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如何面對生命中的患難?

哥林多後書 第1章

如何面對生命中的患難?

日期:2003年11月2日主日敬拜(Ⅰ)(Ⅱ)(Ⅲ)
講員:李 健長老
經文:哥林多後書一章:2-11節

前不久,我去醫院探訪一個家庭,這是一對已經在我們教會聚會好一段時間的夫妻。他們原先經營一個公司,本來都很好,但在台灣經濟的波動下,他們受到影響,產生了財務上的危機。他們為此忙得不得了,希望能有很妥善的處理,當他們正在傷腦筋時,我們的弟兄身體突然感覺不適,經過檢查,發現是大腸癌,他們馬上開刀,之後,立刻接受化學治療。在這種經濟身體雙重的壓力下,家庭生活當然受到影響,當教會禱告會為這件事繼續禱告時,又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那就是我們姊妹(那位太太)的父親也証實癌症復發,那一天我到了醫院陪他們交通,和他們一起禱告,我們聊了許多事。我相信他們心中有一個問題要問,不只是他們想問,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包括我在內,都想問:「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連續有幾個不幸的事件臨到他們呢?」

今天我們要看的這段聖經,就是提到有關患難方面的經文。請我們一起來讀這段經文,哥林多後書一章2-11節。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好幾個患難:第四節:「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 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第六節:「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第八節:「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這邊保羅提到他們受患難,又說「在一切患難中」「遭各樣患難的人」,可見,每一個人都會遭受患難,而且有各式各樣的患難。從第八節,我們還看到有的患難很大;保羅說:「被壓太重,力不能勝」,中文就特別把它翻譯成苦難,其實在原文這個苦難與患難是同一個字。從這段聖經我們可以說:

一、 生命的必然——經歷 患難 (4,6,8)
的確,我們的人生有一些是個別的,別人沒有的經驗,但有一些事是共通的,有一些事是每一個人都一定會有的,「患難」就是其中一項。沒有一個人一生中不經歷患難,可能有人多一點,有人少一些,可是每一個人都經歷患難。如果說有人沒有,那就是剛出生沒多久的嬰孩夭折,他沒經歷患難,或者我們說他沒有感覺到他遭遇患難。但在這個情形下,他的父母,他的家庭卻是遭遇了天大的患難。

在這邊,聖經提到患難,什麼是患難呢?患難就是臨到每一個人外在的不順利,比如天災、人禍、意外、不幸。天災、人禍我們很容易了解;意外,是指不是人為的錯誤,而是意料之外發生的事情。最近好幾次學生畢業旅行發生車禍,死傷慘重;這幾件車禍,有些是人為疏失,有些是意外,可是都帶給許許多多人患難。有的事情我們又不能說是天災人禍,也不能說是意外,比如得到了不治之疾,或者是先天的缺陷,我們說那是不幸。沒有一個人在30年、50年、80年、100年的人生中沒有這些患難,沒有這些苦難的。有人問為什麼孩子出生的時候一定會哭呢?醫生說那是因為他要呼吸,可是哲學家、文學家這些比較富哲理、感性的人會說,因為他開始要進入人生了,他開始要經歷苦難了,所以他哭。我們同意醫生所說的,我們更同意這些哲學家、文學家的說法。他們的說法或許沒有科學根據,可是都可以點出我們人生的無奈。原始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很早就將人生歸納成四個字:「生、老、病、死」,你不能不說他實在是一個大智大慧的人,他用四個字就可以把人的一生描寫得非常透徹。他不說人沒錢很可憐,因為有人很有錢,但有錢人可能更可憐;他也不說人有名很辛苦,因為有人默默無聞。他說人生就是生、老、病、死,多麼簡單的幾個字;如果再簡化成一個字,那就是「苦」,佛學就是以這個字來看人生。

不管你從那一個角度來看患難,我們不得不承認患難好像不是有規則的臨到我們。我們知道,有些麻煩臨到我們,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比如我們無限擴張信用,我們就會有財務上的困難;如果我們口無遮欄,我們可能就禍從口出;如果我們暴飲暴食或不照顧自己身體,遲早我們會自討苦吃。但我們卻不能歸納出為何有些事會臨到某些人,卻不一定臨到另外一些人,為何一車34個人一起去畢業旅行發生車禍,有三人死亡,大部份人輕重傷,卻也有人竟毫髮無傷?雖然癌症和基因有某種程度的關連,但我們也無法判斷有相同基因的人,例如雙胞胎,那些人一定會發病,那些人卻不會。

患難,包括天災、人禍、意外、不幸,在不同的時間臨到不同的人,實在造成我們很大的困擾。歷世歷代的人也在思想患難到底對人有什麼意義?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有人認為只有經歷患難的人,才能明白人生的意義。但這些都只是解釋苦難帶給人的好處,並不是解答苦難的意義。經歷患難,是人生的必然,是每一個人的歷程,是每一個人的經驗。

在這段經文的5-7節,我們看到與患難成雙成對的朋友,那就是苦楚。請我們讀5-7節:「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二、 患難的結果——承受 苦楚 (5∼7)
這段聖經中,很清楚的提到另一個詞—苦楚,苦楚與患難是不同的字,也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什麼是苦楚?苦楚就是人心內在對患難的反應。患難是我們遭遇外在的不幸,外在的狀況,而苦楚是我們因這些患難所引發內心的痛苦。簡單的說,患難是外在客觀的刺激,苦楚是內心主觀的感受。患難與苦楚理論上原是共生,有患難就有苦楚,沒有患難那來苦楚?而且患難與苦楚應該成正比,患難大苦楚就大,患難小苦楚就小。但實際上,我們發覺並不是這樣,患難臨到人,因人而異;但同樣的患難臨到不同的人,所帶給不同的人的苦楚卻不一定相同。一開始講道時,我提到我去醫院探訪,那位姊妹坐在先生的病床上和我們講話,她所遭遇的苦難不小,房子要讓給別人,他們要搬家,要面對孩子的疑問,要照顧先生和爸爸,要面對許多債權人,要回答許多人的看法,最主要的,她會想問為什麼?她會問神,為何這事臨到我?有多少人在面對這樣的患難時,能不產生天大的苦楚?她有,但感謝主,我發現她的患難很大,苦楚卻不成正比的大。那是神給她的恩典,那是弟兄姊妹的扶持。

當然,也有人的患難不是很大,對他卻產生了很大的苦楚。怎麼會這樣呢?患難不大,客觀的傷害不大,或說他個人的損失並不嚴重,他為何會有那麼大的苦楚呢?這是因為人「心」的緣故。人的心是很特別的設計,它並不客觀的表達出外在的刺激,反而是根據它自己主觀的判斷來反應,有時是因為它的資料有偏差,所以它就表現出不對稱的苦楚,有時是因為它非常看重某些特別的因素,所以就反射出不對等的苦楚。有些人對於別人對他的誤會非常在意,別人如果對他有一點點的不同意見,或不合理的看法,他就非常痛苦。如果可能,他一定要去解釋,一定要去澄清,如果解釋不來,或者別人就是有偏見;他沒有錯,是別人的錯,他都很痛苦。有的人財務因意外而有些損失,他很痛苦;以他的經濟能力,那個財務的損失客觀上並不嚴重,但他就是很痛苦,別人怎麼勸他,他就是很難過。他會想說,如果當時我怎麼做,可能就不是這種結果,我為什麼不做呢?他很痛苦,或許別人不明白,他不過是損失一點點為何這麼痛苦呢?

我們發現,患難和苦楚其實不太成比例的,這件事,有識之士早就發現。所以雖然所有的宗教都要解釋外在患難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宗教是在安撫人心,讓人可以心平氣和的去看待外來的患難。佛教用一切都是幻象,並不真實存在,來解釋外在成因;另一方面又用六道輪迴來幫助人知道因果報應,接受這些外在患難的必然。他們說:今天有許多的惡果其實是前世種下的因。如果你能接受這個看法,那你苦楚會小一點。換句話說,他們以為有些事臨到我們是我們罪有應得嘛,所以就比較可以接受。比如我們家裡有小孩很浪費,老一輩的台灣人會說「討債喔」,這個「討債」就是指我上輩子欠了他的,所以這輩子來還因果的債。另外,台語說吵架是「冤家」,什麼是「冤家」?冤家就是兩個人前世有冤,所以這世來吵架,這些都是因果關係的講法。接受因果關係,你的痛苦會減少。

新時代運動用什麼方法來解決我們內心的痛苦呢?它說外在的患難、內心的痛苦是我們成長的原因。這點我們也承認,外在患難的確叫我們成長。但新時代運動認為人一定可以勝過內心的苦楚,今生不行,我們還有來世。他們說,我們要積極面對這個外在不利的環境,我們前世有一些尚未學會的事,所以我們靠外在的患難來煉淨我們這個人,以致有一天我們可以成為神。這是一個從光明的方面,積極的角度來看患難,這個講法,給人很大的盼望,給人很大的動力,也因此,內在的苦楚會減少。人因為要面對外來的患難,而動員全身力量,因此相對的,花在痛苦的心思就減少了。新時代運動認為人都是神,每一個人都可以,面對他的苦難有些人快一些,有些人慢一點。

真的是這樣嗎?前兩年,我去向一個人傳福音,他也是遇到很大的苦難,我問他有沒有求助宗教?他說他唸了不知多少佛經,企圖平息苦楚,又去打禪七,修新時代運動的課程,但都沒有用。我們來看聖經如何教導我們面對苦楚,請我們先讀8-11節:

三、 苦楚的面對---
聖經從未否認有某種程度的因果律,不用功的孩子成績自然不會好,在職場上你努力總會有好的表現。原則上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愛心會有回報的,這些都是因果律。但人生的事不都可以用因果報應來解釋,你遭患難不一定是你有什麼不對或過犯,你生病也不是前世作了什麼孽,那個生來是瞎子的,耶穌就說並不是因為他自己犯罪,也不是因為他父母犯罪,聖經上更沒有因前世犯罪而導致今生的痛苦的記載。

聖經也同意患難和苦楚可以讓我們成長,「若非經得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雅各的兒子約瑟如果不是經過很大的試煉,不會成為一個好的宰相;摩西如果不是經過年輕時被人誤會和在曠野四十年的歷煉,根本沒有能力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有能力面對所有的患難和苦楚;事實上,我們個人根本是沒有辦法面對所有的患難和苦楚。

保羅在這一段描述他如何面對苦楚呢?
1. 倚靠 上帝 的大能(8-10)
保羅是一個遭受患難很多的人,他也是一個很能忍受痛苦的人,他在哥林多書信中,曾經稍稍提到了他為了傳福音,面對了多少外來的患難,這些患難和因被誤會和陷害所造成的痛苦也非一般人能想像。但在這邊,他怎麼說呢?8-10:「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這邊保羅說他們在亞西亞遭遇苦難,這個苦難是外在實際的患難,究竟是什麼患難,聖經學者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但都確定是外來的患難,不是保羅內心自己想像出來的苦楚。這個苦難,連保羅都說:「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而且自己心理也斷定是必死的。」不僅外在客觀的環境是如此,而且保羅又說「被壓太重,力不能勝」,這句話更多其實講到的是內心的苦楚。外來的壓力,保羅很少在意,如果你稍稍認識保羅,你會發現他是一個不太怕外在患難的人,他常常是咬一咬牙就過了。但在這邊,他說被壓太重,力不能勝。弟兄姊妹,苦楚有時是說不出來的,苦楚很多時候是別人不能明白的。有的時候我們心愛的人在受苦,我們內心甚至比他還苦。是的,外在的患難並不在我們的身上,可是內心的煎敖好像在啃蝕著我們。保羅一方面說外在的患難臨到他,另一方面,又提到內心的苦楚壓制他,他力不能勝,自己也斷定自己是必死的。

到底保羅如何面對這樣的患難和苦楚呢?他說:「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感謝主,我們有神,我們的神是可以讓我們靠的。我們不知道祂如何拿掉我們內在的苦楚,我們也不知道祂會不會移掉我們外在的患難,但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祂一次又一次帶領我們面對外在的患難和內心的苦楚。這邊說到祂是叫死人復活的神,祂有這個能力,祂能叫死人復活。我相信保羅這樣講時,他一定是想到神曾叫耶穌從死裡復活,他也想到耶穌曾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弟兄姊妹,你有沒有想過,這世界上什麼力量最大?如果你仔細想過,你會明白,不是地震,不是開飛機去撞雙子星大廈,甚至不是核子彈,這些都只是摧毀的力量,真正大的力量是叫人從死裡復活。你看過死亡嗎?如何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人死了如何能復活呢?但保羅在這裡提到他所靠的是叫死人復活的神。祂有能力叫死人復活,當然能叫我們枯槁的心恢復過來。祂有能力叫人從死裡復活,當然有能力叫灰心的人得到安慰。祂不一定會拿掉我們外在的患難,但祂肯定能叫我們內在的苦楚減到最低。保羅繼續又說:「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他的意思是,這不是他的猜想,這不是他的期望,這是他的經驗,神曾經救他脫離那極大的死亡,保羅曾經遭受許多患難,他被拯救多次,他有信心這次神仍會救他,未來神也會繼續救他。

所以弟兄們,我們自己可能沒辦法面對未來患難所帶來內心的苦楚,但我們可以倚靠上帝的大能。

2. 接受 他人 的扶持(11)
面對苦楚,保羅在這邊提出第二個可以做的事,就是接受他人的扶持。「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11)面對苦楚,我們常有的反應是我自己來處理;我們所遭遇的患難,別人不是很瞭解,我們的苦楚,更不是別人能體會的。誰能瞭解破產的難過?這是一個錯愕的感覺,這裡面含有憤怒、羞恥、疑問、懊惱,還有許許多多莫明的情緒。我去跟誰說?別人又能幫我什麼忙?人家會怎麼看我?當我們遇到一個患難,如果別人也有這個經驗,那我們可以談談,但如果這個苦楚別人沒經驗,我去找誰啊﹗我們教會有一些弟兄姊妹突然遇見一些法律上的問題,身體疾病的問題,夫妻不和的問題,工作上的難處,產生了極大的痛苦,除了倚靠上帝的大能之外,我們能做什麼?保羅在這邊提到,這個患難,這個苦楚,可以讓別人知道,可以尋求人的幫助,雖然人不一定能給我們太多的協助,但這是可以做的。保羅說,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可見保羅讓別人知道了他的情形,這些人也實際的以祈禱幫助了他們。當然,有時弟兄姊妹可以做的還不只是祈禱,他們可以有一些行動,有一些陪伴,有一些扶持,這些都可以有實際的幫助。

今天我們要請一位姊妹來做見證,她實際所遭遇的患難,別人很難體會,她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在這個苦楚中,她如何面對?讓我們來聽。(見證)

資料來源: 林森南路禮拜堂 http://www.linnan.org.tw
新增日期: 2008/03/04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哥林多後書第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