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希伯來書第十二章解經

希伯來書 第12章

人生競賽須知(十二1∼17)

  第十一章是回顧,而第十二章乃是展望將來。第十一章所論的信心的成就與堅忍又於本章出現,前者見於第1∼2節,後者記在第3∼11節。

 .人生的前途危險與鼓勵(1∼2)

  我們要使面前漫長的人生道路達到神擬定的目標。作者將人生比作「路程」,原文是指賽跑場的跑道,其上有見證參賽者的觀眾,他們坐在觀眾棚上觀看賽跑。同樣,在我們人生旅程上,「有許多如同雲彩般的見證人圍疬我們」,這些見證人便是第十一章的信心英雄,他們已跑過了人生的道路,給我們證明了信心的路程是行得通的。但人生旅程亦有兩種障礙,其一是重量的纏累;一切負累物都必須先放下,才跑得輕鬆快速。另一障礙是習慣性的犯罪,所以罪必須時時對付,仰望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才能在聖潔的路上跑得合神心意。

 .管教的必須性,方式與結果(3∼17)

  管教的必須性與合理性是每一個正常的家庭所承認的;照樣,神對我們這些兒女,也必然在我們犯錯時施行管教,祂要我們從錯誤中學習,使靈性得疬莫大的益處。在管教時,那最能使我們忍受的力量,乃是耶穌曾受苦至死的事實(3)。要知道,我們要跑的並非短途,而是一個長途的賽跑,沒有忍耐就永不能成功!人生道路有我們當盡的本分:就是「追求和睦和聖潔」,過積極向善的生活(14∼17)。

祈禱 求主助我堅忍,跑完人生的旅程,得繝的獎賞。



舊約威嚴與新約慈憐的對比(十二18∼29)

  本段可算是本書最後的一個警告,這警告乃牽涉到「固執的危險」。一個母親時常對一個固執的孩子這樣說:「我要告訴你多少次你才不這樣做?」同樣,神也是在這些經文?對我們說話:

 .從西奈山而出那可怕的聲音(18∼21),代表了舊約的特性是威嚴的。

  1. 神的性質:「有火焰、密雲、黑暗、暴風、角聲與說話的聲音」,象徵了神的威嚴、聖潔,公義和忿怒。

  2. 神的聲音:神震動的聲音令人不願再聽見。

  3. 神的異象:摩西在異象中看見神的威嚴可畏後,便產生「恐懼戰兢」的情緒。

 .從錫安山而出那溫柔慈愛的聲音(22∼24),代表了新約的特性是溫柔慈憐的。

  1. 屬天的性質:是「天上的」、屬靈的、憑信心而有的。

  2. 神的聲音:是一個慈愛的聲音。

  3. 親密的團契:在天上的聖城?,有天使和比我們先到那?的信徒,我們在那?可與他們有親密的團契和交通,何等美好愉快啊!

 .更重的責任與本分(25∼29)

  神的聲音是最後的,其震動是空前絕後的。我們如今要時常到祂面前傾聽祂的聲音,並要殷勤事奉和敬拜祂。

祈禱 求主保守我,並使我順服聽從繝的吩咐。──《新舊約輔讀》



惟一的證人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衪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



前一講中我們已討論過12:1,作者在這一節中回顧歷史,從亞伯開始,列出一些信心的偉人。這確實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奇妙的偉人名單。世界並未意識到他們的偉大。作者說他們「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然而他們卻是憑著信心而活,工作,受苦,得勝。

從歷史的亮光中,作者鼓勵他的讀者繼續加入這偉大的行列。他呼籲我們,不要讓過去因我們的行動而遭到破壞。「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是那些向我們見證信心之價值的人。作者呼籲我們放下重擔,脫去容易被人稱羨的罪,專心向前奔跑。這是一個重要的呼籲。正如前面說過的,我們要繼續下去,不能讓神在這世上的大業受虧損,所以要面向目標,以同樣的原則,同樣的勤奮,奔跑前面的路程。

現在要思考的經文和前一講中所探討的有密切關係。前面所思想的似乎還不完整。作者提出了呼籲,但他似乎還有話要說,他要論及一項最終極的事。

本節經文最開頭用的字,顯示目前要說的和前面已說過的事之間有密切關係。「仰望」是一個分詞,表示語氣的持續性。

本書作者的整個負擔,在於論到神兒子的超越性和祂的權柄。他不曾片刻偏離這個觀念。此處他的用詞則將聖子放在常人的生活層次上。他使用了主為人時的名字──「仰望……耶穌」──這點饒富意義。固然他在全書信中不斷使用這個名字,但此處則別具意義。縱觀第cs311章,作者列出了許多人名: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及其他人,最後是耶穌。祂被列在同一行伍,同一承繼,同一人性,同一族類中。藉此種巧妙的文字運用,作者實際上是在說,這位至高、最終的神子,也曾在同一層次上過著人的生活,按神呼召人的同樣原則去生活。

我相信讀希臘文新約的人,必然會被「仰望」一詞所吸引。英文聖經的讀者不會特別留意這詞,我想主要是因翻譯上的差錯。韋慕特(Weymouth)的譯本則注意到這個希臘宇,他譯成「轉眼仰望耶穌」。我們讀新約有關耶穌生平的記載,使徒行傳及各卷書信,會不斷發現作者常常提到人眼睛的運用;英文和希臘文一樣,有不同的字來形容眼睛的不同用法。希臘文中有一字只是表達普通的觀看。另有一字意思是指用理解、體會的心去看。還有一字是指以熱切審查的態度去看。還有一個字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這只是舉幾個例子,還可以找出更多的字。這些是在強調一個事實:作者此處所採用的字,在新約聖經其它地方從未出現過。它的字根顯示,這種「仰望」是盯著看;那不是掉以輕心的一瞥,不是帶著完全理解之心的觀看,不是審查的眼光,不是批判地觀察;這種「望」暗示著驚訝之情,所看見的東西完全吸引住人的心。這字的字根含義,因一個接頭詞apo而更加強化,它指不單單睜大眼睛看,而且完全被所看到的事物吸引住,以致對四周的東西視而不見。我們要轉眼仰望。此處所看之物的重大價值,可由它和上一段的對比顯明出來。我們固然要注視見證人,但另有一個對象會令我們的視線轉離他們,和其它一切事物。「仰望」一詞首先指出驚訝的成分,其次暗示這對象是如此吸引人,以致使我們對週遭的事物混然不覺。

這就是奔跑前面路程的祕訣。見證人有其價值。他們為信心的大能作了美好的見證,但是最終吸引我們、鼓勵我們繼續奔跑的,卻不是理性的,我應該說,這絕對是感性的經驗,而又揉合著理性的因素。作者用「仰望」一詞,說明我們一旦見到耶穌,就會被祂深深吸引,以致忘記其它事物;我可以說,這麼一來自然會使奔跑的人放下妨礙跑路的重擔──脫去不信的罪。

那麼我們仰望耶穌時,會看見甚麼呢?作者接下去的話回答了這個問題。他用「衪」這個字,將下面的敘述和前面提到的名字「耶穌」相連。「衪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這幾句話讓我們看到主當日在世的情景,短短數言,每一句都閃耀著榮美和亮光。首先我們可以提綱挈領地說,作者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理想生命的畫面:祂是信心的創始者和成終者。然後作者又指出,祂熱愛見到神的得勝:「那擺在前面的喜樂」;接著揭露祂行過的路徑:「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最後描述祂得到絕對的勝利:「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作歸納。我們仰望耶穌時,看見了甚麼?看見的是一個掌管生命的原則,就是信心;一個充滿熱愛、活力的生命,就是祂前面的喜樂;一個回應原則的過程,也是順服所愛的過程,就是忍受十字架的苦難;也看見一個卓越的結果,就是因著上述原則、熱愛,和過程而產生的:祂坐在神寶座的右邊。讓我們簡短地思想這幾件事。

首先我們看到,信心是一個主要的原則。為了明白作者的本意,我們必須暫停下來,思考一些詞彙問題。修正譯本的翻譯是,「仰望為我們的信心創始和成全的耶穌。」「我們」一詞是斜體字(譯註:表示原文無此字),它混淆了真正的含義。作者並不是說,耶穌是我們信心的起始者和完成者。祂當然是,但這並非作者此處的意思。在「創始」下有一個旁註,建議譯為「首領」。我敢說這個旁註並不能提供幫助。此處所用的希臘文,直譯應該是隊長。隊長是走在行列最前面的,他有卓越的地位。作者回顧歷史時是從亞伯開始,一直到耶穌為止。他宣告說,從歷史的角度看,耶穌是最後一位,但從祂與信心的關係而言,祂超越了前面所有的人。祂是信心至高的詮釋者,向人類充分說明其含義和功用。

另外「成全者」一詞,在此最好譯成「辯護者」。我們的主不僅僅是信心最完整、最終的詮釋者,說明了它的價值,並且也用自己的生活和事工完全辯證了信心有理。經過歷世歷代的艱辛,在許多靠信心而活的人當中,有一位卓然特立,祂也是啟示者。祂是隊長,是信心的辯護者。如果我們的信心軟弱,雙腳疲乏,奔跑無力,就當仰望那至高的主耶穌。

我們若略略一瞥四福音書作者所記載的耶穌生平,會發現其中最突顯,最吸引人,最不證自明的事實,就是耶穌靠信心而活。祂的信心首先是對神,因此就產生對人的信心,最後是對未來的信心。

祂不斷與神交通,不斷順服神的旨意,這些都是祂對神信心的明證。祂如何行動?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5:17)。祂如何教導?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我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父對我所說的(約12:49-50)。因此祂是人類歷史上一切相信神之人的隊長。

祂對人的信心也同樣明顯。祂生平事蹟的記載,充分顯露祂始終相信人的可能性,儘管人有各樣的罪和敗壞。當祂面對一個人時,不論這人如何被人視為無可救藥,祂都相信有恢復的可能。在此必定要聲明的是:不管別人對於人性的看法怎樣,祂都認為值得為之捨命。

此外,我們觀察祂,聆聽祂,會發現祂對未來有驚人的信心。我們若探討祂的倫理教訓,或天國奧祕的教導,以及祂對門徒、對眾人的教訓,會發現祂對未來從未絲毫表示失望。祂爭戰是為了得勝,受苦是為了拯救。祂死,是為了生。

從每一方面看,祂在信心的事上都和祂前面的那些信心偉人差異極大。亞伯拉罕的信心是偉大的,但是他曾說謊。挪亞的信心驚人,但他也失敗了。作者提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如此。但有一個人從未失敗。我若在奔跑途中需要信心的啟發,我會看看過去的見證人,然後將眼光集中在耶穌身上,「轉眼仰望耶穌。」

如果那是祂一生的原則,那麼下一句話則徹底表達出祂的所愛:「那擺在前面的喜樂。」我們若以為擺在祂前面的喜樂,是指祂重返以前捨下的榮華,就錯失了這句話最終的價值。那不是耶穌心中所充滿的喜樂。那不是支持祂下去的熱情。那也不是祂能夠對門徒說:「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的祕訣。

那麼,祂的喜樂是甚麼呢?在回答這問題時,我們不妨回憶一下那句預言性質的話,「我的神阿,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祂個人的喜樂就是遵行神的旨意。祂一切倫理的理想都是在解釋神的旨意。祂心中的熱望就是帶領人順服那旨意。祂的禱告也尋求這一點,祂教我們禱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經過谷底一切的幽暗陰霾,經過十字架那深不可測的黑暗,祂仍然見到一線曙光,就是神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那日子。由於祂看到了結局,所以祂總是把永恆的事物放在暫時的事物之上,以屬天的來衡量屬性的;那支持祂的喜樂就是:祂確知有一天可以達到最終的目標。使徒描寫祂的話實在最真確不過了,「祂以在神榮耀?的盼望為喜樂。」

如果祂的原則是信心,祂熱愛之力的源頭是因看見最終的結局而來的喜樂,那麼我們要問,在這些情形之下,祂如何採取行動?答案在這句宣告中:「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我們要以虔敬的心默想這事。在這個不喜愛神旨意,存心悖逆神旨意的世界上,要違反潮流,去追尋神旨意的完成,受苦是不可避免的必經過程。作者說祂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下文中他再度使用了「忍受」一詞:「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英文欽定本是,「……罪人這樣針對祂頂撞的」,修正譯本則作,「……罪人這樣敵對他們自己的」。順便一提的是,美國修正譯本恢復了欽定本的譯法。兩種翻譯的差別主要是導因於古抄本的區別。或許面對這個事實,無人敢斷然下判斷。然而整個論證似乎需要使用修正譯本的解釋。祂並不是忍受罪人對祂的頂撞。祂曾對那些跟著祂,為祂上十字架而悲傷的耶路撒冷女子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路23:28)。固然祂那世代的人曾頂撞祂,但祂看見的是他們在敵對自己。這實在是十字架的中心。我們留意到,儘管在人的眼中十字架是可恥的,羞辱的,但祂卻輕看這些。

這正是激發我們奔跑的最大動力。論到最終的目標,對耶穌而言,是坐在神寶座的右邊;而再沒有任何言語比這句話更能恰當地描述最終目標的實現了。──《摩根解經叢書》



重大的呼籲



「你們總要謹慎,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因為那些棄絕在地上警戒他們的,尚且不能逃罪,何況我們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呢」(來12:25)。



「你們總要謹慎,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這句話啟示了作者寫這卷書信的最終目的。

這書信的對象──希伯來信徒──當時正面臨喪失信心的危險,並且對基督完全而最終的權柄產生理性上的猶豫。這種懷疑主要是導因於他們沒有徹底試過基督。他們是基督徒,是信徒。他們已離棄希伯來人的宗教窠臼;而轉向耶穌基督;但是他們不夠穩定。他們還記得舊制度的莊嚴榮美:它有天使的管理,摩西、約書亞、亞倫的引導。毫無疑問的,這些希伯來信徒被基督的單純所困惑。聖殿廢棄了,儀式成為過去了。他們所熟悉的輝煌事物都已付之闕如。他們回顧過去,卻沒有充分思想到主,以致有背棄信仰的危險。正如前面說過的,他們沒有試祂到底,所以作者說:「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12:4)。他們多半是在知識的層次上探討這整件事,對基督完整的意義並未真正把握住,因為他們沒有向祂完全效忠。

我們在這點上也要提醒自己:這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牢不可分。已經認識耶穌基督的人,若對祂還有理性上的猶豫,都是起因於在某方面未能按邏輯實現他的信仰告白。主自己的話清楚表達了這個重要的觀念:「人若立志連著衪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約7:17)。要試驗基督教信息的神聖本質,乃是「願意」將這信息放在試驗中。凡是將自己順服在基督的呼召之下,在必要時寧可抵擋到流血的地步也不辭的人,終必發現這教訓是從神來的。

這正是本書從頭至尾所秉持的理念。在第一講中我們看見,本書信的目的在藉著解釋祂這個「人」,來說明主最終的、完全的權柄。從聖子的話語中,我們領受了神對人所說的最後之言。我們可以說,根據通用的曆法,神最後對人所說的這一番話是發生在一千九百多年前;我們或者要問,從那時起神就未再說話嗎?答案很明顯:確是如此。那不表示人已經明白了祂所說的。神的教會並未充分理解祂教訓的深度和廣度。一千九百多年來,人們已花了許多心思去認識它,雖然那些潛心研討的人已得著許多亮光,但套用羅濱孫(Robinson)的話:「還有更多的亮光和真理,有待從神的話語中釋放出來。」

因此本書信末了的這個呼籲,「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應該和卷首的話併在一起讀:「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衪兒子曉諭我們。」這樣就把開端和結尾連在一起,我們可以用短句表達:

「神……藉著衪兒子曉諭我們。」

「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

顯然作者是在鼓勵我們注意耶穌的信息,但我們必須瞭解,那信息是神給人的信息。接下去的一段話在強調這真理:「因為那些棄絕在地上警戒他們的,尚且不能逃罪,何況我們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呢?」這?再度提到神啟示的兩個階段。首先神從地上的層次警告人。最後祂直接從天上對人說話。

至於過去,神所用的每一個方法都有一些重要原則,其啟示也都有一些重要價值。這些分開的部分,如今都在聖子的信息?融合起來了。在耶穌來之前神對人說的話,如今並沒有一句遭到牴觸、否認、或廢除。在耶穌基督?,每方面都再重述過,但都有了新的意義,新的價值,和添增的重點。約翰在啟示錄描述他在拔摩島看見的異象時說:「衪……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這是至極的詩句,卻啟示出更清楚的亮光,更確切的解釋。

我始終未能把握這句話的含義,直到有一天我站在尼加拉瓜大瀑布旁邊,傾聽水聲時才恍然大悟。當時我站在那?,思想那些水是從何處來的。我記起後面有許多山,所有小川細流沿著山側奔流而下,匯集成一條大河,其它的小川,河流,眾水最後也以雷霆萬鈞之勢奔馳,注入這聲勢驚人的瀑布中。這就是眾水的聲音。於是我聽見了聖子的聲音,在那?面,舊約一切的旋律音符都融入神藉著祂兒子對人所說的最完整、最終極的話語?。

研討這卷書信時,我們首先聽見神藉著天使的事工說話。當然我們不可能探知這方面啟示之細節,但歸納神透過天使傳達的一切信息,我們可以下斷言說,這些信息都與全能神的寶座和管理有關。從伊甸園門口出現的櫊?唛,一直到啟示錄作證的天使,其所傳達的信息都與神的治理相關。他們對這崇高主題所說的一切話,最後都在聖子所傳的信息?得到了完整的解釋。

其次是摩西,他是以色列家忠心的僕人。我們可以同樣簡潔、準確地說,藉他傳的信息都是關乎律法的重要性,律法就是神向人應用祂治理的權柄。神透過摩西所說的話,就是祂如何透過律法治理人生活和行為的細節,如今都在聖子的倫理教訓中得到了完美的、最終的解說。

然後是約書亞,我們很容易將他視作一名戰士,但他絕非僅僅如此而已,他乃是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在神的制度?,這些軍隊蒙召去剷除敗壞世界的毒瘤,並建立一個醫治的、賜福的中心。神藉約書亞向人啟示組織的必要性。在那一小片被大海沖激而成的土地上,這群百姓若要完成他們的使命,就必須有這樣的領袖和組織。聖子在祂所說有關教會生活和行動之律法的話語?,對組織的必要性作了最終的、崇高的啟示。

此外神也藉祭司說話,其中亞倫是最中心的人物。沿著歷史的軌跡,我們來到一個亟需人性的世代。他們悖逆神的治理,罔顧神的律法,以自己為中心,不顧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因此他們迫切需要中保,需要一條通往神的道路。神給他們一個具啟示性的儀式,其價值不在儀式本身,而在儀式所象徵的事。

過去神向人說話的歷史,清楚顯明了以上所說的諸事。我們若注視執筆的歷史家,聆聽詩人的吟詠,留心先知的話,就知道神一直在說話,祂必須對人說的話都是關乎祂的治理,律法的必要性,真組織的必要性,以及通過中保以接近祂的必要性。

有了概括的認識,我們現在可以宣稱:神透過聖子所說的事沒有一樣是新的。祂所說的,沒有一件以前未曾說過。神曾在不同時代,用各種方法說過話,如今透過聖子說出同樣有關人生活的重要事情。可能有些人對這種說法感到不服,但它經得起挑戰。只要仔細思考,便會發現它是絕對正確的。許多人告訴我們,透過耶穌,人得以知道有關神的一件新事,就是神的父性。但請記住一位希伯來詩人的宣告:「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衪的人」(詩103:13)。我們常常使用主禱文,卻不知道其中每一句話都是引自他勒目文學(註:猶太人所接受的古代律法及遺傳之法典),充滿著以前聖經?的文字。

然而在這樣說了之後,我們還要對聖子的話語作更進一步的宣稱:祂所說的每一件事都是新的。祂述說神歷代以來說過的話,但祂所說的方式使人們發現,他們現在才明白神透過祂兒子所作的啟示。天使的信息所啟示神的主權,如今由人子說出,就成了一個嶄新的觀念。雖然它一直是永恆的真理。聖子強調神的主權,祂說:「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太6:33),祂如此解釋神的主權:「神愛世人,甚至將衪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3:16)。

至於律法,聖子清楚宣告:「我來不是要廢掉(律法),乃是要成」,(太5:17)。有一次,一個律法師前來問祂,摩西的律法中那一條誡命最大?我們的主引用摩西的話來作摩西律法的摘要,並且在那句雙重引言上添加一句非常重要的話,祂引用摩西的話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神。」祂聲稱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那就是說,神若要和人有正確的關係,必須先紮根於人和神能有正確的關係。接著祂說出第二大誡命:「要愛人如己。」最後再加上那一句重要的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22:37-40)。當然,律法最終的解釋是存在於耶穌的倫理宣告?。透過祂,神將舊的事物用新的形式和方法說出來,以強調律法的必要性,並解釋律法所要求的事。

至於約書亞和他所傳達的組織,我們也聽到聖子的聲音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是「我的」教會,「我的」神權統治處;「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16:18)。因此,由神藉聖子所說的話,我們看見神那施王權治理的惟一組織,以及祂的律法得以實行在人類生活中。

神曾藉著祭司說到關於中保的事,其中以亞倫為中心人物。如今祂藉那位按著麥基洗德作祭司的聖子,說到同樣基本、必要的事。這位大祭司曾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去」(約14:6)。換句話說,所有人都可以藉著祂,到父那?去。

因此,過去曾用各種不同方式,分成幾個部分說出,但未被完全明白的事,如今由神兒子說出來了,就好像眾水的聲音匯集為一個聲音。

看見這事實,希伯來書作者的呼籲:「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就顯出它充分的力量來了。這呼籲是針對希伯來信徒的,也成了給教會的信息。還不止如此,因為作者的眼光和神對人說的話,不論是在意圖和目的上,都是擴及全世界的。

如果人棄絕神的話,會造成甚麼結果?其實不用回答,只要放眼看看今日世界的光景即一目瞭然。今天世界的問題何在?神的主權被忽略,神的律法被輕忽,神的方法為人鄙視,人們拒絕思考、默想神。

結果是,我們只有人的眼光,仍然追求個人、社會、國家生活的實現,卻永遠達不到目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人無法找到一個足以管理人類事物的權威。君主政體失敗了,民主政治破產了,現今又面對許多獨裁者,顯而易見的,他們也難逃失敗的命運。

結果是,律法蕩然無存。我們若拒絕聖子的信息對律法的解釋,就只有失敗一途。人類訂立的律法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但是情況是會改變的。神的律法是針對「源頭」,治本而非治標,因此必然可以實現。

再想到過去,以及組織方面,就是思想神所設立的教會。當然,教會中有許多事常引起我們心痛,然而能夠為人類生命帶來有價值的組織,還是非教會莫屬。雖然現今似乎人們在拒絕教會,但仔細思考之後會發現,他們不是拒絕神的教會,而是拒絕組成教會的基督徒,因為許多信徒自己失敗跌倒了。然而教會內在的、屬靈的實際仍然存留,作為世界的光。

因此本卷書最後的話就是這項呼籲。因為我們若棄絕聖子,這世上就再也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這話是出於彼得之口,是他對初代教會說的,當時教會受到一個純理性宗教的質詢和審問。撒都該人同教會提出挑戰,彼得就作了這宣告:「衪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除衪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1-12)。

這是一個超越國家、種族,而關乎全人類的聲明。它確實是驚人的宣告,因為其中說到,這一位救主是被匠人,也就是專家所丟棄的。他們認為祂是廢物,一文不值。彼得卻宣稱,祂是頭塊的房角石。當然他指的建築物是角錐形的。若仔細研究角錐體的結構,會明白一個事實:房角石是整個建築的關鍵,你可以從這塊石頭看出它的高度,寬度和面積。人類生命的得救和實現,是靠聖子這塊房角石。除非依照祂所啟示的線條規模去建造,我們永遠達不到勝利的頂點,永遠作不成一個完美的結構。雖然成千上萬的其他聲音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重新聆聽神的聲音:「不可棄絕那……說話的。」──《摩根解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58Heb/58CT12.htm
新增日期: 2008/03/0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希伯來書第12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