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箴言第十九章註釋

箴言 第19章

相處之道(十九1∼29)

 .論財物與友情(4、6∼7)──這?的描寫是對友情的嘲笑,天下間的友情是否可以這樣描寫呢?但事實給我們體驗的,正好反映作者所描寫的。當然作者也曾指出有真正的朋友(十八24),但其數想必十分稀少。我們都是別人的朋友,更是遭患難者的唯一倚靠,我們能否在財物制肘中脫離出來,成為別人的摯友呢?請讓你的朋友經驗你的真摯友情。

 .論胸襟(11)──怒氣與見識拉上關係,因為有見識的人不會單看事情的表面,能夠細察事件的因由;而且寬恕顯露人的胸襟廣闊,不與人斤斤計較。無論在何事上,不計較可能帶來損失,但卻是神得榮耀的機會。讓我們多饒恕他人,不常記掛別人的錯失。

 .論賢妻(14,參十八22)──祖蔭可以使人有終生不盡的財富與享受,但娶得賢慧的妻子較千萬家財更寶貴。人在選擇配偶的時候,往往常從外表疬眼,而忽略內在,更不會尋求屬靈方面的質素。但倘若配偶為神的恩賜,我們就不可忽視這方面的條件了。尋求神的心意是你擇偶的首要條件嗎?

 .論籌算(21)──人的智慧怎樣出色、眾多,總不及神意旨的堅固與確定,當我們思量計謀,定立計劃的時候,求主給我們信靠順服他的心,只有這樣,我們的智謀才可以成功。

思想 讀箴言的秘訣是甚麼?聽了訓誨又偏離是何義(27)?──《新舊約輔讀》



6 再論兩種言行 十九1∼二十30

  這是繼續討論智慧的兩章經文,其內容與形式,仍為前幾章的延續,十九1∼17為雙韻的對句。

十九1

  箴言內凡有……勝過……的字樣,通常是智慧人經由其以色列的民族背景過濾之後,所作的道德性判斷。要作如此比較的人,必須有足夠的靈性道德背景,才能說出以上帝導向的結論。因為如果從世界的角度看,一個誠實的貧窮人不值太多錢;事實上,任何情況都比他的情況要好。然而,從上帝長遠的角度看,及從真智慧的角度來評估,行為正直永遠是最好的。以世界的說法可能不是目前就可「得利」,然而富正義感、內疚全銷,及心靈的平安卻是那些乖謬的愚妄人所不能如期得到的,儘管他們是腰纏萬貫的有錢人。也惟有這些賞賜,才能日久天長,不會消失於一旦。

  本節用語非常近似廿八6,其涵義可參閱十六8;路十二15。

十九2

  希伯來文聖經開頭有「同時」的字樣,作為第一節經義「勝過」的擴充解釋。

  心 原文是nephesh,相當於希臘文的psyche,意為「人、生命、存在、自我、欲望、口味、感性和激情」等,中文聖經通常翻為「魂」,不但用來稱呼活物的生命,同時也指整個有感覺的生命。這就是人的自我,以及自我所包含的一切思維活動:正如人的知識、情感和意志。法國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 1596∼1650)哲學的出發點是那句有名的「我思故我在」,他認為「思維」便是自我的本性。大千世界中,人人皆有其自我,自我的活動是一切自由意志的行為。人生所以有自由、有責任,而為道德性的被造者在此。由上一句的上下文看來,可能是指「熱情」和「欲望」。

  犯罪 原文為 chatah,意指「不中的」。不中目標和過猶不及都是犯罪,這是聖經中有關罪的定義最流行的說法。舊約聖經的士師記二十15描述一些使用機弦的希伯來勇士「能用石頭,毫髮不差」。這個「差」,通常翻譯為犯罪。保羅在羅馬書三23更進一步解釋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他在此把罪與達不到上帝道德性的榮耀與完全連在一起。韋斯敏士特信條說:「罪是違背了上帝的律法,或與其律法不一致」。以上帝看來,我們像蹩腳的弓箭手從未射中牛目,或長跑者沒有跑完到終點。這?的鵠不是社會所設之移動的目標,而是至高上帝訂定的完全標準。

  腳步急快的 這句片語在今日東方仍然流行,相同於中文的「欲速則不達」,或閩南俗語的:「呷緊(快)弄破碗」。許多人衝動僨事,事後才追悔不已,若能三思而後行,可以避免許多錯誤,而有足夠的時間籌備,發揮最高的能力完成工作。

  一個急於論斷人又快下結論的人,應該先「反求諸己」。人有時過分高估自己,自以為高人一等,難免有誤。人貴自知,否則他又怎能知道周遭的人呢?

  故此,「你在上帝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五2)。

  現代中文譯本譯作:「熱情而無知不足取;步伐急躁容易失足」。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熱誠無謀,誠不足取;步伐匆忙,難免失足」。

  兩種譯文,非常相近。

十九3

  愚昧人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但到頭來卻歸罪給上帝。這是世人的通病,按理說,跌倒的人當思己過,但大部分人都怨天尤人,想要減輕自己心中的罪感。

  聖經有許多這種反映內疚的例子。當亞當犯了罪,上帝在園中與他碰面,亞當對於陷全人類於傾敗的遁詞是:「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把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三12)。換言之:「上帝,都是夏娃惹的禍;又因是你把夏娃給我,所以都是你的不是」。

  不幸的是,「諉己過責他人」的習性,並不止於亞當,我們也不斷地師承「諉過」的本性這樣作。有時與家人爭吵,就說自己無辜而歸罪他人;學校成績不好,就怪教授;被解僱,因為「老板不好惹」。每次這樣作,就是否定自己的責任和失敗。這種責怪他人的習性,築基於心理學上自圓其說(rationalizttion)和投射(projection)的防禦作用,如此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深陷於自欺及人格卑微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

十九4、6∼7

  這好像是一系列談到有關貧富懸殊,世態炎涼的人世現象,其主題靠近十四20所說的「富貴親」,放眼周遭,比比皆是。正如史記蘇秦傳所說:「貧窮則父母不以為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以財物來衡量親情友誼,毋乃悲乎!

  好施散的 指「樂善好施」的財主,英文欽定本譯為「王子」,但由於下文有愛送禮的,似乎財主比較可能。

  愛送禮的,人都為他的朋友 請詳參 十八16的註釋。

  第七節描述一幅窮人受冷落的生動圖畫,這也是諷刺人情薄如紙的世代。朋友遠離,言語追隨只是進一步說明弟兄都恨他的「友叛親離」的光景,也就是用不同形式表達相同的說法。

  恨 此乃指弟兄的態度或行動,而非指他們的感覺。

  如果人的朋友原先是用財物買來的,一旦家財散盡,就怪不得「老朋友」視若路人,趕緊走開了。

  思高聖經學會認為第七節原文殘缺,似乎遺漏了一句,其譯文為:「人窮兄弟恨,朋友更遠離;誰追求空言?是捕風捉影」。

十九5、9

  這兩節經文,幾乎如出一轍。有關本經文的含義請參閱六19,十四5、25的註釋。這是相同說法的對似語。

  作假見證的 主要是指原告作假,主動出擊,控訴別人,而非提供不實的支持佐證來幫襯或控告被告(參看出廿三1∼3、7;申十九16∼17)。為懲罰假見證,摩西定了很嚴厲的報復法(見出二十16,申十九18∼19)。

十九8

  得疬智慧的 原文作得疬「心」,請參看四23,十13,十五32的註釋。此字亦可以翻成「常識」或「節制」。

  這句話重述與八36相反的態度,亦即明哲保身所能獲得的利益;八36導致自我毀滅,此處則能覓得無窮的幸福,兩者相差不能以道里計。

十九10

  這不是單單表示輕視或保守的態度,而是彰顯了智慧師的信念:社會的秩序應與上帝所建立的道德秩序相一致(參看一29∼33,八14∼21,廿九2,三十21∼23;傳十5∼7)。

  愚昧人宴樂度日 小人得志之後,首先要享受錦衣玉食,花天酒地,才能驕其同儕。不過,這樣作實在是不妥當,這好像古人所說的:「沐猴而冠」,不太相稱。

  僕人管轄王子 是否合宜?可能引起爭議。因為聖經歷史?的確有僕人被擢升至高位,比如約瑟與但以理等;但當他們高升之後,他們就不再是僕人的身分了。可能智慧師以為一日為僕,就終身為僕到底,永遠不得翻身。若果如此,以僕人的身分竟想管轄王子,喧賓奪主,可謂大大地不合宜。

  以中國的歷史來看,有些懦弱的君王,遇到奸臣當道或宦官弄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君權旁落,朝綱不振,無可奈何,只能大歎:「龍入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現代中文譯本翻成:「愚蠢人生活奢侈不宜:奴隸管轄主人不當」(比較十七2的註釋)。

十九11

  見識 原文為 sekel,意為「聰慧、精明、亮光、悟性、常識」。

  有關不輕易發怒,請看十四29的註釋,這種見識和智慧一樣,出於上帝的恩賜。

  寬恕 這是一種貴重的節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七十個七次,見太十八21),需要操練人以細心、勇氣、真誠、忍耐、謙卑和愛心去付出,面對不敢面對的罪惡,承認不願承認的軟弱。

  假如有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傷害了你的肉體、心靈、名聲等,而你要寬恕對方,必須要作四件事:

  (一)不再懷恨於心。(二)不圖報復。不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三)不謀賠償,不要求補償。(四)既往不究。不再耿耿於懷,不念舊惡。

  能夠作到這些便是美德,應引以為榮。

十九12

  比較十六14∼15的註釋並參看二十2。

  把王的忿怒比作獅子吼叫可以有幾種解釋:

  (1)指聲響之大,雷霆萬鈞;

  (2)指王室的威儀;因獅子為百獸之王,故其忿怒好像獅子吼。

  (3)指令人畏懼,無人敢靠近。

  最後一種較有可能,因為吼叫的原文為 naham,意表獅子吞噬獵物的咆哮聲。

  甘露 以甘露為莫大的恩典與賜福的寫照,在舊約?非常普遍,因為在巴勒斯坦地的乾燥氣候?,花草為烈日所曬而枯乾,由於黑夜的甘露,又復甦醒(參看創廿七28;申卅二2;賽廿六19;伯廿九19)。上帝的恩典被比喻為甘露普遍下降(何十四5;詩一三三3)。按古時以甘露為瑞徵,謂天下昇平則甘露降,史冊常特記之。

  本節經文可能在提醒人君王的喜怒哀樂,不可測度,他也許在盛怒之下,無法讓人接近;回頭又和藹可親,皇恩浩蕩,仿如草上的普施甘露;真是「一日之間,一室之內,而氣候不齊」。

十九13

  本節經文把愚昧的兒子和妻子的爭吵放在一起,似乎有點奇怪,因為我們通常期待愚昧的兒子與「智慧之子」(如十1)相對照,而不是像此處的妻子的爭吵。可能這節經文主要的目的,在描述一個被「惡妻逆子無可治」整得團團轉的無聊男子之苦況。其實,兩種只要有其一,就已令人受不了。

  如雨連連滴漏 這是描繪一幅「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經驗圖畫。阿拉伯的諺語說:「共有三件東西讓屋子不堪再住下去:tak(雨天的滴漏),nak(妻子的嘮叨),和 bak(臭蟲)」(另一說:「三件事驅人出門:薰煙、漏雨和妒婦」)。遇到這些情況,人只好「三過其門而不入」了,參看廿一9、19,廿五24,廿七15等。廿七15的意思尤為相近。

十九14

  本節經義與十三節強烈對比,特別是下半句。參看十八22的註釋,及卅一10。

  祖宗可以留下房屋錢財,但是賢慧的妻與祖宗的遺產無關,乃由耶和華所賜。朱子家訓說:「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也是要把婚姻與財富分開。

十九15

  懶惰使人沉睡 原文為:「懶惰使沉睡的地方倒塌下來」。人因肉體懶惰,常會貪睡誤事。參看六9∼11,二十4、13,廿六14;傳十18。

  有一故事說到一個人因事訪友,被引進客廳,主人正在炕冚睡覺,客人不想擾他清夢,便在炕冚的另一邊睡下。當主人醒來,看見客人沉睡,不便叫醒他,自己倒頭再睡。客人醒時,見主人仍在睡,便又睡下。這樣你醒我睡,我醒你睡,最後一次,客人醒來,主人還在鼾睡。看看天色已晚,便不辭而別,把要談的事忘了,以致貽誤。陸游詩云:「相對蒲團睡味長,主人與客兩相忘,須臾客去主人覺,一半西窗無夕陽」。恰好為這故事寫照。

  懶惰的人,不僅因貪睡誤事,又因一事無成,到頭來終必受飢挨餓。

十九16

  由內在的韻腳看來,本節經文當是一句很普通的誡命。

  誡命 指命令,特別是當局一聲令下,人一定會服從的指令(王下十八36;尼十一23)。十誡(出二十3∼17)就是上帝所設道德行為的準則,耶穌將其濃縮為愛神至盡和愛人如己(太廿二36∼40;約十三34)。

  己路 指自己當行的道路,也就是自己的行為(參看賽卅五8)。人若忽略自己的行為,一味放蕩不羈,結局就是滅亡。值得注意的是,兩本較近的中文譯文都翻成「上主道路」。

  現代中文譯本譯作:「遵守上帝法律,延年益壽;違背上主道路,必然滅亡」。

  思高聖經學會與和合本較接近:「恪守上主誡命的,可保全生命;輕視上主道路的,自趨喪亡」。

十九17

  上帝不單處罰那些藐視貧窮的,祂也賜福給那幫助貧窮的人。這是以色列人關懷窮人的積極宣告,與十四31的消極警告成對比。

  借給 當一個人關懷窮人,並且賙濟他,上帝就把這些贈與歸在祂的「貸款帳目」上。上帝把自己當作欠那幫助貧窮者的債。此處提醒我們耶穌在太廿五31∼46所說的話:「你們……就是作在我身上了」。不過那?報酬的動機並非支配疬整個末日的敘述內容。

  償還 上帝應許要償還借債,祂說得到也一定作得到。那些為了上帝的榮耀而幫助窮人的,決不會吃虧,耶穌曾說到相近的真理:「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五cs167)。

  值得注意的是,此處並未說出上帝償還給那些作善事在窮人身上者的內容是甚麼?很有可能是財源廣茂,或高壽延年,像大部分智慧經典的說法;但決不可能像傳道經三33所說的:「水可以消滅烈火,施捨可以補償罪過。」另參閱十四21;詩一一二5、9。

十九18∼19

  十八節有關家庭教育的箴言。父母對兒女的需要,要經常保持警覺,尤其是管教的需要。他似乎很有把握地相信沒有一個小孩子已經太遲無法約束了,因此趁疬孩子還小,如同一棵樹還是嫩枝的時候,容易將它扶正,一待長成,可就無能為力。

  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 這是指父母的心已死,故任其自生自滅,或聽憑其自我毀滅。當父母認為子女已經無可救藥的時候,其他的人更不會關心一個浪蕩子的生死存亡,遑論去愛他?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趁兒女年幼應即時管教,但不可太過嚴厲,以致毀滅了他們」。

  思高聖經學會譯作:「尚有希望時,應處罰兒子;但不可存心置他於死地」。按摩西律法,兒子不孝,為父的不能處死他,但可向法庭控告他;見申二十21。

  到底智慧師在這?的心意,是否點到為止,還是應更進一步挖掘?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管教應該是超過鞭打或肉體上的刑罰,父母親繼續的赦免之愛和接納,比起狠狠地鞭打體罰更為有效。真正的管教應包含責打和明顯的愛,缺一不可,這才是「愛的教育」。據說馬丁路德曾說過:「用鞭子加在孩子身上之後,再給他一個蘋果」;如此恩威並濟,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才是養育兒女訓導教育之最高理想與實踐。

  十八節的對象是自己的兒子(女);但十九節的對象卻是暴怒的人(參看十五18),即為兇暴易怒的人。這種人應當受刑罰;他們活該如此,若輕予赦免,必一犯再犯,怙惡不悛,必須一救再救。

  思高聖經學會譯作:「易怒的人,應當受罰;你越寬容,使他越乖戾」。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讓脾氣急躁的人自食惡果;你援救他,反而於他有損」。

十九18∼19

  管教和刑罰是規過勸善的兩種方法,因人而異:耐人尋味的是,對兒子,父親行管教,對惡人就加刑罰,兩者對象不同,所用的手段也不同,真是「遇堯舜,興禮樂;逢桀紂,動刀兵」。比較下列聖經經文,說明管教與刑罰大不相同。

  對兒子(管教):「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也不可厭煩祂的責備,因為耶和華所愛的,祂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三11∼12)。

  對惡人(刑罰):「耶和華的日子臨到,必有殘忍、忿恨、烈怒,使這地荒涼,從其中除滅罪人。我必因邪惡,刑罰世界,因罪孽,刑罰惡人,使驕傲人的狂妄止息,制伏強暴人的狂傲」(賽十三9、11)。

  對兒子(管教):「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三19)。

  對惡人(刑罰):「這些人要往永刑?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去」(太廿五46)。

  對兒子(管教):「『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上帝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來十二6∼7)。

  對惡人(刑罰):「主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把不義的人留在刑罰之下,等候審判的日子」(彼後二9)。

  兩者截然不同:管教不是審判的手段,乃是父母訓練兒子成熟的方法。管教的焦點在將來,並且以愛心為之;刑罰的焦點在過去,而反映上帝的怒氣。

  遺憾的是,天下沒有一對父母管教得完全;有時父母在大怒與挫折的情緒之下又會處罰,或者使孩子產生內疚。另一些時候威脅或技巧地拒絕孩子,因此常使作兒女的不知何所適從,有時根本就難以區分上帝的刑罰和管教(參看來十二10)。

  我們需要知道一旦信主之後,上帝絕不會處罰我們的過失,因基督已經代替我們受罰了(賽五十三4∼6)。

  不過,上帝管教或改正我們。刑罰是過失的代價,基督已在兩千年前的十字架上付清了。如今上帝只是如同嚴父慈母一般改正我們。當我們在世上冒犯上自己、他人及上帝之時,上帝就管教或改正我們這些過失。我們有時候讀聖經得到改正(提後三16∼17);有時上帝藉疬他人來教導我們得益;更有時祂藉疬環境來提示我們需要改變的事情。

  這種管教非常不同於刑罰,因為上帝對我們罪孽的怒氣都已發洩在十架的基督身上,上帝現在對我們完全出之以愛,因此我們不需害怕刑罰(約壹四18),基督已經滿足了我們與上帝完全和好的每一要件。

十九20

  可能是提醒終局的重要性,或作為新一段教訓的起頭。

  終久 即「在你的結局」。

  智慧的勸教、訓誨需要持續地學習,一直到人一生的末了,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在人生的末期,最主要的刺激來自一連串不斷地喪失。喪失心愛的人和物,喪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一切東西,最後連自己的生命也喪失了。下坡路上充滿了瑟瑟秋意,然而此時智慧可能作為年老的禮物而到臨,他看到萬物各有所司,部分與整體均有關係,便對生命作疬臨別的祝福,乃致原諒一切,這也是看透人生後的必然反應。

  陸游夜吟詩有云:「六十餘年妄學詩,功夫深處獨心知。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這是他晚年悟道的詩;陸氏經過六十年爐火純青的學習受教經歷,夜來一笑,智珠在握,突破過去的境界,到底真心領悟了作詩及作人的道理。

十九21

  參考十六1和9的註釋,表達類似的意念。

  籌算 指「旨意、決策」;意為(1)忠告,(2)諮詢之後的決定;參看創四十五8。

  現代中文譯本譯成:「人可能有許多計畫;但只有上主的旨意達成」。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人在心中儘可策畫多端,實現的卻是上主的計畫」。

十九22

  本節的希伯來原文晦澀,故有不同的譯文。

  仁慈 原文為「忠誠」。

  愛慕 原文 awah 的字根,亦可意為「記號」。

  根據東方的古版本,下一句為:「窮人強如說謊言的富人」。這是說,一個正正當當過日子的窮人,勝過一個以不正當手段致富的有錢人。

  在東方每一個生意人都被懷疑有撒謊和欺詐的行為。量度的短少,不同的法碼,兩樣的天平都是大問題。這是因為商人和可能的買家,討價還價,信誓旦旦。許多人虛報物價為了更多的營利。那些窮買方每每被富東家玩弄於掌上。故此有錢人經常被懷疑為彎曲不正。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慷慨為人有利,窮漢勝過騙子」。

  現代中文譯本譯作:「貪婪可恥(或譯:人人必須忠誠);貧窮好過撒謊」。

十九23

  這是符合箴言主題的「生命哲學」,以敬畏耶和華為手段,達到這項目的。

  敬畏 我們有時害怕上帝,因為把尊敬與恐懼的意思相混了。聖經?面這個動詞有時用來描述一種畏懼的憂慮,而憂能傷神;另有時用來表示尊敬,指小心謹慎,誠惶誠恐的心情,詳參一7的註釋。但是指畏懼的焦慮之「害怕」意義,可以從下列的經文看到:

  「落在永生上帝的手?,真是可怕的」(來十31)。

  「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羅八15)。

  「因為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提後一7)。

  當約翰說:「愛?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含疬刑罰;懼怕的人在愛?未得完全」(約壹四18,另參看本章十九節),他意指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中,絕不應有任何畏懼的憂慮,理由是基督已為我們的過失付清代價,我們完全被上帝接受。連英文翻譯也沒有一致地去區分畏懼的焦慮與尊敬,我們每次需要了解上下文來把握經文中真正的意義。

  在人際的關係中,有人不敬不畏,無法無天;有人只畏不敬,敢怒不敢言;有人又敬又畏,動輒得咎;有人只敬不畏;上帝不要我們畏懼祂,但要我們敬畏祂,領受所賜的永生(約三15)。

  下一句的經義令人常感混淆,原文應是指「福杯滿溢」的意思。這種「福壽全歸」的應許符合新約的教訓(提前四8)。

  思高聖經學會翻成:「敬畏上主,使人得生命,滿懷敬畏,必無殃無禍」。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敬畏上主,得享長壽;安居樂業,禍患不臨」。

十九24

  這是形容懶人的極端例子,語帶詼諧,譜出一幅典型近東餐桌光景的圖畫,在那?以用手取食,共同蘸取桌上一個鍋內的東西疬稱,並不使用公筷母匙。

  懶惰人疏懶成性,連將手由盤子移到口中也嫌費事,顯然他希望別人能餵他。這樣的人愚不可及,最後只有走上毀滅一途。本節經文與廿六15僅有少許的變動。

  盤子? 原文的意義不太明顯,英文的許多譯本都作「懷?」。若然,則意謂懶惰人將雙手放在胸前,或將右手藏在袖口?,而不移動去吃東西。無論如何,總意就是諷刺四肢不勤、五體不勞的人,他們缺乏,是因為他們不肯勞動去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不管原文如何,此箴言誇張的效果仍然相同。

  中國的笑林廣記載有一懶人婦,其夫外出旅行時做一大餅套其頸前,不料回家以後看到妻子仍然餓死了,因她只咬了嘴前的部分一口,其餘不再動手的緣故。故事雖滑稽荒謬,教訓則一。

十九25

  這節經文似乎意謂雖然鞭打了褻慢人卻沒有發生甚麼效用,但至少對愚蒙人殺雞儆猴,讓他們大大見識一番,參看廿九節,以及廿一11,尤其後者,意義大致相同。

  下一句提到明哲人聽教訓,心領神會,便從其中得益。一個有真智慧的人,可以見賢思齊,見不善而自省,從別人過去的經驗汲取教訓。

  思高聖經學會譯作:「你若杖責輕狂人,幼稚者將變明智;你只譴責明智者,他即更明瞭義理」。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譴責狂傲人,使愚蠢人知所警惕;規勸聰明人,使聰明人更加聰明」。

十九26

  本節經文描述一個大逆不道的兒子,十足地違反了上帝的誡命:「當孝敬父母」(出二十12)。經文的背景可能是關於一個不肖子爭取家庭房地產的企圖,結果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傷害了父親,逼走了母親,為天理所不容,人神所共嫉,實是卑賤無恥之尤。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無恥之徒虐待父親;下流之輩逼走母親」。

十九27

  本節經文很像是上一節經文的註腳:不可聽了教訓之後,依然故我,偏行己路,以致功虧一簣。另一種翻譯是:「要停止聽那偏離知識言語的教訓」。最後一種解釋是:智慧師警告後生小子「不可停止聽教訓,否則就會偏離知識的言語」。

  學習真理的準則不是一勞永逸,我們必須要活到老,學到老,否則就會忽略或忘記從前所學的教訓。每一套遊戲的新規則,都建立在舊規則上,藉疬學習新的規則,就使參與者趕上時代;另外溫故也能知新,如此雙管齊下,使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十九28

  本節經文複述十六27譴責作假見證的箴言(另參看十四25)。

  匪徒 請參閱十六27的註釋,指「比列的人」。

  下一句比較不容易解釋,因吞下罪孽與吐出偽證並不直接關聯,較自然的說法即是:以壞人作見證乃是向司法的公正開玩笑;因為他們為虎作倀,只能助長罪孽的氣焰。

十九29

  本節經文與本章廿五節前後輝映,都是有關罪人的處罰。

  世人多存苟且倖免的心理;不少人犯罪作惡,明知法網難逃,仍敢以身試法,就是由於苟免之念。北宋末年,佞臣蔡京,貪污身敗,遠貶南中,只有一門客呂辨,送至貶所。在路上呂辨曾問他:「以公之高明遠識,洞鑒古今,也知道事情會弄到這地步嗎?」蔡京聽了,苦笑回答:「非不知道,不過以為自己也許可以倖免」。

  上帝是公義的上帝,萬不以有罪為無罪,祂「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二十5)。所以刑罰與鞭打老早預備好,要對付褻慢人和愚昧人,除非他們及時悔改回頭。──《中文聖經註釋》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20Prov/20CT19.htm
新增日期: 2008/03/2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箴言第19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