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11月23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黃迦勒《馬可福音註解》

馬可福音 第1章



【可一1】「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

﹝原文字義﹞「耶穌」耶和華救主,耶和華的救恩;「基督」受膏者;「福音」佳音,喜信,好消息;「起頭」起初,開始。

﹝文意註解﹞「神的兒子,」本書的主旨,就是在強調耶穌基督乃是『神的兒子』(參一11;三11;五7;九7;十四61;十五39),所以祂擁有神性,能醫病、趕鬼、行神蹟奇事。

「耶穌基督,」『耶穌』這名表明祂就是耶和華自己來作我們的救主,使我們得著神的救恩;『基督』這名表明祂乃是被神用聖靈所膏(路四18;但九26),分別出來歸於神,作神國度的君王與祭司,來到地上實現神的計劃,完成神的旨意。

『耶穌』是祂降卑為人的名字,『基督』是祂被人尊敬的名字;祂是先成為卑微,後得著尊貴(腓二6~11)。

「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耶穌基督福音』有二意:(1)屬於耶穌基督的福音;(2)關乎耶穌基督的福音。

『福音的起頭』也有二意:(1)施洗約翰的鋪路工作,乃是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2)整本馬可福音書所記載的事蹟,乃是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



【可一2】「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著說(有古卷無以賽亞三字):『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豫備道路;」

﹝原文字義﹞「豫備」建造,修築,使成形。

﹝背景註解﹞古時君王出巡時,有一批先遣人員在前呼喝開路,遇道路有坑洞或崎嶇難行時,必先修補使之平坦。

﹝文意註解﹞「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著說,」下面括弧?面的話,前半引自瑪拉基書三章一節,後半才引自以賽亞書四十章三節,故有的古卷並無『以賽亞』三個字。

「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豫備道路,」『我』指神;『我的使者』指施洗約翰;『你』指耶穌基督。

﹝話中之光﹞(一)主僕的首要任務是為主豫備道路;凡不是讓主在人的?面越過越有路的工作,就不是服事主的工作。

(二)主的道路不是一些外面的教訓、規條、方法、制度,而是我們這些『人』;『人』對了,主才有路。



【可一3】「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豫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原文字義﹞「豫備」準備妥當,使適合;「道」道路;大道;「修」作,行,遵;「直」正直,立刻;「路」轍跡,小徑。

﹝文意註解﹞「豫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指明施洗約翰的任務就是替主舖路──促使人的心思回轉歸向主,好讓主有平坦的道路能進到人的心中,掌權作王。注意這?是指『主』的道和『祂』的路,並不是指我們信主之後所要走的『義路』(詩廿三3)。

﹝話中之光﹞(一)聲音轉瞬即逝,無影無蹤;約翰只不過作主『出口』而已,並不為自己留下甚麼;我們見證主,不是見證我們自己。

(二)一個事奉主的人,應當盡力把人引到主面前,而不計較自己的得失、地位和名利,更不企圖叫人跟隨自己。

(三)「喊著說,」表明約翰?面真是滿了負擔,使他不能不喊;我們事奉主,必須是出於負擔,並且滿心要把?面的負擔傾倒出來。

(四)我們原來的心不但高低不平,並且有許多彎曲;真正的『悔改』就是鏟平並修直,也就是「豫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五)我們的心不只要轉向主,並且也要讓主在我們的心?有通達的道路,好叫祂能佔有我們心中的每一角落。



【可一4】「照這話,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原文字義﹞「來了」出現,使之成就;「傳」大聲的宣揚;「悔改」心思的轉變,思想上的改變;「洗」(原文是『浸』,意即全然浸入水中);「罪」(原文複數,指罪行)。

﹝背景註解﹞猶太人的祖先出埃及後,曾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故在猶太人的心目中,『曠野』是神帶領與施恩的地方。

﹝文意註解﹞「曠野,」位於死海北面和西面的乾旱地帶,包括約但河谷之廣大地區。

「傳悔改的洗禮,」『悔改』在原文並不含行動的意思,而是指在思想、看法上有所改變;指人的心思原來是遠離神、背向神,如今必須從心?歸向神。

約翰的浸與基督徒奉主耶穌的名受浸不同,因為基督徒的受浸,是重在與基督的聯合,不但包括消極方面的埋葬,即與基督同死;也包括積極方面的復活,即與基督同活(羅六3~5)。約翰的浸,則是領人相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那一位(參11節),僅重在消極方面的對付,藉浸入水中,將已往離棄神的罪行,作個結束,所以又稱作『悔改的浸』(參徒十九3~4)。『悔改的浸』不是歸入基督,乃是受浸者對自己看法的改變;人來受約翰的浸,是向他承認自己的罪,而罪的工價乃是死(羅六23),所以是藉著受浸宣告自己只配死。

﹝靈意註解﹞「曠野,」象徵與世俗有分別。施洗約翰是叫人悔改、為主豫備道路的(3節),所以他站在與世界相反的地位上,以『曠野』為家。

「施洗,」是將悔改的人浸在水?,藉以表明受浸者對自己的看法已有所改變,自己只配死,故把他埋葬。

﹝話中之光﹞(一)我們必須與世界分別,才能為主作見證(傳悔改的洗禮)。

(二)人若愛世界,愛神的心就不在他?面了(約壹二15),所以服事神的人,首先要從世界『出來』,憑信心過仰望神的生活。

(三)約翰生長在曠野(路一80),傳道也在曠野,這表示他所傳講的信息和他的生活完全一致。

(四)悔改不是行為的改變,所以不是棄惡從善;悔改乃是心思的改變,是將心思從一切在神之外的人事物轉向神自己。

(五)人在神面前最大的罪,乃是心中背逆、不順服神;這也就是我們在悔改時所要認的『罪』。人一切的罪都是出於背叛神。

(六)我們的心若只顧到宗教、道理、儀文、事奉,而忽略了主自己,那麼我們也應當悔改。



【可一5】「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受他的洗。」

﹝原文字義﹞「承認」全心全意地贊同或表白;「罪」(原文複數,指罪行)。

﹝文意註解﹞「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這是概括性的講法,『都』字指『許多人』,而非『所有的人』;但我們可以確定,約翰的傳道,已經引起廣大群眾的注意,究其原因,想必是因為他有:1.神的話(路三2)。

2.劃時代的信息(3節)。

3.獨特的風格和生活見證(6節)。

「承認他們的罪,」就是承認他們心中離棄神的罪,人所有的罪行都是由於離棄了神。

﹝問題改正﹞有些傳道人以本節作為真實的悔改必須在『公眾面前認罪』的根據;但是,本節的受浸在當時既是個人的行為,可見認罪也應是個人的行為,因此我們不能同意上述『公開認罪』的主張。最要緊的,乃是『向神』認罪,而非『向人』認罪。

﹝話中之光﹞(一)約翰身在罕無人跡的曠野?傳道,卻能吸引人潮;作主工不在乎地點,而在乎工作是否出於主,出於主的就能吸引人。

(二)約翰所傳的信息非常簡單,所過的生活非常簡陋,卻能影響全猶太一帶地方的人,這是因為他言行一致──所傳的就是他所行、所經歷的,所以他的信息是活的,是有能力的。

(三)那些悔改的人到約翰那?作兩件事:一是『承認自己的罪』,一是『受他的浸』。每一個真正悔改的人,都應該是知道自己是有罪的人,也知道自己必須置於死地。

(四)認罪在受浸之先;人若不承認自己有罪,自己該死,就表示他對自己的看法從來沒有改變過,也就從來沒有悔改過,而沒有悔改的受浸,只是一種儀式,絲毫沒有意義。

(五)我們必須恨惡自己,覺得自己在神面前『無地自容』,所以才來要求受浸,好把自己埋在水?。



【可一6】「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喫的是蝗蟲野蜜。」

﹝背景註解﹞施洗約翰的父親是作祭司的(路一8~13),祭司是在耶路撒冷聖殿中供職,其衣食均需嚴守規定(利八6~9;十12~15);猶太人向來是子承父職,但如今約翰身在曠野,他的穿著和吃食,完全違反祭司的規定,所以他在此不是作祭司,而是作先知,故主耶穌說他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太十一14)。注意約翰的裝束,與先知以利亞極為相似(王下一8)。

﹝靈意註解﹞『衣服』象徵行事為人(啟十九8);『食物』象徵生活能力的源頭,和生命的供應。

﹝話中之光﹞(一)施洗約翰信息的中心是叫人悔改,所以他站在和世人相反的地位;他的飲食和服飾,都與世人不同。今天我們基督徒不能照字面來學習施洗約翰的飲食和服飾,以免被世人誤以為基督徒都是『怪人』;但我們要照靈意來學習。

(二)「駱駝」的特點是跪在主人面前承受和卸下重擔,在野地?載重跋涉;我們也該時常跪在主前,從主接受負擔,勞苦服事主。

(三)神的工人不但要忍辱負重,並且要常常跪在神面前,與神有親密的交通;神的工人總要以祈禱為念(徒六4),不禱告就不要作工。

(四)作主的僕人,生活行為應當受約束(「束腰」),才能作好服事的工作(路十二35;太十七8);特別是在人面前要以謙卑束腰(彼前五5)。

(五)「腰束皮帶」象徵十字架治死我們天然的生命,作了我們的約束。

(六)「蝗蟲野蜜」都是天然的產物;我們的生活應當單單仰望神(提前六17),而不依靠人為的供應。

(七)主的工人生活不宜奢華,衣食越簡單,事奉越有能力;今天有些傳道人,享受是一流的,事奉卻是三流的。

(八)站在超脫的立場(在『曠野』,而非城?),沒有華麗的外表(「穿駱駝毛的衣服」),行為受約束(「腰束皮帶」),不仰賴人為的供應(「吃的是蝗蟲野蜜」),乃是先鋒的生活見證。



【可一7】「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祂解鞋帶,也是不配的。」

﹝背景註解﹞猶太人出外,一般都穿無鞋幫的拖鞋;進入室內則脫鞋。最低微的奴隸,所要作的工作之一,就是替他的主人或來客解鞋帶、脫鞋並提鞋,然後拿盆水來替他們洗腳。

﹝文意註解﹞「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指耶穌基督。

「我就是彎腰給祂解鞋帶,也是不配的,」自己認為甚至作祂的僕人也不配。

﹝話中之光﹞(一)施洗約翰是主的先鋒,他的任務是領人悔改,指向基督;我們也應當如此把人們引到主面前。

(二)悔改不是目的,而是一條道路,要把人引向基督(「但那在我以後來的」)。悔改是叫人失去自己,信心是叫人得著基督;悔改是消極的,信心是積極的。悔改必須加上信心;光是悔改沒有用,那不過叫我們一直注意自己的失敗,像以前注意自己的『好』一樣。

(三)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所以擁有屬天、超越的權能(「能力比我更大」)。

(四)事奉主者,應該有像施洗約翰那樣謙卑、溫柔的態度(「我就是給祂提鞋,也不配」)。



【可一8】「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祂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文意註解﹞「我是...祂卻...」這在原文的句子結構上,特別強調兩者之間的對照性質。

﹝靈意註解﹞「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水浸』是施洗約翰職事的標記;就是將悔改的人埋葬在水?,終結其舊生命。

「祂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靈浸』是耶穌基督職事的標記;就是將悔改且相信主的人浸到聖靈?,使他們得著神的生命,成為基督的身體──教會(林前十二13;徒二2~4)。

﹝話中之光﹞(一)水浸是舊生命的結束,靈浸是新生命的開始;前者需要悔改(參4節),後者需要悔改且相信福音(參15節)。

(二)人若不肯悔改、接受水浸,將來就要受到火浸(參太三11~12);凡肯悔改且相信、又接受水浸的人,今天也就同時領受靈浸(林前十二13)。



【可一9】「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但河?受了約翰的洗。」

﹝文意註解﹞「那時,」就是約翰在約但河給人施浸的期間。

「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加利利』指加利利海西邊的一帶地方,在當時素為一般猶太人所藐視(參約七52);『拿撒勒』是位於加利利海和地中海之間的一個小鄉鎮,也是被猶太人所瞧不起的小地方(參約一46),卻是耶穌長大的家鄉(太二23)。

「在約但河?受了約翰的洗,」注意,耶穌並沒有像一般人那樣,在約翰面前承認他們的罪(參5節),因為祂並沒有罪;祂在此領受約翰的浸,乃是表明祂站在『為人』的地位上,履行神對所有人的定規。

﹝話中之光﹞(一)約翰福音不記主耶穌受浸,因為約翰表明祂是神;其他三本福音書都記,因為表明祂是人。凡是人,都須置於死地。

(二)主耶穌在約但河受浸,這是說所有屬於人的,無論好壞,都必須經過死,才能為神所用。

(三)主不從猶太的耶路撒冷來,而從外邦人住的「加利利的拿撒勒來」,表明這恩典不僅是猶太的,並且要達到全世界。

(四)主原無罪可悔改,毋須受浸,但祂情願站在罪人的地位,向神歸順,並且承認人是該死的;我們豈不更該悔改歸向神嗎?

(五)主以受浸開始祂在地上的工作,這說出祂事奉的原則,正是藉死亡供應生命。



【可一10】「祂從水?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祂身上。」

﹝原文字義﹞「就」立即,即刻,馬上,頓時。

﹝文意註解﹞「祂從水?一上來,」表明祂受浸時,是全身浸入水?。

「就看見天裂開了,」『天裂開』意即人眼可以看見天上的景象(徒七56)。

天向祂開啟,表明神悅納了祂;聖靈降在祂身上,表明神賞賜祂服事的能力。

﹝靈意註解﹞「鴿子,」聖靈的表記,象徵聖靈的柔和、溫順、單純。神的靈降在耶穌身上,表明祂就是神用聖靈所膏的基督(意即『受膏者』)。

﹝話中之光﹞(一)教會要受水浸與靈浸之先,主卻在此都受了,這說明教會一切屬靈的原則和實際,都先積蓄在元首的?面;豐滿的基督乃是一切屬靈豐富的源頭。

(二)天只能向死而復活的人打開;我們信徒若站在與主同死同復活的地位上,天也照樣要向我們打開。

(三)因著主服了天的權柄,那從前因著人的背叛而閉塞的天,忽然為祂開了,從此帶下了一切屬天的豐富──神的靈、神的話和神的喜悅。

(四)各樣屬天的福分莫不由祂承受,我們也只有聯於祂,才能有分於天和一切屬天的。

(五)我們應當求主用聖靈厚厚的澆灌在我們身上(多三6),好叫我們得著屬靈的能力,為主作美好的見證(徒一8;二18~21)。

(六)滿有聖靈的人,必會像鴿子一般的對人柔和,對神專一、純全。

(七)膏油乃是表明神的所有權(利八12,30);我們若要被神所佔有,便須經過死而復活的手續。



【可一11】「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文意註解﹞「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是父神的聲音(彼後一17)。

「你是我的愛子,」是父神向人們的宣告和介紹,表明耶穌的神性,祂到地上來彰顯父神(約一18)。

「我喜悅你,」承認祂的所是和所作,在在深蒙父神的喜愛,含意要我們都聽從祂(太十七5)。

﹝話中之光﹞(一)耶穌是神的愛子──兒子是父親的彰顯和表明──我們惟有藉著主耶穌,才能看見並認識神。

(二)基督是神所喜悅的──我們若要討神的歡喜,便須單單聽從主,又要住在主?面。

(三)父神對主耶穌的稱讚表明:

1.在此之前,三十年來主耶穌的為人,滿足神的心意。

2.主耶穌藉受浸所表達順服神的心意,蒙神悅納。



【可一12】「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去。」

﹝原文字義﹞「就」立即,立刻;「催」趕,逐出。

﹝文意註解﹞馬太和路加福音都記載聖靈將祂『引到』曠野(太四1;路四1),但馬可是用『催』字,這是因為馬可乃記述耶穌是僕人。 聖靈是先降在耶穌身上,充滿祂,然後再『催』祂到曠野去。

﹝話中之光﹞(一)聖靈降臨在一個人的身上,乃是為著顯明神的作為,使他今後的行事為人,都受神的管制和引導。

(二)聖靈在人身上的工作,消極方面是『禁止』和『不許』(參徒十六6~7),積極方面是『催促』和『趕逐』。



【可一13】「祂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祂。」

﹝原文字義﹞「撒但」對頭,抵擋;「試探」試驗。

﹝背景註解﹞摩西和以利亞也曾四十晝夜不吃不喝(出卅四28;王上十九8);他們豫表主耶穌是神的僕人和先知(來三5;太十六14)。

﹝文意註解﹞「祂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主耶穌受魔鬼的試探,乃出於聖靈的催逼,所以也可說是神主動要藉魔鬼的試探,來顯明耶穌的得勝。

「並與野獸同在一處,」只有馬可福音特別提到『野獸』,這或許是為著表明:(1)在這罕無人跡,只有野獸存在的環境中,祂孤獨對抗魔鬼;(2)祂不只在內心?勝過了撒但的誘惑(參太四2~10),並且也在外面環境中勝過了魔鬼的威嚇(兇猛野獸所代表的);(3)祂就是彌賽亞,當彌賽亞國實現在地上時,野獸要與人同住,並不傷人(參賽十一1~9)。

「有天使來伺候祂,」天使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屬神的人效力(來一14)。

﹝靈意註解﹞在聖經?面,「四十」這數字代表受苦、受試煉。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在曠野四十年之久,受耶和華神的苦煉與試驗,藉以顯明他們是神的選民,肯遵守神的誡命(申八1~5)。故主耶穌受浸相當於以色列人過紅海,在曠野四十天相當於以色列人四十年的曠野生涯,主動地接受魔鬼試探相當於以色列人受神苦煉、試驗,目的在顯明主耶穌是真以色列人,是神的愛子(參11節)。

﹝話中之光﹞(一)當我們達到屬靈的高峰之時,前面常有試煉的低谷正在等待;要小心,當前的成功,並不能保證我們永不失敗。

(二)既是出乎聖靈引導,就說出基督並非被動的受熬煉,祂乃是主動的先來耗盡了仇敵一切的能力和作為,然後乘勝追擊。

(三)聖靈主動引導耶穌去接受魔鬼的試探,其含意乃是先捆綁壯士,然後奪取他的家財(太十二29),藉此搶救原先在魔鬼手下的世人。

(四)主是先被聖靈充滿(路四1),然後才去與魔鬼爭戰;惟有被聖靈充滿,接受聖靈的引領,才能打屬靈的勝仗。

(五)主受試探乃出於聖靈的引導,所以可說是神對祂的試驗;神也常讓我們落在試探中,以試驗我們對神究竟如何。

(六)我們信徒既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五25)。

(七)主耶穌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二17~18);祂在受試探時如何反應,乃是所有信徒在受試探時的榜樣。

(八)主是在曠野?受魔鬼的試探;當四面荒涼,環境艱難,沒有享受時,魔鬼便來試探人,叫人與牠妥協一下,便可立刻舒適。

(九)每一個聖徒,也都能享受天使的伺候;當我們有難處時,求神開我們的眼睛,看見天使正在我們的四圍安營保護我們(詩卅四7;王下六17)。



【可一14】「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

﹝原文字義﹞「下監」交給,出賣。

﹝背景註解﹞施洗約翰是因批評希律王不該娶自己親兄弟的妻子希羅底,而被下在監?(太十四3~4)。

﹝文意註解﹞「耶穌來到加利利,」在第十三節和第十四節之間,相距約有一年;主耶穌原來是在猶太地傳道施浸(參約三22~24),現因祂的先鋒施洗約翰被捕下監,乃離開猶太地退到加利利去。

﹝靈意註解﹞「耶穌來到加利利,」加利利是外邦人所聚居的地區(參太四15),素為猶太人所藐視,故它象徵外邦世界;主耶穌的工作被逼從加利利開始,含意是:因著猶太人棄絕主的救恩,才逼使主轉向而令救恩臨到我們外邦罪人。

﹝話中之光﹞(一)施洗約翰是主耶穌的推薦人;當受薦人一登上舞台之後,推薦人便須功成身退,不可和祂分庭抗禮,可惜施洗約翰不懂得這個道理,故神只好興起環境來將他下監。

(二)「下監」意即行動受限制、沒有自由;作主的見證人,常沒有行動的自由,凡事都要以主的旨意為先。

(三)我們原本是世上愚拙的、軟弱的、卑賤的、被人厭惡的(有如加利利被猶太人藐視),以及無有的,但神卻揀選了我們,因此信徒絕不可自誇(林前一27~29)。

(四)傳神國福音的約翰下了監,主來到加利利仍是傳這福音;仇敵可以扣住傳信息的人,牠卻無法阻擋神的信息。

(五)我們所傳的若真出乎主,我們這個人可以完了,我們的信息卻不會完。



【可一15】「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原文字義﹞「滿了」充滿,應驗,成就;「福音」好消息;「近了」就在眼前(指地方),即將到來(指時間);「悔改」心思的轉變,思想上的改變;「信」信服,交託。

﹝文意註解﹞「日期滿了,」指根據神救贖計劃的時間表,差遣祂兒子耶穌基督降世來執行計劃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神的國近了,」『神的國』指接受神掌權治理的範圍。

「你們當悔改,」指人的心思原來是遠離神、背向神,如今為著進入神的國度,必須從心?歸向神。『悔改』在原文並不含行動的意思,而是指在思想、看法上有所改變。

『神的國近了』是一個事實,所以『你們當悔改』;不是說你們悔改,神的國才近了。

「信福音,」『信』是『接待、接受』的意思(參約一12)。

﹝話中之光﹞(一)何地人不順服神的權柄,何地就無神的國。

(二)我們甚麼時候心中回轉歸向神,甚麼時候就是把神的國帶下來。

(三)我們自己先要讓神掌權,然後才能把別人帶到神的權下。

(四)「你們當悔改,信福音。」悔改在先,相信在後;要信福音,就必須悔改。真信,定規是先悔改而後相信。

(五)沒有一個真實的相信,前面是沒有悔改的;也沒有一個真實的悔改,後面是沒有相信的。



【可一16】「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原文字義﹞「西門」聽者;「安得烈」剛強,有男子氣慨。

﹝文意註解﹞「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加利利海實際是一個淡水小湖,又名革尼撒勒湖(路五1),也叫提比哩亞海(約廿一1),古時又叫基尼烈湖(民卅四11)。

﹝靈意註解﹞「在海?撒網,」『海』象徵世界;『撒網』象徵教會配搭傳福音(『釣魚』則象徵個人單獨傳福音)。



【可一17】「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文意註解﹞彼得和安得烈早已跟從了主耶穌(參約一40~42),後來又回去捕魚為生,現在主第二次呼召他們,要他們放下職業,從事「得人」的傳道工作。

「來跟從我,」『來』字在原文是一個命令式的動詞;『來跟從我』意即來作我的門徒;古時猶太拉比收門徒,不單是傳授道理教訓,並且無論拉比走到那?,門徒就跟從到那?,藉著日常生活在一起,使門徒可以學習為師者的行事為人。

﹝話中之光﹞(一)人是要『得魚』──屬地的財富,而神是要『得人』──神恩典的對象;跟隨主的人,必須捨棄魚而為主得人,並且該先把自己這個人讓主得著。

(二)持定基督,行在祂的腳蹤?(「跟從我」)的,必定吸引更多的人(「得人如得魚一樣」)來跟隨祂。

(三)這是主第二次來呼召他們。主第一次的呼召,使他們得救(約一35~42);第二次的呼召,使他們得人。得救在先,得人在後。

(四)「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蒙召之後,並未改行,原來作甚麼,蒙召之後仍舊作甚麼;不過網變了,目的物變了;他們是得人的漁夫了。人在蒙召之前所學的,並不徒然,蒙召之後只要都帶到主前,主都會重新使用。

(五)主在我們蒙恩以前給我們的安排,常是為我們得救以後被主使用豫先作好豫備;我們一生的道路,早已操在主的手中了。



【可一18】「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

﹝原文字義﹞「網」(原文複數)。

﹝文意註解﹞本節再一次使用『立刻』一詞,表明在呼召和跟從之間,並無任何躕躇與拖延;他們斷然毫無考慮的撇下了一切(「捨了網」)而跟從主。

﹝話中之光﹞(一)人跟從主的源頭,乃在於主的吸引(約十二33);主一呼召(吸引),人就會立刻捨棄一切來跟從祂。

(二)願主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祂(歌一4)。

(三)跟從主耶穌,必須先有所捨棄;凡不肯為主捨棄的人,就不配作主的門徒。凡想跟從主的人,都必須願意為主付上『作門徒的代價』。



【可一19】「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

﹝背景註解﹞雅各和約翰的母親撒羅米,乃主耶穌母親馬利亞的親姊妹(參十五40;約十九25),故他們弟兄二人是主的表兄弟;又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可能有錢有勢,故他僱得起工人(參20節),且他兒子約翰與大祭司相熟識(參約十八15)。

﹝文意註解﹞「補網,」包括洗網、修補,並把網掛起晒乾,以備次日捕魚作業之用。

﹝話中之光﹞(一)主一直「往前走」,一直有行動;祂是何等迫切地要得著人!

(二)約翰蒙召時正在「船上補網」,後來他在教會(「船」)中的主要工作,也是修補破口漏洞(「補網」),防備異端的入侵(參閱約翰壹、貳、參書)。



【可一20】「耶穌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

﹝文意註解﹞「耶穌隨即招呼他們,」『隨即』一詞表明主呼召他們的急迫性;『招呼』在原文並不是一種尋常的招呼,而帶有『激勵』(incite)和『力勸、驅策』(urge)的意味。

﹝話中之光﹞(一)要作基督徒就要絕對,就要不顧一切;但必須是主親自向我們發出呼召,才能使我們不顧一切。

(二)主若真向我們呼召了,往日的地位(「船」)和關係(「父親」),必定存留不住。

(三)不認識主的人,是拒絕主的;認識主的人,是無法拒絕主的──我們若真認識主的寶貝,這世上的一切就要失去彩色。



【可一21】「到了迦百農,耶穌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

﹝文意註解﹞「到了迦百農,」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海的北邊,耶穌曾有一段時期在迦百農居住並傳道(太九1;十一23)。

「進了會堂?教訓人,」『會堂』(Synagogue)是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後才開始有的,因那時在異國已無聖殿,猶太人為著聚集敬拜神並聆聽神的話,會堂乃在各地應運而生。主耶穌開始傳道時,利用會堂?人多,就在那?教訓眾人。



【可一22】「眾人很希奇祂的教訓;因為祂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

﹝文意註解﹞「眾人很希奇祂的教訓,」這話表明『祂的教訓』與眾不同。

「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文士』指對舊約律法有研究的人們,他們多為法利賽人。主耶穌的教訓和文士不同之處如下:(1)文士的教訓是:『古人如何如何說』,而主的教訓是:『我告訴你們』(參太五21~22);(2)文士解釋字句的外表道理知識,主耶穌是闡明字句的內涵精意(參林後三6);前者虛空而無能力,後者帶著權柄和能力,使人看見神話語中的亮光,從而對神產生敬畏和順服的心。



【可一23】「在會堂?有一個人,被污鬼附著,牠喊叫說:」

﹝文意註解﹞「被污鬼附著,」『污鬼』乃生存在亞當以前世代的活物,因曾受撒但的誘惑而跟隨牠背叛神,受神審判後成了脫體的邪靈。污鬼原以海為住處,但自從人墮落犯罪以後,就往往以人的身體為附著安歇之處。『污鬼』係形容鬼的性質和表現,乃為污穢、不潔。

被污鬼『附著』,或說被污鬼『居住』;凡被污鬼內住的人,因受邪靈的操縱,故往往會有超自然的行為。

﹝靈意註解﹞污鬼附著在人身上,表徵撒但霸佔神為祂目的所造的人,使人成為牠敵擋神的工具。

﹝話中之光﹞(一)在猶太人敬拜神的地方(「會堂?」),竟有人被污鬼附著;今天在教會?面,恐怕也有很多信徒被撒但權勢所左右(參啟二13)。

(二)魔鬼不怕人有敬虔的外貌,只怕人有敬虔的實意(參提後三5)。



【可一24】「『拿撒勒人耶穌,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你來滅我們麼?我知道你是誰,乃是神的聖者。』」

﹝文意註解﹞「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按原文是『這跟我們與你有何干?』乃希伯來成語。

「我知道你是誰,」注意前面的話原來是『我們』(複數),現在轉變為『我』(單數);可能那人?面的污鬼是多數的,而由其中一個污鬼代表牠們說話。

「神的聖者,」指『分別為聖歸於神的那一位』(the Holy One of God),是神兒子的別稱。

﹝話中之光﹞(一)『污鬼』與『神的聖者』完全相反,決不能共存。

(二)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三8)。

(三)污鬼雖認識主是神的聖者,卻仍與祂沒有相干,也不會因此改變牠污穢的本性;可見客觀知識上的認識,對於人並無多大助益。

(四)污鬼明知自己的結局乃是滅亡,卻仍為非作歹;許多人也同樣不顧到他們將來的永世痛苦,而只顧眼前的享受。

(五)邪靈也能認識屬神的人,和他們?面真實的情況(參徒十九15)。



【可一25】「耶穌責備牠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來罷。』」

﹝文意註解﹞「不要作聲,」意即『閉嘴』;主不許魔鬼喊說:『你是神的聖者。』因為主在地上的時候,是一直站在『人子』的地位上,來成功神的旨意。

﹝話中之光﹞(一)魔鬼的見證即使是屬實,主也不接受。

(二)當撒但利用反對主的人說許多話語時,我們也可以求主不許魔鬼開口,不許牠再出聲。



【可一26】「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陣瘋,大聲喊叫,就出來了。」

﹝文意註解﹞「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陣瘋,」『抽瘋』指身體不由自主的抽搐、痙孿。

﹝話中之光﹞(一)邪靈常叫人不由自主的作一些事,違背人自己內心的意願。

(二)被污鬼所附著、多有罪污的人,要得到主的救恩,沒有不經過痛苦的;主雖有赦罪之恩,但罪人無法避免生產之苦。

(三)鬼越污穢,越難出去;人的罪惡越多,越不容易離開。



【可一27】「眾人都驚訝,以致彼此對問說:『這是甚麼事?是個新道理阿;祂用權柄吩咐污鬼,連污鬼也聽從了祂。』」

﹝原文字義﹞「驚訝」希奇,訝異;「對問」彼此討論,互相探究;「吩咐」命令。

﹝文意註解﹞「是個新道理阿,」『新』字不只表示時間上的新,也指一件事物在本質上與眾不同的新。

﹝話中之光﹞(一)主的話中有權柄,能夠趕逐污鬼;信徒也可以藉著信心,支取主話中的權能,對付魔鬼的權勢。

(二)連污鬼也聽從主的話,今天我們身為主的信徒,怎能不聽從祂的話呢?



【可一28】「耶穌的名聲,就傳遍了加利利的四方。」

﹝原文字義﹞「名聲」聽聞,傳言;「傳」出去;「遍」凡,一切;「四方」全部地區,所有地方。



【可一29】「他們一出會堂,就同著雅各、約翰,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

﹝原文字義﹞「一...就」即刻,立刻。



【可一30】「西門的岳母,正害熱病躺著;就有人告訴耶穌。」

﹝文意註解﹞「西門的岳母,」可見彼得是一個有妻室的人,並且他的妻子也與他同工往來各地(參林前九5);據傳說,兩人也都為主殉道。

﹝靈意註解﹞「西門的岳母,」代表猶太人。

「害熱病,」有兩方面的象徵:

1.指猶太人在將來大災難期中被煎熬,陷在水深火熱之中。

2.指猶太人為祖宗的遺傳和律法大發熱心(加一14;徒廿一20)。

﹝話中之光﹞(一)我們信徒若是熱衷於主之外的事物,卻忽略了主自己,這在神的眼中看來,也是「害熱病」。

(二)「害熱病,」人家不覺得熱,她一個人覺得熱,感覺和別人不一樣;凡是不正常的興奮和熱心,很可能就是「害熱病」。

(三)「害熱病,」也象徵不受約束的脾氣;我們若不能管束自己的脾氣,就像害了熱病的人一樣,在別人眼前乃是不正常的。

(四)「有人告訴耶穌,」我們也當為別人不正常的情況代禱,求主施恩。



【可一31】「耶穌進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熱就退了,她就服事他們。」

﹝靈意註解﹞本節象徵當主耶穌再來時,以色列人要被祂的降臨所摸著,因此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6);他們將要被復興起來,並且服事基督。

﹝話中之光﹞(一)主的「一拉」,解決了所有的問題;若不與主有真實的接觸,一切都是枉然。

(二)當我們事奉工作的手被主摸著,不正常的熱度退了之後,才能對主有真實的服事。

(三)先得醫治,然後服事;我們要服事主、服事教會,必須先讓主來醫治我們生命中不正常的病症。



【可一32】「天晚日落的時候,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

﹝靈意註解﹞從福音書上主耶穌多次對病人所說的話可以看出,有許多的病症乃是因著犯罪引起的(太九2;約五14等),因此醫病象徵赦罪或對付罪。

﹝話中之光﹞全世界原來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隨牠作弄,但是感謝主!祂把我們從魔鬼手中拯救了出來,除去我們人生各樣的苦痛。



【可一33】「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



【可一34】「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祂。」

﹝文意註解﹞「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祂,」主不容許鬼為祂說甚麼話,因為鬼為主作見證,只會引起眾人對主的誤會,反而因此影響祂的事工。



【可一35】「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禱告。」

﹝文意註解﹞主耶穌作為一個『人』,需要藉著常常禱告,和父神保持交通連結,並從父神汲取能力。

﹝話中之光﹞(一)主耶穌工作至深夜,次日仍須黎明即起,獨自和神禱告交通;這說出無論多少事工,不能影響祂與天父之間的交通;工作並沒有奪取神在祂身上的地位。這也是祂工作有果效的秘訣。

(二)我們信徒無論怎麼忙碌,總不可忽略撥出一段時間,好好跟神禱告交通。

(三)事奉神最緊要的一件事,就是先要藉著禱告明白神的旨意;事奉神千萬不能照著自己的心意而行。

(四)沒有禱告,就沒有事奉;我們有時候可以沒有事奉,但不可以沒有禱告。

(五)信徒親近神最好的時間,乃是早晨天未亮的時候;那時,不只環境最安靜,並且心境也最安祥合適。



【可一36】「西門和同伴追了祂去。」

﹝文意註解﹞「追了祂去,」按原文有『向祂窮追』之意。

﹝話中之光﹞我們每天清早,也當與屬靈的同伴一同追求主(參提後二22)。



【可一37】「遇見了就對祂說:『眾人都找你。』」

﹝文意註解﹞「眾人都找你,」眾人找主,不是為著愛祂,而是有的為著好奇,有的為著湊熱鬧,有的為著要推祂作王,有的為著吃餅得飽(參約六26)。



【可一38】「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文意註解﹞「我也好在那?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主拒絕眾人的尋找,因為祂不願意顯露自己(參一44~45;三12;五43;六32;七36;八26;九30)。馬可特別記這些事,藉以說明主作僕人的身分。祂不願受人擁護作領袖,不願滿足人的好奇和愛熱鬧的心理,因為祂在地上有一個專一的目的,就是傳道,祂原『是為這事出來的』。

﹝話中之光﹞當眾人都找主(參37節)的時候,主卻特意離開眾人;作主的工人,不可追求『從者』,而要一心成就神旨。



【可一39】「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



【可一40】「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祂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文意註解﹞「向祂跪下,」這個謙卑俯伏的舉動,表示他認識主的權柄。

「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這話說出他一面認識自己的敗壞,需要得著醫治;另一面他也認識主的能力,可以叫他得著醫治。

﹝靈意註解﹞「有一個長大痲瘋的,」跟據舊約聖經的事例,『長大痲瘋』與背叛權柄和不聽從命令有關(參民十二1~10;王下五19~14),所以那個長大痲瘋的,乃是豫表悖逆的百姓,就是以色列人(羅十21)。

在聖經?面,『大痲瘋』豫表人污穢的罪:

1.它是從?面發出來的,表徵罪是出於人的天性。

2.它是不易醫治的,表徵罪性難改。

3.它是容易傳染的,表徵罪具有傳染性。

4.它會使人變作腥臭腐爛至死,表徵罪的污穢可憎,結局悲慘可怕。

﹝話中之光﹞(一)我們人的肉體和天然本性,滿了罪污,時常頂撞神,在神的眼中看,都是「長大痲瘋的」。

(二)本節啟示給我們罪人得醫治的條件:

1.要認識自己的敗壞無救。

2.向主俯伏,承認自己的罪。

3.相信主有醫治的能力。

4.求主耶穌。

(三)我們必須先從自己的寶座上下來,帶著謙卑的心來到主面前(「向祂跪下」),才能經歷主的權能。

(四)許多時候我們相信主「必能」,但不敢相信主「肯」;信徒不但要相信主的能力,也要相信主的愛心。

(五)主的「能」是能力的問題,主的「肯」是旨意的問題;主的能力是受祂旨意所支配的。



【可一41】「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

﹝文意註解﹞「就伸手摸他,」通常人不可接觸痲瘋病者,以免沾染不潔,但主耶穌反其道而行,是要把潔淨帶給對方。

「我肯,」原文『我是肯』或『我確實肯』,這話表明主不僅是有能力醫治人,並且祂的心是『十分願意』的。

﹝靈意註解﹞「就伸手摸他,」主伸手摸他是身體直接的接觸,象徵主道成肉身來到猶太人中間,是猶太信徒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壹一1)。

﹝話中之光﹞(一)主原可以只用一句話,就叫那長大痲瘋的痊癒,但祂卻「伸手摸他」,這是主愛的表現。主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四15);祂喜歡進到我們的感覺?面,與我們表同情。

(二)『摸,』在聖經?代表聯合;主這位屬天的大醫生,乃是藉著與我們聯合,從我們的?面醫治我們。

(三)主耶穌不只『能』醫治病人(參九23),並且祂是「肯」醫治。祂若不「肯」,則祂的『能』仍舊與我們無益;但祂的手是『能』,祂的心是「肯」。

(四)主說「我肯」;在主的心?有我們罪人的地位,祂並且也進到我們罪人的感覺?面,對我們的痛苦,感同身受。

(五)主不僅用口說我肯,並且用手摸他,表示主是完全的肯;人若沒有得著主的救恩,原因不是主不肯,乃是人沒有信心,不肯到主面前來。

(六)「你潔淨了吧!」主的話中有能力,祂的話一出口,就必產生功效。

(七)主的工作大部分是用話語命令來成功的;我們若要與主同工,首先必須得著主的話。



【可一42】「大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



【可一43】「耶穌嚴嚴的囑咐他,就打發他走,」



【可一44】「對他說:『你要謹慎,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背景註解﹞按舊約的律法,痲瘋病患得痊癒後,要去給祭司察看,經祭司認定已潔淨後,他就可以獻祭;既獻了祭,就在眾人面前有了見證,成了一件推不翻的事實了(利十四2~20)。

﹝文意註解﹞「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這是因為主知道人心?所存的(約二25),祂不願意人因著不良的動機而來跟隨祂。

「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這是因為當時還是過渡時期,還未正式進入恩典時代中(因主耶穌尚未釘死十字架、完成救贖大工),所以猶太信徒仍須按照舊約律法的規條行事。

「對眾人作證據,」證明病者已經痊癒,可恢復與人正常交往。

﹝靈意註解﹞「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這『禮物』乃是豫表基督,祂自己是罪人得以被神悅納的憑據(參來九9,14,24~28)。

﹝話中之光﹞(一)屬天的人不喜歡顯揚(「不可告訴人」),而喜歡隱藏。

(二)主耶穌並非完全不顧律法上的義(太三15)。信徒不可藉口屬靈,而不理會在人面前作合理合法的見證(「對眾人作證據」)。

(三)我們得救以後,要繼續不斷的藉著獻上基督,彰顯基督,來討神的喜悅。

(四)一個罪名遠揚的人得救,若不在眾人面前顯出悔改的證據,他的見證就沒有效力。



【可一45】「那人出去,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的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祂來。」

﹝話中之光﹞(一)多少人求恩時是那麼可憐,那麼謙卑,那樣地俯伏跪下;但蒙恩之後竟全然把主忘了,也完全忘了以前可憐的光景。這正是許多基督徒的寫照。

(二)不聽主話的傳道,只會得到相反的結果,叫主不得再自由地顯明在人們中間。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新增日期: 2008/08/2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馬可福音第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