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民數記的神學
民數記 全書
民數記的神學(Numbers, Theology of)
民數記與五經的關係
要討論民數記的神學,首先不可少的,就是認識本書的架構,以及它與摩西五經其它書卷的關係。按時序來說,民數記的內容涵蓋了以色列人自出埃及第二年開始,在曠野飄流的38 年(十11-12 ),直至抵達應許地的邊境為止(三十三38 )。按地理而言,他們從西乃山來到摩押平原。然而,上述這兩方面似乎都不是本書架構所要表達的要旨。七章1 節和九章1 節記載了早期發生的事件,這顯示嚴格按時序排列實非作者的主要著眼點。此外,從作者只清楚記述以色列人在曠野期間開始和結尾的細節,卻一筆略過中間的38 年,便反映出他不是根據以色列人的移動位置來編寫本書的。也許,我們最好還是認同某些學者所持的看法,看本書作者主要是從神學的角度來編排本書。
民數記是一本實用神學的教材,重點記述至高無上的神,與其立約子民之間的交往。它的內容在在都顯示出百姓每天均倚賴神的引導和供應。這卷屬於摩西五經中的第四卷書,一方面接續了前三卷書的眾多主題,另一方面又對在第五卷書將會清楚展現的應許地流露出熱切的期待。因此,若要論到民數記的神學,就絕不可脫離它與摩西五經其它書卷的關係。
井然有序的神
民數記所描繪的神,是一位井然有序的神。以色列人在一夜之間迅速脫離埃及人的捆鎖,要進到一個未知之地,當然需要有相當程度的組織架構,去安頓各支派和宗族。本書記述在神的祝福下,以色列的社會秩序逐漸成形。按照民數記的記載,祭司與利未人之間的劃分(八19 ,十八1-20 ),以及選出70 位長老領導百姓(十一25 ),都是出於神。此外,百姓亦見證在神的指示下,領導的責任分別由亞倫移交給伊萊賈撒(二十25-28 ),並由摩西移交給喬舒亞(二十七16-23 )。有關神是井然有序的這個主題,早在創世記的創造日程便清楚看到,如今亦在人口普查的名單、營區的安排和前進的次序中反映出來。
在神的主導下,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的開始和結束都分別進行了人口普查。對宗族和支派而言,這份列明人數的名單可以加強他們的重要性;對讀者而言,它們則突顯出一個事實,就是犯罪和背逆至終都不能阻撓神的計劃(十一23 )。同樣是由神詳細列明的營區安排,使數目龐大的百姓得以有秩序地安頓。營區的設計可以讓百姓在聽見吹號之後,按次序地聚集,並像給利未支派分配職務一樣明確地獲分職責,藉著安排大量男丁圍繞利未人和會幕四周,提供軍事保護。至於會幕安放在全營中間,而約櫃又放在會幕之中,則突顯了神的中心地位。
神的守諾
從民數記對立約應許,以及立約的祝福及咒詛的重視,可以進一步證明民數記與摩西五經其它書卷的連貫性。從百姓人數反映出以色列民的大量繁衍,以及他們對即將進入的應許地之熱切期待,均提醒讀者有關耶和華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創十二1-3 ,十七4-8 )。在立約的祝福和咒詛並存之大前提下,耶和華設立了一個途徑,讓祭司祝福百姓(六24-27 ),但與此同時,祂卻咒詛那些不遵從的人──無論是悖逆、不信的以色列人(十四29-35 ),抑或是阻擋神賜福給以色列的別國(二十一1-3 )。神的應許是永遠立定的,以致巴蘭的口也不由自主地將原本咒詛的說話,變成對以色列的祝福(二十四8-9 )。
此約亦顯示出神信守祂本身的承諾。第一次人口普查數點過離開埃及和西乃的人數,後來它卻變成為一份不信者的名單(十四29 )。及至第二次普查,各支派的人口雖有變動,新一代的人口總數其實卻跟上一代相同,正好具體地表明神一直信實地帶領以色列人經過曠野(一46 ,二十六51 )。神的至高主權確保所立的約不會更改(二十三19 )。
埋怨和叛逆
埋怨和叛逆並非首見於民數記。在這裡才出現的主題,其實是隨著埋怨和叛逆而來的神的管教和審判。神與祂的百姓一起同工,並且要百姓為本身的行為負上全責。有關百姓悖逆的事例在民數記中不勝枚舉,自西乃起行(十一1 ),一直至到抵達以東的邊境(二十一4-9 )。結果一如所料,悖逆和神的審判成為了曠野時期的主要特色。無論是群體抑或個人都有份悖逆。一般百姓(十四1 )、利未人(十六1 ),以至領袖(十二1 )都曾經發怨言,清楚顯示百姓普遍對神的不信。
面對以色列人的悖逆,神的反應或是發怒(十一1 、 10 、 33 ,十二9 ),或是彰顯祂的榮耀(十四10 ,十六19 、 42 ,二十6 )。悖逆的後果似乎愈益嚴重,由一開始在營的邊界燒死了幾個人(十一1-3 ),直到死亡的人數愈來愈多(十六35 記載死了250 人,十六49 則記載死了14,700 人)。不過,在最後那次背逆,神因著祂的憐憫提供了一個救法:把一條銅製的蛇掛在桿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二十一4-9 )。
百姓在神的考驗中接連失敗,然而,摩西卻一再為百姓代求,並且愈來愈意識到神在他們中間工作。可是,即使摩西本人,也因為同胞的不斷悖逆而深感苦惱,結果逾越了耶和華的極限,為此遭到祂的懲罰。摩西由於冒犯了神的聖潔,便失去了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的權利(二十10-12 )。
「神的聖潔」是民數記其中一個接續出埃及記和利未記的神學要旨。神聖潔的屬性,正是民數記為何出現眾多要求和誡命的根本原因,因此亦有不少學者視它為本書的中心主旨。
神的聖潔
神的聖潔(與神的同在有直接關係;五3 ,三十五34 )要求凡不潔淨的人(五1 ,十九11-20 )、事情(五6-7 )或東西(三十一22-23 )都需要潔淨或遷離營區。此外,負責管理神的聖物,以及代表百姓來到聖潔的神面前的祭司和利未人,在事奉之前都必須潔淨自己(八21 )。而且,雖然只有他們有權管理聖物(四4 ),他們卻不可觸摸聖物(四15 ),甚至連觀看也不可(四20 )!凡冒犯神的聖潔,或違背祂命令的人,都會有瘟疫(八19 )、被逐出營外(五3 ,十二14 )或死亡(九13 ,十五35 )等惡事臨到他們身上。
至於我們在民數記所看見的神的恩典,實際上與祂聖潔的屬性是不能分割的。我們會以為祂願意赦免以色列的罪,是祂恩典的彰顯,然而,這恩典卻絕非與祂的聖潔相違(十四18-19 )。百姓要為本身的行為負責(十四22-23 、 40-41 ),而摩西提醒他們:「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三十二23 ),是為了在他們即將進入應許地之前,勸勉他們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
耶和華除了藉著約櫃來象徵祂與以色列民同在之外,同時更藉著雲柱和火柱彰顯祂的同在,帶領百姓從一地來到另一地(九17-18 ,三十三1-49 )。祂期望他們成為聖潔的子民。可是,至少有一黨人試圖發動叛亂,否定神曾經對摩西和亞倫作出聖潔的呼召並揀選他們作眾民的首領(十六3 )。結果,神親自判別誰是聖潔的,並且證明祂揀選祭司來事奉祂(十六5 )。後來,祂又指明要將潔淨與不潔淨作出區分(十八15-17 )。祂要求百姓無論在態度或行為上都要像祂一樣聖潔(十九20 ,二十五11-13 )。但百姓寧願回到埃及,證明他們的不信(十四3 、 11 )、違背神呼召他們成為聖潔(三十二11 ),以及對神與他們同在和供應他們的恩典全不領情(十一20 )。
民數記另一個要旨,就是要指出不遵從神對聖潔的要求,以及沒有在生活上顯明祂的聖潔便是罪。本書一次又一次地記述百姓的悖逆行為,以及神隨之而來的審判,清楚突顯神百姓的罪孽深重。眾所周知,他們最後在曠野飄流38 年,只是神對他們表現不信的其中一次審判。
新約源自民數記而繼續加以發揮的一個重要神學主題,就是犯罪和不信──尤其是悖逆──只會帶來被神審判的惡果。哥林多前書明確地指出,記下這些事件的目的,是為了提醒信徒多加防範,引以為鑑(林前十6 、 11 ;來三7 至四13 亦強烈暗示這點)。
不過,民數記卻肯定罪和悖逆都不能阻撓神的計劃。這一代雖然失敗,但神的計劃卻不會停止。摩西為百姓向神求情,神便赦免他們(十四19-20 )。百姓悖逆、悔改,然後又再悖逆,但神卻一直引導他們向應許地進發。最終,應許地舉目在望,百姓始終仍能見證到神恩慈的供應。
綜觀民數記全書,應許地一直是引頸渴望的目標,不過,隨著本書的發展,記載來到曠野路程的尾聲,便愈來愈清晰地突顯出應許地是神的恩賜和應許的應驗。二十一章(即亞倫和米利暗死後)出現了多樣化的題材,悖逆的記述告一段落,然後便宣布起行往應許地,最後是預言巴蘭會在神諭中指出以色列會戰勝她的仇敵和周遭鄰國。一直至到二十六至三十六章才把重點放在應許地上。這裡詳述產業、地界的事項,以及將來定居之後要遵守的規條,眾民都盼望早日從神的手中獲得這塊期待已久的土地。
在民數記眾多有趣的記述中,巴蘭的神諭是其中之一。這三章完全沒有提及摩西(二十二至二十四章),卻非常強而有力地見證神的至高主權。神控制了驢子和巴蘭的嘴巴。巴蘭在預言中強調亞伯拉罕的約,承認神使咒詛變成祝福(二十三8 、 20 、 25-26 ,二十四9 )。此外,巴蘭更在預言中提到以色列的規模、華美、興盛、力量和榮耀,證明神繼續在祂百姓中間施行祂的作為,以及前面還有祂的賜福。巴蘭的預言有一句論及神屬性的重要說話,就是指出神非人,祂不會說謊(二十三19 );同時,它亦帶出彌賽亞是出於猶大支派的應許(二十四17 )。這段積極的信息隨著曠野旅程結束而出現,清楚見證出神揀選以色列的恩典。
在正典中,民數記與摩西五經的關係最緊密,不過,無論是舊約或是新約,都經常提到這段曠野時期和這期間所發生的事。耶穌本人就曾經用舉起銅蛇的事例,預表祂將來要被釘十字架(約三14 )。回顧這段曠野飄流期,舊約一直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作出評價:它是一段悖逆和犯罪的時期,同時亦是一段見證神的恩典和供應的時期。這兩種看法都是真實而互不抵觸的。反之,正好啟示出神與祂百姓的關係和在他們中間的工作已經展開。這亦可從摩西的說話:「耶和華指著以色列人已經應許給好處」(十29 ),反映出來。
Robert D. Spender
另參:「以色列」;「摩西」。
資料來源:
新增日期: 2013/12/1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民數記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