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11月25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亞撒的強盛

歷代志下 第14章

亞撒的強盛(Ⅰ)(十四2-十五19)

亞撒的故事,在列王紀?面簡略地帶過(王上十五8-24),而在歷代志?面卻佔了三章的篇幅(十四至十六章)。列王紀追述亞撒為猶大少數忠心的統治者之一,集中於論述他反對敬拜偶像的措施(王上十五11及以下各節)。我們在歷代志?面再次發現一篇別開生面的描寫。有兩個項目,在列王紀?面已注意到但不予置評,而在歷代志的論述中則變成意義重大的,其一即亞撒與北王巴沙之戰。與北王之戰使他與敘利亞(譯按:中文本譯作『亞蘭』)的便哈達結盟,其二是他在式微的歲月中,使他備受痛苦的疾病。歷代志還敘述『古實王謝拉』的入侵,這件事沒有記載在列王紀?面。這一切的事情在歷代志對亞撒的評估中都有其地位。那評估涉及他忠心時期(十四至十五章)和不忠時期(十六章)。我們先論前者。

(一)

在亞撒王朝的記載開始時,歷代志便已作了一個概括的評述,說他『行耶和華他的上帝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十四2)。這便反映了列王紀作者們所注意的反對拜偶像的熱誠。亞撒決心根除虛假的敬拜在猶大顯然已完全成功(十四3),但他的成功不能伸展至全以色列(十五17)。不過,他的行動確實包括了對付他母親(譯按:中文本作『祖母』)的一種嚴厲措施,他眨了她太后的位,並且毀了她造的偶像(十五16)。這個詳載極度表明亞撒對敬拜上帝之事的關注,因為作門徒在對付自己家人方面,總是最困難而且是最必要的。在這一方面,亞撒與那個名聲狼籍的北王亞哈成了顯明的對比,後者優柔寡斷,一味對他的王后耶洗別唯命是從(王上廿一5及以下各節)。家庭這個題目對於作門徒的呼召,在耶穌的教訓中明顯也是重要的(例如路十四26)。

(二)

亞撒的經歷足以使歷代志有進一步的機會,把上帝對人順逆的回應反映出來。我們現在有兩個可以稱為『鏡子形像』的神學的清晰例證。第一個是在十四章七節,在那?兩次都讀作『我們既尋求祂』(或『因尋求耶和華』),大概在這片語中第二次出現之處,我們應把它讀作『祂一直尋求我們』。這樣,便使它接近歷代志上廿八章九節所說的意思,在那?我們看見上帝主動地尋求祂子民的回應和忠心。亞撒便用這個真理作為勸誡的基礎。當他說『我們已經尋求耶和華』,那並不是一種自我慶幸或自滿自得的意思。他看見猶大繼續擁有那地,確實是由於他們過去的忠心。但是,那種擁有已變成繼續忠心的背景:『我們要建造這些城邑』。而且,當他們建造時,他們更加順利。正如我們在作門徒的經歷中,最主要的決定不是昨天或去年或十年前的,而是今日作的。對歷代志作者當日的人來說,它也是『此時此地』的決定,他們必然思想到自己隱約地擁有那地,而且他們不能停留在過去世代的榮譽和滿足感中。我們當然能夠在我們至今經驗到的上帝的祝福中歡樂,而且時常支取我們一直與祂關係中累積的認識。但上帝每日向祂每一個子民尋求的,是主動的,和更新的委身。

亞撒的強盛(Ⅱ)(十四2-十五19)(續)

(三)

『鏡子形像神學』的第二個例證,出現於十五章一至七節,在那?先知亞撒利雅在亞撒和全猶大大勝謝拉之後對他們演講。有三句話(2節)強調上帝對猶大,以及猶大對上帝之信實的互補性,即(甲)『你們若與耶和華同在,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直譯);(乙)『你們若尋求祂,就必尋見』──不是作為被尋求的假啞對象,而是作為會被尋見的一位;以及(丙)『你們若離棄祂,祂必離棄你們』。然後在三至七節節便把這些話加以發揮,提到以色列族早期在士師治下的經驗。第四節是憶述士師記中一個時常出現的片語(例如三9,15),以色列呼求上帝拯救他們脫離欺壓他們之人的手。(士師記,像歷代志一樣,顯示忠實與不忠實分別,與太平與分裂有密切的關係。)五、六節描述人沒有平安,並強調上帝才是平安的締造者,正因為祂乃是平安的本身。第五節的上半節與詩篇一二一篇八節成了強烈的對比,在那?寫詩的人斷言『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在這?,人出入都不得平安,而且『幫助』乃是那篇詩的主題。那時棄絕上帝的道路,給人一生一世都帶來不安。

不過,這幾節(3-7節)是非常平衡的。三、四節本身已包含了人離棄上帝、輕視祂的道,以及再來尋求祂這兩種可能性。在這?所引人注意的,是上帝對急難中之呼求,祂的回應是迅速的。它是以色列士師時代的特徵,而且仍然是一般人類的特徵,即悔改乃是從人的智慧技窮中產生出來的。歷代志作者的神學最令人鼓舞的,其中一方面是:他強調上帝寬大的胸襟,重新接納他那些任性、甚至大大背道之後的兒女。而且,祂現在還是一樣願意任何已竭盡其他一切可能而得不到歸宿的人歸向祂。這便把一種重要的見解加諸於歷代志,即上帝常常被描繪為人類生活中困苦發起者的形象。上帝知道人的心不願意對祂起反應,而且是夠慈悲地接受被人類最基本恐懼所激起的反應。我們是在困苦時最敏感地察覺到自己的軟弱,和我們需要上帝的程度的。

五至七節簡述三、四節的要旨,用這些話說到上帝子民從逆境、轉變至另一幅蒙福的圖畫。不過,這一次所蒙的福不是過去曾經驗過的那一種,而是現在擺在亞撒和猶大面前作為將來的一種可能性。上帝過去對待以色列的做法,成了現在決定的一個模式。上帝現在會再次對那些像他們的先祖一樣,只在祂?面尋求福祉並服事祂的人講信實。

(四)

在亞撒利雅的勸誡之後(8-15節),接疬是亞撒在猶大除掉拜偶像之物,並更新百姓與上帝所立之約的記載。亞撒利雅的預言及其後之措施,與十四章所提及之改革及成就,在年代先後上有怎樣的關係,則完全不清楚。可能十四章一至八節實際上是指十五章,又再繼續的同一改革,前者乃是作為對亞撒善行初步的評估。這樣,亞撒利雅的預言,可能實際上是在改革以前作的。而且亞撒的建築計劃,和他打敗古實王謝拉,可能確實是以後的事。雖然如此,歷代志作者並不斤斤計較年代的先後,更主要的是注意行動和事件,以及上帝對那些行動及事件反應之間的關係。

所以,對於亞撒利雅的勸勉出現在亞撒的忠實之後,而且為此已得報賞,我們不應過於感到困擾。防禦的增強(十四5-6)和勝利(8節及以下各節)這些題目,現在對我們來說是熟悉的,是上帝讚許和報賞的記號。停一會來研究謝拉軍隊的規模是值得的。倘若真的是一百萬,這數目在當時是大得出奇的。然而,譯作『一百萬』的那個片語,也許最好譯作『一千單位』(請參緒論──內容與文字種類{LinkToBook:TopicID=105,Name=內容與文字種類}),這樣要準確計算出那支軍隊的實力是不可能的。雖然如此,歷代志顯然要強調那支軍隊是龐大的。而且,其出發點仍然是要表明那力量的源頭,正如亞撒的禱告所顯示的:『耶和華啊,你是我們的上帝;不要容人勝過你』(十四11)。同意上帝高於人這種見解是一回事;當人面對威脅時,特別是那威脅強過自己許多倍時,仍然有這種信心,又完全是另一回事。像這一次的事件記載在聖經上,正是要鼓勵人在面對這種大困難時要堅定信心。他禱告說,『惟有你能幫助钼弱的,勝過強盛的』(11節)。這最後的片語(譯按:上引直譯應作:『在強者與弱者之間,無人像你那樣助人』,所以是指『在強者與弱者之間』這句片語)是很難解釋的。最可能的解釋是:當上帝關注衝突的結果時,勢力的懸殊便無關宏旨了。沒有同盟者,或仇敵,能與上帝相比。在主那一邊的人必然得勝。在我們的時代和說法,仇敵的失敗不是像軍事上的那一種失敗。我們的勝利往往是內心的,是別人根本看不見的那種勝利。然而,上帝仍然控制我們的環境,當我們投入在我們已知是對的之中,必會有看得見的勝利。

(五)

十五章十二至十五節,所立的約委託猶大『要尋求耶和華』(12節),這是代表信實的標字。委託的絕對性在十二節下半節和十五節上半節兩處的辭語(『盡心盡性』)便顯示出來。這種絕對性是指對每一個個人的委託。但是,也有一種絕對性是與對以色列整體的委託有關的。那些拒絕尋求耶和華的人,必被治死(13節)。在這種毫妥協的公正要求後面的思想是:全體人民都有責任遵守約的委託。在出埃及記廿四章,當摩西代表以色列初次與上帝立約時,他把祭牲的血灑在那些在場的人(站在代表的地位)身上,並且稱它為『立約的血,是耶和華……與你們立約的憑據』(廿四8)。這種禮儀最可能的意義,是百姓藉疬這禮儀委身於那最初的約,承認違背那約而被處死是公正的。這不但等於每一個個人委身的表示,也是集體的責任,堅決要求對毀約的人執行最大的刑罰,目的是使約不受損害。同樣的邏輯也包含在亞撒對約的更新中。與上帝進入一種關係是一件嚴肅的事,而且根據當日的標準,證明必須是這樣的。

新約也指出人因罪惡昭彰、不理上帝標準,而被逐出基督徒缰體的事,人那樣行是與基督徒真正的委身不能兩立的(林前五1-6)。應特別提及的是:那種情形的目的至終是要使犯罪者得救。所以,在以色列的實踐與教會的實際之間有巨大的分別,那是基於二者不同的性質。然而,舊約和新約對於委身於上帝的嚴肅性則是一致的。這樣的委身,本乎其性質,是不能輕率從事的。它是生命本身的正式轉讓,正如上帝在耶穌基督?,正式把祂的生命轉讓給我們一樣。──《每日研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14%202Chro/14CT14.htm
新增日期: 2008/04/08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歷代志下第14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