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君主政權的內容(八6-22)
撒母耳記上 第8章
君主政權的內容(八6-22)
長老們要求設立一個王;至少這是比較健康的開始,好過士師記第九章的例子,一位軍事冒險家嘗試為自己奪權,並且成為君王一段時期,極大地造成百姓互相攻擊。長老們很滿意撒母耳去尋找合適的人選,使他成為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我們發現撒母耳在上帝的指引下,答應他們的願望。然而,這?強調以色列人透過他們的長老,不單棄絕撒母耳,也是棄絕上帝自己。這章聖經的爭論點似乎是:上帝准許他們求的王,是有懲罰他們的意義──配合罪過的懲罰!王權統治事實上是有利有弊的,在這章聖經?讓讀者看見君主政體的兩種對比的觀點。
(一)長老們較關注君主政體的功能──一個王可以領導軍事組織、統籌和提高效率(20節)。他們以為王會為他們在每次戰爭中贏得勝利,這種想法實在很幼稚,但無疑他們確需要一隊常備及固定的軍事人員。事實上以色列人的數目遠遠超過非利士人,如果提供足夠的武器、訓練和管理給他們,他們必定可以打敗這個主要敵人──不再需要呼求上帝特別的幫助。為了達到期望的目標,長老們願意接受因王權可能帶來的壞處。他們以為開始只是放棄一些他們的政治權力和影響力,但卻認為這種犧牲是值得的。
(二)相反地,撒母耳卻關注政體的內在本質──一個王會給予一些利益,但不可否認也會取去一些。取去乃十一至十八節的鑰字,這是因王權而帶來的。事實上要求軍隊會帶來征兵和納稅,除了這些不能避免的代價外,君王喜愛奢華宴樂,故此最壞的後果是百姓要被強逼作苦工,正如十七節中的奴隸。這種制度後來成為所羅門王之後,以色列國分裂的主要原因。
可能撒母耳記敘述的君主政體,對像所羅門王,會使人覺得聖經作者有所誇大:但在另一方面,有足夠證據顯示這種敘述,正珋合撒母耳時代在以色列境外的君主及國王的情況。無論如何,這章聖經清楚看見以色列人選擇君主政體制度乃是他們的自由意志,如果君王證實是利弊參半的祝福,以色列永遠不能埋怨上帝將它賜給她。雖然她作出這種罪惡的抉擇,然而上帝仍然顯出祂的恩典,賜給以色列一位偉大的王(大筢),和最終的彌賽亞的理想:參撒母耳記下七章一至十七節的註釋──拿單的豫言{LinkToBook:TopicID=175,Name=拿單的豫言(七1-17)}。
長老們的要求其中在聖經作者的眼中看來最壞的地方,乃是他們盼望像列國一樣(20節)。古時的以色列,當然現代的基督徒也一樣,都是人,對那些與別人不同的地方,都會有一種自然抗拒。上帝也不是盼望祂的百姓完全與人不同;祂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樣有血有肉。但對祂的百姓祂會賜下特別的恩典和較高的標準,當他們沒有較好的理由而像其他人一樣拒絕這一切恩典時,這是個悲劇。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可能是回應撒母耳時代的長老們,祂說:『你們要先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遵行祂的旨意,祂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太六33,現代中文譯本Good News Bible)──《每日研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09%201Sam/09CT08.htm
新增日期: 2008/05/22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撒母耳記上第8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