的層面?是否有任何問題或考量,使我無法「上前」,跨出服事的第一步?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第一件事是看見需要。
1.服事的動力──動了慈心(請我們一起讀33~35節)
這個撒瑪利亞人除了“看見”,他還「動了慈心」。動了慈心在希臘文中是指出自臟腑程度最強的一個情感。在福音書中特別用於主耶穌的身上。(路七13,拿因寡婦之子,十五20慈父看見浪子回家,太十八33主人憐恤欠銀子的僕人)何謂慈心,在聖經中提到慈心,是指關心人的需要,能在人受苦的時候,設身處地體會那個人的心情與感受,也就是心理學常說的「同理心」或「同感」。我們要成為人的鄰舍,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就是我們會動了慈心。從聖經來看,我們知道慈心就是神的恩慈,神的憐憫,這是神屬性的一部份。因此,即使我們擁有一些輔導的技巧,若沒有神的愛,持續不斷的在我們裡面發動,我們不會有行動的。人的愛是有限的,人的愛是會枯竭的,人的愛可能會建立在不正確的動機上,或者在過程中被私慾所扭曲。
近代的心理學對同理心有很多的研究,這是學習輔導的人必須具備的條件。但是,即使我們沒有接受過輔導訓練,我們仍然可以從耶穌身上看見慈心的榜樣。我們怎樣能更有慈心?更多認識神、更多體會神,我們讀聖經是有許多的理性、分析,不是不好,非常需要,可是我們能不能也從感性著手看看,能否從聖經來學習耶穌慈心的榜樣?
2.服事的條件──裝備技巧(請我們讀33-34節)
這位撒瑪利亞人是個隨時預備好,可以幫助他人的人。很多人常在遇到有需要時,不知怎麼辦才好。所以要幫助人也需要有幫助人的知識和才幹。這位撒瑪利亞人隨時能從他的包裹中拿出油和酒,而且,他能利用簡單的裝備,就來幫助一個路旁的傷患。表示他是個具備急救常識的人(可能他受過童軍訓練),他知道在野外,碰到受重傷的人,至少要先用油和酒來清洗及包裹,如果他未作處理,就輕率搬動傷患,可能延誤醫療時機,未到旅店,就因失血過多,或傷口受創而死亡。
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想要服事各類有需要的人,也要具備服事的知識與技能。在我們教會的造就班或其他許多助人機構,都有各類課程可以裝備你服事他人的需要:
a.身體的需要:如何照顧老年人、…
b.心理的需要:情緒管理、壓力調適、如何面對憂鬱症…
c.靈裡的需要:禱告操練、如何讀經、…
d.關係的需要:人際關係、婚姻輔導、父母效能、原生家庭、…
e.生活的需要:時間管理、金錢管理、…
f.發展的需要:中年危機、如何教養青少年、…
一旦我們發現有人有需要時,立刻可以把這樣的技能用在他們身上。為了別人學習技巧是一個愛的表現,你是否願意為了愛及幫助別人的需要受一些裝備?
3.服事的機制──連結教會(請我們讀10:34,35)
這個好撒瑪利亞人雖有愛心,但他知道自己所能服事的程度,因此,他將病人送到客店照應之後,他沒有為了要照顧病人而影響到他正常該作的事。他交待店主照應他,並且為他預備了照應所需的資源。然後就去辦他該辦的事。我們在服事中常會碰到兩種情形:一種就是服事之後就變成自己的責任,甚至深陷其中,以致耗盡。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怕接服事。另一種就是快快丟給另一個人,以致交接不當,就變成漏接。要解決前者的問題就是要透過團隊配搭,任何一項服事都不是從頭包到尾,而是要分階段,分程度,而且目標分明、功能分明。心理輔導也強調轉介。因為我們不可能只靠一個人的服事就滿足人全部的需要。所以今日教會的服事需要透過肢體的配搭。而針對後者,則是需要有完全的交接手續,不是把這傷患當作燙手山芋,不負責任地丟給另一個人,而是經過週詳的交待,並且共同訂立約定。好撒瑪利亞人交接後,他還說,「此外的費用我回來必還你。」表示他還會作後續追蹤,而不是從此就音訊杳然。他能讓那個接手的人很放心,不會不敢接。因為是有期限的,是會負起後續責任的。
以上四方面,就是我們從這個故事所看見的服事模式。今天我們有一個見證結論:我們該照誰的樣子去行?請讀10:32,37。
在這段經文中出現兩個「照樣」,這兩個「照樣」帶來了不同的結果。當利未人經過那個傷患時,他「照樣」閃過去了(10:32),他照祭司的樣子。主耶穌對律法師說:「你去照樣行吧」(10:37),主耶穌要他照撒瑪利亞人的的樣子去行。當我們要決定是否成為別人的鄰舍,我們其實很容易像利未人一樣,既然有這麼多人都不做,我們照樣不做,也不會帶給我們太大的虧欠感。我們選擇照大多數人(三分之二)的樣子去行。但是,好撒瑪利亞人永遠是少數人的樣式。今天主向我們發出的挑戰是,你到底要照誰的樣子去行?
資料來源: 林森南路禮拜堂 http://www.linnan.org.tw
新增日期: 2008/03/0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路加福音第10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