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

士師記 第2章

屬靈的遺產(二1∼10)

  今天讀的經文可分作兩段來看,其中各有一句重要鑰句。1∼5的鑰句是「沒有聽從」(2);6∼10的鑰句是「不知道耶和華」(10)。當第一代的百姓不聽從神的話去生活時,當然也不會用神的話去教育下一代。所以他們的子孫不認識耶和華,必然是上一代的責任了!

 .不聽從神(1∼5)──以色列民脫離埃及為奴的生活,蒙神以神蹟異能拯救,過紅海、渡曠野,親眼看見那些神蹟的一代,都已死在曠野(除了約書亞和迦勒)。新生的一代,亦經歷過約旦河,耶利哥城陷落的神蹟等等,可是他們沒有聽從神的吩咐,把迦南地的異族清除,卻留下他們作苦工。神說,這些外邦人和他們邪淫的宗教風俗,終有一天成為心腹大患。百姓因神的責備而放聲大哭,表明他們尚有悔意,但是卻看不見他們有悔改的行動。悔而不改,又有甚麼用呢?

 .不認識神(6∼10)──這幾節聖經,簡略敘述以色列民在迦南地居住,已經過了幾代。當約書亞與及那些長老在生之時,百姓都事奉耶和華,可惜這一代過去之後,他們與神的關係便隨之而去,我們的信仰生活是否好像這些以色列人呢?我們今日肯事奉神,因為有我們信賴的領袖?我們今日對神的認識,是間接的認識?是因聽道而得?的知識?抑或是生命上的認識?也許你已經是教會領袖了,你有否聽從神的話生活呢?你是否真的認識神呢?你堪作神的工人嗎?

思想 基督徒美好的見證,必能繼往開來。你是否一個能被別人學習愛主的活榜樣呢?



惡性循環(二11∼23)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信徒犯罪、跌倒,看來似乎是偶一不慎,但是大多數是日積月累下來的妥協和軟弱而成,所謂物腐而後蟲生。

 .極其困苦(11∼15)──以色列人背棄聖潔的耶和華,轉而追隨迦南人所拜的偶像。「巴力」和「亞斯她錄」是迦南人信奉的風雨之神和生育女神。迦南人迷信每屆旱季之時,都是巴力死亡所引起。如要巴力復活,降下甘霖,就要到巴力廟去拜祭,並與廟中的祭司發生肉體關係,藉這些行動,刺激巴力降雨。而迦南人亦認為亞斯她錄是巴力之妻。亞哈時代,拜巴力和亞斯她錄之風亦十分興盛(王上十八章)。聖經常用「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形容拜巴力,因為拜巴力實在是非常淫亂的宗教活動,以色列人卻樂此不倦。他們因濫交、亂交所引起的疾病而導致死亡的人為數甚多。道德淪喪,加上只賴雨水與自然能力,卻不事耕耘生產,因此百姓的生活就越來越苦。基督徒若追隨世俗,放蕩不羈,體貼肉體,終必如以色列人般自取敗壞。

 .惡性循環(16∼13)──士師記就是重複記錄了以色列人背棄耶和華,遭受敵人攻擊;繼而悔改呼求耶和華,神於是興起士師拯救,享受太平若干年又重蹈覆轍!請不要迷信這是基督徒生活的「規律」!我們可以靠賴主,藉?祂的憐憫,一直保持在屬靈高原上生活的。

 .「耶和華發怒」(12、20──耶和華是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人若令耶和華發怒,就表明人作惡過甚,漠視神的恩慈到了極點,受責豈不是該當的嗎?

思想 請省察自己靈性的「起」與「落」。基督徒的生命是否可以長期穩定在屬靈的高原上呢?──《新舊約輔讀》



北方的形勢與上帝的警告(一22-二5)

(一)

上一段的最後三節經文,帶有各不相同的傳統,令整段經文更難以詮譯。對於不理會約書亞記十至十一章,十四至十五章,有關定居在南方的另一些傳統說法的人,對士師記一章一至十八節的記載不會感到驚奇。將事實陳述了之後,十九至廿一節讀來像是旁白:他們關於猶大是怎樣說的,但現在我知道得更清楚。這樣讀起來,開始的十八節是本章的主要部分,接下去三節是加插的。聖經的見證很少是簡單及直截了當的。然而,留心的基督徒讀者有非常不同的四福音書作我們中心信仰的藍圖,應該不會受到騷擾。福音書中也有關於它們的爭論與討論。

筆者想引起對這一點的注意,是為了更直接的目的。既然我們對便雅憫在猶大已經劫掠過的城鎮施加壓力而感到混亂,我們就應該特別留意接下幾節提示,以便為整章經文做詮釋。

(二)

本章其他部分,是一連串關於住在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大多數支派,遭遇到困難的記錄(27-36節)。然而,一段較具積極性的記載最先出現(22-26節)。約瑟家是下一個上去攻打的以色列主力軍。耶和華也與他們同在(22節)。約瑟家攻擊的對象是伯特利。探子出發了,幸而他們能與他們所看見的正要離城的人做成一筆交易,他們不必像約書亞記二章所提示的,要採用在妓女家過夜的折衷辦法。同樣的,城被攻陷之後,他們也不用收容幫了他們的異族與他們住在一起,像喇合的家人住耶利哥城一樣。提供情報的人是準備帶全家人到另一個國家去,而找到另一個定居地名叫路斯,以前稱為伯特利。多少現代的以色列人巴不得巴勒斯坦籍的阿拉伯人,無論其身為難民,或仍住在『大以色列』屬下的地區他們自己的家?,也都像這個提供情報的人一樣離開自己的家!多少英國人和西歐人希望在他們國家經濟繁榮時,鼓勵少數民族移民,藉?自動消失,作出最大的貢獻。

約瑟家在伯特利的處境很理想。他們單獨在這地區,不必受人的恩惠。本章其他部分所敘述的情形與此相反。瑪拿西與以法蓮沒有將迦南居民從他們統轄的城市趕走(27-28節與書十七11-13及十六10作比較)。西布倫、亞設及拿弗他利的處境更糟,這?的記載默然承認不是迦南人住在他們之間,而是他們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間。至於可憐的但人(34-35節)則被逼住在山地;任何對亞摩利人所施的壓力都不是來自但人,而是來自約瑟支派。處理原先居民的兩種辦法是同時進行的。很清楚的,兩種辦法實際上促成同一結果,即是對留下的少數民族所採取的不合適反應為以色列中部及北部地區的未來招致很多麻煩,這些領土的問題佔據士師記記錄的大部分。

難以置信的是,本章主要的兩段,一至十八節及十九至廿一節竟是接在一起。在受盡稱讚的約瑟家之後,跟?的正好是相同的,如瑪拿西與以法蓮,他們是受盡譴責。現在我們提出早些時候在約書亞記十六至十七章中的一些證據,來說明約瑟是後來加進在關乎以法蓮和瑪拿西的這幾章的資料中。十八章一至十節也提及他做為以後重寫以色列分地史話的一部分。這修改的傳統所帶給他的聲望,比前面經文帶給猶大和約瑟這兩大家族的更大。同樣的動機也在士師記一章中起?作用。

(三)

耶和華使者所說的話(二1-5),正好可用來加強從內容相當雜亂的由傳統資料組成的的第一章取得應有的信息。上帝遵守他對以色列人所作的應許──解救他們離開埃及並帶領他們進入迦南。他們卻不以同樣的信實待他,擅自建祭壇、敬拜當地居民所拜的諸神,尤其不能容忍。這件事實可用來解釋為甚麼耶和華對以色列人的計畫有了改變。他再不會在他們面前將當地原有的居民趕走,而會留下他們做永久的敵人,使他們的崇拜方式成為以色列人的陷阱。

同時,這件事實也用於更實際的方面:解釋一個地名。波金字面的意思是『哭泣者』;它之所以有此古怪名稱,是因為使者說耶和華改變了主意時,百姓放聲大哭。波金事實上是伯特利的別名。這一點在雅各的傳說中藉?一小段記述加以證實:『於是雅各和一切與他同在的人到了迦南地的路斯,就是伯特利。他在那?築了一座壇,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伊勒伯特利,因為他逃避他哥哥的時候,上帝在那?向他顯現。利百加的奶母底波拉死了,就葬在伯特利下邊橡樹底下,那棵樹名叫亞倫巴古』(創卅五6-8)。士師記第四章會再次提及底波拉的名字,現在我們就只留意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哭橡』(Oak of weeping)。

伯特利在舊約聖經中的地位極不明朗。在亞伯拉罕與雅各時代的父權中心傳統中,它扮演?主要的宗教中心與聖所的角色。在另一方面,與申命記學派有關的作品中,它的名字與耶羅波安打破大?的統治,改變了耶路撒冷崇拜儀式有關。事實上它成為叛教者的同義詞。雖然引用了雅各故事的名稱,士師記一章一至五節卻有另一種傾向。

此段的結論(二1-5)與約瑟家在伯特利的開頭一段(一22-26),在基本的宗教意圖上是一致的。但在歷史記錄的觀點上,它們卻是勢難兩立的。兩段的結論都認為除掉了迦南人及他們的崇拜,以色列人處境會好些。但若是在伯特利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如一章廿二至廿六節所說,那就不會有問題留在二章一至五節談論了。



士師記的導論(二6-三6)

緊接在士師記第一章有啟發性的前言之後,這一段代表了申命記式(Deuteronomistic)的導論,適合於士師時代。作了簡略的回顧之後,它令我們知道應該從下面的記述知道些甚麼。

(一)

我們看到的開頭一段(二6-10)的大部分,是約書亞記書末(廿四28-31)的補白。按申命記式設計的方案,這一段經文原只是出現一次,且可能是以我們見到的士師記二章的形式出現。約書亞的時代與他之後的時代截然不同。約書亞的去世和下葬這件事相當重要。但是以色列的情況在約書亞這一代的人都去世之前並沒有真正變壞。約書亞記的最後兩節(廿四32-33)提及較早時代的兩位人物的事,一是重新埋葬約瑟的骸骨,一是祭司以利亞撒的去世,這位以利亞撒與約書亞的關係,就像亞倫與摩西的關係一樣。

當這轉折的段落轉向前望時,標準修訂本的譯本就顯得不太正確了,為此我們必須追溯希伯來原文的意思:『後來有別的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二10下)。這節經文所表達的是一種像現代西歐一個年代的簡明描述。我們的時代常被形容為『基督的後期』。這不僅是為了只有少數人真正信上帝和活潑的福音與它的標準──彼此之間總是不斷爭辯。這時代之所以成為基督的後期,是因為很多人很少有他們所屬的信仰。他們完全不知道基督教的傳統。

約書亞之後的一代不僅是『不知道耶和華』,他們也不知道他是以果斷及有利的行動聞名。他們完全不認識他,不事奉他、愛他和順從他,甚至不知道他是誰。

(二)

十一至十九節經文以好幾種標準形式,重複指出以色列人對耶和華缺乏了認識。宗教的本質與許多其他本質一樣,諱忌真空。那些不積極地認識上帝的人,一定是十分積極地事奉和崇拜某些別的事物。與耶和華對立的另一個崇拜對象,第十一節清楚地標明是巴力,第十三節又提及巴力與亞斯他錄。英語以單數寫出的巴力及亞斯他錄,是古代地中海和愛琴海沿岸諸神中最重要及最為人熟知的神。至於他們各自的特性,則不在申命記作者談論的範圍,他們不是乏味的宗教比較學的學生!用複數寫出的巴力及亞斯他錄(例如Astartes)只不過是一種簡寫,是指我們即將在士師記十章六節見到的諸神名單。這些名稱總括了所有對以色列人造成苦難及災禍的其他宗教。

以下的士師記經文中我們常會讀到與此類似的話:『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11節);『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14節);『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11節)。但是這段前言並不僅是豫告;實際上它是用記事形式很簡潔地在下一章第一則故事中提出來(二7-14)。這段導言,在它所表達及沒有表達的意思中,有它自己提出的要點。筆者認為它所強調的是上帝的自由權和上帝的創始,及祂在以色列人的救贖行動中所擔任的角色。

士師記十章九節記載,當以色列『甚覺窘迫』時,他們立刻而且真誠地向耶和華求救認罪(十10)。詩篇十八篇六節是典型的例子:

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
向我的上帝呼求;
他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
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

然而士師記二章十六節談及耶和華興起士師:『士師就拯救他們』,略去了百姓向他求助。這不是偶然發生的,第十八節的後半節又有類似的記載。沒有向他作任何請求,耶和華便因他們受苦、受欺壓的哀聲而憐憫他們。『哀聲歎氣』的措詞不常用,它含有引導性,出埃及記的開始也用了這個措詞(六5):『我也聽見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的哀聲』。耶和華現在面對的情況與他當日在埃及所看到同樣嚴重:解決問題的原動力也由祂而來,與當日的情況一樣。

『士師』的意義將留在稍後討論,尤其在十章一至五節及十二章七至十四節。現在最重要的是對申命記的作者來說,『士師』是指『拯救者』(16節);反過來說,耶和華藉?他們施行他的拯救(18節)。

(三)

導論的最後部分幾乎肯定是後來加進去的。它反映了我們在約書亞記一章七至九節,十三章二至六節,及廿三全章所討論的那種思想。強調點突然由外來的『搶奪者』及『四圍仇敵』(14節),轉為境內的敵人,約書亞死的時候所剩下的各族──留下來未從他們面前被趕出去,為要藉此試驗他們對信仰的忠誠(二22),及讓他們學習打仗的經驗(三1-2)。

聖經方面對內外敵人作的區別,從現代強有力的以色列軍隊隨時向那『剩餘民族』──沒有主權的巴勒斯坦民族──作軍事襲擊這痛苦事件上反映出來了。八○年代的初期,這個環繞?它周圍的國家──利巴嫩──受盡襲擊及轟炸,而轟炸目標是所謂『巴勒斯坦人』,不理會這樣做法是否正確。

我在這?所關心的,是指出聖經對今日難以處理的政治性事件的態度,但絕無意表示以色列的聖經遺產,使它對自己的政策有完滿的解釋;它是跌進自己的歷史陷阱?了。我們都有各自的方法消滅我們的敵人,將他們形容為壞到無法收拾,並要他們離開,否認他們的權利,這樣去為我們那樣對待他們的行動找藉口。──《每日研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新增日期: 2008/08/27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士師記第2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