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羅馬書第一章
羅馬書 第1章
呼召,福音及事工(一1-7)
保羅寫羅馬書。他是寫給一個他不認識,他未曾在他們中間住過的教會。他是寫給在全世界最偉大的帝國中最偉大城市中的一個教會。因?這樣,保羅非常小心謹慎地選擇他的思想和語句。
保羅把他自己的委任狀作為開始。
(一)他稱自己是基督的僕人(doulos奴僕)。這奴僕的一個名稱有兩種思想的背景。(甲)保羅對耶穌最喜歡的稱呼是主(kurios)。希臘文主的一個字表明一個人,對於一個人或一件物,有絕對的所有權。這是最確定而絕對的,他是主人或持有人。和主(kurios)字相對的字就是奴僕(doulos)。保羅想他自己是耶穌基督──他的主人,他的主──的奴僕。耶穌愛他,為他捨己。因此保羅確信他不再屬於自己,完全屬於耶穌。一方面這奴僕表明愛的完全責任。(乙)不過奴僕有另外一方面的意義。在舊約?,是屬於上帝偉大人物常用的字。摩西是主的僕人,奴僕,doulos。(書一2)。約書亞自己也是上帝的奴僕doulos。(書廿四29)。先知們有別於其他的人,最值得驕傲的名稱是上帝僕人,奴僕。(摩三7;耶七25)。保羅稱自己為耶穌的奴僕,正表明他承繼先知。他們的偉大與榮耀就是因為他們是上帝的奴僕。保羅也是這樣。這耶穌基督的僕人的語詞說明偉大愛心的責任,同時也是偉大職分的榮耀。
(二)保羅稱他自己『奉召為使徒』。在舊約?,偉大的人物都是那些聽見並答應上帝呼召的。亞伯拉罕聽見上帝的呼召(創十二1-3)。摩西答應上帝的呼召(出三10)。耶利米和以賽亞是先知,因為似乎好像違背他們的心意,他們被逼要聽,並且回答上帝的呼召(耶一4-5;賽六8-9)。保羅漎未想追求名譽;他只是想忠於託付他的工作。耶穌對他手下的人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約十五16)。保羅從沒有想到他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他只是想上帝要他成為怎樣的人。
(三)保羅說他自己『特派傳上帝的福音。』保羅在他的一生中,覺得是雙重的從眾人中分別出來,擔負特派的工作。在保羅的生平中,分別出來(aphorozein)的一個字用過二次。(甲)他被上帝分別出來。他想在他出生以前,上帝已經把他分別出來派他特別的工作(加一15)。上帝為每個人有一種計劃。每一個人都是上帝意念的表現。沒有一個人生是毫無目的的。上帝差遣他到世界中擔負一定的工作。(乙)他被人分別出來。這是同徒十三章二節所用的是同一的字。那時聖靈告訴安提阿教會的領袖,將保羅和巴拿巴分別出來,被派接受在外邦人中工作的使命。保羅自覺要為上帝和上帝的教會工作。
(四)保羅被分別開來令人注意到他接受了兩件事。在第五節?,他告訴我們這二件事是甚麼。
(甲)他受了恩惠。恩惠常指絕對不付代價,絕對不勞而獲與不配接受的禮物。在保羅尚未為基督徒時,他曾想藉?嚴守律法,獲得人眼前的榮耀,上帝面前的功勞。結果失敗,不能得到內心的平安。現在他覺悟了,重要的並不是他能作甚麼,重要的是上帝已經為我們做了的事。他這樣說:『律法規定了人必須要做的;福音說明上帝的作為。』保羅現在明白了得救並不依靠人的力量,乃是依靠上帝的愛所成全的。一切都是恩典,是分外的,不用付代價的。
(乙)他接受了工作。他分別出來作外邦人的使徒。保羅知道他自己被揀選,並不為特殊的尊榮,而是為特別的責任。他知上帝把他分別出來,並不為榮耀,乃是為工作。很可能說的是雙關話。保羅以前原為法利賽人(腓三5)。法利賽人的意思也是分別出來的人。他們之所以稱為法利賽人乃是因為他們有意和普通的人分別出來。他們甚至不讓他們長袍的邊緣擦及普通的人。他們一想到上帝將祂的恩賜也賜給外邦人,他們一定會覺得震驚。在他們看來,外邦人是『用於地獄烈火的燃料。』保羅以前也是這樣的想。他和一切普通人分別出來,他與他們之間沒有別的,只是輕視,看不起他們。現在他知道,他被分別出來,乃是要奉獻他的一生,把愛的信息傳給每一個民族的每一個人。基督教常常把我們分別出來。並不是為?權利,自己的榮耀,驕傲,而是為?服務,謙卑,及愛眾人。
保羅除陳明他的受委任以外,在這段經文中,他又發表他所傳坤福音的綱要。這福音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3,4節)。尤其注意的是這福音的兩件事。
(甲)這是道成肉身的福音。他所講的耶穌實實在在是人。有一位早期的教會的偉大思想家講到耶穌的時候,歸納起來說:『祂成為我們一樣,乃為使我們像祂一樣。』保羅所傳的並不是半神半人──一半是上帝,一半是人。他所傳的,實實在在和祂要拯救的人一樣。
(乙)這是一個復活的福音。如果耶穌只是度過一生良善可愛的生活,並且如英雄般的受難。如果這是祂一生的總結,祂只能躋於偉大英雄的行列,祂只是許多英雄人物中的一位。祂之獨特,與眾不同乃是為復活的一件事保證。其他的人已經死了,已成過去,只供後人憑吊。耶穌繼續的活?,常與我們同在,仍有大能大力。
偉大的好意(一8-15)
幾乎一千九百年已經過去了,我們仍能覺到保羅至情的流露,對他從未見過的教會的愛在他心?顫動。這?是保羅寫這封信的問題所在,他從末到過羅馬;他從未參與建立羅馬教會的工作。他必須要解除他們對於他的懷疑。他必須使他們覺得他並非是侵入他們的範圍,並非要干涉他無置喙權利之事。在他未做任何事情之前,他必須把生疏猜疑的阻礙打破,和他們相好。
(一)保羅,智慧愛心,雙管齊下,以稱譽的話,作為開始。他告訴他們,他感謝上帝,因為他們的信德傳遍天下。有的人的舌頭時常讚美人;有的人的舌頭常時常批評人。有的人的眼睛常注視人家的錯誤;有的人的眼睛常注意人家的長處德性。有人說哈代(Thomas Hardy)到田野去,他往往不見野花,只見角邊的糞堆。不過,事實總是這樣,稱譽較批評更能造就人。能造就人的人總是堅持看到人的最好處。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希臘文化達到最高?時更加美麗。格洛弗(T. R. Glover)有一次曾說,希臘文化建造在『對於一般普通人,有盲目的信心』。在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其中有一個著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漢琪.唐納(Donald Hankey)。他寫有這個武裝的學生(The Student in Arms)一書。他看人的最好處,也看他們的最壞處。他有一次寫信給家?說:『如果在這次戰爭中,我還活?,我要寫一本書,書名為活?的善良,分析在一般普通人?面天生的善良與尊貴,並且嘗試說明怎樣在教會?表顯及完成。』他又寫了一篇偉大的論文,名為這可愛的隊長(The Beloved Captain)。他描寫這可愛的隊長怎樣揀選那些冥頑不靈的,他自己教導他們。『他望?他們,他們望?他,大家戮力同心,盡他們最大的努力。』
人不可能開始做拯救人的工作,除非他先信任人。一個只配到地獄?去的罪人,在他靈魂?有一個瞌睡未醒的英雄。往往一句讚美的話會喚醒他;批評斥責只能軀使他憤恚失望。愛丹(Aidan)是在薩克森人(Saxons)中工作的使徒。在主後六三○年,薩克森王差人到愛奧那(Iona),請求差派一個宣教師去傳講福音。一個宣教師派去了。他回來講到『英人(即薩克森人)的頑固末開化的氣質』。他說:『英人沒有規矩。他們的行為好像野蠻人一樣。』他報告說,這種工作是沒有希望的。於是愛丹說:『我想,弟兄,你對於這班無知的聽眾批評得太嚴厲了。你應當溫柔地引領他們,先給他們奶喫,然後才給他們肉喫。』因此愛丹即被派往諾森伯里亞。原先被那一位宣教師嚴厲的批評所逐退的人,因了愛丹的溫柔引領,歸向基督。
(二)雖然保羅不認識在羅馬的人,他卻常常為他們禱告。這是基督徒的權利和責任,帶領我們的親人並其他的基督徒到施恩的寶座前。在尼撒的聖貴鉤利(Gregory of Nyssa)的一篇講章──『主禱文』中,有一段富於詩意,有關禱告的話:
『禱告的功效是與上帝合一。如果有人與上帝同在,他就和仇敵分開。藉?禱告,我們能保守我們的貞潔,控制我們的怒氣,除去我們的虛榮。它使我們忘記創痛,克服嫉妒,戰勝不義,改正罪過。藉?禱告,我們獲得身體康泰,家庭快樂,社會安寧。……禱告是童貞的保證,結婚中忠誠的誓約。它掩護旅途客,保護睡眠者,對虔誠守夜者給與勇氣。……當你疲倦的時候,它要使你精神清爽;當你憂愁的時候,它要安慰你。禱告乃是喜樂之人的愉快;受苦之人的安慰。……禱告乃是與上帝親密,默想不可見的事。……禱告是現在之事的喜樂,未來之事的確據。』
(三)保羅很是謙卑,一方面時常準備把自己的給人,另一方面時常準備從別人那?接受。他開始說他願意往羅馬,他可以把恩賜分給他們,使他們在信心上堅立。接?,他改變了。他願意往羅馬去,他與羅馬教會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各人可從對方身上互相找到在信心上寶貴的東西。在教師中有兩種。有的教師,他們的態度是高高在上,他們對學生講的,學生必須接受。另一種的教師,他們在實際上說:『來罷,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保羅是早期教會產生的最偉大的思想家。不過當他想到要向他渴望傳道的一般人時,他想自己不只是給他們,也從他們那?接受。教導要謙卑;學習也要謙卑。
(四)第十四節,在希臘文?,含有雙關的意義,很難翻譯出來。在和合譯本?:『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我都欠他們的債。』保羅這樣寫,他想到二件事。他欠他們的債是因為他接受一切的恩惠善意;他欠他們的債是因為他向他們有傳福音的責任。這一句含有豐富意義的句子,它的意思是『因為從他們我接受的一切,又因為向他們我有傳福音給他們的本分,我對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應擔負的責任。』
這似乎有些奇怪,保羅寫信給羅馬而講的是希臘人(即希利尼人)。因為在那個時候,希臘人這一個稱呼已經完全失去了種族的意義。這並不指希臘原籍的人。亞歷山大帝征服天下,已將希臘的語言,希臘的思想,傳遍各處。一個希臘人和他的出生及種族毫無關係。他是一個知道希臘的思想和文化的人。一個化外人好似南蠻鴃舌之人一樣,語言難聽,不能與美的柔順的希臘語相較。一個希臘人就是有那一種思想,精神,文化的人。有一個希臘人講到他自己的百姓說:『化外人或會偶一發現真理,只有希臘人才能領會』
保羅的意思是說,他的信息,他的友誼,他的債務,他的義務,是遍及聰明人和愚拙人,有文化的和沒有文化的,有學問和沒有學問的人。他對全世界有一個信息。他希望有一天也能把這消息傳到羅馬。
值得驕傲的喜訊(一16-17)
我們讀到這兩節聖經時,序曲已經終了。保羅福音的號角吹響了。許多偉大的古典音樂的協奏曲以轟轟烈烈之聲開始,然後才奏出他們將要舖張發展的主題。其理由是,開始這些樂章是在一所廣大屋子?,私人的集會中演奏。當鋼琴演奏家開始坐在琴邊的時候,仍然有談話的嘈雜聲。他彈奏這些轟烈的聲音,為要吸引人家的注意。當大家安靜下來的時候,主題出現了。當保羅寫到這兩節的時候,他已與受信的人建立了關係。他已吸引了他們的注意。現在導論已經結束,主題即將說出。
這?只有兩節聖經,不過它們實在是保羅福音的精華。我們必須多用些時間討論它們。
保羅開始說,他以福音為榮。傳福音是他的權利。當我們想到這段經文的背景,我們會覺得驚奇。保羅被囚於腓立比,被逐於帖撒羅尼迦,秘密偷出庇哩亞,在雅典受人譏誚。他在哥林多傳道,他的訊息,在希臘人為愚拙,在猶太人為絆腳石。保羅卻宣告說,他以福音為榮。在福音?一定有些東西使保羅得勝一切對付他的人。
在這段經文?,我們看見保羅三個偉大的警語。它們真是他思想信仰的三根基要的柱子。
(一)得救(So{te{ria)的概念。在那個時候,得救是人們追求的一件事。在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希臘推理的哲學盛行。在那時的四、五百年以前,人們用他們的時間討論的問題──世界是從那一種基本的原素造成?哲學是推理的哲學,它是自然的哲學。當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人生漸漸地,漸漸地崩潰。舊的標誌都毀滅了。暴君,征略者,危險圍繞?人們。退化柔弱時常縈擾他們,哲學改變了它的重點。它不再是推理,乃成為實用的。它不再是自然哲學,乃成為道德哲學。其唯一目的是建造『一堵圍牆,以抵禦世界的混亂前進。』
伊比克德(Epictetus)稱他的講學室為『靈魂疾病的醫院』。伊壁鳩魯(Epicurus)稱他的教訓為『得救的良藥』。與保羅同時的辛尼加說,眾人皆嚮往得救(ad salutem)。我們所需要的,他說,『一隻手伸下來把我們舉起。』他說人們不可抗拒地意識到『他們的軟弱和不足』。他說他自己就是一個無可忍受的人(homo non tolerabilis)。他帶?一種失望的口氣說,人愛他們的罪惡,同時也憎恨它們。在這樣一個絕望的世界?,伊比克德說,人追求的並不是『該撒所宣告的,而是上帝所宣告』的平安。
在歷史上很少有像這樣的時候,人們普遍地在尋找得救。這正是基督教要來給人的那種得救,那種力量,和那種躲避。
讓我們看這基督教的得救,這基督教的so{te{ria是甚麼。
(甲)從身體的疾病中得救(太九21;路八36)。這並不是完全世俗的事。其目的是拯救一個人的身體和靈魂。
(乙)從危險中得救(太八25;十四30)。得救並不叫人脫離艱難危險;它乃是叫人不論在任何處境之中,給他內心的平安。正如勃洛克.羅勃特(Rupeot Bwoke)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他寫的詩安全(Safety)中說:
『安全乃是我的行動,
秘密地武裝起來抵抗一切死亡的威脅;
雖然一切安全似乎俱已失去,
仍然可以安全;
雖然人們在戰場上喪生,
仍然可以安全;
如果這些可憐的肢體失去,
那卻是最安全的了。』
白郎甯(Browuing)在他寫的巴拉賽爾士(Paracelsus)中說:
『如果我傴僂俯首。
在可怕無邊黑暗的雲海中,
那不過是暫時而已;
我按掀靠近我胸旁的
上帝的燈;
遲早這美麗的光彩
要穿透黑暗:
有一天我要脫穎而出。』
基督教的得救,不受外界環境的限制,叫人獲得安全。
(丙)從人生的傳染中得救。這是從這彎曲邪惡的世代中獲得拯救(徒二40)。有這基督教文化的人就有一種神聖的預防劑,不受世界邪惡的傳染。
(丁)從失喪中得救(太十八11;路十九10)。耶穌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不得救的人行走在引入死亡的錯誤道路上。得救的人是被放在正路上。
(戊)從罪中得救(太一21)。一個人像一個在主人手下的奴隸,他沒有方法逃走。他像一個病人,能夠診斷自己的病狀,知道自己的錯誤,可是沒有方法醫治。基督教的救恩使他從罪的暴君手?,獲得解放。
(己)從上帝的忿怒中得救(羅五9)。我們要在研究下一段經文時,詳細討論這一句話的意思。在這?只要稍微提說一下已足。在這一個世界上,有一種堅定不移的道德律;在基督教的信仰中,有一種不可避免的審判。如果沒有耶穌基督帶來的救恩,人只能接受定罪。
(庚)這一種得救是帶有末世性的。那就是說這種得救是在超越時間?才能完成。它的整個完全的意義及福份要在耶穌基督最後勝利之中達到完成(羅十三11;林前五5;提後四18;彼前一5)。
基督教信仰來到這絕望的世界?給與拯救。這是一種安全,保守人在時間?及永?中都有安全。
(二)信的概念。信在保羅的思想?是一個意義豐富的字。
(甲)這字最簡單的意義是忠心信實。當保羅寫信給帖撒羅尼迦時,他想知道他們的信。那就是說他想知道他們的忠心是否經得起攷驗。在帖後一章四節?,信心與忍耐結合在一起。信是不變的忠心信實。它們是耶穌基督精兵的標記。
(乙)信的意思是相信──相信有些事是真實的。在林前十五章十七節,保羅告訴哥林多人,如果耶穌沒有從死?復活,他們的信便是徒然。他們一切所信的都破壞無餘了。信是承認基督教的信息是真實的。
(丙)信有的時候的意思是基督教,正如我們說這信仰──即意味?基督教。在林後十三章五節?,保羅告訴反對他的人檢討自己有信心沒有。這就是說,他們是否仍在基督教?。
(丁)信,有的時候在實際上,就等於那不能毀滅的希望。保羅寫?說:『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信心,不是憑?眼見。』(林後五7)。
(戊)不過最合於保羅的特點,信的意思是完全的接受和絕對的信靠。這意思是說:『把你的生命孤注一擲,信有上帝。』這意思是絕對的確定的信耶穌所說的是確實的。無論在甚麼時候,就是在永?中,亦願以生命保證這種確信。史蒂芬遜(Stevenson)說:『我相信上帝。就是當我醒來時,發現我在地獄?,我還是相信祂。』
信以接受開始。至少一個人願意聽真理的訊息。接?是頭腦的認可。一個人首先聽,然後點頭同意那是真的。不過頭腦的認可,不一定會採取行動。有許多人知道得很清楚那是對的,卻沒有依照他所知的,在行動上有甚麼改變。因此最後的階段是必須的,頭腦的認可變成完全的歸順。在全備的信?,一個人聆聽基督教的訊息,承認那是真實的,就把自己整個投順於那聽見的訊息。
(三)稱義的概念。在新約?沒有其他的字比稱義,公義,義更難瞭解。我們在這封書信?,有好多機會碰到它們。在這?我們只能把保羅思想的過程寫下它的綱要。
保羅所用的動詞『稱義』,其希臘字為dikaioun。其第一人稱,少數,現在式,直說法──我稱義,是dikaioo{。我們必須十分清楚,這?所用的稱義,與一般意義有很大的出入。如果我們稱自己為義,我們要說明理由,以證明我們說的是對的。如果有人稱我們為義,他要說明理由,以證明我們的行為是這樣的。不過一切希臘的動詞,其結尾是oo?,並不是意味?要證明一個人或是一件事有好處或是幫助一個人或一件事做得好。它們的意義常常是對待一個人算他為好。如果上帝稱罪人為義,這意思並不是說祂找到理由證明這罪人是對的──決非如此。甚至,在這?,它的意義也不是祂要幫助罪人做好人。這實在的意義是上帝對待罪人好似他從來不是罪人一樣。上帝並不把罪人作為要消滅的罪犯待他;相反的祂待他作為祂所愛的兒女。這是稱義的意思。它的意思是上帝不算我們為祂的仇敵,祂把我們當做祂的朋友;上帝不以罪人對待我們,祂對待我們像待好人一般。它的意思是上帝看我們不是應當受罰的破壞律法的人,祂看我們只是值得愛的兒女。這是福音的實在真諦。
因信稱義乃是與上帝進入一種新的關係──一種摯愛,信賴,友善的關係,並非一種間隔,敵意,恐懼的關係。我們不再往一位發出可怕嚴厲刑罰的上帝那?去。我們乃是往一位發出赦免及拯救愛的上帝那?去。『稱義(dikaiosune{)』是上帝與人建立良好關係。『義』(dikaios)人就是有這種良好關係的人──一這?有一個至要點──他有這種良好的關係並不是因為他做了些甚麼,乃是因為上帝為他所做的。他有這種良好關係並不是因為他竭盡心力遵行律法,乃是因為他在無條件的信中,投身於上帝令人驚奇的憐憫慈愛?面。
在聖經?我讀到這樣一句含義豐富的話──『義人必因信得生』,現在我們知道了保羅這句話的意思:這人與上帝有良好的關係,並不是因為他手所做的工作,乃是因為他毫無條件地相信上帝愛的成就,他實在知道在時間?及永?生活中實在是甚麼樣。在保羅看來,耶穌的整個工作乃是要使人能進入這與上帝新的寶貴的關係。恐懼飛逸去了,愛心降臨。人原認為敵人的上帝,卻成了朋友。
上帝的忿怒(一18-23)
在前面的一段經文中,保羅想到人藉?信,完全順服依靠,與上帝發生良好的關係。與此相反的,保羅講到人因?有意的對上帝視若無睹,不敬拜上帝,只敬拜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偶像,惹上帝的怒氣。
我們現在到了一個困難且須嚴加思攷的地方,因為在這?我們遇到上帝忿怒的觀念。當然的,這是一個可驚可怕的字句。這字句的意義是甚麼?保羅在這樣說的時候,他心?怎樣想法!
在舊約?,我們常遇到上帝的忿怒。在舊約的前面一部份,上帝的忿怒特別與立約的百姓有關。以色列百姓與上帝有特殊的關係。上帝揀選他們,與自己建立特殊的關係。只要他們保守上帝的律法,就能保持這種關係。保守上帝的律為保持此種關係的條件(出廿四3-8)。這含有二種意義。
(甲)這意思是說,在一國之內,任何破壞律法的地方,會引起上帝的忿怒,觸犯律法破壞那關係──上帝和以色列民所立的約。民十六章講到可拉,大坍,亞比蘭的叛逆,最後,摩西吩咐亞倫特別為百姓贖罪,『因為有忿怒從耶和華那?出來。』(民十六46)。當以危列民敬拜巴力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民廿五3)因為以色列民與上帝有這種特別的關係,任何破壞上帝的律法,會惹起上帝的忿怒。
(乙)進一步說,因為以色列民站在與上帝的特殊獨特的關係上,任何其他國家壓迫以色列民,不按道理,苛待他們,觸發上帝的忿怒。巴比倫人虐待以色列民,變為荒涼,『因為耶和華的忿怒,必無人居住。』(耶五十13)。
在先知書?,也有上帝忿怒的觀念,不過?重點改變了。從先知時代以後,猶太人的宗教思想為兩個時代的觀念所支配。這一個時代完全的敗壞,另一個黃金時代完全的良善。一個是現在的時代,另一個是將來的時代。這兩個時代中間,為主的日子所劃分。這是一個可怕報應審判的日子。那時世界要粉碎,罪人要滅亡,上帝的國未來以前,宇宙要改變。那時主的忿怒要採取可怕的行動。『耶和華的日子臨到,必有殘忍、忿恨、烈怒,使這地荒涼。』(賽十三9)。『因萬軍之耶和華的烈怒,地都燒遍。』(賽九19)。以西結(七19)也講到『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上帝要把祂的惱怒,祂的烈怒傾倒在列國身上。(番三8)。
不過先知們並不有意說上帝的忿怒要延宕直到那可怕審判的日子。他們看見上帝的忿怒繼續不斷地在行動之中。當以色列民遠離上帝,當以色列民反叛不忠,上帝的忿怒向它發作,使它傾圯、受災、被擄、失敗。
對先知們看來,上帝的忿怒繼續的在行進中,不過到了主的日子,達到可怕,毀滅的最高?。
有一個現代的學者這麼說。因為上帝是上帝,因為上帝的品格是聖潔的,祂不能與罪妥協,上帝忿怒是對於罪所起的『毀滅的反應』。
那是很難為我們所把握並接受的。在事實上,我們把它與舊約時代的那種宗教連在一起,新約卻不是這樣。就是路德也有這種難處。他講上帝的愛為「上帝自己的作為」;他稱上帝的忿怒為『上帝奇異的作為』。在基督徒的思想?,這是一件左右為難的事。
現在讓我們看保羅對於這一個概念有怎樣的了解。陶德(C. H. Dodd)對於這件事寫下了很聰明精深的話。保羅常常講到忿怒的觀念。希奇的是雖然保羅講說上帝的忿怒,但從未說過上帝發怒。保羅講到上帝的愛,他也說上帝愛人。他說到上帝的恩典,他也說上帝賞賜恩典。他說到上帝的信實,他也說上帝對祂的百姓是信實的。不過,最希奇的,保羅雖然說到上帝的忿怒,然而他從來沒有說過上帝發怒。一定的,在這?有所不同。上帝的愛與上帝的忿怒有些不同。
更進一步,保羅講到上帝的忿怒只有三次。在這?保羅如此說,在弗五章六節及西三章六節也此說。這二處地方,他都是對悖逆之子而言的。不過保羅常常講到忿怒而不說上帝的忿怒。他講到它似乎不屬於任何人的,在英文?常用正楷表明──The Wrath──似乎在世界?有一種不屬任何人的力量在工作。在羅三章五節,保羅說:『上帝降怒在人身上』。在羅五章九節,他講到從忿怒中被救。羅十二章十九節,他勸告人不要報仇,讓作惡的人,遭受忿怒。在羅十三章五節中,他講到忿怒為使人順服的有力的動機。在羅四章十五節中,他說律法是惹動忿怒的。在帖前一章十節,他說耶穌拯救我們脫離將來的忿怒。在此,有很希奇的事。保羅講到忿怒,而耶穌就從這忿怒中拯救人。
讓我們再回到先知。先知們請到上帝的忿怒,往往他們的訊息是等於說『如果你不順服上帝,上帝的忿怒使你不免遭遇毀壞與災禍。』在事實上,以西結用另外一種生動的方法說:『犯罪的他必死亡。』(結十八4)。如果我們要用現代的語言,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用語。我們要說:『在這世界上,有一種道德的秩序。一個人破壞了道德律,他遲早會遭遇痛苦。』這正如偉大的歷史家傅樂德(J. A. Froude)的話:『一個功課,只有一個功課,歷史反覆清楚的說明,世界是建造在道德的基礎上的。結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希伯來先知們整個的訊息是在這世界?,有道德的秩序。結論是很清楚的──道德的秩序乃是上帝的忿怒在工作。上帝造這世界乃是這樣:我們破壞祂的律法,必自食其果。如果我們一任這鐵面無私的道德秩序處置,我們只有死亡與毀滅。實在的,世界是這樣造的──如果只照道德秩序而行,犯罪的人必然死亡。人正在進退維谷之時,上帝的愛來了。藉?採取不可思議白白恩典的行動,上帝的愛把人在罪的結局中提拔出來,並且拯救他從他應得的忿怒中拯救出來。
保羅繼續堅持?說,人不可以把不知道上帝,作為推卸責任的藉口。他們從上帝的世界就能看見上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往往可以從他手所作的工,知道些有關他的事。舊約的作者們知道的。約伯記卅八至四十一章就是根據這一觀念。保羅知道的。保羅在路司得向外邦人講道就是從世界開始(徒十四17)。早期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對於從祂的世界認識上帝的信念說得很多。『並不是從摩西的筆下人開始有創造主的認識。……千千萬萬大多數的人,雖然從來沒有聽見摩西的名字──不要說摩西的經典──卻知道摩西的上帝。』他說:『自然界是老師;人是學生。』『籬邊一枝單獨的花,我想──我不說草地上的一朵花;你喜歡的任何海中的一雙貝介──我不說從江海?取來的珍珠;一根原野飛禽的羽毛──不要說甚麼孔雀──它們會否對你們說祂是一位不足取的創造主?』『如果我給你一朵玫瑰花,你決不會輕蔑那創造主。』
在這世界?,我們能見上帝。這是保羅的論證──這是完全合理的──如果我們注視這個世界,痛苦隨罪而來。破壞農業的法則──產物欠收。破壞建築的法則──房屋坍倒。破壞健康的法則身體衰弱。保羅說:『注視這個世界!看它怎樣造成的!從你所知道的世界就知道上帝是怎樣的了。』罪人是無可推諉的。
保羅更進一步說。罪人做了些甚麼呢?他不仰望上帝,卻只看自己。他捲入推敲空論的漩渦,而自以為聰明,其實他卻老是一個蠢漢。為甚麼他是一個蠢漢?因為他把自己的觀念,自己的意見,自己的思攷作為標準及生活的法則,而不依照上帝的旨意。罪人的愚蠢在於把『人為萬物之主』。他把自己的意見作為標準而把上帝的法則置在一旁,因為他只顧自己,卻不仰望上帝。他住在以自我為中心,不以上帝的中心的宇宙?。他行路的時候,只看自己,不看上帝,正如一般不看前面而走路的人,必然跌倒。
這結果是敬拜偶像。人的偶像及動物的樣式替代了上帝的榮耀。敬拜偶像的罪根就是自私。一個人自製一個偶像。他向它獻祭,向它禱告。為甚麼?他這樣做可以把自己的計劃,理想,目的推行出來。他整個崇拜是為自己,並不為上帝。
在此整段的經文?,我們面對了這一事實,就是造成罪的原素是把自己替代了上帝的地位。罪是人敬拜自己,不敬拜上帝。
上帝任憑人(一24-25)
這翻譯為情慾(epithumia)的一字為這段經文的鎖鑰。亞里斯多德說情慾是追求歡樂。斯多亞派認為不顧一切理性,追求歡樂。亞歷山太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稱之為不合理的企圖及追求滿足自己的東西。情慾是熱切欲得禁止的歡樂。就是那情慾使人幹那些不顧名節,不知廉恥的事。這是一種瘋狂的動作。如果這種慾望沒有消滅他的尊嚴,持重,端莊,他決不會做這些事。這是那種全心貫注世界上的東西──歡樂,而完全忘了世界的創造主的人的記號。這是那種完全沉浸在世界?面,不再注意上帝的人生。
說上帝任憑人是一件可怕的事。不過這?有二個理由。
(一)上帝給人自由的意志。上帝尊重那自由的意志。經過最後的分析,就是上帝也不能妨礙那自由的意志。在弗四章十九節,保羅請到一般任憑放縱私慾的人。他們把整個的意志,投誠在這上面。何西阿(何四17)有一句悲慘的話:『以法蓮親近偶像,任憑他罷。』在人的面前,有一種隨意的選擇。這是一定的。沒有選擇就沒有善,沒有選擇也不能有愛。強迫的善不是真善;強迫的愛也非真愛。如果人們有意選擇拒絕上帝,祂除了差遣祂的兒子到世界上來,也不能作甚麼。
當保羅請到上帝任憑人在污穢不潔之中,這任憑二字並不含有忿怒的意思。其主要語氣也不是斥責與審判。它乃是一種思念的,憂愁的憫惜,猶如一個愛他的人竭盡所能而不能再做甚麼一樣。這確實描繪?這父親的感覺,當他看見他的兒子離開他的家,往遠方去。當一個人看見像這樣的事,在他的心?,很少會有怒氣,卻充滿了憂慮。
(二)『任憑』還有更進一步的意義──那就是審判。在人生中,有一件冷酷的事,就是罪產生罪。一個犯罪愈多的人,他更易於犯罪。一個人開始犯罪的時候,知道他所做的是甚麼,總是帶一些心驚膽戰。到以後便行之泰然,毫不介意。這並不是上帝責罰那人;這乃是他自己責罰自己。他不斷地使他自己為罪的奴僕。猶太人知道這件事。他們有好些精闢的話有關這一個觀念。『每一次完成責任,以另一次作為酬報;每一次犯罪,以另一次作為刑罰。』『無論誰盡力保守自己純潔,如此而行,接受能力;無論誰行為不潔,犯罪的門,為他廣開。』『凡為自己建築圍牆者,受圍牆保護;凡丟棄自己者,必遭丟棄。』
最可怕的事就是罪乃是產生罪的力量,這是自由意志所擔負的可怕責任。要用自由可消滅自由,一個人成為罪的奴僕,自我放棄,行在謬誤的道路上。罪常會說謊,因為一個罪人想,他的罪會使他快樂;結果,無論對己對人,對今世對來世,都是生命滅亡。
一個可恥的時代(一26-27)
當我們讀羅一章廿六至卅二節時,似乎會想這段經文幾乎可能是由一個患有歇斯底里亞症的道德主義者過份誇張當時的情況,用修辭學的言過其實的色彩去描繪這時的境況。它描寫一種幾乎史無前例的道德腐化的情況。不過保羅所講的,沒有一處非當時希臘羅馬作者們所說的。
(一)這一個時代,各樣的事,好似是,失去了控制。威吉斻(Virgil)寫:『是非不分;戰爭遍地;錯誤百出;不知廉恥;農夫出走,土地荒蕪;鉤鐮弄直而成刀劍。東方幼發拉底斯(Euphrates)一帶戰雲頓起,西方德意志亦然;不只於此,接鄰城市,破壞盟約,劍拔弩張,戰神舉世怒吼;即使在競技場中,戰車撞開閘門,衝入馬道,鴐車者拼命拉住馬韁,不發生甚麼作用,只能由馬左右他,戰車失去了控制。』
這是一個暴亂橫衝直撞的世界。當塔西圖(Tacitus)寫這一時期的歷史時,他寫:『我現在進入這一時期的歷史,災禍連綿,戰雲迷漫,暴動紛起,就在平安之時,迫害殘忍倏起。……這一切都是一種憎恨恐怖的狂迷;奴隸被收買出賣主人,食客被收買出賣他們的庇護主。沒有仇敵的人,為友所買。』綏屯紐(Suetonius),在寫提庇留統治時說:『沒有一日無死刑。』這是一個全然恐怖的時代。史家李維(Livy)說:『羅馬既無法擔負其邪惡,也無法醫治它們。』詩人普洛帕細阿(Propertius)寫:『我看羅馬,誇耀的羅馬,毀滅──為它自己隆盛的犧牲者。』。這是一個道德自殺的時代。諷刺大家,猶文那里(Juvenal)寫:『地上所有的只是那些壞蛋懦夫。因此上帝,不論祂是誰,輕視譏笑他們,憎恨他們。』
對有思想的人看來,這是一個失去控制的時代。一個人在幕後能聽到諸神的嘲笑。辛尼加說,這一個時代乃是『失去自主的人,受到內心騷動的打擊』。
(二)這是一個史無前例,奢侈的時代。在羅馬的公共浴室?,冷熱水從銀製的龍頭?流出。加力古拉(Caligula)王甚至把金屑舖灑競技場地以替代木屑。猶文那里悲痛地說:『比戰爭更加殘忍無情的奢侈瀰漫羅馬。……自羅馬成為富庶以後,罪惡情慾,樣樣都有。』『金錢,背德無行的保姆……使人柔弱的財富,以醜惡的奢侈,耗盡這時代的精力。』辛尼加請到『金錢,損壞各物之聲譽,』時說:『我們不問事物的本身價值,我們只問要多少錢。』這一個時代太厭倦一般普通的事,因此渴求新鮮刺激。路克惹丟(Lucretius)請到『那是從這種歡樂泉源流出來的苦味。』犯罪成為消除無聊的唯一的方法,直至如塔西圖所云,『醜惡愈擴大,歡樂愈狂熱。』
(三)這是一個世無前例,不道德的時代。在羅馬國開始的五百二十年間,從來未曾有過一次離婚。第一次的記錄是在主前二三四年。那時勒嘉(Spurius Carvilius Ruga)和他的妻子離婚。現在,如辛尼加所云,『婦女結婚為的是要離婚,離婚為的是要結婚。』羅馬名門高貴的主婦並不用當時執政官的年號,她們用她們丈夫的名字規定她們的年號。猶文那里不能相信他可能有這樣的好運氣可以找到一個清白貞潔的主婦。亞歷山太的革利免請到那標準的羅馬會婦女如『腰束罪孽金帶的司美與愛的女神』。猶文那里寫:『伊勃立那(Iberina)有了一個丈夫就滿足嗎?立刻你發現要說服她只有一個丈夫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他引用一樁一個婦女在五年內有八個丈夫的事。他用一件幾乎不可信的事。革老丟的妻子,王后本身,阿基皮拿(Agripkina)在晚上,常常離開王宮,全然為了不能滿足的肉慾,在妓院中服務。『他們在鄙陋的事上顯出勇敢的精神。』保羅所說外邦世界的事,沒有一件未曾為外邦的道德家所已經說過的。罪惡並不停留在粗淺原始性的罪惡。社會從上到下充滿了難以理解的反常的罪惡。羅馬最初的十五個君王之中,有十四個是有同性戀的。
保羅卻多少拘謹的,沒有過分誇張這幅圖畫──就在那?保羅渴望宣講福音,就在那?保羅不以基督的福音為恥。世界需要那施行拯救的力量,保羅知道除了基督以外,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獲得這力量。
離開上帝的生活(一28-32)
很少其他的經文,像這一段經文一樣,清楚表明一個不以上帝為上帝的人的遭遇。這並不是上帝對人的審判,而是一個人在他一切計劃謀算中,沒有上帝的地位,對自己的審判。當一個人在他的生活中,把上帝逐出,他就會變成某一種的人。這?的一段經文是對於這一種人最可怖的描繪之一。讓我們看一下沒有上帝的人生可怕的事的項目。
這些人行的是那些不合理的事,也可以說不適宜之事。斯多亞派有一種說法。他們稱為ta kathe{konta。這字的意義是適宜的事。有些東西是人格的基要的,本來的,本能的,固有的部份;有些東西卻不是這樣。正如莎士比亞在馬克白(Macbeth)中有言。
『我敢作一切成為人的事;
誰敢作出超乎此範圍者即為非人之事。』
一個逐出上帝的人不但失去他的神聖;他也失去了他的人格。
接?是一系列的可怕的事。讓我們一件件的來說。
不義(adikia)。Adikia是dikaiosune{之對。後一字的意義為『義』。希臘人稱『義』為把上帝及人應得的交給他們。不義的人搶奪了人和上帝的東西。他在萬樣事物的中心,為自己建築了一座祭台,他敬拜自己,把上帝與人排擠一旁。
邪惡(pone{ria)。在希臘文?,這字的意義,超過普通的所謂壞。那種普通的所謂壞人,在大體上,只是損害他自己,並不是一種牽涉到別人的壞。即使有時損害他人──在事實上,一切壞,必會損害及人的──這種損害也不是出於有意的。這只是無意的兇惡,並不是兇神惡相的兇惡。希臘人稱pone{ria意的損害人家。這是主動的,有意的,要破壞損害。當希臘人稱一個婦女為壞女人時,他們所指的,乃是她有意的利用無辜者的天真,勾引他們。在希臘文?撒但最普通的稱呼之一為ho pone{ros──那惡者。他有意攻擊,其目的是去毀滅人的善良。pone{ros所述說的人,不只是壞,並且要使每一個人像他一樣的壞。他要把人拉下來,使他們像他一樣。這是一種破壞性的壞。
貪婪(pleonexia)。這一個希臘字是由二字組成,其意義為『獲得更多』。希臘人他們自己稱pleonexia為『受控訴的酷愛所有』。這是一種含有侵略性的罪惡。一般評述為專顧自己利益,完全忽視人家的權利,甚至也不考慮到大眾的心理。其主要的中心是貪慾。基督徒作者,提阿多熱(Theodoret)形容它為不知足的心理,掠奪其不應得的東西,這可以遍及人生的各方面。從物質方面來說,不顧廉恥誠實,專以獲取金錢貨財為事。從倫理方面來說,野心勃勃,踏在別人身上,以獲取不應得的地位。從道德方面來說,縱情聲色,不受羈絆,追求不應有之歡樂。pleonexia是不知道律法的慾念。
惡毒(kakia)。kakia是指壞的最普通的希臘字。這字形容一個人缺乏使他好的每一種質素。譬如一個kakos krite{s,他是一個審判官,完全缺乏一個良好法官必需有的律法知識,道德意識,及正直的品格。提阿多熱稱之謂『靈性的每況愈下』。他用的,在希臘文為rope{,其意義為『天平秤的一邊傾向愈下』。一個kakos的人,其人生每況愈下,好像在天平?一樣。Kalia被認為重要的惡毒,包括一切的罪惡。它是一切其他罪的先驅。它乃是墮落,一切罪由它而生,一切罪由它而繁盛。
嫉妒(phthonos)。有好的和壞的兩方面。有的嫉妒,使他看見自己軟弱不足,因之努力追求模仿好的榜樣,以求達到和他一樣。有的主要的是抱怨懷恨。他看到一個好的人,並不因他的好受到感動,卻因為他是好人,而生妒恨。這是人類情感中之最乖枉彎曲者。
兇殺(phonos)。我們必須常常記得耶穌把這字的範圍擴大得很多。耶穌堅持不只兇行必須除掉,就是忿怒憎恨的心也必須除去。耶穌堅持只是把忿怒及殘忍的行動,從人生中除去,是不足夠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即使是忿怒和殺人的意念也須從心中除去,才算滿意。我們很可能在我們一生中,從未打過人,但是有誰能說在他一生中未曾發生過要打人的意念?正如阿奎那(Aquinas)在很久以前說過:『人看行為,上帝卻看內心。』
爭兢(eris)。這意義乃是指由嫉妒,野心,喜好名譽,地位,高職,站在眾人之上,產生的搏奪戰。這是從包藏嫉妒的心而來的。如果一個人清除了一切嫉妒,他也會清除一切產生搏奪爭競的東西。這是上帝所賜的恩賜,使他能夠看見人家成功,為他高興快樂,好像自己成功一樣。
詭詐(dolos)。我們從這字的動詞doloun,獲得最完備的意義。Doloun有二個特別的意義。這字用於使寶貴的金屬品質惡劣以及使酒內攙雜其他東西。Dolos是詭詐。這字描寫一個邪惡彎曲,心腸不正的人,他不能行正直的事。他卑躬折節,施用卑劣方法,以達到他的目的。一切都是為了某種秘密的動機,此外他不會做甚麼好事。它描繪策劃陰謀者的陰險奸詐。這類人在每一個團體,每一個社會,都有的。
毒恨(kakoe{theia)。Kakoe{theia直接的字義是惡性。最廣義的說是惡毒。亞里斯多德以比較狹義的來說明這字。他說,這是『常以最壞的看別人的精神』。皮里紐(Pling)稱之謂『惡毒的解釋』。泰勒(Jeremy Taylor)說:『這是人類本性的卑鄙處,總是把握不當處,以最壞的意思去解釋。』這或許很可能是一切罪中最普遍的一種。如果一個人的行動有二種可能的解釋的時候,人的本性會揀選不好的一面。這是很可怕的,想到許多人的名譽為茶餘飯後的雜談所中傷。人們把一件完全無辜的行動,用惡毒錯誤的話,去解釋它。當我們受到引誘,要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必須記得上帝是聽見的,祂要記得我們所講的每一個字。
背後說人的,讒毀的(Psithuriste{s, katalalos)。這兩個希臘字是指一般有好誹謗舌頭的人。可是這兩個字是有不同的含義。Katalalos讒毀是在大眾面前公開鼓吹。他公開述說人家的壞處,講說他的故事;psithuriste{r背後說人是交頭接耳細聲說惡毒的話。他要把人拉到屋隅,細聲講說毀壞別人人格的故事。兩樣都是不好,不過背後細聲說人的更壞。對於公開毀謗的,一個人至少可以提出抗議,為自己辯護;對於一個喜歡在暗中毀壞名譽的人,他卻無能為力。
怨恨上帝的(theostugeis)。這是指憎恨上帝的人,因為他知道他反抗上帝。他不要上帝。如果真有上帝的話,對於他非常的不利。上帝要妨礙他要得到的歡樂。上帝是一條鎖鍊,綑綁住他,使他不能做他所喜歡的事。如果可能的話,他很高興的除去上帝,因為在他看來,沒有上帝的世界正是他所要的世界,在那?他所有的,是放縱而不是自由。
侮慢人的(hubriste{s)。Hubris,對希臘人說來,在諸神手中,最易惹毀滅之罪。這字有二件主要思想的線索。(一)這是指這人非常驕傲,把上帝也不放在眼?。這一種在未嚐失敗滋味前的無禮的驕傲。他忘了他是受造的。他也不信命運。這種人非常相信他的財富,他的權力,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要他一個人已經夠了。(二)這是指那一種胡亂,狂虐,兇殘,侮慢的人。亞里斯多德稱他是一種損傷,傷害,令人愁苦的人。他這樣做,並不是為?仇恨,也不是為?可以得到好處;他這樣做,只是在人遭遇傷害中,他可以獲得喜樂。有些人會從看見人聽了兇殘的話產生的畏縮感到快樂。有些人會從使人遭遇心靈的及肉體的痛苦感到特別的愉快。這是hubris。這是損害人只是為?要在損害人中尋找歡樂的人的虐待狂。
狂傲的(hupere{phanos)。這字在聖經中發現過三次,都是指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說的。(雅四6;彼前五5;箴三34)。狄奧非拉特(Theophrastus)稱之謂『眾罪的最高?』。狄奧非拉特是一位希臘的作家。他寫了一系列著名的人物素描。他給hupere{phania下一個定義:『除了自己以外,他賤視每一個人』。狄奧非拉特從日常生活中提出那些可作狂傲標記的事。一個狂傲的人當人家邀請他接受某種職位時,拒絕接受,因為他自己的事業太忙了,不能分身。在街上走路,除了他喜歡叫應的人以外,高視闊步,從不理人。他邀請客人喫飯,自己不去,差他手下人去陪客。他整個人生為輕蔑人的氣氛所籠罩。他以使別人覺得微小為樂。
自誇的(alazo{n)。Alazo{n一字,在希臘文中有一段有趣的歷史。這字的原意是一個周遊四方的人。以後成為一個常用的字,專指遊方郎中誇耀他們醫治的本領,以及叫賣商人誇耀他們貨物的品質,其實卻是贗劣的貨品。希臘文alazoneia的定義是假以為有,其實沒有的裝腔作勢。色諾芬(Xenophon)說,這名詞屬於一般誇張他們的財富及勇氣的人,他們答應人家做他們能力所不及的事,為的是要得到利益或有所獲得。狄奧非拉特研究這一種人的品格,稱為矯飾客,勢利鬼。這種人誇大只存在於他幻想中的事業,高談其實無其事的,與權貴交往,炫耀其從末掏過自己腰包的慷慨解囊協助他人。他說到他住的地方,實在太小,他必須購買較大的房屋。自誇的人只是要令人覺得他的偉大。世界仍是充斥?像這樣的人。
捏造惡事的(epheurete{s kako{n)。這是指一般不滿足於普通平常的罪的人。他們追求新鮮奇奧的罪,因為他們對舊的已生厭倦,尋找在新罪中的新刺激。
違背父母的(goneusin apeitheis)。猶太人和羅馬人一樣,把順服父母放在道德的很高位置。十條誡命中有一條是當孝敬父母。在羅馬的早期,父權patria Potestas是絕對的。一家人生死之權都操在他手內。把這罪包括在這段經文中的真正理由是一旦家族的關係鬆弛的時候,接?必然是整個道德的退化。
無知的(asunetos)。這字是指一個愚蠢的人,他不會從經驗中學習到功課。他愚蠢到不能令人相信。他不會利用上帝賜給他的心智頭腦。
背約的(asunthetos)。這字對羅馬的聽眾,特別有力。在羅馬極盛時代,羅馬的誠實是一件可欽佩的事。一句話可以與契約一樣有效。這是羅馬和希臘的極大不同點。希臘人是天生的小偷。希臘人常說如果交一塊錢──約合二百四十英鎊──交給一個長官管理,即使有十個事務員會計師監視?他,他也有法盜用其中的一份。羅馬人卻不這樣。無論是一個在衙門?的官吏,或是一個出征的將領,只要他一句話,即使是千萬塊錢,也不會短少分文。保羅用這一個字,不只要羅馬人記得基督教的倫理,並且也要他們回憶在他們極盛時代他們自己的信用標準。
無親情的(astorgos)。storge{是一個特別的希臘字,用以表明家庭中的愛。很實在的,在那時代,家庭中的愛,將近消滅。兒童的生命,從未有像那個時代這樣的不安全。兒童被視為一種乖運。一個小孩生後,他就拿去,放在他父親的足前,如果這父親抱起小孩,這就表明他認作他的子女。如果他離開,不睬他,這就表明不要他,把他拋在外面。在當時羅馬市場,每晚不會少過三十或是四十個棄嬰。每一晚真的有小孩被人摔掉。甚至大偉人如辛尼加者,也會這樣寫?說:『我們殺死一隻瘋狗;我們屠殺一隻兇惡的牛;我們把刀插入病牛,怕他們傳染全?;兒童之生而瘦弱殘缺者,我們淹斃他們。』人類親情的連繫已經破壞無餘了。
不憐憫人的(anelee{mo{n)。沒有其他時候人的生命這樣的不值錢。主人可以拷打或殺死他的奴僕,因為奴僕不過是一種貨品。律法給主人無限的權力轄制他。有說起在一個富有的家?,一個奴僕拿進一盤水晶杯。他一失足,打破了一隻杯子。就在那地,就在那時,主人把他拋入在庭院中心的魚池,讓兇殘的鰻魚把他肢體支解,吃他身上的肉。這是一個在殘忍中贏得快樂的時代,因為這是角鬥競技的大時代,人們在看人與人的殘殺中,獲得喜樂。這是一個憐憫已經喪失了的時代。
最後,保羅對於這些把上帝從他們的人生中排出的人,所說的最後一件事。事情往往是這樣的,即使他是一個罪人,他也知道他所做的,即使他原諒自己,他知道別人做的時候,要受譴責。不過在那些日子,人已經到達了這種程度,他自己犯罪,認可別人犯罪,並且鼓勵他們這樣做。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有一次說:『沒有一個國家,失去了上帝,能夠生存的。』保羅在這?給我們一幅可怕的圖畫──有意把上帝排斥的人所有的遭遇。到了時候,羅馬滅亡了。災禍與墮落攜手而來,結果滅亡。
資料來源: Basic Bible Study Data查經資料大全
新增日期: 2013/01/01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羅馬書第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