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權力與成功(八1-18)
撒母耳記下 第8章
權力與成功(八1-18)
由第七章的宗教高犱,我們再次降到第八章的每日世界的戰爭和流血事件,軍事行動佔據了整個故事。在第五章結束時,非利士人撤回基色(五25),現在他們又再捲土重來進攻。雖然大筢並不希望佔據它,作他們的王,但他們必須被征服。我們不大肯定第一節英文譯作Metheg-ammah的意思(編按:中文和合本譯作『京城的權柄』),這不是地名,也許是『對幾個城市的控制權』。無論如何有一件事實出現,乃是帝國的角色,現在由非利士人轉到以色列人,正如這章聖經的其餘部示所顯示的。
第十一節給我們有關大筢爭戰的廣闊範圍的觀念。我們對多數這樣的戰爭怎樣開始,沒有甚麼資料。大筢肯定不像非利士人那樣是侵略者,在與亞捫的戰爭,他被逼要採取行動(參十1-7);故此可能他從未有企圖,去征服別國,建立一個帝國。在以色列北部有幾個亞蘭人的小國,其中一個或幾個可能竭力要在商業上超越他們的鄰國。當時有很多商業路線經過巴勒斯坦,而且亞蘭人是偉大的貿易者,我們可以推測亞蘭人與大筢之間的戰爭,乃是為控制貿易路線,對以色列繁榮很重要。
摩押和以東情況十分不同;他們只是細小的王國,離以色列較遠,對大筢沒有甚麼威脅。但是,他們的境內也是主要的貿易路線必經之處。假定他們與大筢的仇敵在這次商業戰爭中共同進退,這是很好的理由可以解釋大筢用殘忍的報復來對付摩押人(2節)和以東人(13節)。無論如何,摩押人一定採取過一些仇視的行動,引致有這些報復,特別當我們考慮他們與大筢早期良好的關係,參考撒母耳記上廿二章三節以下,更相信這點推測。
聖經作者並不關心這些戰爭;他肯定不會為殖民主義來辯護,正如現代的作家可能做的那樣。至今他一直關心一個簡單的真理,乃是上帝給大筢無論往那?都得到勝利(14節)。我們不能使用舊約故事,作為侵略或殖民主義的根據;大筢的動機基本上是自筢和鞏固他自己的領土,折斷侵略者 ── 非利士人的軛。聖經作者看見大筢成功的另一面,相信獨一的上帝,祂揀選以色列,作祂特別的國家,他們承認上帝一定不單是對以色列,也對整個世界有祂的美意。我們今天的時代強調個人的決定,和國家的主權,舊約的作者相信上帝最終的目的,是一個團結的世界:誰會比上帝所膏立的領袖更適合治理呢?這也是基督徒對世界的抱負──所有的地區和人民,都會成為彌賽亞(基督)的子民。大筢勝過他的鄰國,不可看作是政治權力的運用,乃是將來善勝過惡的象徵。一些偉大的帝國,除了他們的錯失之外,也留了崇高和有用的遺產:例如,我們立即想起羅馬的法律和道路。大筢細小和短期的帝國留下了應許,最終全人類會認識惟一真正的上帝。
在十五至十八節大筢官員的名單中,給我們看見,當君主政體管轄國家的事務時,某些管理觀念的發展。這張名單有兩個重要方面:(甲)第一方面是大筢自己負責法律行政這一個事實。公義是特別重要的,而他決定證明要徹底和不偏私的。(乙)第二是撒督的名字,他與亞比亞他同作大祭司,他是大筢長久的朋友和良伴。我們直至現在仍不太瞭解撒督的生活,但他的家庭在耶路撒冷作大祭司許多代,差不多直到新約時代。好像上帝揀選大筢家作王一樣,祂也賜下這個大祭司家庭,為以色列帶來崇拜和宗教實踐方面的穩定。
大筢的兒女(18節)能夠執行甚麼祭司責任,這是一個謎;這可能只是一個臨時的安排(參看二十26)。一般來說,以色列在君主制度下的權力畫分的原則,乃是集中於王室,而祭司和先知的職事也是頗獨特的;最理想的乃是三方面彼此和諧合作。──《每日研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10%202Sam/10CT08.htm
新增日期: 2008/05/09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撒母耳記下第8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