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11月23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耶利米書第四十六章注釋

耶利米書 第46章

埃及的命運(四十六1∼28)

  四十六章是論及埃及的預言:

 .迦基米施之戰(1∼12)

  迦基米施是敘利亞北部幼發拉底河旁一重要城鎮。主前六○四年尼布甲尼撒在此大敗埃及法老尼哥,從此埃及擴張的野心大受挫折。本段精簡描述法老尼哥的軍隊敗北的情況。第8節形容埃及擴張的野心。古實、弗人和路德族(9)是非洲的土疬,為埃及的僱傭兵。第10節指埃及人被殺。11節是譏笑埃及人不能醫治戰敗之傷痕。

 .巴比倫入侵埃及(13∼24)

  神要用巴比倫來懲治埃及,這?的記載多是指主前五○七年的情形(四十三11)。面對強敵,埃及人沒法抗拒,只好躲避,而神更叫他們「要預備擄去時所用的物件」(19)。15節「壯士」的原文是指埃及以牛為代表的神衹阿比斯。17節意謂埃及只是虛有其表,名聲大卻無能。18節形容尼布甲尼撒的來勢洶湧,有如巍然聳立的他泊山和迦密山(皆以色列群山)。「雇勇」(21)指僱傭兵。

 .埃及受罰只是暫時的,時間一到,就有復興之望。埃及人受罰之時,神的選民必定會蒙拯救,27∼28節重述了三十10∼11的記載。這兩節經文的語法是過去式,這是耶利米的作風,可能由於他確信神的話,便把預言看作已經應驗了一樣。

祈禱 主啊,多謝繝讓我看見繝是列邦之君王,萬國的主宰。──《新舊約輔讀》



Ⅷ 論外邦預言(四十六1-五十一64)

本書四十六章至五十一章是一個單元,專論列國的預言。在七十士譯本,這些篇章在廿五章十三節上之後,以廿五章十五至卅八節作結。可能在當時是加插在全部信息之中,也可分開,成為單獨的一卷。在其他先知著作,如以賽亞與以西結書,論外邦的預言加插在論以色列的信息中,尤其是有關以色列復興的預言。在希伯來文與希臘文的書卷中,列國的次序也不同。希伯來文書卷以西至東,而希臘文書卷排列的外邦,是以政治的重要性為先後。

有關這六章的真實性,經學家有不同的辯論,有的認為原來並不屬於本書。300有的只承認論非利士(四十七章)及以東的預言(四十九7-11)。301也有的認為四十六至四十九章是原有的。302更有的特別將論巴比倫的預言分開,作為單獨的信息,其背景在五十一章五十九至六十四節說明。其實這六章既都在正典中,必有保存的價值。論各國的預言中,所反映的民族性,如習俗(四十九28-33),神明(四十六15,四十八7,四十九1,五十2),文化傳統(四十九7),甚至用酒(四十八11),各有特點。這些預言都有諷刺的語調,並提出他們都將先後敗亡。

以時間的背景來說,四十六章三至十二節也許包括四十八章一至四節,六至九節,十一、十二節,以及四十九章三至五節,都與迦基米施的戰爭有關,那是主前605年。第二次信息(四十六13-24),時間似在主前587年耶路撒冷陷落前幾個月。

再以外邦排列的次序比較。希臘文書卷將這些都置於廿五章十四節之後。論以攔(廿五14-廿六1)、論埃及(廿六2-28)、論巴比倫(廿七1-廿八58)、論非利士(廿九1-7)、論以東(廿九8-23),論亞捫(三十1-5)、論基達(三十6-11)、論大馬色(三十12-16)、論摩押(卅一1-44)。

七十士譯本所以與希伯來文書卷的廿五章十五至廿九節相連,因為主題在神忿怒的杯,列國都將喝盡。303耶利米的先知職事在一章一節至廿五章十四節。論外邦的預言,就成為附錄。

希伯來文書卷論列國是以時間與地理為次序,可參考廿五章十九至廿六節。埃及排在第一,四十六章二節所反映的,給予很明確的日期。非利士(四十七章)在日期方面與埃及同時。接疬為摩押(四十八章),這三個邦國的情況都是在主前605年後次第發生。然後是約但河東的兩國:亞捫(四十九1-6),日期在主前600年;以東(四十九7-22),大約在主前594年。四十九章其餘部分都離猶大較遠。大馬色(四十九23-27),阿拉伯的諸族(四十九28-32),以攔更遠(四十九34-39)。

論巴比倫預言必為時較遲,因為耶利米深信尼布甲尼撒的軛會加諸全世界(廿四4-7),巴比倫敗亡必很遲了。在主前第二世紀,巴比倫仍為基流西帝國(Seleucid Empire),這帝國仍必敗亡。304本書論列國的預言排列在最後,可能的原因就是在此。

在七十士譯本,即希臘文書卷,將以攔排在最先,是值得注意的,以攔離猶大最遠,但是希臘文的譯者將以攔當作波斯帝國。波斯、埃及與巴比倫為三大列強。305但是在另一方面,以攔王與瑪代王有別(希伯來文,廿五25),以攔王與波斯王也有分別(希臘文,卅二11)。306這樣說來,以攔並非波斯。以攔是否為古代的巴息國(Parthian Empire)?307在主前三世紀中葉,這國宣布獨立,不再受制於基流西人。安提阿古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 175-163 B.C.)感受到這些以攔人的威脅。這樣以攔為古巴息國,埃及為多利買帝國(Ptolemaic Empire),巴比倫為基流西帝國(Seleucid Empire)。這樣仍是三大強國。再以地理環境來排列:非利士在西,以東在南,亞捫與基達在東,大馬色在北。巴比倫不算在盡頭,摩押來取代。308七十士譯本將列國重新排列,是否與瑪可比的革命有關,因為瑪可比是對抗基流西的,那麼巴比倫就成為目標了。309



300 Friedrich Schwally, "Die Reden des Buches Jeremia gagen die Heidn. xxv, xlvi-Li", Zeitschrift fu/r die alt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8 (1888) 177-217; B. Dunm, Das Buch Jeremia, 1901; Paul Volz, Dev Prophet Jeremia, 1928.

301 Friendrich Giesebrecht, Des Buch Jeremia, 1907.

302 Hans Bardtke, "Jeremia der Fremdvo/lkerprophet", Zeitschrift fu/r die alt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53 (1935) 209-289, 54 (1936) 240-262; Otto Eissfeldt, The Old Testament, An Introduction, 1965, 362-364.

303 Wilhelm Rudolph, Jeremia, 1968, 265; Claus Rietzschel, Des Problem der Urrolle Ein Beitrag zur Redaktionsgeschichte des Jeremiabuches, 1966, 43-46, 93; J. Gerald Jonzen, Studies in the Text of Jeremiah, 1973, 115.

304 Rietzschel, op. cit., 85.

305 Carl H. Cornill, Des Buch Jeremia, 1905, 439; Artur weiser, Des Buch Jeremia, 1969, 381.

306 Rietzschel, op. cit., 82.

307 John Bright, A History of Israel, 1981, 419.

308 Rietzschel, op. cit., 83, Rudolph, op. cit., 286.

309 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2, 314.



一、論埃及(四十六1-28)

四十六章論埃及,除最後兩小段的片段(25-26節,27-28節)特別提出以色列將來的復興之外,全部都是預言埃及的將來。二至十二節為第一次信息,時間應在主前695年。十三至廿四節約在主前589、588年左右。「埃及王法老不過是個聲音。」(17節)。這是另一次信息,每次信息都有引言(2、13節)。



1.在迦基米施戰敗(四十六1-12)

本段是一首詩,自三節至十二節,可分為兩小段。第一小段是對巴比倫說的(3-8節)。第二小段是對埃及說的(9-12節)。每小段都以命令詞起始。兩段都提到伯拉河(6、10節),勇士絆跌仆倒(6、12節),埃及的自誇:「我要漲發遮蓋遍地。」(8節),以及最後的羞恥:「列國聽見你的羞辱,遍地滿了你的哀聲。」(12節),誇大的話與哀聲,又「遍地」先是「漲發」,然後「滿了……哀聲」,都成為強烈的對比。

第一小段以戰爭命令為開端(3、4節),接疬發問:「為何」(5節),「是誰」(7節)。第二小段開端或作戰爭的命令,也許帶有諷刺的語調(9節)。

這首詩完全是諷刺的,因為眼看埃及即將敗亡,但埃及還在妄自尊大。耶利米對猶大宣布的話(四5-8、13-18、29-31),現在應用在埃及身上,因為埃及在迦基米施失敗。驚嚇四圍都有(5節),耶和華曾以此詞給巴施戶珥作為新名(二十章一至六節),也在公眾將瓶摔破(十九章),災禍必無可避免,那應是主前601年12月左右。

在十一節基列的乳香,曾在八章廿二節提過。其他可以參考的在五十一章八節及三十章十三節。在七節江河的水,可參考五章廿二節。

第四十六章一節 「耶和華論列國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

但引言的結構,可參考一章二節及十四章一節。在四十七章一節與四十七章卅四節:「耶和華論……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

耶利米在蒙召時,神稱他為列國的先知,不僅使他意識到以色列的預言,與列國有關,也明白神對列國的命運也有安排。耶和華不僅是以色列的神,也是列國的神,祂是歷史的主,掌管天下萬國的命運。

第四十六章二節 「論到關乎埃及王法老尼哥的軍隊。這軍隊安營在伯拉河邊的迦基米施,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第四年所打敗的。」

論埃及的戰敗,日期為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第四年,即主前605年。他們戰敗的地方是迦基米施,在伯拉河邊,敗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上。埃及在主前兩千年控制敘利亞和巴勒士坦。但在第十九朝代(約在1200 B.C.)就失去了控制權,以後不再取回。根據列王紀上十四章廿五、廿六節,埃及王示撒曾上來攻取耶路撒冷,侵犯巴勒士坦,那大概在主前九百年。在亞述、巴比倫以及波斯強權之下的巴勒士坦,埃及常想來插手挑撥。在主前601年,法老尼哥二世(610-594 B.C.)北來協助亞述,奪取哈蘭,但並未成功。但法老尼哥就在伯拉河上遊這迦基米施設立中心。

迦基米施在亞利波(Aleppo)之東北,在今日土耳其的邊界,還有廢墟可尋。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已經擊敗埃及。當時,尼布甲尼撒還未作巴比倫王。在這次戰爭之後不久,其父王逝世,他才即位。

第四十六章三至四節 「你們要預備大小盾牌,往前上陣。你們套上車,騎上馬,頂盔站立,磨槍貫甲。」

這兩節經文有七個命令詞(「磨槍」「貫甲」為兩個)。命令作戰可參考六章四至六節。310在備戰時必須將武器及設置準備得妥善。這好似將軍發號施令,是巴比倫的將軍。

盾牌有大小之分,小的由左手握疬,為保護頭部。大的是保護全身。311在列王紀上十章十六、十七節(代下九15、16),所羅門王的擋牌每面用金子六百舍客勒打成,又有一種每面用金子三彌那打成。一彌那約五十舍客勒,即為一百五十舍客勒,可見前者為大盾牌,後者是小型的。312

「馬」,也可作騎士。套車騎馬是為出去作戰。此處可譯為:「騎士們,上馬!」。上馬也可作「上去攻擊!」騎兵在古時為亞述所擁有(王下十八23),巴比倫一定也應用。在以賽亞書卅一章一節,埃及人誇耀他們的馬兵,他們的馬兵技術可能從米所波大米學來的。313

盔甲可能為皮革製成,保護頭部與臉部。314在戰場上不會臨陣磨槍,有譯為「拔槍」,如在詩篇卅五篇三節「抽出槍來」,埃及的長槍有人身一般高。315「甲」是鱗片般的外衣為保護身體,尤其是上身及腰部,可以不受槍傷。316

第四十六章五節 「我為何看見他們驚惶轉身退後呢?他們的勇士打敗了,急忙逃跑,並不回頭,驚嚇四圍都有,這是耶和華說的。」

此處立即轉向戰場,「我看見……」但用發問的語氣:「為何」。但七十士譯本省略:「我看見」,結果是:「他們為何驚惶……」可與三十章六節比較。

「驚惶」參考一章十七節,「退後」可參考卅八章廿二節,他們的勇士打敗了,「打敗」原意為打碎,打得破碎支離。他們急忙逃跑,逃跑又是動詞再加名詞(這名詞是受詞,文法稱為Cognate accusative they have fled a fleeing),跑得急,跑得快,跑得迅速,為找安全。

驚嚇四圍都有,怎樣轉向,都無法逃離,軍隊已經潰爛,形成一片混亂,無法收拾。可參考詩篇卅一篇十三節。

第四十六章六節 「不要容快跑的逃避,不要容勇士逃脫,他們在北方伯拉河邊絆跌仆倒。」

「不要容……」文法上是近乎命令詞(Jussive),但可作「不能」。在耶路撒冷聖經版本(Jerusalem Bible)再將名詞譯作極級的(Superlative degree),「跑得最快的不能逃脫,最勇敢的也不能救自己。」

第四十六章七節 「像尼羅河漲發,像江河之水翻騰的是誰呢?」

尼羅河會漲發,但也會沉落。現在法老尼哥帶軍隊到伯拉河上游,好似江河的水翻騰。在下節他更這樣自誇。「江河」為多數,仍指尼羅河,但也可能指埃及的小河。河水的翻騰,可參考五章廿二節。

這?用問話的方式「誰?」在下一節仍說埃及尼羅河,不僅將尼羅河人格化,也可能暗示為法老尼哥,因為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

第四十六章八節 「埃及像尼羅河漲發,像江河的水翻騰。他說,我要漲發遮蓋遍地,我要毀滅城邑,和其中的居民。」

尼羅河在漲溢的時候,河水可泛濫在多處。埃及還在幻想,尤其是法老尼哥驕妄地設想,他的權勢像尼羅河一般遮蓋遍地。

尼羅河在夏季時開始高漲,以後沖破河岸,成為激流,蓋掩四圍的各地。在以賽亞書八章七至八節,以漲溢的河水來喻亞述的權勢。此處是埃及的自誇。

河水泛濫是有毀壞的力量,將城邑與居民都摧毀。法老的軍隊也有這樣的破壞力。但埃及的車輛缒被紅海淹沒了,記載在出埃及記十四章廿八節,十五章五、十節。

第四十六章九節 「馬匹上去吧,車輛急行吧!勇士,就是手拿盾牌的古實人和弗人,並拉弓的路德族,都出去吧!」

這是向埃及人說的命令,是十分緊急而且短促的。騎兵、戰車與戰士都一同上去。這是否第二次的攻擊呢?

古實是衣索比亞,或照新約的譯名埃提阿伯,在埃及南部尼羅河流域的地區,參考十三章廿三節。弗的地理不甚確定,照七十士譯本與拉丁文譯本,譯為利比亞(Libya)。317

路德可能為小亞西亞的呂底亞,可參考以賽亞書六十六章十九節,與希臘、與海島相連。呂底亞軍隊曾協助埃及對抗亞述的侵略。從那時起,希臘對埃及有極大的影響。318參考創世記十章十三節,路德為北非的一個地區。路德若讀作「利比亞」,照那鴻書三章九節,譯為路比族,可能與古實與埃及同盟。319這三個地區的戰士都與埃及軍隊聯合。

拿盾牌與拉弓,都是指步兵。320

第四十六章十節 「那日是主萬軍之耶和華報仇的日子,要向敵人報仇。刀劍必吞吃得飽,飲血飲足,因為主萬軍之耶和華,在北方伯拉河邊有獻祭的事。」

這?強調報仇的主題,可能是追溯約西亞王被法老尼哥軍隊擊殺的事(王下廿三29、30)。因此神必為約西亞向尼哥報仇。刀劍好似野獸一樣吞吃與飲血,可參考舊約中其他的經文,如在申命記卅二章四十二節。刀劍好似有口,在民數記廿一章廿四節;約書亞記十一章十節;撒母耳記上十五章八節以及士師記三章十六節。

埃及失敗,成為祭品,在北方伯拉河邊有獻祭。吃祭肉,可參考以賽亞書卅四章五至七節,西番雅書一章七節。

第四十六章十一節 「埃及的民哪,可以上基列取乳香去,你雖多服良藥,總是徒然,不得治好。」

埃及受了創傷,尋求醫治,所以上基列找乳香,可參考八章廿二節,四十六章十一節,五十一章八節;又創世記卅七章廿五節。乳香是由東方經基列運過來的,也運到埃及。

「埃及的民」,原意為「處女」,處女喻為人民,用法極為普遍,如卅一章四節;以賽亞書廿三章十二節指西頓,耶利米哀歌一章十五節指猶大,二章十三節指錫安,以賽亞書四十七章一節指巴比倫。

「埃及的民」在七十士譯本是排列在後,而將「基列」放在被呼召的位置,「基列阿,上去取乳香,供給埃及的民。」

醫治的良藥,在三十章十三節也曾提及。但是治不好,因為創傷實在太大,太嚴重了。

第四十六章十二節 「列國聽見你的羞辱,遍地滿了你的哀聲。勇士與勇士彼此相碰,一齊跌倒。」

列國聽見埃及蒙羞的事,到處都有他們的哀聲。七十士譯本將哀聲放在第一句,因為哀聲是被聽聞的。「哀聲」可參考十四章二節。

勇士與勇士相碰,是描述軍隊的潰亂,形成一片混亂,一齊倒下,有的戰死,倒下不會再起來了。

回顧歷史的進展,猶大長久是埃及的附庸國。但是突然這種情形改變了(十八7)。在耶和華的計劃中,巴比倫的強權取而代之。猶大還在盼待埃及的救助,來抗拒巴比倫(賽三十1-5,卅一1-3;參耶卅七5),但這種盼望只有落空。耶和華的作為是使強者敗落,弱者得力,這是神的子民必須牢記的功課。



310 Robert Bach, Die Aufforderungen zur Flucht und zum Kampf im alttestamentlichen Prophetenspruch, 1962, 51, 63.

311 Yigael Yadin, The Art of Warfare in Biblical Land, 1963, 13-14.

312 John Gray, I & II Kings, 1970, 265; W. Stemart McCullough, "Buckler",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472-473; Ovid R. Sellers, "Weights and Measure", 4, 832-833.

313 Adolf Ermon, Life in Ancient Egypt, 1894, 1975, 492-493, 546; Barbana Mertz, Red Land, Blackland, Daily Life in Ancient Egypt, 1978, 144; Edward M. Jope, "Vehicles and Harness", A History of Technology, ed. Charles Singer et al., 1956, 2, 555-556.

314 John W. Weavers, "Helmet",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2, 580.

315 John W. Weavers, "Weapans and Implements of War",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824; James Pritchard, the Ancient Near Eastern Pictures, 180.

316 Pritchard, op. cit., 161.

317 Thomas O. Lambdin, "Put",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3, 971.

318 Machteld J. Mellink, "Lud, Ludim",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3, 178-179; E. Drioton J. Vandier, LE*!gypte (1952) 575-584.

319 J.A. Thompson, The Book of Jeremiah, 689將Lu^d|^m改為Lu^bim。

320 Pritchard, op. cit., 179, 18.



2.被巴比倫王征服(四十六13-24)

本段與上一段(3-12節),似不能合為同一日期。上段的背景在伯拉河(6、10節),但本段巴比倫自北方來攻埃及(20、24節),在此又提及他泊與迦密(18節)。這兩處都在巴勒士坦。在主前588年夏,埃及軍隊上來幫助猶大,但耶利米強調巴比倫必得勝(卅七7)。所以本段以巴勒士坦作背景,較為合理。

第四十六章十三節 「耶和華對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論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攻擊埃及地。」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主前105年於迦基米施的戰役擊敗埃及後,現在再進軍指向埃及地。在同年八月,父王逝世,尼布甲尼撒立即回巴比倫繼位。第二年他的軍隊再前往埃及,途經以實革倫,先圍攻輕取該地(四十七2-9),再向前推進,以下(14-24節)為一首完整的詩,論埃及將被巴比倫征服。

第四十六章十四節 「你們要傳揚在埃及,宣告在密奪,報告在挪弗、答比匿說,要站起出隊,自作準備,因為刀劍在你四圍施行吞滅的事。」

傳揚、宣告、報告,這三重命令有加強語氣的力量。「密奪」參考四十四章一節,「挪弗」與「答比匿」參考二章十六節。命令埃及站立出隊,準備應戰。吞滅的刀劍已經在十節提說了,在本國(密奪等地),也在鄰邦,即此處的「四圍」,美國新譯本(New American Bible)譯作「鄰邦」。可能暗示埃及在猶大已被擊敗。在到處都有吞滅的刀劍,使埃及無法逃脫。

第四十六章十五節 「你的壯士為何被沖去呢?他們的站立不住,因為耶和華驅逐他們。」

「壯士」一詞甚有研究的必要,首先這字的涵義為「公牛」,力壯如牛,是可譯為壯士的。但公牛是埃及的神明(Apis: h]p),為衍生之神,在挪弗敬奉。321這一用詞也出現在八章十六節,四十七章三節及五十章十一節,譯作「壯馬」。在以賽亞書卅四章七節及詩篇廿二篇十二節譯作「公牛」。所以壯士的涵義如壯馬公牛。

「沖去」也有逃跑的意思,被沖去是被趕逐,他們在追擊之下,慌張恐懼,實在站立不住。他們被驅逐,不是因巴比倫,而是因耶和華。

第四十六章十六節 「使多人絆跌,他們也彼此撞倒說,起來吧,我們再往本民本地去,好躲避欺壓的刀劍。」

埃及的軍隊是很混雜的,一潰亂,就會絆跌仆倒。十足是兵敗如山倒的頹勢。

在經文評論的研究。對「很多人絆跌」這一句有不同的建議。「很多人」可譯為「拉哈伯」,因為這是埃及的別名。322以賽亞書三十章七節,埃及為坐而不動的拉哈伯。約伯記九章十三節,神必制服拉哈伯,這海中的怪獸。所以在以賽亞書五十一章九、十節,耶和華除去拉哈伯,除去深海的威脅,為救贖的民預備道路。這是指埃及被神除滅。323

他們為逃避刀劍,想急速逃回本地去。「欺壓的刀劍」,「欺壓」有不同的譯詞,七十士譯本作「希臘的刀劍」,拉丁文譯詞作「鴿子的刀劍」,鴿子為弱者,所以敘利亞譯本與亞蘭文譯本將這涵義,譯作「使人衰弱的刀劍」,「仇敵的刀劍」。耶路撒冷聖經譯作「毀滅的刀劍」,又有譯為「可怕的刀劍」。324這?是勸他們臨陣脫逃。在五十章十六節也要巴比倫逃回本土,因為在收割時有欺壓的刀劍。五十章卅五至卅七節有「刀劍」,但在卅八節有「乾旱」。這兩個字的字根相同(h]-r-v刀劍為h]erev,乾旱為h]orev)。

第四十六章十七節 「他們在那?喊叫說,埃及王法老不過是個聲音,他已錯過述所定的時候了。」

埃及王不過是個聲音,在四十四章廿六至卅四節,耶和華的名不再被呼喊,猶大人求告埃及王法老合弗拉。但是這?喊叫法老的名有什麼用處?法老的名字喊叫起來,也只是一個聲音而已。「聲音」在以賽亞書十七章十二節及詩篇六十五篇七節為海浪的響聲。這聲音也許很響亮誇張,但實際是十分空洞的。

耶利米也許在此處論埃及的智慧觀念,凡是囂張的聲音,表明愚拙人的行為。325這種人必坐失良機。

「聲音」在中譯本小注為「已經敗亡」,可能是照詩篇四十篇二節的「禍坑」。這是描繪地下的陰間。326

埃及兩次錯過良機──所定的時候。第一次在巴勒士坦只暫時擺脫巴比倫的威脅,如再經努力,也許可以除去,但那次作得不徹底。第二次進軍利比亞,時候不合適,對埃及軍隊極為不利。巴比倫仍是他們的仇敵。結果埃及國力削弱,經不起巴比倫的侵略,法老合弗拉實在是得不償失,他失去王位,國家大傷元氣。

第四十六章十八節 「君王,名為萬軍之耶和華的說,我指疬永生起誓,尼布甲尼撒來的勢派,必像他泊在眾山之中,像迦密在海邊一樣。」

這起誓的形式,也與廿二章廿四節一樣。

他泊在耶斯列答的東邊高山,有588公尺之高。327迦密山在地中海之邊緣,向西南伸張,可高達528公尺。328這二者都是描寫尼布甲尼撒的高位,遠超埃及之上,如高山與平地比較。

尼布甲尼撒為君王,他的權勢甚大,他的勢派也以高山來比喻。但是真正的君王,是萬軍之耶和華。舊約中有多處提出耶和華為君王(耶八19,十7、10,四十八15,五十一57),及其他的經卷(民廿三21;申卅三5;賽六5,卅三25,四十一21,四十四6;番三15;亞十四9;瑪一14;詩五2,十16,廿四7-10,廿九10,四十四4,四十七2,六十八24,七十四12)。

第四十六章十九節 「住在埃及的民哪,要預備擄去時所用的物件,因為挪弗必成為荒場,且被燒燬,無人居住。」

埃及的民哪,你們是住在那?,但那地已經被圍住了,你們怎能坐疬毫不行動呢?「住」也可譯作「坐」。「在埃及」與「被圍困」兩個用詞是一樣的,可參考十章十七節。

以色列人在猶大怎樣被圍困,以後被擄,在埃及也會遭受同樣的命運。預備擄去時所用的物件,只能帶些細軟的,不准潄帶大件的。歷史資料記載拉吉被擄,婦孺只能各帶一包小物件。329

本節下,與二章十五節下相似。挪弗是埃及的首都,正如耶路撒冷一樣。京城被毀,成為荒場,可見是十分徹底的毀滅,用火焚城,就完全成為荒廢之地,不再有居民。首都成為荒場,民族的生命都被摧殘了,可見這是完全敗亡的現象。

第四十六章二十節 「埃及是肥美的母牛犢,但出於北方的毀滅來到了,來到了。」

埃及是母牛犢,好似以法蓮為母牛犢(何十11)。肥美是指可愛。

出於北方是指巴比倫的侵略,「毀滅」在中譯本小註「或作牛蚤」,類似蒼蠅或毒蚊,會傷害牛的軀體。330這字是多數,缰蠅的困擾是十分煩惱的,現在巴比倫來侵,也是這樣。

埃及以牛為神明,但這牛犢受困擾,在此處必含有譏刺的成分。

第四十六章廿一節 「其中的雇勇,好像圈?的肥牛犢。他們轉身退後,一齊逃跑,站立不住,因為他們遭難的日子,追討的時候已經臨到。」

埃及有正規軍,也有傭兵,後者也成為肥牛犢。但是肥牛犢是為宰殺的。他們應當是英勇的,能夠奮勇殺敵,但他們無法應付洶湧的敵勢。在轉身退後的時候,為逃命動作迅速,但是他們能夠逃脫麼?

遭難的日子,可參考十八章十七節。「追討的日子」也可譯為「刑罰的日子」,可比較六章十五節及十章十五節。六章譯作「討罪的時候」。

第四十六章廿二節 「其中的聲音好像蛇行一樣,敵人要成隊而來,如砍伐樹木的手拿斧子攻擊他。」

這聲音像蛇爬行的聲音,或者像蛇發嘶聲一般。後者為七十士譯本所譯出的。這聲音是軍隊喧嘩的聲音,這是敘利亞文的意譯。武器相撞的聲音,是亞蘭文的意譯。拉丁文譯詞中,聲音是銅的聲音,銅是指武器。埃及人不用蛇作比喻,大概以蛇喻為仇敵。但這聲音或許是母牛的悲鳴,331這種悲鳴好似銅器的敲打聲。332

敵人成缰而來,好似牛蠅一般地擁來,來叮咬這牛。又像砍木的斧子來攻擊他。這是熟悉的情景,埃及人砍木的畫面,都在考古的發現中。333

第四十六章廿三節 「耶和華說,埃及的樹林,雖然不能尋察,敵人缒要砍伐,因他們多於蝗蟲,不可勝數。」

神自己要砍伐樹木,在以賽亞書十章卅三、卅四節有所論述。樹林有時指耶和華仇敵的驕妄。樹木原長在利巴嫩,埃及由利巴嫩運來。334樹木也可喻作為兵士的擁集。335在耶利米書廿一章十四節,樹木是指耶路撒冷聖殿的情狀。埃及的樹林是指她的驕妄。埃及的建築宏偉,軍隊甚多。以蝗蟲來喻數量,在士師記六章五節,七章十二節;那鴻書三章十五節以及詩篇一○五篇卅四節。

這節與上節連起來,人要找蛇除滅,但蛇可躲在樹林中,既不能找到,惟有砍伐樹林,才算是徹底的方法。埃及遭毀滅,可能也是這樣。

第四十六章廿四節 「埃及的民必然蒙羞,必交在北方人的手中。」

埃及會像在猶大的以色列人一樣,必被交在北方人的手中,就是落在巴比倫軍隊的暴行之下。他們姦淫擄掠,曾使耶路撒冷的少女婦人們受辱,也必使埃及女子同樣蒙羞。此處的「民」也指「女兒」。耶利米曾向猶大警告(六12,卅八23),但他們缒不肯聽受。現在要臨到埃及人。

本節是一個概括的結論。



321 Thomas O. Lambdin, "Apis",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157.

322 Wilhelm Rudolph, Jeremia, 1968.與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2, 323, 329引用。

323 Thomas O. Lambdin, "Egyptian Loan Words in the Old Testa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72 (1953), 146.

324 John Bright, Jeremiah, 303.

325 James K. Hoffmeier, "A New Insight on Pharoah Apries from Herodotus, Diodorus and Jeremiah 46:17",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gyptian Antiquites 11 (1981) 165-170.

326 Hans Joachim Kraus, Psalmen, 1961, 307; Mitchell Dahood, Psalms I, 245.

327 Gus W. van Beek, "Tabor, Mount",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508-509.

328 Gus W. van Beek, "Carmel, Mount",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538.

329 Pritchard op. cit., 167.

330 Wendell W. Frerichs, "Gadfly",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2, 336.

331 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2, 332.

332 John Pairman Brown, the Lebanon and Phoenician Ancient Texts Illustrating their Physical Geography and Native industries vol. 1, The Physical Setting and the Forest, 1969, 175-212.

333 Pritchard, op. cit., plate 91.

334 John A. Wilson, The Culture of Ancient Egypt, 1951, 183.

335 申命記二十章十九節,參Holladay, op. cit., 332.



3.以色列必被拯救(四十六25-28)

本段可分兩項:第一項宣告埃及受審判(25、26節)。第二項論述猶大得拯救(27、28節)。

第四十六章廿五至廿六節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我必刑罰挪的亞捫和法老,並埃及與埃及的神,以及君王,也必刑罰法老和倚靠他的人。我要將他們交付尋索其命之人的手,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與他臣僕的手,以後埃及必再有人居住,與從前一樣,這是耶和華說的。」

亞捫是埃及皇室之神明,在挪弗建有廟宇。挪或挪弗在埃及南部。耶利米的職事是在所謂賽第時期(Saitic Period),因為政府的所在地為賽(Sa|^s),是三角洲中部的西邊,地理環境甚為重要。

在廿六節,埃及似有復興的希望。埃及必再有人居住。神也使別的邦國得以復興,可參考四十八章四十七節,四十九章六節、卅九節。

在七十士譯本,廿六節並不存在。

第四十六章廿七至廿八節 「我的僕人雅各阿,不要懼怕。以色列阿,不要驚惶,因我要從遠方拯救你,從被擄到之地拯救你的後裔。雅各必回來,得享平靖安逸,無人使他害怕。我的僕人雅各阿,不要懼怕,因我與你同在,我要將我所趕你到的那些國滅絕淨盡,缒不將你滅絕淨盡,倒要從寬懲治你,萬不能不罰你,這是耶和華說的。」

這兩節與三十章十至十一節相仿,以色列的復興與埃及的復興幾乎是相關的,其實此處的重點在神的救贖的計劃。如果神能使埃及日後復興,神怎麼會不顧祂的選民以色列呢?七十士譯本並無三十章十、十一節。

公義的神統管萬國,但他仍是施恩之主。──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耶利米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24Jer/24CT46.htm
新增日期: 2008/03/1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耶利米書第46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