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

士師記 第10章

陀拉與睚珥(十1∼5)

  陀拉和睚珥是第六位和第七位士師,有關這兩名士師的資料,我們所知甚少,聖經只用了兩三節經文,說及他們當士師時的情況,然而在他們的治理下,以色列也享受相當長時期的太平。他們的事蹟雖然沒有像底波拉、基甸等人那麼富傳奇性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不過陀拉和睚珥的時代卻反映出神的恩典,在平凡、平淡的日子中,更見祂的慈愛和保護。許多基督徒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得見神蹟,靈性才能夠奮興。例如旅行遇劫機、失事而大難不死,便滿口感謝神的恩典,繪影繪聲描述得蒙拯救的奇遇。當然我們不能抹煞在這些事件當中天父看顧祂兒女的事實;但是我們是否明白一件事,當每日出入能平安,上班上學能無恙歸家,也是神奇妙的恩典和眷顧呢?你有否為這些平淡的日子感謝神呢?

 .陀拉(1∼2)──神興起陀拉「拯救」以色列人,也暗示陀拉以勇力抵抗敵人,保護國土,作事精明,能維持二十三年太平安樂的日子,功不可沒。

 .睚珥(3∼5)──睚珥繼陀拉作士師,亦能維持二十二年的太平生活。他有三十個兒子協助他去管理三十座城邑。這些城邑叫作「哈倭特睚珥」,意思是「睚珥的帳幕村」,指支搭帳幕聚居的游牧民族。「騎?三十匹驢駒」,指三十個兒子各有自己的「座騎」。在當日來說,是身分尊貴的象徵,也是家境富裕的表現。

 .以色列人在陀拉和睚珥治理之下,一共享有四十五年太平生活,除了率兵抵抗敵人,大多時間是作審判官,處理支派與支派之間的紛爭,解決各族的民間疾苦。公義和太平是不可分的,你會怎樣為國代禱?

思想 你是否厭倦平凡的日子?你是否認為神沒有在每日的生活中看顧你呢?



罪的腐蝕(十6∼18)

 .以色列人的罪(6∼9)──注意列出七族人的偶像。從以色列人的歷史去看,刀兵根本不能消滅神的選民,他們有神的同在,越戰越勇。對付以色列人的最厲害武器,乃是從破壞他們的信仰入手。

  我們又一次看見人性的軟弱,罪惡的腐蝕力、偶像的吸引力!我們可以想像到過去四十五年來,以色列人安享太平,與鄰邦各族相安無事,和平共處。人民之間互相往來,文化交流,接觸到各外邦人所信奉敬拜的神衹。一方面對這些異教風俗產生好奇,另一方面也受到異教祭祀形式中的淫亂放蕩所吸引,便漸成風氣。今日基督徒生活在異教徒的環境中,不如不覺中多少受到影響。我們本來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分子,後來悔改信了耶穌,但是,慢慢地覺得做基督徒太沒意思了,反而有許多約束,還是非基督徒的日子快樂些、自由些!這就是當日以色列人又陷入罪中的原因。弟兄姊妹,你有沒有反省你的信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是一個基督教的「教徒」,只是奉行一些基督徒守則去生活呢?還是已經重生的「信徒」,從心?作神所喜悅的事呢?

 .以色列人回轉(10∼18)──我們要仔細讀這段經文,留意他們怎樣向神說話,也留心神如何對待他們。以色列民遭受外邦人的苦害以後才猛然醒悟,浪子回頭。他們不但口中認罪,更是以行動表明悔改,動手除掉偶像。弟兄姊妹,你是否覺悟到生活上有許多罪污?你若要得神的赦免和福氣,就當向神認罪,更重要的乃是有實際的行動,除掉纏累我們的罪。當我們因犯罪而受苦時,神心中是會擔憂的(16),因祂是一位憐憫的神。

思想 你在甚麼事上受到世俗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呢?你怎樣看金錢、享樂和性?──《新舊約輔讀》



士師一覽表(十1-5;十二7-14)

士師記記載的下一個主要人物是耶弗他(十一1至十二1)。然而耶弗他的名字明顯地也屬於簡短的士師一覽表,現在他在兩部分經文中都可找到(十1-5及十二7-14),與耶弗他的傳統隔開。在此之前有一段詳細的記載(十6-18),敘述以色列人離棄了耶和華並被亞捫人所奴役。研究耶弗他之先,我們將思想在此一段之中與他有關的士師。

(一)

五位『較次要的』士師的名單對於近代神學家極具吸引力。最主要的顯然是在這張名單本身,其中有關每一位士師的資料介紹方式幾乎是一成不變的,只是資料有時較多有時較少。但是每一位士師的名稱,所屬地區或家族連繫,任期,死訊及埋葬之處,都談及了(比較十二11-12這段最簡略及最系統化的記載)。所爭論的是怎樣去評價這份名單。有一點最引起注釋者注意的是,每一位士師的任期都有實際數字記載:陀拉作士師二十三年,睚珥二十二年,以比讚七年,以倫十年,押頓八年。這些數目,像亞比米勒統治了三年一樣(九22),與士師記用來強調和組織故事的整數二十、四十與八十年截然不同(例如三11,30;四3;五31;八28;十三1;十五20)。爭論點是:如果這些整數是出自資料編輯的手,那麼非整數便是真正的數字來源了。

下一步驟是拿這份名單與士師記的其他部分作比較,留意『士師』一詞出現在那一段最合適。事實上,值得爭辯的是整本士師記每一次出現這個字,都是出於以後編輯的工作,二章十六至十九節申命記式的導論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子。我們已留意到俄陀聶的故事(見三10),就是這種混合物的標準代表名稱。十五章二十節及十六章卅一節重複地提及參孫作以色列的士師二十年。而這點給我們留下這兩段經文可能在刊印中作了某些手腳的印象。我們已看到士師記四章五節對底波拉的介紹,說她是:『住在以法蓮山地……在底波拉的棕樹下,以色列人都上他那?去聽判斷。』耶弗他打發使者去見亞捫王,結尾的話這樣說:『願審判人的耶和華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亞捫人中間判斷是非』(十一27)。從仲裁人、作判斷的觀點上看,底波拉與上帝顯然都是『審判者(士師)』。

如果十章一至五節與十二章七至十四節所列的士師都屬同一類別,他們的職責就可以用類似撒上七章十五至十七節有關撒母耳身分的文字來作闡釋。

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師。他每年巡行到伯利特、吉甲、米斯巴,在這幾處審判以色列人。隨後回到拉瑪,因為他的家在那?,也在那?審判以色列人。

撒母耳的角色也可以拿他年紀老邁立兩個兒子作士師的錯誤來說明,特別是因他們『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撒上八1-3)。

由於其他方面的資料不足,我們可以假定這樣的『士師』基本上是和平的角色,他們在判斷上的智慧,使他們成為以色列眾志所歸自然的焦點。當外犯侵擾以色列時,他們當中的某些人成為真正的領袖;至少底波拉、耶弗他和撒母耳就是這樣。再多說將會有越出我們的證據的危險。

(二)

如果五位『較次要的』士師的任期有了確實數字,有關他們的其他詳細報告則是大概的。我們知道睚珥、以比讚和押頓有很多兒子、女兒和驢駒。他們跟基甸是一樣的人,不需要一個超人的統治者,需要有威信的族長,他是社會上舉足輕重,有風度的人物。

這份名單在兩個較有意義的方面缺乏一致性。第一方面是對陀拉的介紹(十1)。他的前任是亞比米勒,他當然不是以以色列士師的身分出現。至於陀拉,聖經上不說他為以色列人的士師,而是說他拯救以色列人。到底這只是編輯手法有意將士師名單,與範圍較廣的拯救者的故事連上呢?或是因編者可能同時有意『挖苦』亞比米勒為了爭取王位而遭遇歹運(九22),使以色列經此事之後,需要重建?二者之間很不容易做決定。再者,書中很多地方用暗示與影射方式表達,若要太過肯定是危險的。

另一個不一致性,是對耶弗他的介紹(十二7)。有些人認為這一節經文是耶弗他故事的作者所創作的,以求與名單的格式前後一致。筆者有另一建議,即由於有關耶弗他的記錄曾受曲解,以致有些部分成為不必要,從較長的傳統的有效的記載中,我們現在必須將所得的資料再研究。如果耶弗他與這名單基本上無關,為了把他包括在名單內,為甚麼不可以把名單分為兩部分?

無論士師記十至十二章的實際歷史精確的細節怎樣,這幾章以一定形式將實際產生效用的工作反映出來。只有在我們開始將同類的細節組合成概略形式以後,才能引起我們心目中對大人物的英勇事蹟有更廣泛回憶。

修正記錄(十6-十一28)

(一)

在十章六至十六節首先是處理以色列人與他們的上帝之間的第一個問題。本段一開始包含了幾代的名稱。六至七節列出不同宗族與神明的名單,這兩節經文中也有士師記慣用的句法:『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非利士人和亞捫人的手中。』八至九節更為特別,且清楚的指出亞捫人的侵襲。八節是指約但河那邊的基列地,九節報導亞捫人乘勝向西追擊,進入猶大、便雅憫及以法蓮的高原地帶。

苦難使以色列人產生憂傷與悔過的心情;而在開始時,耶和華回應以色列人較為忿怒(11-14節)。他們是不該饒恕的:他對他們表示關心,拯救他們逃出埃及,以後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他們。他們不僅令他失望,且故意選揀事奉別的神──讓諸神去拯救他們吧!情形就像耶利米所分析的:

『豈有一國換了他的神麼?
其實這不是神!
但我的百姓將我們的榮耀,
換了那無益的神。』(耶二11)

『他們以背向我,不以面向我;
及至遭遇患難的時候卻說,
「起來拯救我們!」
你為自己作的神在那?呢?
你遭遇患難的時候,
叫他們起來拯救你罷!
猶大阿,你神的數目
與你城的數目相等。』(耶二27-28)

面對這種反應時,以色列人只好悄悄地回來事奉耶和華,求他施憐憫。於是,『耶和華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難就心中擔憂』(16節下)。

基列需要一位領袖來對抗亞捫。無疑的,以色列人是有他們的傳統及合法的領袖;但這些領袖毫無是處。在亞捫人的危機中,爭取軍事勝利是惟一中肯的選擇(十17-18)。在這?,故事用倒述的方式去追溯新英雄的背景(十一1-3)。他與亞比米勒一樣,都不是嫡系所出,且與嫡生兄弟不和,與匪徒為伍,日後的大?王勢力也是從類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事實上,惟有在大?對抗亞捫人的那段經文中(撒上十6-8),我們再一次見到陀伯,那是耶弗他逃亡之地的名字。

耶弗他應邀回去協助基列的時候所說的話,正是耶和華要說的。他說:『從前你們不是恨我,趕逐我出離父家麼?現在你們遭遇急難為何到我這?來呢?』(十一7)基列的長老坦誠地討好,承認他們是有急難才來求助。耶弗他答應依照他們的安排去做,要他們答應事成後立他做領袖。他很小心地在神聖的地方──米斯巴,『將自己的一切話陳明在耶和華面前』(十一11)。

在開始的兩個場面,耶和華與耶弗他不僅是立場相同。在希伯來經文中還有一個討人喜歡的雙關字。以色列人對上帝說(十15):『任憑你隨意(tob)待我們罷!』(英文直譯是:『就按你眼中看為好(tob)的待我們』──編者注)。正是從這個cs16tob字,以色列人的拯救來到了。拿但業不也曾輕視耶穌地問道:『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約一46)任何貶低耶弗他的基列人,聽了他所說的話都會感到啞口無言的。

(三)

第三段經文(十一12-28)講述另一種較不同的措施。耶弗他試圖從歷史上反駁亞捫的宣稱,似乎難於打動亞捫王的心。(亞捫此名字繼續在約但哈深的(Hashemite)王國的首都出現。)常常有人說耶弗他的使者給人的印象總是不夠外交風度,但是合法的辯論是以純歷史為根據,而且講述時要更有外交風度。筆者覺得同樣的判斷,可以應用到今日以色列與鄰國之間,包括阿曼的戶申國王在內,對猶豫不決的歷史性交易的各種要求和反要求上。

離開埃及渡過約但河的故事,在民數記廿一章及申命記二至三章重新可以見到。耶弗他的行動靈巧,但是有特別的辯護的成分。(甲)亞摩利人是以色列早期的敵人,他們當時理當被攆走。對於亞捫人提出的土地要求(13節),耶弗他的反應至少是含蓄的,他說亞捫人當時並不在場。我們現在得不到其他獨立的記錄。(乙)他的第二個明智的提議,是雙方現在滿足於自己的神所賜之地(24節)。這?暗含?一個蔑視的威脅,從與巴勒比較(25節)便可以清楚。他更知道不應該破壞自己與以色列人的關係。(丙)總之,為甚麼他們在這三百年內沒有取回這些地方呢(26節)?這一點沒有降低先前的說法──亞捫人不是原來就佔有以色列人管治的外約但。耶弗他的結論(27節)是『願審判人的耶和華,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亞捫人中間判斷是非』,不再提前面基抹與耶和華之間的說法。

如果他是想靠爭論去取勝,我對於『亞捫人的王不肯聽耶弗他打發人說的話』(28節),倒有幾分同情。可能他的兄弟迫他出去過逃亡生活,並不僅是為了他是私生子──在他之前聖經上的其他英雄,例如雅各和約瑟都因為舌頭,在他們良好的家庭關係中造成了被逐。──《每日研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新增日期: 2008/08/27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士師記第10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