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

民數記 第11章



埋怨的結果(十一1∼15)

  以色列百姓離開西奈之後三天就大發怨言,可見他們又很難適應在曠野中艱辛的旅程,三天他們就不滿了。請看他們發怒言的結果:

 .使神發怒(1、10)──他們忘恩負義的態度惹起神的忿怒,神為了管教他們,就降火在營區的某處;可幸摩西作居間,求神止息怒氣,火才熄滅。要知道,神是「烈火」,是他公義嚴正本性的一種表彰。我們埋怨神即表示我們反抗祂,認為祂不公道或不仁慈。

 .忘記神在他們身上所施行的作為(5∼8)──百姓忘記神如何用祂的大能,拯救他們脫離埃及為奴之地,他們竟念念不忘埃及地的食物,而厭倦神在曠野的嗎哪。嗎哪的味道雖不及埃及食物美好,但營養豐富,使他們有健康的身體。神最傷心莫如祂的子民忘記祂所施的作為,過?自私貪慾的生活,對屬靈的祝福毫不眷戀和渴慕。

 .使他們的領袖灰心(10∼15)──以色列人的表現使摩西灰心,他同樣向神發怨言,他受挫的心情是值得同情的。多少時候我們發怨言會令到帶領我們的屬靈領袖也落在埋怨之中。例如我們埋怨教會的一些工作,這會使神的僕人也埋怨神,因我們的失敗小信,也會令他們灰心喪志的。

祈禱 求神赦免我埋怨之罪,轉而讚美?美善旨意的安排,以致全心順服。



神對埋怨的處理(十一16∼23)

  神對摩西所發的怨言沒有加以責備,因祂深知摩西所遭受的冤屈,於是憐憫他,指示他作兩件極有意義的事:

 .選立助手來協助他(16∼17)──神吩咐他選立七十位長老來協助他,亦「把降於他身上的靈分賜那七十位長老」,使他們承擔管理的重任。在這?我們學到兩個原則,其一是集體領導的形式,摩西雖然仍是最高領袖,但他並不是專權,神要他將權力分配下去,讓這七十位領袖分工合作來承擔工作職任。其二是訓練領袖,摩西一定花了一段時間來訓練他們,將工作細則加以講解,以致工作起來有條不紊。照樣,今天訓練領袖是教會增長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有了靈命、知識俱備的領袖,教會福音聖工一定有革命性的擴展,信徒的靈命也必增長起來。

 .藉豐富的供應使百姓認識他們自私的心(18∼23)──神告訴摩西,百姓因?自己犯罪的態度,將會吃肉「一整個月」,直到肉從他們的「鼻孔」噴出來為止。這表示他們對肉食失去了興趣,並生了厭惡之心。神這樣做,一方面要他們自知他們是何等自私與貪心;另一方面,亦顯露出他們無知的妄求。當我們堅持在某些事上反抗神的旨意,就必會失去我們所期望的歡樂,相反可能為自己帶來痛苦和損失。

祈禱 求主教訓我不要愚昧地妄求,免得?的應允反成為使我痛苦的刑罰。



自私的危險(十一24∼35)

 .不自私的摩西(24∼30)──摩西不專權的表現顯露了他不自私的心,他甘願將責任和權柄交給七十位長老,希望他們也得?神的靈的充滿。就各方面來說,這都是一件好事──對摩西本人有益,這樣就減輕了他的重擔;對長老而言也有益,因為他們可以學習新的責任。神贊同摩西的行動,因此神將他的靈也分賜在七十位長老身上。在今天華人教會?,我們當學習這功課,教會的領袖和機構負責人不要獨攬全權,乃要不自私地將責任與職權交給輔助的接班人,並要信任及訓練他們,那麼教會或機構事務的處理就會更有效率。我們不要像約書亞一樣,對有恩賜的人產生嫉妒之心,以為只有自己才是蒙神特別揀選的。這種觀念流行在教牧同工間,也盛行於平信徒中,以為沒有他,教會工作就不能興旺地發展,這是狹隘自私之想!

 .自私的百姓(31∼35)──百姓吃肉的要求表現了自私之心,因貪心源自自私。雖然他們的要求蒙神允許了,然而他們所得的卻成為咒詛,因為神判定百姓要整個月吃鵪鶉,作為他們貪心的懲罰。基督徒也常對神的恩典有過分的要求,這種貪得無厭的要求,顯露了我們何等自私啊!請問若神一旦應允了你的慾望,其結果是眾人得益抑或成為了眾人的咒詛呢?

祈禱 求神藉這一段經文教訓我不照我的愚昧向?強求,乃要常存知足感恩的心。──《新舊約輔讀》



焚燒:他備拉(十一1-3)

(一)

這是百姓開始抱怨和堅持己見數次中的第一次。當每一件事都順利時,或者至少當他們已經一瞥上主如何在工作或正要工作時,他們表示願意等候耶和華。但是當他們甚麼東西也看不到時,就開始沮喪和跌倒了。這是一種人性的真正特色,這種人性使我們需要確實能夠握住某些可觸摸的東西,或者某種我們自己作的夢想,或者某一位能令我們感到安全的朋友。處於一種缺乏及想像不出任何幫助及熟悉事物的景況中,很容易會喪失信心而發牢騷。我們對上帝會照顧周全的信心是多麼小!耶穌藉?命令,平靜風浪(風浪來臨時祂仍安睡?)說:『住了吧,靜了吧!』然後祂轉向祂的門徒,說了傷心的話:『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可四35-41)。祂經常要向我們說這句話。

這是一種忘恩負義的罪,這罪在上帝看來是十分嚴重的。當摩西在民數記十章廿九節對何巴說出要有信心的話說:『耶和華指?以色列人已經應許給好處』之後,百姓抱怨他們的『不幸』,這個詞在希伯來文其實是作為『好處』的反面詞,也就是『邪惡』。正如約伯要學習的,是這位耶和華使我們有各種生活的經歷,所有這些都是為他的『好處』而效力(伯二10)。但是甚麼是『好處』,可能是我們許多時不願意聽見的,所以它會被理解為『壞』的事情,就像那位有點喜劇性的以色列王,他顯然不準備去聽上帝藉?先知米該雅所說的話,只因為當時這些話不合他的心意(王上廿二8)。以色列人需要去正確地學習,正如我們一樣,『萬事都互相?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

我們不知道他們實際上所抱怨的是甚麼。拉比的傳統有這樣的說法,正如在下一次他們抱怨飢餓,有些人建議『飢餓』一詞是原來經文所載,而非『邪惡』。這一點在希伯來文中,僅需作少許的改變。然而,十章廿九節的『好處』一詞所締造的思想,看來更為有力和接近原意。著者寫作的目的,指出當人們面對實際問題時,很容易生怨言而非讚美上帝;也不肯尋找機會去服事祂,並學習更多關於祂的事。

(二)

為表示耶和華的憤怒和懲罰,『耶和華的火』降到營中。這種『火』的形像在舊約中是一貫的。上帝榮耀的同在,經常以火的存在來表達,正如在西乃山的情形(出十三21;廿四17);這是祂的純淨能力的一種顯現(例如利九22以下;民十六19以下;詩十八8以下);它看起來好像表示上帝審判的明顯方法(摩一4;哀一12-13;結十1-2);它是上帝的怒氣的一種象徵(例如賽三十27以下;耶十五14,十七4)。上帝本身能夠被描寫為『烈火,是忌邪的上帝』(申四24;比較來十二29)。這個形像說到祂的不可抵抗、祂的純潔、祂的魅力。更甚的是,它告訴我們,藉?祂的大能,去精煉祂的百姓,幫助他們成熟和清潔無污:『因為祂如煉金之人的火,……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瑪三2-3)。事實上,祂的審判就是祂的煉淨:『我熬煉你……,你在苦難的爐中,我揀選你』(賽四十八10)。

這?是上帝審判的福音──祂的憤怒是針對罪惡,而不是對罪人。每一次祂懲罰,在祂看來都好像是一種管教,一種教育,一種精煉;它根除了所有在我們中間的不敬虔,消除所有使我們不能成為合上帝心意的人的阻礙,和拿走所有不屬於聖靈果子的部分。這是為了我們的好處。只要我們經常轉向祂,即使是在管教之中,那時我們都要『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三18)。

(三)

最後必須提到的是摩西好像以色列的一位偉大的調解人(intercessor)。第二節的敘述是非常的簡單和低調,真是妙啊!許多次我們讀到他為百姓禱告,但是有時,好像這?一樣,百姓來到他那?。這點再一次在民數記廿一章七節見到:『百姓到摩西那?說:「……求你禱告耶和華……」』。儘管他們抱怨他,並且有時甚至設計謀反對他,但是百姓知道他是耶和華的人。如果別人也能對我們這樣說,豈不是很美妙嗎?

嗎哪的供應(十一4-9)

舊約是一卷奇妙的『人性』的書,雖然它是上帝的話,但是它中肯地揭露百姓的本來面貌。經文的內容不會隱瞞失敗的個案,也不會掩飾有缺陷的例子。沒有證據證明聖經中的突出人物只有好的故事,聖經毫不猶豫地說到雅各擅說謊;參孫好女色;掃羅不順從上帝的明確命令;大?對別示巴有色慾並且設計謀害她的丈夫;押沙龍以一個陰謀家和懦夫的形像出現;亞哈是一個腐敗的和軟弱的人;以色列是一個經常與她的上帝角力的民族。她從來沒有下定決心要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委身於耶和華,有時她隱藏她的信仰去信奉其他神祇;她經常沒有體會到先知所堅持,只歸順一位上帝的需要;毫無疑問,她曾經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曉得相信並沒有其他的神。其實以色列並非一個貫徹回應上帝的實體──她像我們一樣是由人類組成的。

在一些比別人更乖劣的人(『暴民』)的影響下,全體的百姓都迷糊了。他們寧願聽從不滿的少數分子悲嘆苦訴,而不看上帝的應許。而且根據一至三節推測,他們『再一次哭泣』。猶太人最偉大的注釋家之一拉西(Rashi),特別問道;為甚麼他們在四周都圍繞?他們的羊?和牛?時(出十二38,十七3;和在本章的22節),喊叫?要肉吃呢?也許這些是留?作祭牲用的。但是即使是他們也不時吃畜牲,顯然的,他們想念的是魚、蔬菜、水果及埃及的野菜。他們現在只有嗎哪作為每日主要的食物,代替了這許多美食。而且他們必須努力工作去收集和烹調,當他們在埃及的時候,卻能夠『不費分毫』地享用那些不同的菜餚。在出埃及記十六章一至廿一節,同樣述及這事件的片斷,也有一段關於鵪鶉的記載,如十一章卅一至卅五節中所述,有一段關於鵪鶉的記載。在那一段經文中說『全會眾』都悲嘆和埋怨缺乏食物,直到耶和華賜下每日的『天上的糧食』(4節),這些食物他們在地上找到,形狀好像『白霜的小圓物』。然而在這?,它只說明是一直在那?。在出埃及記嗎哪是在沒有食物時,作為供應食物的神蹟的一部分;而在這?,需要神蹟是問題的一部分。在那?,『鵪鶉』是神蹟的另一部分;在這?全部都作出神奇的供應。

但是這個『嗎哪』是甚麼呢?是麵包嗎?這一段經文沒有記載,出埃及記的那一段也沒有,在那?『麵包』簡單地意味?『食物』。大多數的學者同意,它事實上是一種像樹膠(gum-like)的物質,是從稱為檉柳屬的蟲癭的果汁中得來的。在晚上的時候,這種果汁產生出來;白天則落在地上,並在朝陽照射下融化。貝多因人今天仍然把它放進麵包中,當作一種果醬。這種物質的名稱在阿拉伯文是『嗎恩』("mann"),因此在希伯來文稱為『嗎哪』("manna")。這一點更因?他們是在早晨帶?露水時收集它的事實所證實。在出埃及記十六章十五節中,這個名字有一種更加希奇的表達。以色列人在第一次看見它時問道:『這是甚麼?』這句話的希伯來文是"man hu",故聯想到類似的聲音的名稱是"manna"(嗎哪)。

標準修訂本翻譯第六節有一點誤導,所埋怨的不是他們由於飢餓而?弱(『我們的力量枯竭了』),而是『沒有一樣東西去引起我們的胃口』。(譯者注:中文和合本譯作『我們的心血枯竭了』,和標準修訂本相似。)換句話說,他們過?的曠野生活,並沒有所熟悉的奢侈品,而且厭倦於需要不斷地吃這種雖有營養但悶人的食物。

這是上帝統治的方式:要成就大事和輝煌奇妙的作為,在大到不可理解的尺度下行至大的神蹟;而且也要藉?祂的創造,為祂的子民安排一切有規律和同樣奇妙的工作,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照顧祂的百姓──例如正當我們需要時,在一封信?收到一個信息或者接聽到一個電話,或者有人來訪;正當我們需要改變走向另一個方向時,恰巧遇到某人;在聆聽一篇講道時,其餘的會眾還在思想其他事情,我們卻聽到一句有益的話;甚至是我們想當然所接受的每日糧食和安全。這一切都是上帝向我們顯示祂供應照顧周全的神蹟。所以在這曠野?,在荒蕪的土地上,上帝賜給祂的百姓食物,也賜下我們經常忽視的每日食水:『夜間露水降在營中,嗎哪也隨?降下。』(9節)

摩西認罪(Ⅰ)(十一10-15)

(一)

這是關於摩西的生活的重要的一小段落。正如在上一段曾經說過的,舊約從來不忌諱地顯露它的英雄充滿?人性。在這一段不愉快和以色列人抱怨的經文中,摩西也表露出不滿。當經文?說:『摩西就不喜悅』,它意味?正是那樣。這不是一段安靜、謙虛、憑信心禱告,相信耶和華完全實現祂的應許的時間。這?一點都沒有因為耶和華委任他,給他有服事祂的特權,而使他有心懷感謝的?象。相反,在這段時期摩西自認上帝給他負的責任太重,並抱怨上帝對他的要求過高了。

所以有一個問題必須要問:在這一點上,摩西和以色列百姓之間有甚麼區別呢?或者更為尖銳地問:摩西和暴民之間有何不同呢?當然他對上帝的認識,遠遠超過其他的人;當然他所有異象,其他人只能猜到或者看見一部分;當然上帝自己已經呼召他作為祂的人;當然他所承受的壓力,遠超過其他人所能理解。但是上帝賜的越多,祂的期望也越大。摩西得到上帝的恩賜使他能夠成為神人。也許在上帝的計畫中總是委派祂的權柄到某一限度(見本章後一段)。然而,摩西的反應卻非順從和感激。所以在這一點上,他和其他人是沒有分別的;摩西總是以色列的子民之一。

(二)

簡言之,摩西嘗試在耶和華面前為自己辯護。他認為自己在上帝面前軟弱不足的洞見是正確的──他不能去為耶和華的百姓肩負責任。他對這個責任有很強的反應,並且同時感到在『耶和華的怒氣』之前無助,因為『耶和華的怒氣』正對?百姓『發作』,因為他們不知感激,缺乏信靠,沒有向他們的呼召委身,祂的怒氣向?百姓發作。這?我們看見回應責任經常出現的那種典型的人性反應。當摩西感到他不能應付他的家庭和作丈夫的需要時,他憂慮和焦急得像一位父親──然而他也沒有以一種正確的心靈去轉向那位真正的父親,儘管以色列的父親正在等候?當他們要求時,賜給他們所需要的禮物。忘記了他自己在民數記十章廿九節宣告的偉大的確信,摩西反而責備耶和華要傷害他:『?為何苦待僕人?』請看摩西多麼像我們!在出埃及之前,他也懷疑耶和華要苦待整個以色列百姓(出五22)。然後耶和華藉?出埃及,來顯示他犯的是多麼大的錯誤;而不久又以另一個神蹟來顯示錯處。

我們有許多人忘記藉?信靠和期待去把情況交託給耶和華,反而拖延到它們變成重擔,然後懷疑耶和華不公平,或者不真正體諒我們的情形!祂要在所有情況下都成為我們的天父和救主,甚至包括那些祂曾經交託我們照顧的方面。

當然是耶和華而不是摩西孕育以色列,正如有一次摩西自己提醒他自己(出卅三13),而且也是祂而不是摩西支持?以色列。對此在以賽亞書四十章十一節所提供的那幅美麗圖畫:耶和華行動像一位護士(牧人)或者一位母親,祂能夠把以色列抱在祂的膀臂中。然後讓我們像摩西一樣,去學習認識上帝是那位肩負責任者,並且確實保證把每天的每一件事情交託祂,和求祂顯明祂的旨意是甚麼。

耶穌是站在人和上帝之間,罪惡和神聖之間,無能和有能之間,被咒詛和蒙祝福之間,死亡和生命之間的那一位。耶穌是唯一接受委任去代表所有人性和代表上帝的一位。祂在上帝面前肩負?我們所有的責任,正如先知所看到的:『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九6)

摩西認罪(Ⅱ)(十一10-15)(續)

(三)

摩西懇求迅速蒙憐憫地死去,這一點值得注意。在這背景下並沒有證實可以無痛苦地死去的經文,所以不可以這樣來用。而比較可能是,他認為與其無法完成他認為上帝交給他的使命,他寧願死去。他認識到不但他的使命,並且他的生命本身是從耶和華而來的,他要求上主藉?寬容他的過失而向他施慈愛。注意他沒有要求去取消他的使命,這是他對耶和華的信念,相信祂對他的要求是完全而不變的。

作為一個人和作為上帝百姓的領袖,同樣是摩西這個人,所以他要求被殺,讓別人取代他的位置和完成上帝的使命。對於這一點,在舊約中有甚麼經文記載與它相同的呢?在約伯記第三章中,約伯在痛苦的災難中甚至抱怨他的出生,而且在後悔中求死:『我為何不出母胎而死?……』(約三11)。稍遲一些,他作了一個請求:『願上帝把我壓碎,伸手將我剪除。』(伯六9)為甚麼呢?因為他寧願那樣,而不願世人相信他對上帝不忠,成為一個罪人和假冒為善的,他曾經一度是別人的指導者。

在列王紀上十九章四節,先知以利亞『請求取去他的生命』,因為他曾從亞哈的妻子,王后耶洗別腐敗的統治勢力下逃命。他在為耶和華站穩立場以後可能預測會受到迫害,然而他並不保持忠誠和繼續去為耶和華的能力作見證,反而逃跑了。在悔恨中,正如他所感到的,他不願意活?看見他的事工如自己所預期的失敗,所以他求死。有一個生動的例子可在約拿書四章三節中找到,在那?先知乞求耶和華取去他的生命,『因為我死了比活?好』。為甚麼呢?因為上帝已經成功地驅使約拿告訴在尼尼微城?的死敵,傳述耶和華的能力和愛的好消息,以及他們需要改變他們的心思和方式。也因為約拿不願意看見這些人得到寬恕,因為他們惡待以色列人,所以他寧願死去。他曾信靠上帝,又曾委身於以色列民──上帝特殊的百姓,但一切卻是事與願違。

(四)

摩西在出埃及記卅二章卅二節求死是另一種不同的情形,因為他的求死不是因為不願活在他的百姓之中,就是那些忘恩負義、從埃及蒙拯救不久就製造金牛犢得罪耶和華該死該消滅的百姓。它也不同於摩西第一次要求上帝赦免他們所有的人,那麼如果這禱告失敗的話,只有迫使他自己去死,總比長期孤獨好。

許多講章曾經講到所有這些例子,同樣,也有許多文章論到它們。因為在這些事例中,各有不同,但有一件事是特別明顯的。在每一個例子中,當事人都誤解了他們的責任和在上帝之下的特權,為了除去羞恥或者責備,他們寧願求死。西門彼得誤解上帝對耶穌的計畫,導致他受到責備(太十六13-23)。世上再沒有比去靜心聆聽上帝,得到正確的信息,更重要的工作了。

最後,必須注意摩西稱呼他自己為耶和華的『僕人』(11節)。我們很容易視摩西為上帝偉大的律法傳遞者、或者先知、或者審判官、或者代言人,然而當上帝自己向摩西的繼承人約書亞講到摩西時,祂說:『我的僕人摩西死了』(書一2)。摩西是上帝的僕人這個事實,在約書亞記開頭一章強調了五次(一1,2,7,13,15節),而新約總結他的一生和他的事奉,說:『摩西為僕人在上帝的全家誠然盡忠』(來三5)。這也是上帝向我們的要求:無論情形怎樣,也無論是大事或小事,都要在我們的事奉中忠心。如果摩西是那樣與我們相像,這意味?,我們也很像他。也許不是去領導上帝的百姓,也許不用領導任何東西,但是要作為上帝的僕人,應該忠心地達成祂向我們提出的要求。

在耶穌?我們能夠成為主的僕人,在祂的應許之地安息。甚至是這位偉大的僕人摩西都曾不順從,因此只能遠遠觀望應許之地。只有當他與耶穌同在時,才能在應許之地服事耶和華(太十七1-3)。

靈感運動(十一16-25)

(一)

對於摩西的懇求,耶和華的回答是指示他去選擇百姓中的七十位長老,把他們聚集在會幕?。這些人是誰呢?明顯地,他們顯然是已經蒙上帝呼召在營中佔有權威的地位,而不是首次被召集去作這種服務。也許最好是把他看作為營中的『監督』。或者如某些人所指出的,把他們當作是『秘書』或者『文士』?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把它譯作『較小的官吏』是正確的。無論那一種方式,他們在百姓中間提供了某種權力的架構和系統,去照顧他們每日的需要。同樣的也許他們扮演?使徒行傳六章一至六節中,『七位有好名聲的人』的角色。耶穌差派『七十人』到城市和村莊傳道,帶有祂的權柄去宣講和服事(路十1-10),也許內心想到的就是這些事情。

然後這些人曾經被上帝裝備來承擔這種即將來到的使命。耶和華說祂『要降臨』,去與摩西談論關於這種新形勢,並且執行那些需要作的工作。這是十節記載上帝說祂將『降臨』在地上顯明祂自己的經文之一,而祂在地上顯明祂自己,暗示發生在這?的是社會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對於上帝的百姓,長老的任命是極其重要的,並且如果上帝是在後面掌管?,對任何會眾的屬靈生命是極具振奮作用的。

一方面摩西要求耶和華解除他的重擔,但耶和華卻以另一方式動工。祂興起更多人和摩西一起服事。即使當上帝為我們承擔去做某些事時,祂經常──並非一成不變地──使用其他人去完成。上帝喜愛使用人們,而祂的百姓不但要開放和準備好被使用,而且也要開放和準備好看見上帝使用別人,或者聽見祂藉?別人說話。更進一步,耶和華說祂『也要把降於摩西身上的靈』在他們受膏時分賜他們。換句話說,不需要更多地傾注上帝的靈,因為上帝的靈已經足夠去做所要求的。所需要的只是重新分配權柄。這個動詞的根本意思是『參與,分享』,而這?它的意思是從一個火堆中分出某些東西用於其他地方,這是一種形式的分享。它不是一種競爭,而是共享共有(communion)。這的確是一個專對教會而言的詞。我們需要明白各樣事工只依靠專職傳道或者牧師是錯誤的。教會只能由牧師和會友共同分擔傳道的工作和分享恩賜,鼓勵個人都在參與事奉的情況下成長。

(二)

我們也要注意這個靈是被上帝『降予』百姓身上。這項行動不是來自有關的百姓之中;它不是主觀的,而僅僅說一個人被這個靈充滿的主觀標準,並不證明它是由百姓作主的。這是舊約的見解,另外一個著名的例子可以在列王紀下二章十五節中找到,在先知與後輩先知進行繼承禮儀時,會這樣說:『那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了以利沙。』上帝的靈幾乎是有形的和可見的,祂是那樣真實和有力量。新約最後當然顯示聖靈的確是有位格的,不可以被任何人所控制或者屬於誰。祂以上帝完全的自由而行動(約三8)。

摩西一直懷疑耶和華隨意行事的能力。所以他向上帝說話時強調祂的代名詞稱:『而?曾經說……』所有一切都歸於耶和華,雖然有點難以置信,但這一切的確全屬於祂。上帝雄辯道:祂是否沒有能力去成事?當然含意是耶和華能夠辦得到。祂所說的將要發生,祂的話『卻要成就』(賽五十五11)。

幕景佈置妥當,摩西聚集了長老們。耶和華在雲彩中降臨,這個雲彩成為他們的指導和祂與他們同在的保證。注意上帝只對摩西講話,所以他仍然是祂特別揀選的一位(見民十二8)。這是一種摩西分享的靈被分配出來的情形,而並非上帝不願給予更多;並且也表示摩西在一定意義上仍是上帝的『中間人』。祂向摩西說話,而摩西把信息傳下去;祂也從摩西身上取得祂的靈,並且傳下去。在這個靈的影響下,這七十個人『說預言』。這個動詞暗示類似瘋狂、精神恍惚的行為和在他人意志控制下的話語──這包括來自上帝的靈或其他情況。掃羅也曾經歷這種情況,例如撒母耳記上十章十一節和十九章廿三節;而如果列王紀下九章四至十一節這一段被適當的理解,這種結束就有點不合常規,因為先知在那?被說成是『瘋狂的傢伙』。

然而更為積極地,當這個靈降在百姓身上,祂將分賜各種恩賜和權威的事奉:(甲)最高才能的工匠(出卅一3);(乙)軍事的技巧(士六34,十一29,十三25);(丙)先知的宣告(這?,賽六十一1);(丁)夢的解釋(創四十一38)。這個靈的來到,換句話說,就是使一個人有能力去做上帝心目中要他做的事。這樣的人有能力去禱告,使上帝的神蹟顯現出來。

如果我們讓上帝在我們身上有這樣的機會,並且等候祂傾倒祂的靈在我們身上,那時我們所接受的恩賜,將使上帝能夠用我們去投入祂的事奉。

伊利達和米達,約書亞和摩西(十一26-30)

(一)

在所有這些活動和改變當中,也在營的當中,出現了兩個人,這一幕是在舊約中最出名的段落之一。這兩個人沒有按上帝所命與摩西和亞倫出營到帳幕中,原因沒有指明。他們是誰呢?『伊利達』,這個名字與上帝所愛的或者上帝所喜歡的;而『米達』,這個名字與『所愛的』或者『抽籤』的詞根有某些關係。

約書亞被描寫為摩西所『揀選的人』之一,這的確是一項殊榮。他又被稱為『摩西的幫手』。在約書亞記一章一節中,同樣的名稱也用於描寫他是摩西的『幫手』,並且舊約聖經用心良苦地顯示除了約書亞以外,再沒有人更有資格作為摩西的繼承人。在現代希伯來文中,這個名稱,或者與它有聯繫的動詞,在商業、交易等場合中公開被使用;但是在古代的希伯來文中,它們只用於聖所中服事耶和華的百姓。它們普遍地出現於民數記中(一50,三6,31,四12,八26,這?,十八2)。但是要作為一個『被揀選的人』是十分特殊的。約書亞將隨時隨地陪伴?摩西。

(二)

所以,到了第廿九節,這是舊約經節中突出的一節。摩西希望全以色列人都是『先知』,不單單他自己和被上帝不久前呼召的七十個人。先知是經常激動而誇張地表現自己;但是先知的受命並不須要經常處於苦修僧般的狀態。先知要認識時代的信號,並且引領屬靈的、道德的以及政治的方向,甚至每每要提出指定的方向。有時候他們預告事情即將發生,雖然他們多數向人們提點有關上帝的特性和計畫,而非表示他們只有純粹預告將來的能力──我們必須記得這類人經常可能是做先知(申十三1-5)。綜合來說,先知最好的描寫,是他或者她是直接地、迅速地、忠誠地替上帝講話的人。這可以在典型的先知的呼召中清楚看到,例如以賽亞書六章八至九節;耶利米書一章七節;以西結書二章三至四節;三章十至十一節;阿摩司書七章十四至十五節;哈該書一章十三節。最戲劇性的呼召可見於摩西和之後他的兄弟亞倫作為他在法老面前的發言人的呼召。大膽地說,亞倫要正好複述摩西的話,而摩西事實上正好重複上帝的話:『他將要成為你的口,而你將好像他的上帝』(出四10-16;也參見出七1)。

所以摩西有力地說,他喜歡所有以色列百姓,都公開向?上帝,清潔而清楚地接受任何從祂而來的信息,而且當他們接受傳給他們的這些信息時,能順從祂(比較林前十一23)。這樣他們將真正是『萬國之光』(賽四十二6,譯注:中文和合本譯作『外邦人的光』)。這是耶和華對祂百姓的旨意,而所有跟隨耶穌基督的人都要去聆聽和傳遞下去。在教會中某些人一直被呼召去作公眾的先知的職位,但是所有的信徒都是先知,無論是男的或是女的。遠在耶穌來臨之前,摩西就這樣要求。他因為約書亞的驚慌而申斥他,儘管約書亞可能是嘗試去保護摩西的地位和權威。

不完全清楚的是,為甚麼約書亞因為『嫉妒』或『熱心』而受責備。這是一個令人困擾的詞。例如,在民數記廿五章十一節,欽定本是後者,而標準修訂本是前者。而其他各種英文譯本也與此處不同。希伯來文詞根的意思是『去促成』("to get worked up"),所以在上下文中可以傳達變成兩種英語辭彙所表示的態度之任何一種。可能在這?它的意思是摩西不要約書亞為?保護他的地位,而妄用上帝的自由,去選擇和使用祂所要的人。太多的社會上的領袖,甚至是在教會這個家庭?,都過分保護他們的地位。沒有東西可以制止社會上一種現象的滋長,即一位領袖,把所有的責任、知識和異象都集中於自己身上。領袖必須經常設法協助耶和華把他的社會創造成一個『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也就是所有的人都彼此服事,並且服事全世界。

好事太多?(十一31-35)

(一)

在舊約中有幾樣媒體為耶和華執行旨意時所使用。其中之一是『風』,祂經常差派暴風去救祂的百姓,或者讓他們學習一樣教訓(創八1;出十13,19,十四21;詩一○四4,一四八8;拿一4)。本段描述藉?風帶來許多鵪鶉而標誌?上帝神蹟的開始。這當然是上帝具創意和活躍的標誌,有別於所有其他的,使祂並且惟有祂自己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從無創造出有來。所以真的甚至是風,都是神蹟的一部分,它是『從耶和華那?來的風』。上帝如常地使用自然的物體或者事件,去顯示祂的掌管和照顧。上帝行動的神蹟,是它們在正確的時間、正確地點的正確行為。而上帝給予先知恩賜的神蹟,是在正確的時間及正確地點說正確的話。它可能是令人驚訝的對遙遠將來的預示,或者一種對現行的政治事件的深奧的分析;它可能含有童女生子之意,或者氿集一?海鳥進入曠野。

這種鳥是『鵪鶉』,而聖經這個名稱還一直用於現代的埃及詞彙中。牠們在春天大批飛越過東地中海海岸,在早秋向南折回,而在兩次飛行中,貝多因人和漁夫很容易就用網捉住牠們。對於以色列百姓而言,這個神蹟是,上帝說祂要賜下肉,就賜下了肉──極大量的。牠們以『一日的路程』圍繞?營,而這個短詞曾被建議為是一個成語,相等於我們的短語『拋一石之距離』。大多數英譯本的翻譯提出牠們向四圍覆蓋在地面三尺之深,但是這段經文更可能是牠們飛離地面約三尺高的意思,所以容易捕捉。

好的肉食,又是新鮮的,上帝的供應充足。在十八至廿三節中記載一個月作為指定的消耗期,而這?說肉還在他們口中吃?,審判就來到了。『在它被消耗之前』這個短語(譯者注:中文和合本譯作『尚未嚼爛』)應被翻譯成更清楚的意義『在它用盡之前』。百姓立即收集牠們,每一個人至少也有『十賀梅珥』,一位評論家說:這真是名副其實的『飽食終日』。可以推測百姓把牠們在太陽下『鋪平』曬乾和漂白(比較耶八2)。

(二)

那麼為甚麼某些人死呢?注釋家以古老的百年聖經(old Century Bible)說,這種事例的理由很簡單,它是『吃得太多了』,他們不斷地爭論說,這是一種暴食的結果。但是經文說,它是『一次非常大的瘟疫』(譯者注:中文和合本譯作『最重的災殃』)。很多人推測,這是因為他們貪心、吃了未煮熟的肉而感染一些甚麼,還是肉?沾有病菌或寄生蟲。但這都是推測。某些人相信這個問題是,在曠野飲食不平衡因而導致身體的虧損,降低了對疾病的抵抗力。對這種疾病他們無論如何都是外行的。不管那一種解釋,他們的『渴望』(4節)導致他們的死亡。這個詞『渴望』可以用在積極方面(例如詩十17,賽廿六8)或者消極方面(例如詩十3和本處),意思是對某些東西耗盡感情。在這種情況下,它要去做與在埃及為奴的古舊生活有關的事。詩人的判斷是,耶和華使他們短暫欠遠見的慾望得以滿足,藉此而懲罰他們。

一些屬靈國度方面的特質,藉耶穌批判當時的宗教偽善者時表達出來,這些偽善者認為外界對他們敬虔的認同,和他們的宗教熱誠同樣重要。耶穌說如果要得到上帝的『報償』,我們必須默然無聲地和不被人看見地做每一件事情。除此以外做任何事情將不能得到『報償』,耶穌還說這樣的人『已經得到他們的賞賜』(太六1-8,特別是2,5,16節)。這是甚麼意思呢?意思是他們膚淺的慾望得到了滿足,就是得到了注意和尊重。然而,雖然他們得到了所想要的,他們的靈命就被扼殺了。沒有與上帝溝通,沒有尋求上帝,接?的就是死亡。

這件不幸事件發生的地點得了一個適當的名稱(『貪慾之人的墳墓』),而百姓移向那個地方的名字(哈洗錄),帶有定居的家或生根的地區等詞的意思。給人的印象是已經得?了教訓,一個醫治的過程已經開始。這是唯一的一次用『旅行』(journeyed)這個動詞於民營出發以後(譯者注:中文和合本譯作『走』),它與第卅一節耶和華差派風時所用的動詞相同(譯注:那?中文和合本譯作『旅程』)。祂運用風和人兩者,根據祂的旨意,並且用這些去完成祂的計畫。但不幸的是學習和醫治的時間太過長了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新增日期: 2008/08/26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民數記第1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