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

民數記 第22章

靈命危機(二十二1∼14)

  摩西領導以色列人戰勝了亞摩利人和巴珊人之後,就召集百姓來到約旦河附近,面對耶利哥城;換言之,以色列人現在正處於應許之地的入口了。摩押王巴勒看見就懼怕起來,因為他感到以色列人正威脅?他自己的國家。同樣,今天世人都看見我們基督徒的所作所為,我們的行為是榮耀神抑或羞辱神的聖名呢?另一方面,我們在此看見巴勒所畏懼的乃是以色列人而非耶和華神,倘若他是敬畏神的,他就沒有理由懼怕以色列人了。一個人有否信心可從他所畏懼的事或人反映出來的。你是一個敬畏神的人嗎?敬畏神的人是不會畏懼人的。基督徒一切的好處、祝福都是基於「敬畏神」的因素上。「當敬畏祂,因敬畏祂的一無所缺。」(詩三十四9)

  巴勒既懼怕以色列人,就差遣使者去召巴蘭來咒詛以色列人,好使他們在戰爭中失敗。在此我們看見巴蘭內心的矛盾,他一方面不想得罪耶和華神及違背祂的旨意;但另一方面又被利誘所勝,所以才會三心兩意,舉棋不定。在此,我們看見巴蘭看?這麼多的金銀不免有酸溜溜的感覺,然而礙於神的阻止,他又不能為所欲為。我們有時是否也會覺得作基督徒要受諸多限制,以致失卻了許多肉體享受的機會呢?倘若你有這樣的想法,這正是你靈命上出現危機的先兆啊!

祈禱 求主賜我有屬靈的眼光,看?比世間名利更寶貴,免致我成為這一切的奴隸。



巴蘭精神的活現(二十二15∼30)

  內心矛盾的巴蘭經不起巴勒所差來使者的再三邀請,終於被說服而跟使者同去。巴蘭雖然自白無辜(18),但是他明明是為了貪婪的。在申命記二十三4說明巴蘭是受雇的;彼得後書二15也指出他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可見他明知何為善何為惡,卻說了一大堆動聽的說話以掩蓋其良心之不安;更曲解神旨來迎合有財勢的巴勒。他正是彼得所形容的那種人:「那心不堅固的人」(彼後二14)。

  巴蘭這種人的精神也充斥在今天教會的圈子中:傳道人為了迎合某些有財勢的長執,不敢指斥或以主的真理來教導他們;基督徒只肯幹有體面的事奉;基督教機構為了得?教會在經濟上的支持,在其通訊中只報喜不報憂,誇張事實和數字;宣教士向差會隱瞞工場真相;有文字恩賜的基督徒只肯為有稿費的雜誌投稿。凡此種種,不能盡述,讓我們在神靈光照耀下反省,將「巴蘭精神」趕走吧!

  我們也許會問,為甚麼神又准許巴蘭如此作呢(20)?事實上,當我們要「偏行己路」時,神是不會強阻的,故此從第22節中我們可清楚看見神向巴蘭「發怒」,這正表示神並不贊同他這次的行動;第28節「驢子開口」的神蹟更證實這一點!為此,我們可知神並不喜悅巴蘭精神,求主給我們敏感的心靈,並願意謙卑檢視我們的動機,靠主恩將巴蘭精神消滅!

祈禱 求主靈光照我生活上的失敗,更求主寶血洗淨!



神使我們清醒過來(二十二31∼41)

  這段經文給我們看見神如何耐心地教導一個違反祂旨意的人,使他清醒過來。

  我們或許有時也像巴蘭一樣,以為一直行在神的旨意中,甚至以為可以成就神的計劃而不惜違背了祂的命令,例如用世俗的方法、手段、途徑來生活等。

  神使巴蘭清醒過來的方法對我們現今也很適切:

 .祂對我們說話(32)──神藉使者的口對巴蘭說話。今天神藉?聖經上所啟示的真理向我們說話,故聆聽神在聖經向我們說話是明白神旨最可靠的方法。若要明白神旨,每天殷勤讀經是必須的!

 .祂使我們的良知醒覺──在30節中,神藉驢子的異常行為喚醒巴蘭的良知(30),這也是神用以喚醒我們的方法。良心是「神無聲之聲」,這種聲音能引發我們知罪、悔罪、認罪和離罪。

 .祂藉?基督徒朋友來提醒我們──神可能會籍?一個被我們視為「笨驢」的人來提醒我們(28)。

  假如這一切都不能喚醒我們,神更會在我們的路上佈下障礙(31)。不過無論攔阻是否從神而來,通常我們總會責怪神,其實因神愛我們才攔阻我們啊!要是這些都不能改變我們,使我們從錯誤中清醒過來,神也許會任由我們自行冤枉路,使我們在艱辛中學習其他的功課,這也可算是神對付我們的方法啊!

祈禱 但願神不至要運用這樣的方法來改正我們。──《新舊約輔讀》



貳 以色列民族和調整適應的試探

巴蘭和巴勒:緒論

第廿二至廿四章整段是關於以色列的命運,但那些主角從未與這個民族接觸,並且他們全不是以色列人。這一段在人物和來源方面,顯然有別於這本書的其餘部分。它不是一個短插曲,而是一篇有情節的故事,並且也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甚具戲劇性和高潮之效,而且毫無疑問有歷史根據。但是它看來(如經常看到的)存?多於一種的說法。這幾章反映幾個來源,這些來源曾經被合併產生目前的經文,它們有些可能遲於巴蘭時代。我們必須考慮這段的混合特徵,以便於我們今天去評估它的信息。

巴蘭(Balaam)這個名稱似乎是從『嚥下,吞噬』這詞根的意思衍生出來的,有時候僅形容消化的程序,而有時則隱喻民族的毀滅(例如:伯二十15,出十五12,民十六30以下)。它不是一個以色列名稱,有人曾經提議說它是比拉(Bela)的別稱,也稱為比珥的兒子,並在創世記卅六章卅二節被確定為以東的王。另外也有提議他是根據種族的神祇來命名,或者因為他專門以給人咒詛為職業,故被冠以『吞嚥百姓』的綽號。

在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傳統中,巴蘭可能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敘利亞文有許多不同種類的翻譯,稱他為『假先知』。在申命記廿三章四至五節中,很清楚地暗示巴蘭同意去咒詛以色列人,但是被耶和華阻止(也參見書廿四9-10,尼十三2)。約書亞記十三章廿二節也把他當作為以色列人所殺的『術士』。遲些在民數記(卅一8,16)中,甚至暗示他因為『在巴力毗珥的事件』的駭人背叛(廿五1-15)而遭譴責。後來,在猶太人的先祖的言論(Sayings of the Fathers)中,有一種說法,形容他是『殘忍的』和『充滿欺詐』,包含『世界上無處可容』的意思。再者,新約只反映主要的傳統。我們不知道啟示錄二章十四至十五節的實際背景,但是內容似乎與巴蘭事蹟的非聖經來源有關。彼得後書二章十五至十六節告訴我們,巴蘭堅持為代表上帝的工作而收取金錢(比較猶11節)。儘管他嘴?說了祝福的話,他被視為上帝百姓的惡敵。許多注釋家曾經盡力研究廿二至廿四章的言外之意,並且推斷巴蘭的?弱或者不忠實的原因。我不以為他們是對的。但是讓經文為自己說話好了。當我們讀至卅一章十三至廿四節時,要再次考慮這一點。

巴勒雇用巴蘭:行動一(廿二1-14)

(一)

受到以色列人的成功和逼近所威脅,摩押王從『恐懼』中採取了行動,並且警告他的鄰國,說以色列人在數量上佔優,他們暫停行動,只是為了探查他們下一個要征服的領域。他傳話給『米甸的長老』,他們都為此而擔憂、決定聯同徵詢巴蘭的意見。巴勒怕的是以色列人將要『遮滿地面』,這個短語在出埃及記十章五節和十五節中曾用來形容蝗災。

使者前去邀請巴蘭來為他們的主人工作,他們旅行到毗奪這個『大河邊』(5節)。英文標準修訂本替最後這個『河』字把頭一個字母加上大寫,因為它本身通常是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中文和合本譯作伯拉大河:譯者注)。如果這是正確的話,那麼毗奪很可能是亞述年鑑中稱為毗特路(Pitru)這座城市,它座落在幼發拉底河上。然而那路程有四百里之遠,如果巴蘭騎驢行走,是一段非常長的距離(21節)。武加大譯本(Uulgate,即聖經的拉丁文譯本)也許感覺到這點難以解釋,沒有把這個詞當作毗奪一地,而把它當作動詞『解夢』的分詞,如此產生了『比珥的兒子巴蘭,這個占卜的』一句翻譯。關於『在亞帽這個地方』("in the land of Amaw")一句,更無法確定,因為此地在敘利亞、撒瑪利亞和武加大三本譯本中都稱『在米烏尼這個地方』("in the land of the Ammonites"),這?作了最輕微的經文改變而方便解釋(譯者注:中文和合本沒有譯出這個地名,而用『巴蘭本鄉那?』代之,請比較第5節的不同譯本)。但是這再一次看起來好像用比較為人熟知的名字取代較不著名的,而且不很令人信服。事實是我們不怎麼能確定巴蘭住在那?。

有趣的是巴勒索性稱呼以色列人為『有一宗民從埃及出來』(5節)。他既沒有提到她的上帝,也沒有提到是祂從埃及拯救以色列出來的。是他對此一無所知,還是他根本清楚知道但不肯說呢?無論如何他認為以色列的威脅具有相當危險性,因此差人到頗遠之處尋找著名的先見,並聘請他來咒詛以色列。

咒詛是用來對付任何可能在將來對抗某人的人(例如撒下十八32,但四15-16),或者用於即時對立地位的雙方(例如耶十25,詩卅五4-8,七十九6-12),而且真的表達了人們渴望上帝(或者眾神)分擔某人的信念,相信需要毀滅或傷害敵人。巴勒確信咒詛的話將會如他們所講的那樣有效,因為在古代祝福和咒詛一般被視為一旦發出就不能收回;參見創世記廿七章卅三節。所以如果巴蘭咒詛以色列人,巴勒將會得到安全。

(二)

在這方面有了保障後,使者帶?標準修訂本稱為『占卜的禮金』出發了(譯注:中文和合本作『卦金』,見7節)。這?有兩件事需要說明,第一件事是『禮金』的數目在經文中並無提及,也沒有欽定本的『酬報』的數量。經文僅僅說他們拿?『卦金』。第二件事則是,正如許多爭論曾提及的,我們必須了解這?所謂的『禮金』,對於專業的預言者,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帶?『禮金』並不一定暗示巴蘭貪財或者邪惡,彼得後書和猶大書(見最後一段)背後的傳統忽略了這個事實,即專門從事這種職業的人有權去收費。撒母耳記上九章七節以下記載掃羅因為沒有可送給撒母耳的而茫然不知所措;在列王紀上十四章一節以下,耶羅波安差遣妻子帶?禮物送給先知亞希雅;又列王紀下八章八節以下,巴蘭王把相當多的財富拿去贈給以利沙。明顯的事實卻是:正如故事本身所彰示的,巴蘭遲些(18節)拒絕了這筆巨大的財富,全心全意傳講耶和華的信息。

一個更加令人困惑的問題是,為甚麼巴蘭稱呼他的神也用以色列的上帝的名字,也就是耶威(Yahweh),或者通常翻譯作:『耶和華』;要記住他不是以色列人。在對話中,他也經常這樣稱呼以色列的上帝(例如廿二8,13)。這個發現是奇異的,而從那獨特的以色列名稱轉稱為一般的『神』,也很奇怪,後者不會使我們感到那麼驚訝。眾注釋之中可歸納為四種理論:

(甲)這幾章背後的資料來源或編者把巴蘭當作耶和華的敬拜者,因此他是以色列的朋友。

(乙)巴蘭不僅要尋求自己的眾神和巴勒的神祇,也需要尋求耶和華,試看誰最有能力。因此他發現以色列上帝的力量,並且呼喊祂的名字。

(丙)以色列的耶和華也偶然地選擇向非以色列人啟示祂自己(比較出十八章〔葉忒羅〕;賽四十五1;伯一20等等經文),因此我們在這?有一個真正啟示的示例。

(丁)編者不能接受這樣的神諭竟不從耶和華而來,所以他把耶和華的名字放在巴蘭口中,儘管原來沒有這個意思。

最後的解釋是最令人滿意。但它實際上卻是次要的一點。雖然巴蘭可能不知道,然而耶和華感動了他。結果是他拒絕去見巴勒,因為祂意識到以色列所領受的祝福,並非一個咒詛能夠消弭的。

巴勒雇用巴蘭:行動二(廿二15-20)

可以明白,從巴勒的角度看,也許他以為巴蘭拒絕前來,只是表示引發他的力量不足夠。所以他差派更有威望的使者回到巴蘭那?,答應給他『極大的尊榮』。從這種對形勢的表達看,也許形容巴勒性格的篇幅,比巴蘭更多。巴勒估計,如果巴蘭肯來咒詛以色列人,他將來會更著名。的確,這實在是極大的諷刺,因巴蘭的名聲傳開,由於神差遣他祝福以色列人,早被肯定了。

巴蘭的第二個回應十分精彩,那是任何一位信徒都夢想能夠為耶和華而作的聲明『行大事小事』(譯注:英文譯作"do less or more",參見18節)這個成語是典型的希伯來式,意思簡單說,是他除非首先有『耶和華的命令』,否則他不能作任何事。這樣說?,他就邀請使者當天晚上接受他的款待,待他再一次尋求耶和華的旨意。以前他曾經被禁止前去,現在他獲准與邀請者一起,附帶的條件是他保持完全忠於上帝的計畫。巴蘭是要作為耶和華的使者,要在巴勒和他的同盟面前宣告祂揀選和祝福以色列。正像耶和華能掌管甚至潛在?危險的形勢,並加以使用來彰顯祂的榮耀。這就是此段插曲的美妙之處:至終得到極大尊榮的,將不是巴蘭,而是永生的神,以色列的上帝。

上帝向巴蘭說話:天使和驢(廿二21-35)

(一)

巴蘭清晨騎?驢出發到摩押去。我們今天對一隻驢會說話感到困惑,但是活在舊約時代的人,很快便能意會這段文字也不是關於『驢』的。事實上此處的要點是,傳送上帝的信息的媒介並不重要,只有信息才是重要的。使用一隻驢或一位天使,並沒有關係。

奇怪的是,上帝既已命令巴蘭前去,經文卻在廿二節說祂『因他去』,就發了怒。此處也許應翻譯為『當他去』來代替,暗示在路上發生了一些事情,也許是巴蘭在態度和慾望方面,使上帝不悅。另一方面,也不難假設這?有別處的資料來源,證明巴蘭受到批評,而二十節背後的訊息,則顯示了對他較為仁慈的處置。然而,不論事情如何發生,一個『耶和華的使者』被差遣來作為巴蘭的『仇敵』(adversary),這個強烈的用詞後來出現在『撒但』這個名字中,它是上帝的仇敵。參看約伯記一至二章,在那?撒但是上帝在天庭?的仇敵,它的任務是要呈案控告人類(只有在舊約時期以後,撒但才逐漸稱為另外的名字,即魔鬼)。

(二)

巴蘭所騎的驢看見天使並且多次躲避,因此被甚麼也沒有看見的巴蘭打了。這是一齣好戲,給讀者預備了故事的高潮,可以與此對照的是列王紀下六章十五至十八節中記載以利沙和他僕人的故事,以及保羅在使徒行傳九章三至七節的轉變。在這些故事中,也有那些不能看見和不願看見的人。

第二次是天使出現在『窄路上』,而驢因嘗試從旁邊擠過去再次被打了。然後出現第三次,最後天使的干預發生在一個更窄的地方,驢沒有辦法躲過去。這隻驢猛然臥倒下去,並且第三次被巴蘭所責打。當時巴蘭二次被邀請去看驢所看見的和所意識到的;驢兩次使得他躲過手?握?刀的天使。在這個緊要關頭,耶和華『叫驢開口』,這樣就講出話來。以西結書三章廿七節和卅三章廿二節所記載耶和華委派以西結所用的表達方式,與此處相同,這十分有趣。這一點肯定了先前指出的要項,即耶和華揀選誰為使者是不重要的。

天使說他來作巴蘭的對頭,因為他的行為是『邪惡的』。這個希伯來詞(譯者注:中文和合本譯作『偏僻』,參見22節)再次在約伯記十六章十一節出現,而似乎有『猛然拋去』("to throw precipitately")的意思(譯注:中文和合本作『扔到惡人手中』)。敘利亞文的譯者解出同一動詞的相異形式,作出了極佳的解釋:『因為你直向我撞來』(請比較新英文聖經)。然而,某些學者相信另外一個相似的詞更接近原意,意思是『成為邪惡』。標準修訂本『邪惡的』("perverse")一詞採用了這個解釋,這也為其他的古代譯本所沿用。不管準確的意義是甚麼,巴蘭從天使那?得知,這隻他所要殺掉的驢如何救他免死。

可悲的是我們也經常在所走的道路上犯錯,瞎眼,看不見上帝的警告,直等到祂使用眾『驢』來阻止我們。我們再次記起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一章廿七至廿九節所說的話:

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巴蘭懊悔並表示要回家,但是天使代上帝傳話並命令他繼續前去。上帝在二十節那?已經命令他『去』做祂所吩咐的,天使的訊息是他只可以『講』賜給他的話。也許在命令中,有一重點的改變,暗示了作為先見的巴蘭,把自己的話摻在耶和華的話中,是一種危險的傾向。因此耶和華中途攔截他,並且糾正他。

巴蘭向巴勒說話(廿二36-40)

巴蘭的到來,對巴勒來說,必然是極大的滿足,但同時也有些挫敗的感覺。無疑他感到自尊心受損,因為他第一次提出的『尊榮』曾被拒絕。無論如何,他在還未等到巴蘭抵達城?之前,就走出去在半路上迎接他。

巴勒立即講話,叱責巴蘭當初沒有馬上回應他的邀請。難道巴蘭沒有意識到他──巴勒是多麼重要嗎?但是巴蘭的回應十分奇妙,他提醒巴勒世上事物的重要性的真正次序;而在整個插曲中,上帝的旨意是最重要的因素。他根據天使在卅五節中所給的指示回答,並且給先知的預言提供了所能找到的最好解釋。廿三章五節清楚地表明:『耶和華將話放在巴蘭口?』(英文直譯,譯者注),在廿三章十六節再重覆一次。先知米該雅有一次也被一個王強迫去說他想聽的話,但要假以耶和華的名去講。他的回答也差不多:『我指?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耶和華對我說甚麼,我就說甚麼。』(王上廿二14)

巴勒當然期待?巴蘭能說咒詛的話,但這只是一種推測,主要視乎巴蘭本身知否將求祝福的真相。值得注意的是巴蘭給巴勒的回答如何加強故事的戲劇性。當他申述自己的立場時,使用一般的稱呼『神』,而不是『主』這個親切的名字,因此巴勒還不知道他要毀滅的那國的神,是獨一的真神,是在他背後掌管的主宰。

巴勒預備了一些舉行儀式的食物,包括了作為獻祭用的牲畜和獻祭的饗宴。這是向他致敬示意的程序的一部分,表示巴蘭是巴勒王授命的使者(比較撒上九22以下)。巴勒甚至希望讓巴蘭與當地的領袖在祭宴上同吃,把他引進『摩押神祇的?體』,使他因此與摩押的神產生關係。然而巴蘭如今在耶和華的名下,抵制這種宴樂的用意,並且斷然地說他沒有自己的權柄,只能說『上帝』向他說的話。

在這整個情景中存在?緊張和諷刺,但也存在?值得注意的信息。當試探的壓力和引誘四圍環繞時,記住巴蘭的話是明智的:『上帝將甚麼話傳給我,我就說甚麼話。』

巴蘭不能咒詛以色列(廿二41-廿三12)

(一)

兩個人走到『巴末──巴力』("Bamoth-baal",中文和合本譯作『巴力的高處』,參見廿二41,譯者注)去觀看這個引起巴勒深切關注的民族全貌。從英文標準修訂本我們可能假定『巴末──巴力』是一個城鎮或地區的名稱。但是這想法一點不正確。這個詞組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巴力的高地』,並且意指在多山的鄉村中,有一個特別預備的天然高出的位置,從許多意義上推斷,這種作法的起源是來自在這樣的地方,祭司或者先知可以獲得最有利的條件去聽見聲音與上帝溝通;從這高高豎起在清新空氣中的地方,最便於觀看星宿、雲彩或者?鳥的移動,而這一切都被用於解釋神明的旨意。巴勒帶?巴蘭到此地,並且因此寄予一個清楚的意圖。

為了廣泛地咒詛,當然希望巴蘭清楚地能夠看見以色列人(比較廿三13和27),所以他們登上高處去取得所需要的遠景,而希伯來經文說巴蘭看見『末端』的百姓(中文和合本譯作『以色列營的邊界』,譯注)。英文標準修訂本把這點解釋為最靠近他的人們,因此翻譯作『最靠近的百姓』,而某些譯本則指相反的極端,因而有『最遠(邊界)的百姓』,意思是他們全體。有人爭辯說,只有藉?看見他們全體,巴蘭能說他在廿三章九至十節中所說的話。無疑他只能單憑?他們的人數而有一個印象,而他看見他們的一部分,並且知道那只是一部分。但是事實上廿三章十三和廿七節的意義使之更清楚,如果這?頭被理解為他們所有的意思,那麼巴勒在後兩個場合(即十三節和廿七節所指的場合)看來得到這樣結論:反對的人數眾多,嚇壞了巴蘭,因此帶他到不同的地方,在那?只能看見他們的少數,希望這樣將鼓勵他去坦然地咒詛。這個王就是如此徒然地和悲慘地想要操縱先知。

巴蘭安排建造七個祭壇,和要求相同數目的公牛和公羊作獻祭用。他把巴勒的祭牲放在每一個祭壇上作為某些『燔祭』。雖然標準修訂本說他們兩人獻祭,但是這說法不符合三,六,十四,十五,十七和三十節,這些經文都暗示只有巴勒一個人,而且希臘譯本很肯定在第二節指出只有巴勒自己。巴蘭實際上離開巴勒,事先進到山上去尋求上帝的旨意。當時的情況顯然是他要去單獨接受祂的曉諭。這種希望『遇見』耶和華的願望也在出埃及記三章十八節,五章三節,和阿摩司書四章十二節等經文的語言表達出來,述說耶和華都來和祂的百姓說話,所以明顯的是,巴蘭也希望從上帝得到曉諭。耶和華臨到他那?,並把話傳給他;所用的短語,正如我們以前見到的,特別是在以西結書中記載的。

(二)

當巴蘭開口說話時,他以一種優美的詩體形式『講論』。他一開始就宣佈自己對即將說的話和事件不須負上責任──他是被『引』出他的家和他的居住地。他曾經被召來『咒詛雅各和斥責以色列』,這兩個平行的名字是所有四個神諭的明顯特徵(廿三10,21,23,廿四5,17)。互相平行是這種典型的詩的特色,但是『雅各╲以色列』的平行,只有其他兩位先知有此特點:以賽亞書四十至五十五章(出現十七次),和彌迦書一至三章(出現四次)。在這?有三個名稱被用於『咒詛』或者類似的意思,強調巴勒迫切希望除掉以色列。

然而廿二章卅八節的意思是,巴蘭不能夠滿足巴勒的需要。他的措辭是簡單的,卻是深奧的。以色列人是『獨居』的民,正如標準修訂本所指出(中文和合本也這樣記述──譯者注)。她是耶和華特殊的百姓(比較出十九5,摩三2),也知道自己是。因此在孤單的意義上,她是不孤獨的,但在獨一無二的意義上,她是獨居的民。

巴蘭繼續說,這些百姓是不可計數的。『誰能數點雅各的塵土呢?』這是用提問的方式回憶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我要使你這後裔多如地上的塵土。』雅各本身也接受這同樣的應許(創廿八14),而在此巴蘭講到這應許已經應驗。然而標準修訂本的下一行包含一種接在這種誇張之後未必可信的含意。『四分之一』的以色列人,可能是廿二章四十一節中的『營的邊界』的另一特殊的不同形式,倘若翻譯是正確的話。藉?稍為重讀經文,有人提議用『民眾』一詞代替『四分之一』,但是標準修訂本的注腳『灰塵』("dust clouds")實際上已是最好的提議。在另外的閃族語言中它是基於類似的詞彙。

這篇神諭以巴蘭方面希望『如義人之死而死』作結尾有些奇怪,很像這些話雖然是從巴蘭說出來的,但它們並不是神諭的一部分。在他傳講神諭之後,他希望他自己的命運好像以色列人,他確信以色列將來的安全和幸福。標準修訂本正如大多數的翻譯,把這些希伯來字解釋為『終』("end"),那就是『生命之終』,但是如果不接受這是原來神諭的一部分,那麼它能夠如希臘譯本在這?所翻譯的,並且如標準修訂本在耶利米書卅一章十七節,用『兒女』("descendants"或譯作『後裔』)來代替。巴蘭要他的後裔將來能像以色列人在上帝的祝福下享受喜樂和安全。

這是第一個神諭。絲毫沒有強烈的措辭,它只是清楚地表達了耶和華在以色列一邊的形勢。巴蘭再次說他所作的回報是如何不能越過耶和華告訴他的。巴勒感到強烈地被挫敗,他意識這神諭事實上違背他的願望,並且是以色列化裝的祝福。在結束時有一值得注意的是,『領』巴蘭來的巴勒,在這?反而是耶和華『領』他。耶和華和巴勒之間的鬥爭雖然變得更加強烈,但是最大的祝福仍然會臨到以色列民。──《每日研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新增日期: 2008/08/26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民數記第22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