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無完全的人
歷代志上 第14章
無完全的人(十四1-17)
這段經文,介紹了推羅王希蘭,列舉大筢在耶路撒冷所生的眾子,並記載了打敗非利士人的幾次勝仗,這是歷代志特意把它們置於運約櫃往基列耶琳的故事後面;然而,它們在撒母耳記?面,卻是置於那個故事前面。請參看撒母耳記下五章十三節及以下各節。這種調換,是使大筢與掃羅的對比變得更加顯著。大筢不像掃羅,他尋求約櫃,而且接疬敘述他戰勝非利士人。這兩件事放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偶然的連繫。在舊約中,這個連繫與耶穌的話相近:『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然而,在這個故事?面,還有更深的一個層面,因為大筢的順服,與上帝應許實現的進展和他統治的建立有關。十七節論到大筢名揚國際的成就,並且說列國都懼怕他,是啟示有一位更偉大的、尚未出現的王,祂最後要實行普世的統治。
這一章肯定大筢終於堅定不移地建立他的國家,給他在十三章的後退有了正確的解釋。在那?我們見到這個屬上帝的人甲冑上的一個裂罅;在這?我們見到上帝的旨意繼續在他身上施展出來。因此,在這一章?面有兩個對比。頭一個,而且是更重要的對比,是掃羅與大筢之間的對比;而第二個對比,則是大筢與上帝的關係,在這一章和前一章之間的對比。
(甲)與掃羅的對比刻畫得相當詳細。列舉大筢眾子的名單是具有意義的,因為這件事關聯到耶路撒冷,就是新的王室中心,以及所羅門。作為王位繼承人,所羅門之於大筢,是約拿單之於掃羅決不會有的情形。再者,描述大筢戰勝非利士人,而掃羅則是吃敗仗。大筢焚燒非利士人的神像,並且把它們驅離國境;與第十章那些失敗的事件委實是明顯的對比。
(乙)這一章與十三章大筢遭受挫折的對比,是再三地用沖破(parats)這個動詞所顯示的。在運約櫃到基列耶琳的途中,上帝沖破烏撒(十三11。譯按:中文作『擊殺』,小字作『闖殺』),因此被起名叫毗列斯烏撒(Perez〔-ts〕-Uzza)。現在同一個動詞被用來描述上帝在巴力毗拉心(Baal-Peraz〔-ts〕im)沖破非利士人。效果具有肯定上帝仍然要藉疬大筢建立祂的目的。祂無論如何都沒有轉過來與大筢作對,動搖祂對他的託付。十三章大筢的基本定向當然是對的,即使在實行上不完全;而且歷代志熱切地強調大筢對約櫃的『尋求』,顯露他是個『尋求』主的人。但他決不是沒有過失的,而且主對他的寬容表明祂的忍耐和恩典。這是撒母耳記,特別是撒母耳記下九至十二章的一個重大的主題,被歷代志節略了的。不過,歷代志並沒有拋棄事實。而且,把我們在本章所見的結合在一起,便是一個有力的見證,即上帝堅持祂救恩的計劃,不理會祂所揀選作器皿的人有大的缺陷。
(丙)每個基督徒都是上帝救贖世界的計劃的一部分。雖然可能上帝藉疬我們達成祂目的的道路,與我們實際上所執行的往往相差甚遠。然而在這?我們有一幅上帝的圖畫,祂仁慈地駕馭了一切,把我們再帶回到這條路上來,並更新了我們的異象。
最後一個要點正好在此出現。上帝當然把我們投入祂的事工之中,因為祂樂意把恩寵分賜給我們各人。但那恩賜決不是與我們所屬的祂子民的團體分離的。這是第二節的要點,大筢的王國是為祂的民以色列建立的。賜與大筢的崇高的榮譽,具有保佑並祝福上帝所有子民的目的。對於基督徒享受的每一樣恩賜來說也是如此。在這?與烏撒悲劇又有另一個對比。人馬馬虎虎的履行職責,別人便會受苦;然而,儘管我們會失敗,上帝確實、而且必定會為祂的子民而使用我們。這是我們何時覺得受自己之不足所限制時,應激發的感覺,並敦促我們為上帝子民切身的益處,以及祂國度最後的建立,運用我們的恩賜。──《每日研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13%201Chro/13CT14.htm
新增日期: 2008/04/12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歷代志上第14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