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11月23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君王的隱退

馬太福音 第13章

馬太福音13:53 – 14:36
君王的隱退

【引言】
馬太福音記述約翰之死十分簡潔,成了希律怎樣看待耶穌的附注。儘管他曾為耶穌的真正身份和意義作過見證,說耶穌正是先知所預言的那位,但在此同時,約翰這位先知的命運,也預示耶穌這位先知,在祂自己的人中間,也會遭遇同樣的對待。耶穌漸減公開場合的宣道,只集中訓練門徒;君王的隱退開始,但祂愛憐之心沒有抑減,在不同的場合下,祂繼續施行其「彌賽亞式」大能、愛憐的偉工。

【分段大綱】

一.耶穌被拿撒勒人厭棄(13:53~58)
二.耶穌先鋒被希律斬首(14:1~12)
三.耶穌續施憐愛的舉例 1: 喂飽五千人事件(14:13~21)
四.耶穌續施憐愛的舉例 2: 在水上面行走(14:22~33)
五.耶穌續施憐愛的舉例 3: 在革尼撒勒治病(14:34~36)

【經文詳解】

一.耶穌被拿撒勒人厭棄(13:53~58)

13:53 耶穌說完了這些比喻,就離開那裡,
13:54 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裡教訓人,甚至他們都希奇,說:“這人從哪裡有這等智慧和異能呢?
13:55 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他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註:有古卷作“約瑟”)、西門、猶大嗎?
13:56 他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裡嗎?這人從哪裡有這一切的事呢?”
13:57 他們就厭棄他(註:“厭棄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
13:58 耶穌因為他們不信,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
據拿撒勒人的認識,耶穌只是「那木匠之子」。他們希奇祂所說和所做的,是因為和他們從前所認識的那個『人』不同。他們對耶穌的家庭頗稔熟,但他們對耶穌的身份只如常人般,不是什麼神的彌賽亞(可6:3記他們呼耶穌為「馬利亞之子」非「約瑟之子」,用媽媽的名字,在當時是一個鄙視的稱號,如稱呼人為私生子一般。)
耶穌對此發出無限的歎息,「詫異」他們的不信,並以一句俚言指出兩點:(1)拿撒勒人一反常情竟在本土不接受他。通常說來,本地人總受自己人接納,但他們有眼無珠,連神的彌賽亞也錯過(約1:11;太12:46~50);(2)耶穌自稱先知,這是祂較少用的名號,但也說明祂是神的代言人。拿撒勒人不能多接觸神的權能,是因他們不信之故。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來十一6), 人因為不信,就阻擋了神的大能。可悲!因為拿撒勒的不信,它的命運將與迦百農及伯賽大無異。

二.耶穌先鋒被希律斬首(14:1~12)

14:1 那時,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的名聲,
14:2 就對臣僕說:“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裡復活,所以這些異能從他裡面發出來。”
14:3 起先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把約翰拿住鎖在監裡。
14:4 因為約翰曾對他說:“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 
14:5 希律就想要殺他,只是怕百姓,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
14:6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
14:7 希律就起誓,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
14:8 女兒被母親所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我。”
14:9 王便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給她。
14:10 於是打發人去,在監裡斬了約翰,
14:11 把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她母親。
14:12 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

耶穌的先鋒生死皆在耶穌之前,他的生死亦是耶穌的前奏。他的命運似與耶穌息息相關,正如施洗約翰被下在監裡,是耶穌展開公開性工作的記號,約翰的死,則是耶穌漸減公開宣道,只集中訓練門徒的記號。

「希律」是大希律(太二1)的四個兒子之一,又名希律安提帕,從主前四年至主後卅九年,統治加利利和比利亞(約但河東南部)。希律愛戀同父異母兄弟腓力之妻希羅底,這希羅底亦是希律之侄女,而將髮妻亞哩達王之女廢棄。根據摩西的律法,若兄弟猶在,與兄弟的妻子結婚是屬被禁之列(利廿21)。約翰「經常責備」他,使他老羞成怒;希羅底更甚,以至希律也改變原本不欲殺他的初衷(太14:9;可6:19~20),但恐這樣行會觸發百姓暴亂。他們惟一的顧忌,是民意和民心,在他們的眼中並不怕神,遂將約翰收押在監裡。這日是希律生日的盛宴,希羅底教唆約十四歲的女兒撒羅米在席間跳舞,希律在酒色兩面夾攻之下,向撒羅米妄下誓言,甚至連國的一半也願意分給她(可6:23),但撒羅米只要約翰的人頭,希律在親友與手下面前不欲示弱,結果希羅底得嘗所願。這事說出希律娶希羅底,不單是因希律喜歡她,並且她也喜歡希律,兩人一起犯下傷風敗俗的事;又因遭施洗約翰責備,希羅底憎恨在心,伺機殺人滅口。希羅底十足顯出一個蛇蠍女人的本相。

約翰門徒將老師的屍首領去殮葬,然後告訴耶穌他的先鋒已受害。不久前,他們曾將老師的疑問帶給耶穌,今將老師的噩耗帶來,令人不勝欷噓。約翰被「絕對的棄絕」,而耶穌人生的道路,從此也不太樂觀。

【應用性問題】
1. 約翰明知希律不喜悅對他的批評,約翰是否該停止?我們是否也曾面對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有勇氣如此評論和責備嗎?
2. 希律原先因怕百姓,而不敢殺約翰,現在卻因放縱情欲而無所顧忌,可見情欲會使人失去理性。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情欲的挑戰?應如何記取希律的教訓來面對呢?

【參考答案】
1. 基督徒行事不只講究在人面前合理不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凡事酌量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請就你自身的情況、或面對社會的風氣和走向,在小組中分享。

三.耶穌續施憐愛的舉例 1: 喂飽五千人事件(14:13~21)

14:13 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眾人聽見,就從各城裡步行跟隨他。
14:14 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
14:15 天將晚的時候,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裡去,自己買吃的。”
14:16 耶穌說:“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吃吧!”
14:17 門徒說:“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兩條魚。”
14:18 耶穌說:“拿過來給我。”
14:19 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就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
14:20 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14:21 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

耶穌與其先鋒雖被人摒棄,但祂愛憐之心沒有抑減。在不同的場合下,祂持續施行其「彌賽亞式」大能愛憐的偉工,馬太則挑選其中三事,來例證其主題。

第一例:「五餅二魚的神跡」旨在教導門徒祂是「生命的糧」。兩段舊約經文值得我們思考,一是耶和華賜嗎哪給在曠野的以色列人的神跡(出十六),一是以利沙用二十個餅喂飽了一百人的神跡(王下四42~44)。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是一個先知拿出食物給一群人吃,而耶穌這位大先知也如此行,只不過祂所提供的範圍,比以利沙要大得多。猶太人希望彌賽亞來時,能再賜給他們嗎哪(啟二17),這個五餅二魚的神跡,正說明耶穌就是他們所期待的彌賽亞。

耶穌「聽見了」約翰死去的消息, 遂單獨退隱到加利利海東北部伯賽大(路9:10)附近的野地去,眾人聽見耶穌在附近出現的消息,便十傳百地蜂擁跟隨祂。在此地,耶穌施行神醫,治癒不少病人。

猶太人有兩個傍晚,第一個傍晚是從下午三時開始,第二個則在下午六時日落之後開始。14:15指的是第一個傍晚,門徒建議耶穌「叫眾人散開」,「自己買吃的」,耶穌卻吩咐門徒分食物給他們(14:16),此舉正要考驗門徒對耶穌能應付任何人生需要的信心(部分門徒曾見證耶穌以水變酒的神跡)。門徒似絕望地表示他們所有的異常微小,斷不能供應這廣大群眾的需要(14:17)。叫人去『自己買吃的』(14:15),這是律法的原則,必須靠行為才得享受;「你們給他們吃罷!」這是恩典的原則,不須靠行為就得白白的享受。耶穌胸有成竹(14:18)及極有管理學原則地吩咐群眾分排席地而坐,有百人排或五十人排的(參可6:39~40),就在他們面前以「大家長」在「大筵席」(象徵「彌賽亞筵席」)的身份,拿起五餅二魚,獻上祝福謝感恩,傳遞給門徒與眾人(14:19),奇事隨即發生,食物越遞越多,不但人人「吃飽」(與「寶訓第四福」在天國裡的「飽足」同字),還有十二籃剩餘食物,可見神恩豐富有餘。

五餅二魚何其有限,如果捨不得為主擺上,恐怕連自己都不夠用;但一經獻在主的手中,經主祝福,就會產生豐盈的後果。門徒們之所以能傳遞出去(「門徒又遞給眾人」),是因為他們先從主接受進來(「遞給門徒」);主先讓我們經歷的生命,然後我們才能將生命供應給別人。

1. 【解釋性問題】請比較馬太及約翰福音(6:1~15)中,記述五餅二魚神跡的不同處,原因是什麼?
2. 【應用性問題】請分享五餅二魚神跡中你的看見!

【參考答案】
1. 約翰福音6:1~15中,詳細描述『前言』的部分
6:5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那?買餅叫這些人吃呢。
6:6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
6:7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
6:8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
6:9在這?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而馬太壓縮『前言』這一部分,因為馬太的重點是彌賽亞。

2. 根據五餅二魚的神跡,我們可以作出以下的連想:
a) 時間是「天將晚」,地處荒郊「野地」,「眾人」的需要又是那般龐大;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會遭遇如此的困境,解決的辦法是「進前來」告訴主,但不要自己胡亂出主意。
b) 我們手中所有的,極其有限,似乎不足以應付眼前龐大的需要。我們須認識自己的無有,才能轉而信靠那『使無變為有』的神(羅四17)。
c) 我們僅有的一點點東西,若保留在自己手中,就不能做什麼;但若奉獻到主的手中,就要成為多人的祝福。
d) 「拿著」、「祝福」、「擘開」、「遞給」。這是猶太人每日三餐的儀式,但對基督徒有更深的意思,那就是,無論是在「野地」裡進餐,還是在樓上大屋裡用最後的晚餐,我們所連想到的,必是那最大的筵席,那時耶穌將以主人的身分,接待祂在萬邦萬族中的全體子民。
e) 門徒們傳遞出去(「門徒又遞給眾人」),是根據從主接受進來(「遞給門徒」);主先讓我們經歷祂的生命,然後我們才能將祂的生命供應給別人。
f) 收拾零碎表明我們應當愛惜主的恩典,不可糟蹋。
g) 耶穌將五餅二魚分給眾人,人人共用吃飽,象徵將來天國的豐富。

四.耶穌續施憐愛的舉例 2: 在水上面行走(14:22~33)

14:22 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他叫眾人散開。
14:23 散了眾人以後,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裡。
14:24 那時,船在海中,因風不順,被浪搖撼。
14:25 夜裡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裡去。
14:26 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便害怕,喊叫起來。
14:27 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
14:28 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
14:29 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
14:30 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
14:31 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
14:32 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
14:33 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 神的兒子了。”

第二例:這例不僅指出耶穌能駕馭自然界的危機,也在教導耶穌的神性與「天國在末世」的涵義。據約6:15所記,五餅二魚的神跡在上萬群眾中產生莫大的騷動,他們視此乃黃金機會擁立耶穌為王;但耶穌另有計劃,他「催迫」門徒先渡船至革尼撒勒(太14:34),朝迦百農(約6:17)的方向去,在靠近伯賽大之地等待祂的來到。耶穌深知群情洶湧,他們會不管時機如何,執意加冕於祂;於是祂獨自退到山上禱告,求問神旨,由晚上至深夜。

船忽遇「勁逆」風暴,被浪「搖撼」,門徒搖櫓甚苦,這已是四更天時(猶太人將晚上分作三更次;羅馬法則分四次(1)晚間六時至九時;(2)晚間九時至半夜;(3)半夜至淩晨三時;(4)淩晨三時至六時),第四更由淩晨三至六時。可見門徒們經過整夜搖櫓,已筋疲力竭。他們因著不夠認識主,看見了主新奇的作為(「在海面上走」),就害怕,甚至以為是個鬼怪。

彼得的行為告訴門徒,他們可望與主享有同樣的能力,必須順從主的召喚去做原本做不到的事(如果沒有耶穌明確的「吩咐」,彼得絕不會貿然行事,28∼29節)。這全靠信心,而彼得的失去信心,(「小信」是看環境的信心,因為一看環境,就會產生「疑惑」;真正的信心,只仰望神的應許和能力,而不看環境。)乃是由於他將物質現實(即風)看得強過了耶穌的力量。一看環境(「見風甚大」),裡面便動搖起來(「就害怕」),當然外面的情況也就更惡劣(「將要沉下去」)。但我們在軟弱中若呼求︰「主阿,救我﹗」就必蒙主拯救。

【應用性問題】
1. 耶穌獨自上山去禱告, 正與馬太福音笫六章進入內室禱告的教訓一致。請分享你過去學習進入內室禱告的功課。
2. 彼得當時可不是什麼信心上的英雄。在水面行走這件事上,有人以為彼得表現得又魯莽又稚氣,你以為如何?

【參考答案】
2.
a. 彼得因相信主的話,就有了一段得勝的經歷(行走在水面上),並且也經歷主的拯救;膽敢實驗主話的人,比別人更多經歷並享受主救恩的大能。
b. 第31節又似乎暗示,彼得的錯不在於他起初提出要求,而在於他後來失去了信心。

五.耶穌續施憐愛的舉例 3: 在革尼撒勒治病(14:34~36)

14:34 他們過了海,來到革尼撒勒地方。
14:35 那裡的人一認出是耶穌,就打發人到周圍地方去,把所有的病人帶到他那裡,
14:36 只求耶穌准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摸著的人就都好了。

在加利利海之西北,迦百農之南,有一塊沃原便是革尼撒勒,因這地的富庶使加利利海也稱為「革尼撒勒湖」(路5:1),眾人一見耶穌蒞臨,便一傳十、十傳百把四周的病人找來,因此「人山人海」。有些人只能摸著耶穌衣裳遂子,但也蒙醫治(像血漏婦般,9:20),故主耶穌的名聲,傳遍了那一帶。

這簡短的軼事透露三個要點:(1)耶穌的名聲傳遍之地極廣;(2)耶穌接觸的人面亦頗廣泛;(3)耶穌不怕與不潔淨的病人接觸,此乃文士及法利賽人極厭避的。這樣,本段正為下文(15:1-20)耶穌與當時社會中有崇高地位者,為遺傳而辯論的那一段鋪路。

【參考書籍】
1. 馬太福音 馬有藻博士著
2. 馬太福音 丁道爾著
3. 馬太福音 黃迦勒著

資料來源: 馬有藻博士/ 丁道爾/黃迦勒
新增日期: 2010/08/30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馬太福音第13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