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希伯來書第三章注釋

希伯來書 第3章

【來三1】「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啊,你們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

〔原文字義〕「天召」屬天的呼召;「聖潔」聖別,分別為聖;「思想」用心的思想,著意的思想;「使者」奉差遣的人,使徒,大使,特派員。

〔文意註解〕「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啊,」本節原文開頭有『既然如此,所以(wherefore)』的連接詞,中文沒有翻出來。作者的意思是說,基於前面的話,產生了後面的勸勉。

『同蒙』含有分享一個特殊的權利和福氣的意思;『天召』有二意:(1)指從天上來的呼召;(2)指召到天上去的呼召。『同蒙天召』本書作者似乎有意將我們信徒與跟隨摩西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作一對比,他們所要領受的是屬地的產業,而我們新約的信徒所要領受的,卻是屬天不能被震動的產業(參來十二22~28)。

『聖潔』在原文『聖』字的意義較重,『潔』字的意思較輕,原用來描述神的屬性是神聖的,轉用來形容一切屬神的人或物,例如聖徒、聖殿、聖日等,此處是用來形容弟兄;『弟兄』指同出於神、具有神生命的信徒們(參來二11)。『聖潔弟兄』指我們不單擁有分別為聖的客觀地位──聖徒(參林前一2),並且具有分別為聖的主觀生命潛能(帖前五23)。

「你們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應當』是命令語氣,含有催促與鼓勵的意思;『思想』在原文用一個強而有力的字眼,表示集中思想專注在某一件事上,故此處意指要我們鄭重、用心且仔細地思想;『所認為』不僅心?相信而已,並且還口?承認(參羅十9~10)。

『使者』重在指奉神差遣,在人面前作神的代表,或將神帶給人;『大祭司』重在指作屬神之人的代表,帶著我們到神面前,為我們盡中保的職任(參來七21~25;八1,6)。『為使者,為大祭司』在原文只有一個定冠詞,兼顧兩個名詞,表示兩個名詞都在描述同一位人物,就是耶穌,因祂兼具兩種不同性質的職事。

〔話中之光〕(一)『天召』的目是叫我們向著天前進,作個屬天的人;地上的事物,只不過是使我們能維持生存,好叫我們能奔跑天路,所以不要整天被屬地的人事物所霸佔,以致改變了追求的目標。

(二)我們基督徒都是『同蒙天召』的人,雖然我們在地上的身份和職業可能不同,但我們都同有一個『天召』,就是一生一世以那呼召我們者的心意為『天職』,一同為祂的旨意而效力。

(三)凡蒙『天召』的人,就得著了屬天的生命和能力,而能活出屬天的生活;我們若要作個名副其實的天國子民,便須活用我們所擁有的屬天生命和能力。

(四)『聖潔弟兄』不僅是一種的尊稱,更應是我們信徒的心靈與生活上所該有、且必須有的經歷。

(五)基督的救恩把我們從世俗中分別出來,是要我們雖在世界中卻不屬世界(約十七14~19),又要我們成為聖潔,合乎主用(提後二21)。

(六)我們必須明白我們在基督?是已經成聖的,這要叫我們滿有膽量進入聖所中的至聖所,好讓神的聖潔來管理並充滿我們。

(七)不少聖徒覺得苦悶,厭惡自己,不知道如何活出聖潔與屬天的生活。他們的錯誤,乃在專看自己,靠著自己的力量,沒有思想耶穌。我們惟一的出路就是要天天時刻思想耶穌。

(八)一個人的心怎樣思量,他的為人就是怎樣(箴廿三7)。我們基督徒的信仰必須藉『思想』才能達於行為。

(九)我們不是思想我們自己,乃是思想救主耶穌基督;我們也不是思想地上的事物,乃是思想祂為我們所成就的。我們越思想祂,就要越像祂;我們越思想祂所作成的,就越有膽量而不至灰心。

(十)『思想』一詞取意於拉丁文的『星』字,原意為觀察。天文學家為要多明白天上的星宿,需用安靜的時間加以恆久忍耐專注的觀察;我們對於這位坐在天上、又活於我們?面奇妙的耶穌,豈不更當加意的思想、觀察注視?

(十一)信徒活在地上,常會遭遇到各種變幻莫測的環境(包括各種人事物),叫我們無所適從,但我們不要考慮太多,只要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耶穌身上就好了。

(十二)主耶穌基督是『使者』,祂是至高無上的使徒,其他一切使徒職分都是從祂而來。

(九)主耶穌是使者,又是大祭司,祂代表神,又代表我們信徒;祂作神人兩面的中保,為要盡從神所託付的職事,把我們信徒帶到完全的地步。

(十)主耶穌是使者,又是大祭司,祂奉差遣來到地上,卻又仍舊在天(約三13);祂就是那連結天和地的梯子(參創廿八12;約一51),將神與人聯合在一起。



【來三2】「祂為那設立祂的盡忠,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盡忠一樣。」

〔原文字義〕「設立」指派,特任,任命;「盡忠」信實,忠實,可信靠;「家」房屋,家人,家屬。

〔文意註解〕「祂為那設立祂的盡忠,」『祂』就是耶穌(參1節);『設立』在這?表明了主耶穌的兩項特點:(1)祂道成肉身,降世為人,具有完全的人性;(2)祂的工作是為完成神所託付給祂的使命。

『那設立祂的』就是神,神在萬古以先就立了祂(來一2),當祂降世為人時再確立了祂(路二26,35),又在祂復活升天時立祂為主為基督(徒二36);『盡忠』指祂以天父的事為念(路二48),凡事照父的意思,不照自己的意思(太廿六39)。

「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盡忠一樣,」『如同』用來比較耶穌和摩西;『摩西』乃神所立,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撒上十二6),他豫表基督『使者』(參1節)的職份,在舊約時代為神傳信息;『神的全家』指神選民的總和,就是以色列人,他們豫表新約時代的教會;『盡忠』神曾親自為摩西作見證(民十二7)。

注意,在一至六節這一段經文?,作者重複提到『家』、『房屋』,共達六次(中文有七次)之多,在原文都是同一個字,既可指物質的房屋,又可指家中的成員。作者有意巧妙地使用此雙關語,引導讀者從可見的物質轉注於屬靈的實際。

摩西和基督一樣的『盡忠』,所不同的,摩西是神家的僕人(參5節),但基督是兒子,兩者身分不同。

〔話中之光〕(一)耶穌為使者(參1節),最大的特點就是向神忠信;我們的信心若建立在祂的忠信上,就有完全的保障,因祂必要忠實地將神一切的應許實現在我們身上,我們也就可得最大的力量。

(二)我們生存在世,『盡忠』乃是作人作事最重要的條件;無論是家庭或工作團體,都要求其成員絕對忠誠。

(三)神要求祂的每一個兒女都盡忠。我們不可能每個信徒都有很大的才幹、聰慧的心思和強健的身體,但我們都能作個忠心可靠的人。



【來三3】「祂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榮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

〔原文字義〕「房屋」家,家人,家屬;「尊榮」價值,貴重。

〔文意註解〕「祂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榮耀,」『祂』指耶穌基督;『比摩西』下面四至六節的話,就是在兩者之間作一比較;『更配』可見下面所說的,不是一好一壞的比較,乃是誰更有價值的比較;『榮耀』指由其內在本質所顯於外的光輝;『多得榮耀』用我們人所能瞭解的話說,就是多受神的賞識(參約五44)。

「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房屋』在原文和『家』同字,故指神的家(參2,5,6節),摩西是神家中的一份子,可代表神的家;『建造房屋的』指建造神家的人──建造教會者,就是耶穌基督(太十六18);『尊榮』指從外在因素而給予的評價。本句是耶穌比摩西更配多得榮耀的第一個理由。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行事為人,不僅是要作得對、作得好而已,並且是要作得更有價值,更受神的賞識。

(二)無論哪一個主的僕人是多麼的屬靈,也不過是神家的一份子,我們千萬不可將任何主僕歸類為『超級』的人,甚至將他們『神化』(徒十四11~15)。

(三)有人說,主的僕人也是建造房屋的(參林前三10),所以和一般的信徒不同;其實,所有的聖徒也都有分於建造教會(弗四12),故無論主僕或信徒,都是主用來建造教會的器皿和材料,並無分別。



【來三4】「因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神。」

〔原文字義〕「房屋」家,家人,家屬。

〔文意註解〕「因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因為』一詞表示本節是解釋第三節『房屋』和『建造房屋的』為何不一樣,因為房屋本身並不是自然形成的,必定有人在那?建造。

「但建造萬物的就是神,」『萬物』意指一切實體的總和。本句清楚點明,前面的『房屋』,就是這?的『萬物』,其建造者乃是神自己。

廣義的說,房屋(神的家)就是『萬物』,宇宙萬有乃是神居住的房屋。但因為這一段話是以『同蒙天召和聖潔的弟兄』(參1節)為對象,並且勸勉我們眾人說,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參6節),因此,也可將房屋狹義地解釋成教會,並沒有錯。

本節是說明創造者和受造之物不能混為一談。

〔話中之光〕(一)萬物是為著神而存在,換句話說,若不是為著神,萬物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

(二)萬事萬物在我們基督徒的手中,都是為著服事基督、彰顯基督,若不能被我們用來認識並得著基督,就應當把它們看作糞土、當作有損的(腓三7~8)。



【來三5】「摩西為僕人,在神的全家誠然盡忠,為要證明將來必傳說的事。」

〔原文字義〕「僕人」侍者,加熱使之暖和;「家」房屋,家人,家屬;「證明」作見證,表記。

〔文意註解〕「摩西為僕人,在神的全家誠然盡忠,」這句話引自《民數記》十二章七節;『僕人』在此用來和第六節的『兒子』作對比。這個對比也說出耶穌比摩西更配多得榮耀的第二個理由(參3節)。

『誠然盡忠』是呼應、附和第二節的『盡忠』。

「為要證明將來必傳說的事,」『將來必傳說的事』指新約時代有關基督與教會的事;舊約的事可作新約之事的一個表樣。

本節的含意是說,摩西為僕人所服事的,不過是準備的工作,豫示將來要成的事,就是見證將要來的那一位所要作的工。

〔話中之光〕(一)奧古斯丁說:『舊約新約彰,新約舊約藏。』我們應當存著新約的眼光來讀舊約,從舊約?面尋找出新約的真理。

(二)主耶穌說,你們查考聖經(舊約),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來得生命(約五39~40)。

(三)從前以色列人所遭遇的事,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十11)。我們讀聖經,應當從中汲取教訓。



【來三6】「但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

〔原文直譯〕「…我們若將因盼望而有的勇氣和誇耀堅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

〔原文字義〕「治理」在上(over);「家」房屋,家人,家屬;「膽量」有自信心,放膽,信靠,信任;「堅持」緊緊地握住。

〔文意註解〕「但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治理神的家』原文是『在神的家之上』,含有從其上監管、治理神家的意思;『神的家』指永生神的教會(提前三15)。

注意,在本章一至六節?,一連四次提到神的家,表示在神的計劃?,基督的救恩不是以單獨個人為對象,乃是要得著一班人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弗三6),就是教會。

「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可誇的盼望』指在我們相信福音之時,因基督活在我們?面而有的榮耀的盼望(西一27;帖前一3);『膽量』指向著耶穌基督的信靠和對自己將來的把握;『堅持到底』意指堅定地持守而不放棄,一直到底。

「便是祂的家了,」『祂的家』指神的家,由神的眾兒女所組成(弗二19;彼前二5)。

一至六節說出基督比摩西更配多得榮耀的四層道理:(1)基督是造物者,摩西是受造者;(2)基督是神的兒子,摩西是神的僕人;(3)基督是在神的全家之上,摩西是在神的全家之中;(4)基督是治理神的家,摩西是盡忠於神的家。

〔話中之光〕(一)教會在表面上是由工人、長老和執事們在治理,實際上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透過人在治理,教會的主權握在主的手中(參啟一20)。

(二)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不但教會是神的家,我們每一位信徒也是神的家(林前六19);凡是屬基督、在神的全家盡忠的,必樂意獻上自己,讓基督在?面管理一切。

(三)基督乃是藉著住在我們的?面來治理祂的家,所以我們不要再注意外表的事物,而該專注?面屬靈的實際,因為外面作的,不是;?面作的,才是;在乎靈,不在乎儀文(參羅二28~29)。

(四)真實的信心,乃是在任何患難和試煉中,都能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

(五)基督徒不但要靠信心而站立,也必須靠信心而前行;我們天天須要因信而活。

(六)在屬靈的爭戰上,那可誇的盼望與信心的膽量,是絕對不可缺少的;沒有得勝的盼望和信心的人,絕對不能得勝。

(七)我們若要有膽量抵擋仇敵,首先就必須有可誇的盼望和自信心;如果我們的信心充滿了喜樂,我們的盼望全在乎神的榮耀,我們就可以得勝有餘。

(八)信徒退後和跌倒的原因,乃在於不能『堅持到底』;信徒得勝的秘訣與因素,乃在於『堅持到底』。

(九)堅定和恆心是基督徒必具的品格;許多信徒會被神奮興,熱心一時,但沒過多久就漸漸失去愛神的心,不能堅持到底,因為他們缺少恆心。

(十)『堅持』是我們有分於神的家最要緊的態度和存心,堅持到底的人便是神的家了。

(十一)教會是神的家,就是神的居所;我們在基督?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19~22)。



【來三7】「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

〔文意註解〕「聖靈有話說,」本節的原文開頭有一連接詞『所以』,表示下面的講論和上文有關。『聖靈有話』指聖經上的話就是聖靈的話;『話』的原文是『聲音』。下面七至十一節的話引自《詩篇》九十五篇七至十一節。

「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今日』意指趁著還活在世上的時候;當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每一天都是神給我們的機會。

『若』字表示我們有可能聽祂的話,也有可能不聽祂的話,其決定權在乎我們自己,神需要我們運用意志與祂合作。

〔話中之光〕(一)『聖靈有話說』這表示聖經上的話,就是聖靈的話;乃是聖靈將祂的意思放在寫聖經的人?面,叫人被感動而說出祂的話來(參彼後一21)。

(二)聖經乃是神所默示(提後三16)的話,故每一句都是神的啟示,叫我們藉以知道神的心意和目的。我們來到聖經的面前,要存著敬聽神的話、神聲音的態度,來領受神對我們個人的指引。

(三)惟有聖靈才能解釋聖靈的話(參林前二10~13),所以我們若要明白聖靈的話,必須完全順服聖靈,完全活在聖靈的引導之下。

(四)聖靈所要教導我們的第一課,就是要敞開心門傾聽祂的話。聖靈不能將祂的話教導我們,直到我們專心靜聽。聖靈只能教導那些肯靜聽的人。

(五)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二7,11,17,28;三6,13,22)。

(六)當日以色列人親耳聽見神的聲音,乃是一件天大的事;今天我們屬神的人怎能將神的聲音不當一回事,而不細察明辨呢?

(七)人們需要確實地對神在基督?所啟示的信息有正確的反應──既然這信息是神最高的啟示,順服與背逆的結果,比在舊約中所顯示的還要重大。

(八)『今日』是神說話的日子,是神顯慈愛的日子,是神賜恩典的日子,是神赦免罪過讓人得著更新的日子。

(九)往日是我們的鑑戒,今日是我們的機會;昨日已經過去,明日並不實在,今日才在我們的手中。

(十)神是自有永有、無始無終的神,在祂並無所謂過去與將來,在祂都是現在的,是今日的;在基督?一切永世的福份都在乎『今日』。信徒要接受而遵行神的話,也是在乎『今日』。『今日』乃是信徒得著神一切福份的機會。

(十一)神的話是說『今日』,撒但的話卻說『明日』,而人也喜歡『明日』,甚至神的兒女每因失去信心而將今日當行的事推至明日,以為今日不容易相信或遵行神的話,或許明日比較容易;然而聖靈的話是說『今日』應當聽而信服。

(十二)聖靈每時刻都在說話感動人,要人完全順服信靠神,因為神的恩典是現在的,是今日的,聖靈所作的工也是現在的,是今日的。

(十三)『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命令,是要我們今日就聽而順從,並不是賞賜給我們一種特權,讓我們任意取捨的。



【來三8】「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祂發怒、試探祂的時候一樣。」

〔文意註解〕「就不可硬著心,」『不可』表明禁止的意思;『硬著心』意指心?頑固,不讓神的聲音在心中產生作用。

『心』不僅是指一個人的感情,按希伯來人對心的看法,它乃是代表整個人格,包括情感、理智和意志。所以『硬著心』,是指在情感上對神的聲音反感,在理智上對神的聲音不予認可,在意志上對神的聲音拒絕接受。

「像在曠野惹祂發怒、試探祂的時候一樣,」『惹祂發怒』、『試探祂』在希伯來文就是米利巴和瑪撒的字義(參詩九十五8;一百零六32),以色列人在那?因爭水而惹神發怒,又試探神,故起名米利巴和瑪撒(參出十七7;民二十13)。

〔話中之光〕(一)遲延推託最易叫心剛硬。凡將今日聖靈的感動(參7節)推至明日的,就是叫自己的心更剛硬。因為推諉和遲延,只會叫你更不容易順服,且更失去信心。

(二)『不可硬著心。』當一個人的心地,被許多的人事物經過,就會被踐踏而剛硬,變成『路旁』之地(參太十三4),叫神的話沒有落腳之處。

(三)信徒的心靈若被今生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宴樂擠住了(路八14),也會失去其柔和與謙卑而變為堅硬,使神的話不能成長結實。

(四)愛主的基督徒還有一個危機,就是心中過於注重道理知識,而不用謙虛的心靈(參太五3)領受神所說的每一句話,就會使其心靈變得麻木,再也不能聽見神的聲音了。

(五)有些人更可能利用神的話來試探祂、考驗祂,看神怎樣來成就祂的話,這種『等著看看』的存心,惹神發怒,結果神的話不但與他們無益,反而有害──成為定罪他們的根據。

(六)硬心會使人因忽略而錯失機會,而消極的忽略往往會變成積極的反對;外面的環境不過幫助顯露一個人內心的景況,而每一個人最終都必須為他的心境負責。



【來三9】「在那?,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

〔原文字義〕「作為」行動,行為,工作,工程。

〔文意註解〕「在那?,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在那?』就是在曠野中;『你們的祖宗』指以色列人的祖宗,就是摩西從埃及地帶出來的那些人;『試我探我』原文無我字,意指他們對神『試驗著求證』或『在求證中試驗』。

「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觀看』指用眼睛看,含有冷眼旁觀的意味;『作為』所引用的字在舊約希伯來文原為單數,但在新約希臘文變成複數,指神許多的工作,神雖有許多的工作,但都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

『四十年』這個數目字在聖經?豫表試探、試驗和試煉,一面是他們試探了神,另一面也是神試煉了他們,結果那一代的人除了兩個之外,都不能進迦南地去(參民十四29~32;申四34~38)。

〔話中之光〕(一)當我們不用信心而憑著眼見(參林後五7),用屬世的眼光觀察自己與環境時,就意味著我們不能信靠神,只不過試驗著求證神是否值得信靠,這種心態使得神厭棄我們,不肯為我們作事。

(二)我們可能『四十年之久』,一生跟隨神,曾經無數次聽見神的話、看見神的作為,表面上好像認識了許多聖經知識,經歷了神許多次的帶領,但仍然是基督的『門外漢』,何等可憐!



【來三10】「所以,我厭煩那世代的人,說:“他們心?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

〔原文字義〕「厭煩」發怒,猛烈的怒氣;「迷糊」犯錯,被迷惑;「作為」法則,道路。

〔文意註解〕「所以,我厭煩那世代的人,」『那世代的人』按舊約希伯來原文,前面並無定冠詞,但新約希臘文在此處加上定冠詞,是指倒斃在曠野的那一世代以色列人,而不是泛指任何世代的人。不過,我們若從整本聖經所啟示的真理來看,綜人類全部的歷史,都是不肯信靠神、惹神發怒的世代,所以我們不可幸災樂禍地以為神所厭煩的,只是那世代的人,而與我們無關。

「說,他們心?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常常』指他們繼續不斷地犯錯,並非偶爾觸犯一次;『迷糊』指完全失去分辨的能力;『不曉得』指根本一點也不認識。

『作為』原文與第九節的『作為』不同字,本節應譯為『法則』,兩者的意思彼此有別。『作為』指其行動,但『法則』指其行動的原則。以色列人只曉得神的作為,而摩西卻知道神的法則(參詩一百零三7)。

〔話中之光〕(一)凡是不信神話語的人,和輕看神話語的人,都是神所厭惡的人,不能得享神話語中的應許和好處。

(二)人一陷在心?迷糊之中,就會完全失去分辨的能力,而根本就不認識所該認識的。異端邪說的跟隨者,一旦陷在圈套中,極少可能醒悟過來而脫離邪派。

(三)神雖然有許多不同的『作為』,但都遵循一定的『法則』,因為神不能背乎祂自己(提後二13);我們信徒避免惹神厭煩的秘訣,乃在於更多認識神,就能掌握祂作事的法則。

(四)信徒應當從聖經所記載神許多的作為和話語中,認識神作事的法則,以免觸犯了神。

(五)屬靈的嬰孩,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惟獨長大成人的,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五13~14)。信徒應當追求生命的長大,才能更多曉得神的法則。



【來三11】「我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文意註解〕「我就在怒中起誓說,」『起誓說』是一個很嚴重的宣告。

「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斷不可』是一個非常決斷的、否定的用字;『進入我的安息』指進入迦南(參申十二9)。

舊約聖經形容迦南是一容讓以色列人安息之地,可以不受四圍仇敵的攪擾,安然居住(申十二10)。然而事實上,那樣的安息,只有當以色列人完全聽神的話、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時,才可以享受得到(參書廿一44;廿二4;廿三1);否則,他們雖身在迦南地,卻毫無安息(參士二13~15)。

〔話中之光〕(一)神的救恩,不僅僅是要叫我們從埃及地『出來』,而更是要使我們『進入』迦南地;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蒙恩得救就夠了,得救之後還有一條路須要我們去奔跑。

(二)出了埃及卻不能進迦南的人,比世上的人更可憐,因為他們在曠野?,既缺乏魂的享受,又沒有靈的享受(參出十六3;民十一4~6)。

(三)信徒應當追求進入神的安息,這種安息好得無比,惟有進入的人才能領略;但我們若要進入,就不可心?迷糊,惹神厭煩(參10節),更不可惹神發怒。



【來三12】「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

〔原文字義〕「謹慎」注意,小心;「惡」有害的,具毀壞性的;「離棄」轉離,從站立處離開,拋棄,墜落,跌倒。

〔文意註解〕「弟兄們,你們要謹慎,」『你們』指新約的信徒們,就是弟兄們;『謹慎』意指要小心避免犯下舊約以色列人的錯誤。

「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免得』這是本書勸勉的話中一再使用的詞,原文和『恐怕』同字(參來二;三13;四1;十二3,15);『你們中間』指信徒中間;『或有人』原文為單數,指任何人。本句表示當日以色列人所犯的錯誤,現今在信徒們中間亦有可能重蹈覆轍。

「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不信』不僅是不相信,而且含有拒絕相信的意思;『惡心』形容內心的邪惡;『不信的惡心』兩種不良的存心加在一起,表示無可救藥;『永生神』意指活的神,與木石作的偶像(啟九20)相反;『離棄』指捨棄信仰,背道。

〔話中之光〕(一)『心』是人接受或拒絕神、親近或離棄神的機關,而一個人的存心,若不是有信心,就是不信,不可能中立。

(二)人的心不是充滿了神,就是充滿了世界。我們的心如何,我們的信仰與生活也如何,因為在基督?所享受、所經歷的一切,都在乎我們心的光景。

(三)一個人的心中若沒有神,其空處就會被錯誤的思想與邪惡的意念所盤踞。

(四)不信不僅是一種過錯,而且還會『損害』(惡的原文字義)生命;不信就是邪惡,是一種罪行,會引致『把永生神離棄了』。

(五)一個基督徒,若是把所信的基督離棄了,比那些不順從摩西的以色列人所要負的責任更大,因為基督遠遠超乎摩西之上。

(六)許多基督徒表面上雖然沒有離棄神,但這位又真又活的神(帖前一9)對他們而言,並不真實存在;他們把祂置於他們的思想範圍之外,即使理智上仍然承認祂的存在,但生活行事卻處處表現好像沒有神一樣。



【來三13】「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就剛硬了。」

〔原文字義〕「總要」但要;「相勸」安慰,鼓勵,從旁提醒。

〔文意註解〕「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今日』指還活在世上的時候(參7節),亦即『還在路上』的時候(太五25);『天天』意指常常;『彼此』意指不可單方面;『相勸』指提醒、勸告和勉勵。

十二節的『謹慎』是消極的,這?的『相勸』是積極的。

「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免得』指彼此相勸的目的,是不讓底下的事情發生;『被罪迷惑』這話表示『罪』的人格化(參創四7;羅七17),罪能迷惑人。

「心?就剛硬了,」原文無『心?』二字,意指全人剛硬,而『硬著心』(參8節)也表示整個人格的剛硬,故全人剛硬就是心?剛硬;『剛硬』的原文時式,含有自己習慣性使之形成這樣的結果之意,故表示剛硬非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多次的悖逆與頂撞神所造成的。

本節說出信徒之間有關『相勸』的道理:

(1)『總要』勸勉,意指這是信徒當盡的天職。

(2)『趁著還有今日』勸勉,意指機會一去不復返,必須抓住機會勸勉。

(3)『天天』勸勉,意指這是每天該作的事。

(4)『彼此』勸勉,意指每位信徒都要一面勸勉別人,一面又接受別人的勸勉。

(5)『免得…有人…』,意指若不這樣作,就必有人會跌倒。

〔話中之光〕(一)我們若單顧自己,不但別人得不著益處,我們自己也受虧損;身體中各個肢體的屬靈情況,與其他的肢體息息相關。

(二)基督徒的屬靈追求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故我們的一生須要常常彼此相勸,直到見主的面。

(三)我們『天天』都有機會接受神的供應或是離棄神,所以信徒之間的勸勉,乃是天天該作事。

(四)『天天』與『今日』有極大的關係。我們今日所接受所順服的聖靈,必須天天重新接受與順服。惟有天天,毫無例外的聽從神的話,我們的靈命才會長進。

(五)『彼此相勸』,是每個信徒的權利和義務,可惜許多信徒卻視此權利和義務為不得已、能免則免的事,難怪彼此間的關係相當冷漠,教會整體的屬靈狀況相當低落。

(六)基督徒應當天天在信心和順服上彼此勸勉,互相警戒,免得受罪的迷惑,其結局就是良心麻木和心如鐵石。



【來三14】「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有分了。」

〔原文字義〕「有分」同伴,同夥,參與者,協力者。

〔文意註解〕「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若』字在原文含有『若是真正』(if indeed)的意思;『起初』指個人信仰的開端;『確實的信心』指堅決有把握的信心,在任何攻擊之下都不屈服;『堅持到底』指不受環境變遷的影響,持守信心而不屈服,雖在極端乏力的情況下,仍勉強站立,以免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就在基督?有分了,」『有分』按原文是完成時式,表示我們何時在基督?有分,就一直繼續維持『有分』的情形。

本句話是說明『進入我的安息』(參11節),在基督?有分,才得享受祂的安息;反之,在基督之外,就不得進入祂的安息。

〔話中之光〕(一)在屬靈的事上,無何可以取代信心,因為若沒有信心,基督就與我們無分無關,而我們所有的工作和行為,也就沒有價值了。

(二)基督徒的信心,乃是『起初確實的信心』,意即它不僅是在開始時就非常活躍,並且還會繼續成長,保有朝氣。

(三)真正的安息只有在基督?才有(參太十一28~30),而獲得安息的條件在乎信心,所以我們必須堅持信心。

(四)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都是在基督?賞賜給我們的(弗一3),所以只要我們留在基督?,我們就有一切;不在基督?,就失去一切。

(五)無數基督徒因不肯完全信賴、倚靠神,而失去神在基督?所賜給他們的喜樂、平安和能力。



【來三15】「經上說:『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惹祂發怒的日子一樣。』」

〔文意註解〕「經上說,」原文並無『經上』二字,本節的話重述本章七至八節的話,但稍有更動,故可翻作『當我們說』。

「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注意,這?是本章第三次提到『今日』,可見在本書作者的心目中,今日至關緊要。

「像惹祂發怒的日子一樣,」『發怒的日子』就是四十年在曠野的日子(參8~9節)。

〔話中之光〕(一)凡軟弱失敗未曾進入神的安息的基督徒,『今日』是他們勝過絕望與失敗的關鍵。

(二)神的呼召,人絕對無法置之不理;人不是接受,就是拒絕,斷斷沒有其他選擇的可能。



【來三16】「那時,聽見祂話惹祂發怒的是誰呢?豈不是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嗎?」

〔文意註解〕「那時,聽見祂話惹祂發怒的是誰呢,」這是修辭學上的提問話,用意不是要讀者答覆問題,而是要讀者藉思考得出相同的答案。

「豈不是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嗎,」『豈不是』意在藉著反面的話而帶出正面的答案;『跟著摩西』這就把第三章的後半段(7~19節)與前半段(1~6節)連貫起來,整章都表明基督為使者,比摩西更超越。



【來三17】「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

〔文意註解〕「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四十年之久』顯示了神的寬容忍耐(參羅二4;三25)。

「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屍首倒在曠野』形容他們未得善終,用意在表明得罪神的後果是可怕的(參來十二25)。



【來三18】「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祂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

〔原文字義〕「不信從」不被說服,頑梗。

〔文意註解〕「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祂的安息呢,」『不容他們進入』這話表示他們不是不想進入,而他們超越了神寬容的限度,以致不再有機會進入了。

「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不信從』比『不信』(參19節)更進一步,『不信』是內心的狀況,『不信從』含有以行動表達其不信的意思,所以其程度比不信更為嚴重。



【來三19】「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

〔文意註解〕「這樣看來,」這是十六至十八節的結論。

「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不信』意指不能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參13節)。

── 黃迦勒《希伯來書註解》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58Heb/58CT03.htm
新增日期: 2008/03/0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希伯來書第3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